查文庫>勸學> 課文《孫權勸學》的教學實錄

課文《孫權勸學》的教學實錄

課文《孫權勸學》的教學實錄

  【教材分析】

  《孫權勸學》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講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文章圍繞“善勸”與“論議”展開。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趣。今天,它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文學素養的極好教材。

  【學生分析】

  十三、四歲的七年級學生,平時愛聽故事,看電視劇,看小說,而且《三國演義》又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古典小說之一,因此,他們對其中的人物或多或少已有所瞭解,但這種瞭解不夠深刻、全面,學習本文必須引導他們學會從讀中悟,從悟中得以加深瞭解。

  透過多年的學習與積累,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誦讀、欣賞和口頭表達能力。基於此,在教學中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做問題的發現者、思考者、探索者。

  【設計理念】

  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遵守語文學習的規律,全過程引導學生讀、悟、賞,一切從學情出發,制定、調整教學策略。教師只起組織、幫助、引導、監督的作用,體現語文教學新的理念:開放性、過程性、實踐性、自主性、互動性的特點,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最終使學生獲得真知,終生受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能初步翻譯簡單的文言句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道德情感與價值觀:學習古人善於勸說別人和虛心接納別人意見的美德。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歌曲)。誰能說說自己的感覺?

  生:“滾滾長江東逝水……”聽了歌曲,我感覺到《三國演義》中的英雄們豪邁的壯志,為天下的'百姓沒有過上好日子而流淚。

  生:聽了歌曲“火燒赤壁”那扣人心絃的場面,就浮現在我的眼前。

  師:看來,這首歌曲已經深深地撥動了同學們的心絃。誰能說說《三國演義》這部書的大致內容?

  生:《三國演義》所敘的故事是曹操、劉備、孫權為了謀求一統天下,展開你爭我奪的鬥爭,形成了曹、劉、孫三足鼎峙的局面。

  師:(匯入新課)剛才這位同學向我們介紹了《三國演義》這部書,大家都知道它是明清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很大,的確是一部好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本書中的孫權、呂蒙、魯肅三人故事的文章,讓我們進一步瞭解他們,瞭解《三國演義》。

  師:哪位同學能為大家簡介文章出處《資冶通鑑》及主編司馬光。

  生:《資冶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篡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間的史事。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讀

  師:現在請同學們朗讀一遍課文,在讀的時候,要把準感情基調,體會語感,要讀好孫權的語重心長、呂蒙進步後的自豪感。

  生:(集體朗讀)。

  師:誰願意給大家誦讀課文。

  生:(站起來,誦讀課文。)

  師:還有誰想讀,站起來為大家讀。

  生:(紛紛舉手,爭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由練習誦讀,讀時要把握人物對話的表情、做到語言流暢。

  生:自由誦讀。

  師:同學們讀得這麼好,你們真的很棒。

  師:請四位同學站起來,分角色誦讀課文。

  生:(角色分工:孫權、呂蒙、魯肅、敘述者4人。)

  師:有哪位同學願意評議這四位同學的分角色誦讀的效果。

  生:我的看法是:扮演孫權的那位同學在誦讀過程中停頓不當。如: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正確的停頓應該是,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還把邪(yé)讀成邪(xí )

  生:我的看法是:這四位角色扮演者的誦讀語速過快。

  生:我的看法是:這四位角色扮演者重音掌握不準。如“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一句中的“事”字應該讀重音。

  師:同學們剛才對這四位角色扮演者的誦讀進行評議,老師也覺得你們的評價是正確的。

  三、悟

  師:現在請同學們結合書下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看誰的問題多,有了問題後,你可以舉手,也可以寫成紙條交給老師。

  (學生獨立默讀,思考。教師巡視。)

  生:老師,“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是什麼意思?

  師:這位男同學第一個提問了,很好。誰能解答這個問題?

  生:“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這句話我是這樣理解的: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不學習!

  師:對。我認為可以這樣理解。

  生:老師,“孰若孤?”這句是什麼意思?

  師:好,誰來幫她解答,讓大家共同分享。

  生:“孰若孤?”這句話我的理解是:誰能夠比得上我呢?

  生:不對,我想應該是這樣:誰比得上我呢?這是我的理解。

  師:好,出現不同看法了。同學們想想哪個意見更正確啊?

  眾學生:後一種意見更正確。

  師:對,我也贊同後一種意見。

  生:老師,“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這句中的“孤”“治經”、“博士”“邪”是什麼意思?“涉獵”、“見往事”又是什麼意思?

  師:誰能幫他解答這些問題呢?

  生:“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一句中“孤”的意思是“我”“治經”的意思是:研究,“博士”的意思是: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整句的意思是:我難道想要你研究經書成為博士嗎?“涉獵”的意思是:瀏覽群書,不作深入研究。“見往事”意思是:認清事情,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師:同學們很不錯,陸陸續續提出了這麼多不理解的詞句,說明大家已經開動了腦筋。好,哪位同學能為大家複述課文。請哪位男同學?

  生:(站起來複述課文內容)。

  師:同學們,覺得這位同學複述課文內容效果如何?

  眾學生:很好,語言流暢,複述到位。

  師:同學們,讀書,要為我所用,要從中獲得感悟,就必須認真思考,提出問題。問題越多,說明學習就有效果……又有同學舉手了,請那位女同學提問。

  生:孫權、呂蒙、魯肅三人各有什麼特點?

  生:從文中可以看出,孫權博學多識、善於勸別人學習。呂蒙願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學習進步很快。魯肅器重人才,愛護人才,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師:大家同意她的說法嗎?

  眾學生:同意。

  生: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

  師:你這個問題有“科研價值”!(眾生大笑)誰能回答這個問題,讓大家共同分享。

  生:我的見解是: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師:好,你很會動腦筋。誰還有問題?請那位女同學提問。

  生:本文用什麼描寫方法刻畫人物?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生:我的理解是:本文用了對話的方法刻畫人物;語言特點: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

  師:說得很好。讓我也向你們提出三個問題——我是和你們商量著上課,也是平等對話,當然我也有權利向你們提問。要回答這三個問題並不難,關鍵是肯動腦筋。

  1、課文中有兩條成語典故,請摘錄出來,並說說其含義。

  2、學習了本文你學到了什麼?悟到了什麼?說說理由。

  3、本文與《傷仲永》一文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學生思考,小聲討論,教師巡視。)

  生:舉手,我回答老師提的第一個問題,課文中兩條成語典故是:“吳下阿蒙”含義是: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特指原來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刮目相待”含義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師:大家同意他的說法嗎?

  眾學生:同意。

  生:我回答老師第二個問題,學習了本文我學到了要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與好的建議。悟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只要抓緊時間,任何人都會學有所獲,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生:站起來,我回答老師提的第三個問題,《孫權勸學》和《傷仲永》兩篇文章的內容都與學習有關,卻一反一正,前面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後篇是幼年不學,毫無所成,從不同的方面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寫法也不同,前者從對話為主,言簡意豐;後者敘議結合,借事說理,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師:同學們,你們回答問題,發表見解,非常積極,這很好。請同學們給予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同學掌聲鼓勵。

  四、賞

  師:好,剛才同學們回答問題很主動、很積極。現在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即興進行表演。

  生:(自己選角色,三人分別扮演孫權、呂蒙、魯肅。)

  師:總結:同學們演得真好,透過這節語文課,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非常高,老師衷心地說一句:“你們比我強,恭喜你們,你們真的‘動’起來了,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去了,真正成為了語文愛好者。”

  謝謝同學們,下課。

  【課後反思】

  下課後,我感到很滿意,心情輕鬆和愉悅。坐下來靜思:這節課之所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關鍵在於“引導”,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才華的空間。教學中,我沒有扶著學生走路,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激發他們豐富、大膽、自由的學習靈感與興趣,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回答問題,使他們的思維進一步得到提高。

  其二,充分相信學生,還給學生自由思考討論的空間,讓他們主動地合作、探究,在語文學習的“殿堂”中自由飛翔。

  其三,放下老師的“架子”,搭建民主、平等、愉悅的互動式平臺,使學生感到老師是學習方向的導航者,情感的激發者,探究的合作者。

  其四,雖然這節課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但是這節課也讓我深思:在新課改理念下,要引導學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還需要下更多的苦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