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歐陽修> 歐陽修《採桑子》的閱讀答案及賞析

歐陽修《採桑子》的閱讀答案及賞析

歐陽修《採桑子》的閱讀答案及賞析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1.上闕中作者是從哪些角度去寫的?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表達了怎樣的感情?(3分)

  2.說說作者在下闕中所創造的意境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4分)

  參考答案

  1.①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去寫的。②描繪了一幅美麗的西湖春景:春草碧色,春水淥波,與綿長的堤影掩映著;柔和的笙簫,隱隱地在春風中吹送。廖廖數筆,營造出一片安謐、恬靜的氣氛,③表達了作者遊湖時的愉悅心情。(每答對一問得1分,意思對即可。)

  2.①靜中有動,動中顯靜,動靜互襯。②前三句以靜寫動,寫風平浪靜時水面晶瑩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鏡,遊人不覺船移,只是看到船漿輕劃,水上形成細小的波紋時,方感船身滑動。結句以動襯靜,寫漣漪微動難免驚動沙灘上的水鳥,使之掠過湖岸飛去,而西湖卻愈顯其幽靜 。此句與王維筆下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意境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答對錶達技巧得2分,賞析部分佔2 分)

  譯文

  西湖風光好,駕輕舟劃短槳多麼逍遙。 碧綠的湖水綿延不斷,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隱隱傳來的音樂歌唱,像是隨著船兒在湖上飄蕩。無風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樣,不覺得船兒在前進,只見微微的細浪在船邊盪漾。看,被船兒驚起的水鳥,正掠過湖岸在飛翔。

  賞析:

  《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以輕鬆淡雅的筆調,描寫泛舟穎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全詞色調清麗,風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清新可喜。

  這組《採桑子》從不同側面描寫了“水深莫測,廣袤相齊”(《正德潁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從中折射出歐陽修掛冠退隱後從容自適的閒雅心理。

  這首詞是《採桑子》組詞中的一首。描寫四季風景是歐陽修《採桑子》組詞的重要內容。這首名列第一,寫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風景與心情,動感與靜態,視覺與聽覺,兩兩對應而結合,形成了一道流動中的風景。全詞以輕鬆淡雅的筆調,描寫泛舟潁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以“輕舟”作為觀察風景的基點,舟動景換,但心情的愉悅是一以貫之的。色調清麗,風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讀來清新可喜。

  上闋主要寫堤岸風景,筆調輕鬆而優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將休閒的意思委婉寫出,因為是短棹,所以輕舟緩慢而悠閒地飄蕩在湖面上,遊人有足夠的時間來觀賞兩岸春色。“綠水逶迤,芳草長堤”兩句寫足由湖心經水面到堤岸,再整體向遠處推進的動態畫面。而“隱隱笙歌處處隨”一句又從聽覺的角度將西湖的歡樂情調刻畫了出來,“隱隱”和“處處”都凸顯出輕舟的流動感。

  下闋的視點收束,主要寫“綠水逶迤”。過片寫水面平滑,“無風”二字為樞機所在,蓋正因無風,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遊人“不覺船移”,其間不僅有詩情,而且合乎邏輯。結拍寫船動驚禽,劃破了湖面的平靜,為這一趟悠閒之旅平添了一個興奮點。大概沙禽久已習慣於西湖的平滑,所以輕舟帶來的小小漣漪,就足以驚起沙禽而掠岸飛過。視點也因此由近到遠,再向高處延伸,將立體而富有動感的西湖呈現在讀者面前。全詞以輕舟的行進為線索,漸次寫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徵,並將遊人之悠閒意趣融入其中,輕舟短棹、綠水芳草、遊人笙歌與驚飛沙禽,“西湖好”在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

  全詞描繪了春日的潁州西湖,景色是那樣引人入勝,綠水蜿蜒曲折,長堤芳草青青,春風中隱隱傳來柔和的笙歌聲。水面波平如鏡,不待風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動。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 、空靈淡遠的風景畫,美不勝收,清新可愛,有很的強吸引力。

  賞析二:

  詞的上片寫泛舟湖上所見。開始寫道:“輕舟短棹西湖好。”“輕舟短棹”即駕著輕舟划著短槳。“輕舟短棹”表現出了輕鬆、悠然、自得的愉快感覺。這一句的意思是說,西湖風光好,駕著輕舟,划著短槳,多麼自在,多麼逍遙。接著展開了一幅美麗的西湖春景,突出了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笙歌”指合笙之歌。也可指吹笙唱歌或奏樂唱歌。《禮記·檀弓上》中寫道:“ 孔子既祥,五日彈琴而不成聲,十日而成笙歌。” 唐·王維《奉和聖制十五夜然燈繼以酬客應制》中也寫道:“上路笙歌滿,春城漏刻長。”“笙歌”是古代最常見的一種歌唱形式。“處處隨”即隨處跟隨著,到處都能聽到。這幾句的意思是說,碧綠的湖水綿延不斷,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隱隱傳來的笙管伴奏的歌唱,像是隨著船兒在湖上飄蕩。其中“隱隱”即若有若無,聲音很小。詞人這樣寫,就是用聲音反襯西湖的寧靜。這幾句描寫,詞人運用了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方法,並把形象與聲音結合,營造出西湖一片安謐、恬靜的氣氛。

  下片著重描寫在湖上行舟、波平如鏡的感受。詞人寫道:“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漣漪”指水的波紋。《詩經·魏風·伐檀》中寫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漪。”“琉璃”亦作“瑠璃”,是指各種顏色的人造水晶製作而成的產品,其色彩流雲璃彩、美輪美奐,晶瑩剔透、光彩奪目。這幾句的意思是說,無風的水面,好似琉璃一樣光滑,不覺得船兒在前進,只有船槳輕微的划動,蕩起了細浪。這裡,以靜寫動,寫出了平浪靜時水面晶瑩澄澈的景象。結句“驚起沙禽掠岸飛”卻是以動襯靜,寫漣漪微動驚動沙灘上的水鳥,使之掠過湖岸飛去。這樣以動寫靜,使得西湖水面愈顯其幽靜。這裡的以動寫靜,與唐時的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中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王維《鳥鳴澗》中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及其《鹿柴》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詞作是以景結情,水鳥的飛翔不但增添了詞作的情趣,而且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審美想象空間,同時,更表現出詞人追求如同水鳥一樣的自由自在,閒情逸致的生活態度。

  在藝術上,詞人用清新活潑的語言,描繪出西湖之美景,猶如一幅清麗活潑、空靈淡遠的風景畫。同時,注重了動靜結合的方法,特別是以動寫靜的方法,把西湖清新可愛之美表現得美不勝收,並寓情於景,令讀者想象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