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錢塘湖春行> 錢塘湖春行教案

錢塘湖春行教案

錢塘湖春行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錢塘湖春行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錢塘湖春行教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收集與春有關的資料;

  2、收錄機、磁帶;

  教 時:

  一個

  教學設計:

  一、備讀匯入新課(板書 :課題及作者)

  二、初讀熟悉全詩

  三、熟讀理清遊蹤

  (板書:孤山寺,賈公亭,白沙堤)

  四、精讀尋覓春景

  小組自由討論,學生分組討論後自由發言)

  (板書:水平雲底,鶯爭燕啄,亂花淺草)

  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雲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遊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板書: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看書,討論,自由發言。

  六、悟讀景中情語

  1、自由討論作者詩中流露的情感(板書:最愛)

  2、師生一起討論晏殊的詞《浣溪沙》的情感

  七、展讀盡顯春機

  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水平雲底

  賈公亭 鶯爭燕啄

  白沙堤 亂花淺草

  (最愛)西 湖 早 春 圖

錢塘湖春行教案2

  教學分析:

  一、 教學目標:

  1. 掌握朗讀技巧,有感情地反覆朗讀直至背誦。

  2. 品味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想象聯想感悟詩歌內容。

  3. 激發學生熱愛古詩的熱情,培養審美和品鑑能力。

  二、 教學重難點:

  朗讀並背誦;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情感美;運用聯想和想象感悟詩歌內容。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課前準備:

  1.製作導學案,佈置學生查詢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思考本課的重難點問題。

  2.多媒體PPT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設計:

  一、 激情匯入:

  同學們,蘇東坡曾寫過這樣一首詩:“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首詩是描寫哪裡的美景呢?對,西湖。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美麗的西子湖畔,不僅流傳著動人的愛情故事,更有一首首動人的、優美的詩篇。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西湖美麗景色的《錢塘湖春行》,它的作者是——白居易。

  二、 初讀詩歌:

  (一)讀準字音、節奏:

  師:請同學們拿出之前所預習的導學案。我們在學習一首詩之前,首先是要去讀它。請一位同學來朗讀全詩。

  生讀。

  師:請一位同學來評價 他(她)的朗讀,認為他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做出示範。

  預設:學生可能評價字音、朗讀節奏或是情感方面,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做相應點評或補充。

  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先在書上劃分出詩歌的節奏,根據學生的劃分,教師引導主要可以按照二二三的節拍來劃分,只是在朗讀的時候一定要做到“聲斷氣不斷,音斷意相連”,注意氣息的運用,不要刻意停頓。

  生齊讀。

  (二)讀出韻律:

  師:找出這首詩的韻腳

  生:西、低、泥、蹄、堤

  師:介紹律詩的二四六八句的最後一個字押韻,首句可押韻也可以不押韻。方法指導:押韻是為了讓整首詩聽起來更朗朗上口、音韻和諧、便於記誦。我們在讀律詩時,對於押韻的字要稍微拖長一點,再齊讀。

  師:過渡:讀準節拍和韻律還不夠,還要讀出感情,怎樣讀出感情呢?必須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情感美。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具體的看看這首詩的內容。

  三、 品讀詩歌:

  (一)解題

  師:請同學們一起朗讀這首詩的標題

  生讀。

  師:從標題中你得到了哪些資訊?

  生: 地點:錢塘湖; 時間:春天; 事情:遊覽。

  連成一句話:作者春天前往錢塘湖(西湖)遊覽

  (二)品讀首聯

  師:寫文章時要緊扣標題,我們看這首詩是不是這樣。先看首聯是如何緊扣標題來寫的?即首聯中的哪些詞語能夠與標題中的詞語對應?

  預設:結合書上註釋,孤山寺、賈公亭是西湖特有的,緊扣“錢塘湖”

  結合書上註釋解釋,水面初平和雲腳低 緊扣“春”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結合朱自清《春》中的“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和浮雲低垂,與水相接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師幫助學生找怎麼樣緊扣題目中的“行”,從“北”和“西”,可以看出作者是邊走邊看,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的西邊,明白作者出遊的行蹤。

  齊讀首聯

  (三)品讀頷聯和頸聯

  師:從題目和首聯看出,作者在春天來到西湖,從孤山寺出發,經過賈公亭,作者放眼望去,春水初漲,與堤岸齊平,浮雲低垂,同湖面相連。那麼,除了水面和雲腳以外,作者還看到了哪些景物呢?繼續往下讀。

  生:從頷聯和頸聯找出:早鶯 新燕 亂花 淺草

  師:頷聯中的早鶯和新燕都屬於——動物,頸聯中的亂花和淺草都屬於——植物,鶯是春天的歌者,燕是春天的信使,還有五彩繽紛的花朵,新生的草,這又是作者看到的初春的一番美麗景象。頷聯中的“爭”採用了——擬人的修辭,“爭”和“啄”透過動物的情態和動作表現了春天的生機勃勃,這兩個字要重讀。

  一起齊讀頷聯和頸聯。

  師:老師我在講課的時候呢,喜歡讓我的學生動腦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用自己的雙眼和真情去感受文字,不迷信權威。那這首《錢塘湖春行》呢,是千古流傳的描寫西湖美景的名家名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頷聯和頸聯。但是我們今天要來做一個小小的挑戰,我們來做一個遊戲,挑戰白居易,我們把頷聯和頸聯七言改為五言,大家看行不行。怎麼改?討論一下,不只有一種改法。

  預設: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幾鶯爭暖樹,家燕啄春泥。

  師:強調,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必須要對仗,要構成對偶句,在你改完之後也要構成對偶句。

  預設:花欲迷人眼,草能沒馬蹄。 亂花欲迷眼,淺草能沒蹄。

  亂花迷人眼,淺草沒馬蹄。

  師:改了之後可不可以?請你針對某一種改法說一說不能改的理由。

  預設:1.頷聯中的“幾處”,“誰家”去掉後,可以理解為“處處”、“家家”,不能更好體現“初春”之景。同理,去掉“早”和“新”也一樣。

  師補充: 2.頸聯中的“亂”字寫出的是詩人邊走邊看,時間久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暗切題中的“行”字;而草剛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去掉後不符合詩意。

  3. “漸欲”是“漸漸就要”的意思,強調一個動態過程;“才能”是“剛剛能夠”的意思,強調程度,這兩個詞也恰好描繪的西湖初春的景象,讓人想到過不了多久,這裡就會奼紫嫣紅開遍,呈現出草長鶯飛二月天的熱鬧景象。

  4.至於去掉“人”和“馬”,唐朝人們有騎馬遊春的習俗,馬在淺草上輕快地走,人的心情自然也感到舒適,加上如此的美景,不禁讓人聯想到真是“踏花歸去馬蹄香啊!況且刪掉“人“和“馬”,就讓整首詩缺乏了畫面感。

  師:從剛才挑戰白居易的遊戲中我們發現,古人對語言的錘鍊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往往一個字,一個詞就是一幅畫,一個生活場景,一段歷程,讓人遐想,引人深思。雖然我們挑戰失敗,但也讓我們明白:在讀詩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一概而過,很難發現其中的韻味,只有仔細推敲,用心品味,讓詩歌浸潤心靈,才能真正體會到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才能品到“春風又江南岸”;“紅杏枝頭春意”這樣的煉字,才會浮現“著一字而意境全出”的畫面。

  師:大家閉著眼睛試背一下這兩聯。

  (四)品讀尾聯

  透過剛才的分析,前三聯寫的都是“初春”之景。我們經常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肯定包含有抒情,那試想你是白居易,在一個最美的季節,來到美麗的西湖,看到這些美麗的景象,你的心情會怎樣?(喜悅)那作者的心情是否和你猜想的一樣呢?你從哪一聯知道的——尾聯

  齊讀尾聯。

  師:尾聯中有一個字說明了他的感情?——愛

  作者最喜愛的是不是剛才看到的景物?不是。最喜愛——白沙提。

  他有一個動作表明了,是“行不足”。“行不足”是因為“看不夠”,詩人從孤山寺到賈公亭,再到白沙提,最流連忘返的就是“白沙堤”,寫到這,作者已經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白沙提有什麼好?——“綠楊陰裡”,初春時候,柳條將舒未舒,除了這點,“白沙堤”到底怎樣美,我們不知道,作者也不再寫,留下含蓄的結尾讓我們去回味和想象,這也是詩歌的精妙之處。

  我們再來朗誦這首詩,那現在除了準確、流利,還應該做到——有感情(喜悅),請你帶著喜悅的心情自己讀一讀。

  請一位同學帶著喜悅的感情給我們讀一讀。

  時間充足可以教師範讀,學生小聲跟讀。

  四、 悟讀詩歌:

  過渡:“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老師的朗讀不過也就是加入了自己的體會和理解。相信大家透過練習,也一樣可以讀得很好。下面我們就來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吧。

  優秀的寫景的詩篇往往都是“詩中有畫”,詩歌用最凝練的語言表達出豐富的內容,現在設想你穿越時空,夢迴唐朝,來的美麗的西子湖畔,利用這首詩中的景象,找出你最欣賞的句子,運用聯想和想象,用優美的語言將畫面描繪出來。

  妙筆生花:

  在……中,我彷彿看到了……

  在……中,我彷彿聽到了……

  在……中,我彷彿感受到了……

  請兩三名同學交流。

  五、 拓展延伸:

  收集有關描繪西湖或早春景象的詩句,積累在讀書筆記本上。

錢塘湖春行教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4、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收集與春有關的資料;

  2、收錄機、磁帶;

  課時:一個課時

  教學設計

  一、備讀匯入新課:

  1、 學生自由背誦唐詩,說唐代著名詩人,引出白居易;

  2、 學生說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課;

  二、初讀熟悉全詩:

  1、 聽錄音,要求學生正音正字;

  2、 生齊讀;

  3、 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4、 師範讀,學生思考:

  A、劃出壓韻的字;

  B、分析這是一首什麼體裁的古詩?

  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

  三、熟讀理清遊蹤:

  1、 誰能劃出標題寫了幾方面內容,並說明理由;

  2、 讀一讀詩,想一想詩人憑什麼說是錢塘湖,而非其他;

  3、 詩人說“行”,你能找出依據嗎?

  四、精讀尋覓春蹤:

  師:請閱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

  生:早春

  師:小組自由討論,詩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初春的西湖?

  (學生分組討論後自由發言)

  歸納:大致有春水,春雲,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在具體分析時,結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寫。

  師: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雲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遊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師:古人對語言的錘鍊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鬚”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範。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

  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生:看書,自由討論,自由發言。

  歸納:“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六、悟讀景中情語:

  師:請全班有感情的朗讀全詩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麼樣的感情?

  生:自由發言

  師: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

  生:“最愛”

  師歸納:前六句景中有情,後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師:學了《春》、《錢塘江春行》我們對自然應該持什麼態度?

  生:自由發言(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

  師:錢塘湖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大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是誰嗎?

  生:于謙和岳飛

  師:于謙寫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則是對岳飛的褒揚,我們要學習他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

  七、展讀盡顯春機:

  師:同學們,現在請把你們收集到的有關春的作品展示出來,由劉麗同學主持展示活動。

  劉麗:首先我們請王斌給我們用葫蘆絲表演一曲春聲妙韻。(王斌表演)

  (同時)劉麗:請大家注意。1、美術作品請張貼在黑板上,由雪飄飄負責;

  2、請胡潔同學抬出我們的文學作品展板;

  (師生欣賞美術作品和展板)

  劉麗:請同學朗誦自己蒐集的詩文。

  (學生朗誦詩文)

  劉麗:由弓正小提琴伴奏,全班同學齊讀全詩

  (在小提琴聲中,同學們齊讀全詩,下課)。

  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水漲雲舒

  賈公亭遊春鶯歌燕舞

  白沙堤蹤蹤花亂草綠

  遊人如織

  西湖早春圖(最愛)

錢塘湖春行教案4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過程與方法: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學習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學習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學習方法】

  誦讀—自學—討論—探究。

  【學習流程】

  (一)預習檢測

  1、作者(),()代詩人,字(),號()。

  (二)課內探究

  1、讀一讀詩,想一想詩人憑什麼說是錢塘湖,而非其他?

  2、詩人說“行”,你能找出依據嗎?

  3、小組自由討論,詩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初春的西湖?

  4、古人對語言的錘鍊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鬚”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範。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5、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三)訓練檢測

  1、詩中點明春臨西湖,交待作者遊蹤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寫出詩中的一組對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中描寫春天草長鶯飛、百花初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詩中表明作者看不足、賞不夠,樂而忘返的留戀之情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詩中描寫初春景象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我國古代詩詞中,描寫春天景象的詩句很多,請寫出連續的兩句,並註明作者和出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錢塘湖春行教案5

  一、欲讀——進入詩境。

  1、播放《春天在哪裡》歌曲片斷。

  2、請你說一說:春天究竟在哪裡?

  春天在......更在白居易的詩裡。讓我們隨白居易一起去錢塘湖遊覽一番。

  二、初讀——感知詩意。

  1、學生自讀。

  2、教師範讀。並要求學生標註出停頓。

  (1)、教師講解詩的節奏,學生找規律。

  (2)、結合幻燈展示的停頓齊讀。

  (3)、以接龍的形式讀詩。

  (4)、節奏既可以按音節劃分,又可以按意義單位劃分。範讀。

  3、結合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4、學生介紹作者。

  5、同桌一人讀,一人閉上眼睛想象,在腦海中勾勒圖畫。

  6、邊想象畫面邊讀。

  三、賞讀——解其妙處。

  1、問題一:詩中的春景本事一些零散的片斷,使人是如何把它組合成一幅幅流暢的畫面的?

  明確:遊蹤。

  2、問題二:如果我們把這首七言詩的頷聯去掉三個字,變成一句四言詩。你感覺怎麼樣才會不傷害這首詩歌的美?

  學生交流後回答:早鶯爭樹,新燕啄泥。鶯爭暖樹,燕啄新泥。

  3、問題二繼續探究:

  早鶯爭樹——新燕啄泥。

  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試讀這一句,體會新增上的字詞有什麼表達效果。注意重音的處理。

  四、誦讀——詩我交融。

  1、張開想象的翅膀,把你最喜歡的詩句所表現的畫面和情感湧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2、學生描繪,教師板書總結。

  結合朱自清的《春》,品析頸聯。

  男生讀出醇厚,女生讀出景美請柔。

  3、同桌之間吟詠背誦。

  4、製作卡片,送給同桌。要默寫上這首詩。

  提示這些字的寫法:啄,陰,初

  5、讓學生到講臺前表演“春行”。

  6、春詩春歌知多少。

  拓展閱讀賞析《春曉》、《詠柳》、《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五、讀罷——咀嚼應用。

  “亂花漸欲迷人眼”在今天已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螢幕展示兩組例句。學生齊讀。

  佈置作業:設計一個語境,恰當的用上“亂花漸欲迷人眼”。

  起立齊誦《錢塘湖春行》。

  板書設計:

  節奏

  錢

  塘

  湖

  春景 行蹤

  水漲雲舒 喜悅 孤山寺

  鶯爭燕啄 賈公亭

  花亂草淺 白沙堤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錢塘湖春行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支援語文網,並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錢塘湖春行教案6

  [文字解說] 本詩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錢塘湖是西湖的別稱。這首詩處處緊扣環境和季節的特點,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景象描繪得生機盎然,恰到好處。讀著這首詩,我們彷彿真的看到那含情淺笑的西施美麗的身姿。對於這首寫景詩,學生並不難理解,但要真正把握詩的意境,領悟詩的妙處卻需要老師精心設計,好好引導。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培養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

  設計方案A (賞讀)

  一、創設情境

  由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入題。

  二、朗讀與感悟

  1、聽讀,注意讀音和節奏。

  2、試讀,注意吐字和感情。

  3、指名讀,檢查效果。

  4、讓學生說說初讀的感受。

  三、賞讀與品析

  1、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寫景的詩歌尤其如此。請大家把這首詩還原成畫面吧。那麼,請大家就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賞讀,用下列句式說話:

  ①“在……中我看到了……”

  ②“在……中我聽到了……”

  ③“在……中我感受到……”

  2、學生自由活動,用句式練習說話。

  如:從一二句中,我彷彿看到長衫飄飄的詩人騎馬來到賈公亭旁,他正極目遠眺。只見那西湖波瀾動盪,與岸平齊。在那水天相接處,水波粼粼,雲朵地垂,似乎要親吻湖面了——它也愛早春的西湖。

  我從“幾初早鶯爭暖樹”中,彷彿聽到了黃鶯清脆婉轉的鳴叫聲。

  四、補寫創造。

  1、師述:詩人最喜愛的是湖東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

  明確:除點明是在“綠楊陰裡”外,未作任何說明。

  2、師述: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補寫出白沙堤美麗的景色吧。(假如說,我們面前有一張大的畫布,在畫布上,畫上高大的綠楊,樹下是平坦修長的堤岸。你還會在畫布上添上什麼?)

  3、學生自由活動後交流。如:

  有湖水,水中有魚蝦,有嬉戲的鴨子。

  有花草。綠草如茵,像鋪了層綠地毯;花兒閃閃,散在綠草叢中。

  還有花樹。杏花開了,散綴枝頭;桃花也開了,紅豔豔的,燦爛一片。

  還有人。有騎馬的詩人,一邊捋著鬍鬚,一邊吟詩;好朋友也來了,他們席地而坐,飲酒賞景,談詩論文,吟詩作畫……好不快活。

  ……

  五、總結全文。

  設計方案B

  一、解題。

  1、“錢塘湖春行”是什麼意思?

  明確:“行”是遊賞、賞玩的意思。文題的意思是,春天,在錢塘湖也就是西湖遊賞所見。

  2、讓在西湖遊玩過的同學說說當地的風景。然後背頌學過的吟詠西湖的詩文。

  二、朗讀。

  1、自由朗讀,注意讀音和節奏。

  2、指名朗讀,檢查效果。

  3、示範吟讀,讀出感情。

  三、說讀。

  1、在詩中你看到了什麼?

  2、在詩中你聽到了什麼?

  3、在詩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4、有人說,這首詩描繪了西湖早春景象。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試作點分析。

  明確:①水面初平雲腳低(早春時節,湖水初漲,湖面與岸平齊。天上和湖上連成一片,好一派水波浩淼的氣象。)

  ②幾處早鶯爭暖樹(因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的歌唱。因為早春,空氣中還透露些寒意呢。)

  ③誰家新燕啄春泥(剛從南方飛來的燕子,正忙著啄泥築巢,安家落戶!)④淺草才能沒馬蹄(草兒鑽出地面不久,那麼嫩,那麼綠,剛剛能掩沒馬蹄子。)

  四、背讀

  1、師述:為了更快速地背下來,大家動動腦筋,分析一下該如何背?(旨在讓學生整體上把握這首詩。明確:先交代遊歷的路線;再說途中所見的鶯燕和花草;然後說湖東白沙堤的景色。)

  2、學生背誦。

  五、總結。

  《錢塘湖春行》教學實錄

  教學背景在兩個月前的《詩歌教學》培訓中,聽完後,聯絡自己對新課程標準的認識,更加確認運用聯想和想象,感受詩歌中的藝術形象,把握詩歌的詩情畫意,體會詩歌的意境,這對於初中學生來說,是開拓學生想像,培養和發展創造意識,提高欣賞能力訓練的一種延伸。詩歌是詩人生命的衝動、感情的傾訴,“情動於中而言溢於表”。詩歌是靈動的,充滿了詩人的智慧和靈秀,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或多幅畫,是由眾多意象組合起來的畫。詩中有時間的悠長,空間的遼闊;有靜景的描繪,動態的勾勒;有色彩的點染,線條的流動。但詩歌的意象和詩人的形象在最初的理解中,只是一些零散的印象,指導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理解,把這些意象進行組合,在有限的課堂裡拓展學生無限的想像,讓詩中景、詩中物、詩中人在學生腦海裡浮現、加工,展現一幅幅立體的圖景,引導學生步人詩境,使他們如見其景,如見其物,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達到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融。這是一種很好的欣賞能力培養方法。

  當我再次接觸熟悉的《錢塘湖春行》時,我以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為教學理念,以“在課堂上搭建支架”為教學方法,以在關鍵時刻向學生“拋錨”為教學手段,以“揚起學生想象的帆”為教學目標,來設計這課堂。

  從“聽《錢塘湖春行》、說《西江月》”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像能力。

  其實,這個“聽”字,不僅僅是聽覺方面的活動,而且是心靈感官的互動。這個“聽”是回憶的過程,是敘述的過程,是想像的過程,是創造的過程,是一個“想詩”的過程。

  “說”畫面的過程就是一個理解內容、體會其中的情趣的過程。師生共同探研,教師引導,理清詞的內容。再從多角度去說畫面,表現了較好的語言駕馭能力。

  在這堂課上,我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不斷撞擊著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心中迸發出一個個火花,引人入勝,耐人深思。現摘錄其教學片斷如下:

  師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人們就會聯想到蘇軾詩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現在,請同學們讀《錢塘湖春行》這首詩,並思考一個問題:這首詩寫什麼時候的景色?

  (學生大聲朗讀詩。)

  生春天,而且是初春。

  師我們能否從詩中找出表現初春的詞語?

  生“水面初平”,初春的雨水還不大。

  生“幾處早鶯”,並不是處處,初春的鳥兒還不多。

  生老師,還有“爭暖樹”,春寒未退,所以鶯爭著棲集在朝陽的樹枝上。

  師不要給老師說,直接給大家說就行。(師不讓提“老師”,讓“給大家說”,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學生更樂意發言)

  生“誰家新燕”,並不是家家,而是零星幾家,說明春天剛開始,從南方飛回的燕子為數不多。

  生“啄春泥”,燕子才回來築巢。

  生“淺草才能”,小草剛剛出土。

  生“沒馬蹄”,草還沒有長高。

  生“亂花漸欲”,“亂”,“漸”,說明花兒有開放的,也有含苞待放的,或是地上的小野花,“象眼睛,象星星,還眨呀眨的”,初春的花星星點點,也不是很多。

  師說地真好,畫面已經立體化了。下面,我們聽錄音讀,閉著眼,用心靈去聆聽西湖迷人春景的花香鳥語。

  (學生聽錄音,並且模仿朗讀。)

  師我們聽出春天的什麼景色?你體會到春天的什麼意境?想好了你就說。(在這裡故意加了“意境”一詞,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給學生一個回味的餘地。如果不加“意境”味就大不一樣了。並且師讓學生“想好了你就說”,積極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製造一個競爭的氛圍,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

  生我聽見了和尚撞鐘的聲音,那麼莊嚴、肅穆,那麼遼遠、空曠,使我心曠神怡。我在西湖邊上耳聽著這天籟之音,眼看著美麗的西湖勝景,真是人生一大樂事。(笑)

  生“一年之計在於春”,迎春的人兒在西湖邊輕歌曼舞,或細語呢喃,或那勤勞的婦女用那清澈的西湖水洗衣浣紗,木杵搗衣聲,擊水聲清脆的、悠揚的此起彼落;而孩子們則在嫩嫩地,綠綠的草地上歡快的叫跑著,估計他們歡呼天上的風箏,或者是在地上打著滾兒。

  生我聽出了春天鳥叫聲,那輕盈、活潑的黑頭鶯唱出美妙的歌聲,“自在嬌鶯恰恰啼”。(此時,已看出學生已陶醉在這美好的境界裡)

  生我聽出風聲,是帶著一絲絲涼意的清風。

  生我能聽出小草從泥土中鑽出來的嘶嘶的聲音。

  生我聽出了馬蹄輕快的腳步聲,叭嗒,叭嗒……由遠及近,而又漸漸遠去。

  生我聽見了白居易正在那吟《錢塘湖春行》,清風傳送著那優美的詩句,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學生爭先恐後,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氣勢。學生妙語連珠,老師一副惋惜地表情)

  師同學們各抒己見,展開想像,又有意境,同學們的詩歌感悟能力非常強啊!老師還想聽聽大家精彩發言,但因時間問題,進行下一個環節,不知誰能用耳朵聽出色彩來?(學生笑)我們從詩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詞。

  生綠,綠柳青青。

  生“花”是五彩繽紛的,所以也是色彩。

  生“水”應是碧綠色或青綠色。

  生寺廟是紅磚綠瓦的,涼亭是古色古香的。

  生雲是白的,藍天白雲。

  生草是嫩綠的,樹是剛抽芽的,也是嫩綠的。

  生白居易騎著一匹白色的駿馬,悠閒自得的在西湖岸邊踏青。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願你們用美麗的畫筆去描繪多姿多彩的西湖的春天吧!在作文課上展示一下自己的風采。(恰到好處地把話題延伸到寫作,既給學生留下了作文要求,又沒打擊學生此時的學習積極性)

  這群學生太可愛了,太令我驚喜了!他們各抒己見,情緒高漲、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回答得異彩紛呈。我心目中的好課就該具有“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勃勃生機

  課後我特地向學生問緣由,學生說這個話題他們感興趣,答案具有不確定性,可以加上大量的想象,暢所欲言,符合我們愛幻想的個性,而且能從中獲得成功的愉悅感;也有學生說這個話題沒有死扣住課文,有自己發揮的餘地,能結合自己獨特的感受來說;又有學生說看到同學紛紛發言,受這熱烈氣氛所感染,不甘冷落一旁。看來要使語文課堂活起來,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問題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問題設計得好,不但能較好地展現課堂中教與學、疏與密、緩與疾、動與靜、輕與重的關係,讓課堂波瀾迭起,抑揚有致,而且總能為學生搭設思維的跳板,揚起學生想象的帆,讓他們向更高、更遠的層面飛躍。

  課後反思我在處理本課教材中,始終堅持一個信念“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新課標中提倡閱讀成為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過程,應該成為對話的關係。學生與文字,學生與學生,老師與文字,老師與學生這樣互動的局面,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文體地位,教師不要將自己的見解或教參的解讀強加到學生身上,而讓學生在閱讀中有自己獨特的認識、感受、方法和體驗。在這堂課中,我只有設計兩三個大的問題,當問題的設計是貼近學生的,讓他們每個人有話可說,注重題目的開放性,答案的多元化,還提倡學生多角度閱讀,有創意地閱讀。在這堂課中,我提倡的是返樸歸真的閱讀文字,從頭至尾我沒有將個人的閱讀體驗強加到教學中,生怕這些會左右了學生的思考與體驗,於是才有了想象思維的存在。這正是課標中所提倡的閱讀是一個構建意義的動態過程,而沒有以教師分析代替學生的解讀,真正體現了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我認為這堂課的設計到實施到結束,有著全新理念的引導,教師真正做到了引導,而學生真正體現了其主人的身份。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原文和譯文

  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譯文: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築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遊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教案7

  設計意圖

  採用以詩學詩之法,以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拓寬學生的視界,加強積累,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使學生體會作者抓景物特徵描寫的妙處,深化學生對詩歌所抒發的情感的理解。

  教學目標

  1 知識和能力:①體會本詩所描寫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徵,感受西湖的美。②學會尋找重點字詞,分析重點字詞,理解詩歌的內容。③能夠背誦全詩。

  2 過程和方法:①用先獨立思考,後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習詩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②利用詩歌引發學生的聯想,使他們能夠聯想到與之有關聯的其他詩歌,加強詩歌之間的聯絡。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作者對西湖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教學方法

  1 朗讀法:在反覆朗讀中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加深學生的記憶。

  2 對比法:在正比和反比之中體會作者觀察的細緻入微,體會如何抓事物特徵描寫之法。

  3 分散拓展法:在教學中,抓住文字,適時延伸,把視覺觸角伸向詩外,加強課內外聯絡和詩歌積累。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在小學裡我們曾學過一首詩《草》,讓我們一起來背一背:“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知道作者是誰?誰來說說白居易?指名回答,教師補充。關於白居易的名字有個有趣的典故。師講:白居易應舉,初到京城,以詩拜謁顧況,顧況視其姓名說,長安米貴,居之不易;等他看完上面這首詩,隨即改口說,米價雖貴,居之易矣。白居易詩歌的成就很大,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首著名的詩歌《錢塘湖春行》。

  [設計意圖:溫故知新,利用典故,激發興趣,讓學生帶著高昂的情緒和好奇的心理開始下面的“西湖之旅”]

  二、讀詩

  1 齊讀全詩。解決字詞讀音:啄zhuó沒mó白沙堤dī

  2 指名讀全詩。

  三、解題

  1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西湖又名西子湖。為什麼又叫西子湖呢?其名出於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們在不斷地吟唱著具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西湖。蘇軾這首詩裡的“西子”就是古代美女西施,在蘇軾的眼裡西湖就像一位絕代佳人,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總是那樣的楚楚動人。

  2 學生觀賞西湖秀麗風光。

  [設計意圖:利用詩歌讓學生初步感受西湖誘人的美:並且進行第一次分散拓展,再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出示西湖秀麗風光組圖,加深學生對西湖的直觀感受,並且為下文學習作好鋪墊。]

  四、析詩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白居易筆下的西湖。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後小組合作學習。

  1 學生獨立思考。

  2 小組合作交流。

  3 班級交流討論。

  隨著學生的回答,隨機分析詩歌,分散朗讀每一句詩。重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①“初平”湖水同沙堤平,即春水初漲,“低”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雲很低。

  ②“幾處”“誰家”突出了數量的少,“早鶯”“新燕”之“早”“新”說明時令的早。有人提議把這句改為“處處黃鶯爭暖襯,家家飛燕啄春泥”,你們認為可以嗎?為什麼?

  ③“淺草”“才能”說明小草還很小。引導學生回想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你認為下面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與本句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以上抓住時令特徵“早”字深入分析,並且形成板書:

  [設計意圖:根據自主、合作、探究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學流程隨著學生的思維變化而變化,並且突出重點,利用正面對比和反面對比的方法,領悟、探究作者用詞之妙。]

  五、悟情

  (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詩中的哪些詞可以體會出來?

  表現了作者對西湖的依戀,對杭州的熱愛,也體現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從“最愛”、“不足’可以體會到。

  (2)白居易對西湖、對杭州的感情是深厚的,我們可以從他的另一首詩中得到印證。

  [設計意圖:為了防止情感教育的空洞化,採用以字詞悟情的方法,並且引用作者自己的詩來說明作者對杭州西湖的熱愛。]

  六、背誦

  (1)如此美麗的西湖,把它裝進我們的心中吧!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象西湖初春之景。

  讀第一遍,腦中出現景物之輪廓。

  讀第二遍,在腦中給景物著色。

  讀第三遍,使景物動起來,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2)背誦全詩。

  七、作業:(選做其一)

  1 收集你喜歡的描寫春之景的詩句,並熟讀成誦。

  2 收集你喜歡的描寫西湖之景的詩句,並熟讀成誦。

錢塘湖春行教案8

  教學目的

  1、知識:背誦這首詩;理解詩的意境,體會作者情感。

  2、能力:誦讀能力;聯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點目標:誦讀這首詩。

  5、目標難點:理解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檢查上首詩的默寫。

  (二)背景和作者介紹。

  這首詩是白居易於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時寫的。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無比喜悅的心情。

  (三)齊讀本詩二遍。

  (四)理解此詩的意境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這兩句是近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徑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寫春水漾滿湖堤。“雲腳低”寫遠望白雲朵朵,似與湖水相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兩句是近景,寫高處,寫鶯、燕的動態。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們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初春生機勃然的感覺。“詩眼”在“早”“新”兩個字上:“幾處”而不是“處處”,“爭暖樹”是說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雲歌唱,可見是“早鶯”。“誰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則是剛剛開始築巢,可見是“新燕”。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詩人以很輕的疑問語氣敘述這些景象,不是實問,也不是存疑,而是對早春景色情動於衷的喜悅。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也是近景,寫地上的花草,寫人們騎馬遊春的陶醉感。走馬看花,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兒也在與詩人遊戲。春草雖茂,但卻不高,也才剛剛沒過馬蹄。這是作者對景物入情入微地觀察,將遊春人也融入春色來寫了。這兩句透出詩人遊春的舒感。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裡白沙堤。”這兩句略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蔭裡更是美不勝收。詩人在這兒完全陶醉了,留連忘返了。這兩句寫詩人遊春非常盡興。

  小結:這首詩雖是寫景,但景中有情,對盡興遊春的喜悅感情表達得淋漓酣暢

  《錢塘湖春行》原文和譯文

  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譯文: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築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遊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詩歌鑑賞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這詩是長慶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人們就會聯想到蘇軾詩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讀了白居易這詩,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東坡這比喻的確切。

  樂天在杭州時,有關湖光山色的題詠很多。這詩處處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徵,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

  “孤山寺北賈亭西”。孤山在後湖與外湖之間,峰巒聳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覽勝地,也是全湖一個特出的標誌。賈亭在當時也是西湖名勝。有了第一句的敘述,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漲,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裡舒捲起重重疊疊的白雲,和湖面上盪漾的波瀾連成了一片,故曰“雲腳低”。“水面初平雲腳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輪廓。接下兩句,從鶯鶯燕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甦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了出來。鶯是歌手,它歌唱著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鳥,春天又從北國飛來。它們富於季節的敏感,成為春天的象徵。在這裡,詩人對周遭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筆,則是細緻入微的。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這還是初春季節。這樣,“早鶯”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義上互相生髮,把兩者聯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因為是“早鶯”,所以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為是“新燕”,所以當它啄泥銜草,營建新巢的時候,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為人傳誦,正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這詩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似。

  詩的前四句寫湖上春光,範圍上寬廣的,它從“孤山”一句生髮出來;後四句專寫“湖東”景色,歸結到“白沙堤”。前面先點明環境,然後寫景;後面先寫景,然後點明環境。詩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從點到面,又由面回到點,中間的轉換,不見痕跡。結構之妙,誠如薛雪所指出:樂天詩“章法變化,條理井然”(《一瓢詩話》)。這種“章法”上的“變化”,往往寓諸渾成的筆意之中;倘不細心體察,是難以看出它的“條理”的。

  “亂花”“淺草”一聯,寫的雖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卻有緊密的聯絡:春天,西湖哪兒都是綠毯般的嫩草;可是這平坦修長的白沙堤,遊人來往最為頻繁。唐時,西湖上騎馬遊春的風俗極盛,連歌姬舞妓也都喜愛騎馬。詩用“沒馬蹄”來形容這嫩綠的淺草,正是眼前現成景色。

  “初平”、“幾處”、“誰家”、“漸欲”、“才能”這些詞語的運用,在全詩寫景句中貫串成一條線索,把早春的西湖點染成半面輕勻的錢塘蘇小小。可是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劇發展之中。從“亂花漸欲迷人眼”這一聯裡,透露出另一個訊息:很快地就會奼紫嫣紅開遍,湖上鏡臺裡即將出現濃妝豔抹的西施。

  方東樹說這詩“象中有興,有人在,不比死句。”(《續昭昧詹言》)這是一首寫景詩,它的妙處,不在於窮形盡象的工緻刻畫,而在於即景寓情,寫出了融和駘宕的春意,寫出了自然之美所給予詩人的集中而飽滿的感受。所謂“象中有興,有人在”;所謂“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是應該從這個意義去理解的。

錢塘湖春行教案9

  一、匯入

  同學們知道“西湖”這個名字是誰先第一個稱呼的嗎?是白居易,他曾經寫過一首詩:《杭州回舫》(出示螢幕)其中有一句話叫“報與西湖風月知”後人才把她命名為西湖。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白居易對西湖情有獨鍾。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白居易遊西湖的古詩《錢塘湖春行》(板書)

  二、讀詩

  1、朗讀這首詩(找一生)

  找生評價:字音、節奏、語氣、情感

  2、聽錄音注意以上四方面。

  3、學生自由朗讀

  4、學生展示朗讀風采:找一生讀,找小組讀,齊讀

  三、賞析

  (一)、理解詩意

  師:這是一首歌詠早春西湖的寫景詩,詩中,詩人像一位高超的攝影師,將鏡頭對準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攝成一幅幅美妙的畫面,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大家想不想看到這些畫面?想!好,現在大家對照註釋理解沒局勢的意思,不明白的小組討論交流。

  品詩明義 描繪畫面

  選擇你喜歡的一句詩描繪畫面,參考句式:

  從————中我看到了————。

  從————中我聽到了————。

  從————中我感受到————

  (二)、賞析古詩

  師:“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寫景的詩歌尤其如此,老師把這首詩還原成畫面,讓大家欣賞一下好不好?現在畫面欣賞完了,畫面美不美?這首詩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現在我們小組合作討論賞析古詩

  1、賞析方法:

  (1)、賞物像(描繪了什麼?)

  (2)、抓特點(怎麼描繪的?)

  (3)、賞語言(品味關鍵詞、抓修辭。)

  (4)、體會詩中的意境和詩人情感

  2、賞析以前我們先找到作者描繪了初春西湖的哪些景物?找生說。

  板書:水、雲,鶯、燕、花、草

  師:賞析這首詩其實就是看作者如何描繪這些景物的?或抒發了作者什麼情感?

  3、舉例:幾處早鶯爭暖樹:“幾處”、“早”寫出了初春黃鶯還不多,“爭”用擬人手法寫出了黃鶯競相飛上枝頭歡歌的景象。展現了初春的勃勃生機。

  4、小組合作賞析剩下的六句話

  5、小組抽籤展示

  A、水面初平雲腳低”:“水初平“意思是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平了湖岸。”“雲腳低”指雲層低垂,看上去同湖面連成一片。

  B、誰家新燕啄春泥:“誰家”、“新”寫出了初春燕子還不多,用一個“啄”字,描寫出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

  C、“亂花漸欲迷人眼” 亂花,指各種不知名的野花。“迷人眼”指野花色彩斑斕,形態各異,讓人目不暇接。

  D、“淺草才能沒馬蹄”:淺草,剛生長出來的草,“沒馬蹄”既寫出了草淺,也側面點出騎馬踏春的行跡。

  E、最愛湖東行不足: “最愛” 一詞體現出了詩人對西湖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行不足” 一詞表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D、綠楊陰裡白沙堤:只見綠楊蔭裡,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遊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

  師問:最後兩句抒發了作者什麼情感?(板書:讚美,喜愛)

  四、背詩(比一比)

  五、拓展

  1、我來鑑賞

  春雪

  (唐)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1、第二句話中的“驚”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驚訝、驚喜)

  2、三四兩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簡要賞析。

  詩人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賦予白雪以人的靈性,描繪出白雪的頑皮可愛。

  2、這是一首描寫春天描寫西湖的古詩,同學們喜歡春天和西湖嗎?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描寫西湖的詩句。小組內交流一下,組長可以記錄下來,看一下那個小組積累的多。小組展示。師(出示螢幕)

  六、老師的話

  這節課是詩人在引領者我們與春天通行,讓我們呼吸到了春的氣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人生苦短,春天不容錯過,春天不容辜負,同學們要珍惜青春,讓你的人生如春天一般絢麗多彩!

錢塘湖春行教案10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中國古典詩歌是世界藝術園地的一朵奇葩,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長春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課《格律詩八首》中的《錢塘湖春行》。

  一、說教材

  縱觀長春版的新教材,增大了經典古詩文的閱讀量,詩歌的內容均在每冊教材的第一課就要出現,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律,由淺入深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認為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強調誦讀、讀出節奏、讀出輕重、讀出韻味。

  2、正確工整默寫詩句,體會詩歌感情。

  3、品味字句,體會詩歌語言精妙。

  4、體會詩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的自讀和初步賞析能力《錢塘湖春行》作為中考必考的50篇古詩文之一,說明白居易寫的此詩,有其重要的地位。

  二、說學情

  八年級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文學底子薄,學習古詩還沒有形成良好品讀賞析方法,多數同學還停留在記誦階段,教師在課堂要適時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積極性,逐漸培養學生的古詩欣賞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中閱讀教學要求:“應引導學生鑽研文字,對文學作品閱讀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讓學生初步形成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及對學習古詩應達到記誦、積累的要求,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構建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結合初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背誦默寫古詩,培養學生欣賞古詩能力。

  2、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反覆誦讀,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理解詩歌的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升欣賞品味、培養審美情趣。

  四、說重點、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學習基礎,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透過誦讀和賞析,體會詩歌意境,感受詩歌蘊含的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入詩境感悟,體會詩歌語言的精妙,培養學生初步賞析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

  俗話說:“教有常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學情,本課特點和教學目標,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我準備採用如下教法和學法。

  1、透過情境激趣法、誦讀法、討論法,採用“讀詩、解詩、賞詩、悟詩”四步教學法來完成教學任務。

  2、透過教師啟發,打造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語文課堂,透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六、說教學流程:

  (一)、溫故知新:

  《賣炭翁》中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的名句入木三分地刻畫出賣炭老翁的矛盾心理,《觀刈麥》中與此句有異曲同工的`詩句是什麼?這位作者是誰?

  (二)、匯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做過刺史的不乏名人,其中最有名的當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宋代文豪蘇東坡,他們不但在杭州給人留下任人緬懷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許多描寫杭州西湖的詩文,蘇軾就有“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詩句,白居易對西湖更是情有獨鍾,在《春題湖上》曾言“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白居易詠西湖的名篇《錢塘湖春行》,領略作者筆下杭州西湖的美麗景緻。

  (三)、教師解題並介紹體裁特點:

  1、錢塘湖即杭州西湖,春:表明季節,行:走,遊覽

  2、七言律詩,律詩分為四聯(首、頷、頸、尾)

  (四)、師生共同回顧作家作品,教師說明寫作背景。(大螢幕)

  (五)、學詩重在兩個方面內容:“讀”和“品”。

  一)、朗讀訓練

  1、範讀:(聽音樂,朗讀錄音)

  2、通讀:要求讀準音,讀順暢(自由讀、齊讀)

  3、誦讀:要求讀出重音,讀出節拍,讀出韻味(個人讀、評價)

  4、再讀:要求讀出詩句的情感、美感(分組讀、齊讀)

  二)、品讀賞析

  (1)解詩(自主學習)

  1、請你說說詩的大意。

  2、找出詩中所描繪的景物,你能看出寫的是西湖什麼季節的美景?

  3、尋找詩人的遊蹤。

  (2)賞詩(合作探究)

  1、首聯中“水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為什麼說“雲腳低”?

  2、頷聯中“幾處早鶯”有什麼含義?為什麼不是“處處”?為什麼“爭暖樹”?“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有什麼深刻含義?從鳥兒的動態中我們感受到了什麼?

  3、頸聯中為什麼說“亂花迷人眼”?這樣寫與詩題有關嗎?這一聯我們能否想象將來景物會怎樣?它蘊含一個什麼樣的哲理?

  4、詩的最後兩句運用什麼表達方式?

  (3)悟詩(討論交流)

  1、“一切景語皆情語”,情往往是作品的靈魂,本詩中景中有情嗎?請你找一找最能概括感情的詞語?

  2、律詩講究對仗,本詩中應是哪聯?本詩的韻腳?壓什麼韻?

  3、你最喜歡本首詩中的哪一聯?理由是什麼?

  4、錢塘湖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嗎?

  (六)、拓展閱讀:

  1、比較《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與本文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請你說出你所熟悉的寫春的詩句。

  (七)、課堂小結:

  教師富有激情地總結學習重點,並進行德育滲透,而“授之以漁”即賞析詩的方法。

  (1)詩人抓住景物特徵,運用最準確,最具有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山寺及於湖面,舒捲的春雲分外悽迷,水天相接,早鶯放歌鳴啼於樹,紫燕剪飛啄泥築巢,既有亂花迷人之色,又有淺草茵茵之態,整個畫面景物各自獨立,又渾然一體,“行”為脈落,起筆方位,落筆方位,遊遍大半西湖,產生了移景換景的藝術效果,隨著鏡頭的閃閃而過,綺麗的風光重現,把我們帶入西湖早春的風景畫卷,整首詩描繪的是春回大地、西湖早春生機勃勃的景象,表達了作者的讚美、熱愛之情。天才的詩人與山水結合便是山水之幸事、詩人之幸事,更是文學之幸事,後世讀者之幸事。山水成就了詩人,詩人也成就了山水。希望同學們熱愛自然,鍾情於中華靈繡的山水,創作時代更加優美的文章,讓我們的山水文化源遠流長……

  (2)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應掌握賞析詩的基本方法,即讀詩、解詩(自主學習)、賞詩、悟詩(合作探究學習)。

  (八)、作業:

  1、流利背誦、工整正確默寫這首詩。

  2、透過合理的想象,將本文改寫成一篇小散文。

錢塘湖春行教案11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古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瞭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透過精讀、誦讀、美讀,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象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美讀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蒐集有關描繪西湖的詩文,體會西湖的美。

  學情分析及相應對策:

  七年級的學生剛進入初中,對詩詞的教學在小學階段要求背誦為止,而到了初中階段古詩的賞析已是考試考查的範圍了,所以在初中階段除了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還需要教給學生賞析詩詞的方法,並能夠品味詩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課時除了讓學生多讀、美讀、背誦,讓學生透過合作學習共同探討完成教學任務,並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中獲得知識,得到美的薰陶。

  教學手段:

  為增強本節課的趣味性、直觀性和參與性,讓學生更容易品味詩的形象和意境,藉助多媒體網路輔助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投影西湖春景圖,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由圖片及音樂營造一種濃濃的學習氛圍,從而引入課題。

  2、引出白居易,簡介作者。

  3、出示學習目標

  二、初讀詩,知詩意

  1、給生字注音:啄沒堤

  2、聽錄音範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

  a、朗讀的節奏

  b、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詩的要求學生集體讀課文,四人學習小組互讀課文。

  4、請個別學生作示範性朗讀,然後讓學生互相點評。

  5、學生說出標題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地點:錢塘湖、季節:春、事情:出遊)

  6、明確詩的體裁(七言律詩)

  7、學生讀後討論提出詩中難理解的字詞:水面初平雲腳低暖樹亂花不足

  8、詩題說“春行”,說說作者的遊蹤:孤山寺—賈亭—白沙堤

  三、再讀詩,賞美景

  1、學生自讀後討論:詩中所寫的是春天的哪一個階段,找理由說明:

  寫的是早春,早鶯、新燕、亂花、淺草。是“早鶯”,而且幾處,不多,所以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為是“新燕”,是不多的幾家,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而春天百花爭豔,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

  2、詩中寫了哪些景物?怎樣寫?

  春水,春雲,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

  春水初漲,春水淙淙;白雲重疊,同湖面相連,水雲相接連成一體;早鶯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新燕剛回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而春天百花爭豔,眼前一片奼紫嫣紅,數量多,顏色豔,使人眼花繚亂,便有迷亂之感;草初生,剛能淹沒馬蹄印。

  四、品讀詩,賞妙筆

  1、古人對語言的錘鍊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鬚”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範。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顏色之豔,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眼花繚亂,便有迷亂之感;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

  2、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學生討論找出並說說妙在哪裡?

  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3、想象詩中優美的意境,教師配樂朗誦。投影錢塘湖的春景圖

  在一個明麗的春日,我信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西。一場春雨剛過。雲氣同湖面上的微波連成一片,像貼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漲得滿滿的,快要跟岸齊平了。遠處近處都有黃鶯婉轉的叫聲,這些春天的使者們,嬉戲追逐,爭著搶著往向陽的枝頭飛。誰家新歸的燕子在湖邊飛上飛下,它們忙著銜泥築巢。沿途繁花東一簇,西一叢,快要讓人眼花繚亂了。而路上的春草剛從土裡鑽出來,剛夠遮住馬蹄。春神把花掛在樹上,把草鋪在地上,供人們盡情賞玩,而我最迷戀的卻是湖東一帶,這裡綠楊成蔭,白堤靜靜的躺在湖邊,安閒,自在,真要讓人留連忘返了。

  五、精讀詩,悟詩情

  1、詩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最後兩句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最愛”,表達作者對錢塘湖美景的讚美熱愛之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面對美好的大自然,我們應持什麼樣的態度?

  3、西湖是我國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是馳名世界的旅遊勝地,有著“人間天堂的美譽”。歷代文人詠贊西湖的詩文很多,你們能舉出一些嗎?

  例:蘇東坡《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六、全班學生自由朗讀,直到能背誦

  七、全文總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遊春的樂趣,擷取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遊程中所見,最後用“綠楊蔭裡”寫白沙堤之景,明麗輕快,令人目迷神馳。

  教學反思:

  (1)注重文言文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多讀、精讀、美讀中對詩意逐步瞭解,以至熟悉詩的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讀,進一步品味詩的好詞妙句,感受詩中的優美意境,最後達到詩詞教學的目的,熟讀成誦。

  (2)在合作學習中培養探究能力

  賞析詩中的好詞妙句,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好的詞句,在合作小組中討論探究,交流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從而形成合作學習的能力。

  (3)多媒體教學手段激趣

  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的音樂,有關的春的圖片,有關的課件,讓學生有興趣去學習,使教學的內容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

錢塘湖春行教案12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能力目標:用心品味詩歌語言,培養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透過精讀、誦讀、美讀,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同學們,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無數文人墨客都歌頌過春天,表達對這個季節的喜愛之情、留戀之情等等。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詠春的詩歌,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

  2、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詩人。他的歌政治傾向非常鮮明,重視諷喻,崇尚簡單易懂。代表作有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

  二、一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範讀,學生聽讀,注意節奏。

  2、學生自讀,培養語感。(注意聽準字音、劃出節奏、標出韻腳)

  3、點名朗讀,同學糾正。

  4、學生齊讀詩歌。 (注意讀出情感,讀出韻味)。

  思考:(1)透過詩歌的題目,我們可以發現什麼資訊?

  (2)此詩寫的是西湖什麼時候的景色?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三、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放聲朗讀詩歌,對照課文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如有疑難,可與同桌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

  (師巡視,教師抽查學生自學情況。)

  2、指明學生描述詩歌景象。

  3、作者遊西湖的路線是怎樣的呢?

  四、三讀課文,品味探究:

  1、齊讀詩歌。

  討論:(1)詩中為突出早春的特點,描寫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2、本詩中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3、詩中直抒胸臆的詩句是哪句?

  4、師生共同歸納賞析詩歌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詩句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進行排列

  1、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3、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六、課堂訓練

  1、朗誦詩歌。

  2、以本首詩為例說說律詩的特點。

  七、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詩。

  2.用自己的話對《錢塘湖春行》進行描述,寫在作業本上。

錢塘湖春行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詩人基本資訊。

  2、梳理詩歌中,作者所“行”處見到的景緻,體會寄寓在意象中的情感。

  3、品味詩歌中具有藝術張力的字、詞。

  二、教學重、難點:

  品味詩歌中具有藝術張力的字、詞。

  三、教學過程:

  1、作品說明,作者資訊簡介:

  本詩以“行”字為線索,從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終。以“春”字為著眼點,寫出了早春美景給遊人帶來的喜悅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寫出了自然美景給予人的感受。從結構上看,從描寫孤山寺一帶景色到描寫白沙堤一帶景色,中間的轉換不露痕跡,銜接非常自然。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之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2、梳理作品中的意象、體會作者在意象中寄寓的情感:

  《春夜喜雨》的題眼是“雨”字,而《錢塘湖春行》的詩眼就是一個“行”字,一貫而下,統攝全篇。在作者“春行”之時,移步換景,美好春景化作詩人筆下的一串串意象。這些春季典型的意象,成為全詩,引人注目的焦點。

  “水面”“雲腳”“早鶯”“暖樹”“新燕”“春泥”“亂花”“淺草”“綠楊”“白堤”

  自“孤山寺北賈亭西”起,行至“白堤”,作者選取的都是最能表現“春”的景象。

  “一切景語皆情語”。春雨過後的西湖,水色天光,波起波平;“早鶯爭春”“春燕啄泥”寫盡初春時節的生命活力;“亂花迷眼”“淺草新長”將花草的整個生長過程展現得淋漓盡致;最後一聯更是直抒胸臆,以一個“愛”字,一個“不足”點明——作者在早春風光中的無比喜悅、熱愛之情。

  1、品味詩歌中具有藝術張力的字、詞:

  本詩在內容理解,情感體會上的難度不高,抓住意象則能正確體會作者的情思。但本詩最大的成功之處,除了移步換景,不著痕跡外,更重要的是運用了一系列極具表現張力的字、詞。這些點睛之筆,使本就春意盎然的詩歌,平添一份生命力。

  “早”鶯、“新”燕。一“早”一“新”,交相輝映,共同營造出早春的別緻而新鮮的景象。

  “漸欲”兩個副詞,取代了動詞的效果,表現出春季“亂花”自含羞待放到嬌豔怒放的整個過程,極具動態感和生命張力。硬是將原本一時一刻的景象表現成一個完整的生命生長過程。

  “才能”與“漸欲”對仗,表現出春草新長時的“新”“嫩”感。

  這些字、詞,緊扣一個“春”字,也將整首作品推向了一個藝術高峰。值得品味。

  2、反覆品讀詩歌:

  感受作者陶醉在西湖早春風光中的愉悅之情,以及詩歌藝術手法上的張力。

錢塘湖春行教案14

  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4、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遷下邽( 今陝西渭南 ) 。晚年官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它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計。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這首詩以即景寓情見長,寫詩人騎馬瀏覽中所見到的西湖早春風光,使人覺得生意盎然,如親見一般,真不愧為名篇。

  二、初讀熟悉全詩:

  1、 聽錄音,要求學生正音正字;

  2、 生齊讀;正音正字

  3、 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4、 師範讀,學生思考:A、劃出壓韻的字;B、分析這是一首什麼體裁的古詩?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

  三、讀讀講講問問。

  問:詩人是騎馬遊西湖,所以詩裡提到了“遊蹤”,但詩裡寫遊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著作細緻交代的,要仔細想想才看得出來。試誦讀全詩兩遍,然後說說詩人的遊蹤。(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問:我們說這首詩寫的是早春景象。,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早鶯、新燕、亂花、淺草)首聯: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按:這是總問,以下再逐句問。)

  問:“湖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與堤平。)為什麼說“雲腳低”?(“虧腳”,指下垂的雲,水位上升,湖面上的雲自然顯得低了,這是早春景象。)講:杜甫有句雲“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句雲“露腳斜飛溼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

  問:“幾處早鶯”有什麼含義?(鶯不多;如多,當為“處處”。)為什麼“爭暖樹”。(餘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鶯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誰家”猶言某家,“銜新泥”者,始築巢也,可見也不多。)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鶯燕不多,故為早春。這兩句專寫鳥兒。

  問: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

  問:第五、六句寫了什麼?(花草)為什麼說“亂花迷眼?(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暗切題中“行”字)淺草有什麼用意?(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蹄”,也是暗切題中“行”字。)

  問:最後兩句是怎麼結住全詩的?(用抒情方式)這兩句頗有韻味,能品味出來嗎?詩人最喜愛的是什麼?(在白沙堤的綠楊陰裡按轡徐行,可是開頭只指出方位,“湖東”,面積太大了,為什麼詩人“最愛”呢?到最後才點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徵,這就耐人尋味了。)

  四、精讀尋覓春蹤:

  師:請閱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

  生:早春

  師:小組自由討論,詩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初春的西湖?

  歸納:大致有春水,春雲,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在具體分析時,結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寫。

  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雲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遊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師:古人對語言的錘鍊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鬚”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範。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生:看書,自由討論,自由發言。

  歸納:“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六、悟讀景中情語:

  師:請全班有感情的朗讀全詩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生:自由發言

  師: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

  生:“最愛”

  師歸納:前六句景中有情,後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師:學了《春》、《錢塘江春行》我們對自然應該持什麼態度?

  生:自由發言(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

  師:錢塘湖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大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是誰嗎?

  生:于謙和岳飛

  師:于謙寫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則是對岳飛的褒揚,我們要學習他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

  七、要求學生誦讀古詩

  八、教師總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行”字寫得好,才能見出騎馬遊春的樂趣。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擷取其中一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遊程中所見;最後用“綠楊陰裡”寫白沙堤之景,這樣,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錢塘湖春行教案15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基礎較差、文學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對低下,沒有學習詩歌的意識和方法,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在教學中誦讀是重點,要加強誦讀指導,其次注重詩意的體會、再現在詩歌語言的品析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 瞭解詩歌的有關知識

  ② 理解詩歌內容,領會其中所抒發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

  ① 有感情地反覆誦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② 教會學生欣賞詩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 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體會意境及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意境及品味語言

  教學方法

  教法:啟發、引導式。 學法:自主、合作的方式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前幾天我們跟著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賞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們將穿越時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 1

  唐朝詩人白居易一起去領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板書課題)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唐朝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以樂府詩見長,其詩歌形象鮮明,語言通俗,每寫好一首詩,都先讓老人先讀,不懂就改詩。 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浪漫主義詩人,稱為“詩仙”)、杜甫(現實主義詩人,稱為“詩聖”)、白居易(現實主義詩人)

  代表作:《長恨歌》《琵琶行》

  三、朗讀

  1、自讀,標出不會讀的字詞(抽一名學生讀)

  2、糾錯,範讀(聽節奏及感情)

  3、指導斷句(意義劃分法)

  4、學生自由讀

  5、指名朗讀

  6、齊讀

  四、解題(引導學生完成)

  地點:錢塘湖 季節:春 事件:行(騎馬遊春) 體裁:七言律詩(教師講解:首聯、頷聯、頸聯、尾聯的認知)

  注:結合時代背景講事件

  五、理解內容

  明確:結合註釋,四人一組合作完成課文理解

  六、賞析(學生合作完成,教師引導)

  1、本文圍繞哪兩個字來寫。

  明確:“春”、“行”

  詩人的“行”蹤(遊蹤是如何的?從文中找出詞語)

  孤山寺北————————賈亭西————————湖東————————白沙堤

  (注:抓題眼)

  2、詩人在途中看到了什麼,用原文回答。(尋景物)

  2

  孤山寺北————————賈亭西——————————————湖東——————————————白沙堤

  水 幾 誰 亂 淺 綠

  面 處 家 花 草 楊

  初 早 新 漸 才 陰

  平 鶯 燕 欲 能 裡

  雲 爭 啄 迷 沒 白

  腳 暖 春 人 馬 沙

  低 樹 泥 眼 蹄 堤

  3、行程找到了,現在我們看看寫了什麼“春景”?哪些屬於初春之景? 明確:春景———————水、雲、鳥、樹、泥、花、草

  初春之景(細節描寫)—————水面初平、爭暖樹、 啄春泥、 沒馬蹄 早鶯 新燕 亂花、淺草

  4、詩中哪句詩流露出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詩情)

  “最愛湖東行不足”,說明了詩人流連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體現了作者對“春”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5、賞析:“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因為還是初春季節,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來展現出大自然剛從沉睡中剛甦醒過來。

  七、小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遊春的樂趣,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遊程中所見,最後用“綠楊陰裡”寫白沙堤之景,輕快明麗,令人目迷神馳。

  賞析詩歌的方法:抓題眼、尋景物、悟詩情(重點)

  作業佈置

  1、賞析頷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2、背誦此詩

  3、詩詞

  板書設計

  所行 孤山寺 賈亭西 湖東 白沙堤對春的西湖春景圖 所見 水漲雲舒 鶯歌燕舞 花亂草綠喜愛和 讚美之情 所感 最愛 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