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內經> 內經的重要性

內經的重要性

內經的重要性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內經的重要性,一起來看看吧。

  內經的重要性 篇1

  《黃帝內經》的著成,標誌著中國醫學由經驗醫學上升為理論醫學的新階段。《黃帝內經》總結了戰國以前的醫學成就,併為戰國以後的中國醫學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

  我想講三個問題,一個是《黃帝內經》的學術定位;一個是《黃帝內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淵源關係;另外再講一下《黃帝內經》的現實意義。

  《黃帝內經》到底是本什麼樣的書?由廣州電視臺拍攝的60集大型紀錄片《黃帝內經》中,各位專家的說法很多:焦樹德先生說是一本養生的書;有人說是醫學著作;還有人提出來是一部人文學著作,因為它包羅永珍,裡面有醫學的、倫理學的、哲學的、天文學的、地理學的、心理學等等的內容。那麼究竟怎麼定位這本書呢?首先,它當然是一本包羅永珍的書。現在要用科學的角度來看問題,我下一個不太恰當的定義,它可能是一部人文科學和生命科學相結合的書,或者說它是一部具有人文科學特色的醫學著作,它創造了一個以人文科學為特徵的醫學體系。這個體系與西醫是不同的,西醫是以自然科學為特徵的醫學體系。《黃帝內經》裡面講到了藏象、經絡,體現在哪些篇目呢?主要有《金匱真言論》、《靈蘭秘典論》、《六節藏象論》、《五臟別論》,還有《經絡論》、《皮部論》等等,這些是講中醫的生理的。《內經》還講到疾病的病因、病機、病證,如《風論》、《痺論》、《咳論》、《痿論》、《瘧論》、《厥論》等等。講診斷治療的篇目也有很多,如《素問》裡就有《脈要精微論》、《三部九候論》、《診要經終論》、《刺熱論》、《刺齊論》、《刺禁論》等等。因此它無疑是一部醫學著作,是中國傳統生命科學的著作。

  第一、《黃帝內經》是人文的,而不是純自然的。它是以人為核心,講的都是人,而不是物質。它具有一種強烈的人文關懷,具有人文性。

  第二、《黃帝內經》講人的生命都是有差異的,而不是普遍的。比如說,它強調的是“辨證論治”,注重人的特異性、特殊性。它還非常強調人的體質,如《靈樞?陰陽二十五人》所指。實際上,人還不止二十五種體質,還可以再擴充套件。《黃帝內經》就強調人的個體性,或者叫特殊性。

  第三、《黃帝內經》講人的生命是整體的,不可分割的。人和自然不能分割,人自身各髒象之間也是不能分割的。比如說《生氣通天論》、《四氣調神大論》、《陰陽應象大論》等等篇章,都是強調人與天的不可分割性,整體性。

  第四、《黃帝內經》認為人的生命是可以感知、感受的,可以給它定性的。但是人的生命不是透過現在試驗室裡面試驗分析的,不是可以用數學描述的,不是定量的。這可以稱為直觀性或模糊性。

  第五、《黃帝內經》認為人是生動的、鮮活的,不是冰冷的。也就是說,它不太重視屍體解剖。《黃帝內經》以前是講解剖的,雷公學派就強調解剖。比如在《靈樞?經水篇》就說,“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後來《黃帝內經》卻不講解剖了,這是一個轉變。這一點可稱為動態性。

  所以《黃帝內經》所建構的這門中醫科學,是一種具有人文科學色彩的醫學體系。人文科學不是社會科學,也不是自然科學。它具有主體性、獨特性、個體性。《黃帝內經》以先秦人文哲學為基礎,不僅將先秦人文哲學作為建構醫學體系的指導,同時還把哲學的概念範疇直接運用於醫學。我堅持認為只有明確了《黃帝內經》這種人文科學的醫學著作的學術定位,才可以認清中醫體系與西醫體系的差別,傳統中醫是以人文科學為基礎的醫學體系,現代西醫是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醫學體系。

  第二個問題,簡單地介紹一下《黃帝內經》的文化淵源。我認為《黃帝內經》成書時間是在漢武帝以後,但不排除它的一些篇章是在戰國時期形成的,但最後出版的時間應該是在漢武帝以後。由此它必然受到漢武帝之前的先秦哲學思想的影響,諸子百家對《黃帝內經》都有影響,但主要是儒家和道家。先看儒家,《周易》、《尚書》可以看成主要是儒家的著作(當然也有一些道家的思想)。《周易》裡面的“陰陽”哲學,《尚書》裡面的“五行”學說,還有《論語》裡講的“兩端”、“中和”、“和為貴”、《孟子》、《中庸》的“陰陽五行”構成論、“中庸”方法論,對《黃帝內經》都有直接的影響。現存《孟子》、《中庸》裡面雖然沒有“陰陽五行”的記載,但是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五行篇》,學者經研究認為就是思孟學派的著作,思孟學派的五行是:仁義禮智聖(信)。陰陽家的代表人物鄒衍也可以看成是儒家。儒家思孟學派、鄒衍陰陽五行派的“陰陽五行”學說對《內經》理論體系的建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道家對《黃帝內經》的影響就更大了。比如王冰編的《黃帝內經》中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論”中非常強調上古真人,這是道家的一種理想人格。還有為什麼《黃帝內經》託名“黃帝”?這可能是受西漢初年黃老學派的影響。黃老也屬於道家。《內經》重“道”,講“陰陽之道”、“天地之道”、“升降之道”、“醫之道”、“養生之道”、“養長之道”,這是受到《老子》萬物源於“道”思想的影響。此外老子、莊子的“清靜無為”、“道法自然”、“聚氣養氣”、“求生之厚,長生久視”等思想,更是直接影響了《黃帝內經》的養生、預防、醫療等博大體系的形成。

  最後一個問題,講一下《黃帝內經》的文化地位與現實意義。從文化意義上來說,中國傳統文化說有儒家、道家,這個中間差一個醫家。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陰陽角度來看,儒家是崇陽抑陰,道家是崇陰抑陽,醫家是既崇陰又崇陽,既不抑陰也不抑陽。《易傳》說:“一陰一陽之為道”,《黃帝內經》說“一陰一陽謂之道”,強調了陰陽的不偏不倚。如果偏陰偏陽,那就是病態,中醫的目的就是調整陰陽,達到“平”“和”的狀態,到了“和”的狀態,病就治好了。醫家是陰陽的和合派,可以看成是《周易》陰陽和合思想的最完美的繼承者,它對中國歷史上的君主治理國家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歷史上的開明的君王都強調陰陽的和合。以至後來明朝的皇宮--紫禁城的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其取名就是出自《周易》的《乾卦?彖傳》“保和太和,乃利貞”。“和”是一種調和的狀態,“和”是中國文化的最高價值趨向。

  《黃帝內經》在醫學上的意義就在於它提供了一種有別於西醫的醫療思想、醫療方法,即非對抗性治療的思想,和合的思想,以調和為主的治療方法。《黃帝內經》在科學上的意義是建立了另外一種科學形態。科學也應該是多元的,科學絕對不僅僅是17世紀牛頓力學以後的現代科學這種形態。現代科學有三個特徵:一是邏輯推理,二是數學描述,三是實驗驗證。它有一個物質實體和形態。而《黃帝內經》提供了以整體論、模型論、過程論等等為特徵的科學形態。它具有人文科學的性質,強調個體性、特殊性,它不提供一種公理。西方科學是唯物論的,是建立在物的層面上的。陸廣莘教授剛才提到了“唯實論”,陳立夫先生提出“唯生論”。實際上中國的哲學不能用西方哲學唯物、唯心的模子來套用,中國哲學是物心合一的,是生生不息的,不是物的哲學,而是人的哲學,是生命哲學。中醫就是以這麼一種哲學作為其理論基礎的。在這麼一種哲學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科學當然不可能等同於西方在唯物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科學。長期的實踐證明,中醫學這種科學形態對解決人的生命問題是有用的、有效的。

  《黃帝內經》所建立起來的中醫學在現代社會如何發展?這的確是一個戰略問題,是一個關係到中醫學生死存亡的問題。面臨現代化的挑戰,現在提出了“中醫現代化”的`口號,我並不反對中醫的現代化,問題的關鍵是怎樣現代化?現在絕大多數人認為中醫現代化就是要中醫現代科學化,這是本人不敢苟同的。我曾經在1999年發表了一篇《中醫現代化悖論》的文章,我想說明的是這樣一個悖論:中醫能夠實現不改變自己非現代科學特色的現代科學化嗎?毫無疑問中醫不是現代科學的,其理論內涵、思維方式、學科特色都不同於現代自然科學,所以中醫的現代科學化就必然要把中醫的理論內涵、思維方式,把中醫的特色都拋棄掉,試想這種“現代科學化”的結果,中醫還存在嗎?因此我給出了一個等式:中醫現代科學化=中醫西醫化=中醫毀滅化。因為在目前的醫學領域,代表現代科學的學科就是現代西醫,所謂中醫現代科學化實際上就是中醫的西醫化。這在我看來是沒有必要的,因為西醫已經按照現代科學的模式在飛速發展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們只需要拿來為我所用,而不必要把自己變成他的樣子。

  再看目前的中醫現代研究,很多人都是努力用現代科學的方法尋找或證明在中醫理論中、在《黃帝內經》裡有很多觀點和西醫是一致的、相同的,以說明西醫有的內容,我們中醫也有,由此證明我們中醫是科學的。這種研究的結果導致了西醫的譏笑,因為在他們看來我們中醫裡那些和西醫相同的內容,是西醫裡最粗淺的東西,如一些解剖常識等。如果從這方面去比較,就是用我們的短處比人家的長處,這是沒有意義的。解剖可以說是最初級的,《黃帝內經》以前中國是講解剖的,而到《黃帝內經》卻不講解剖了,可能這正是《內經》的偉大之處,因為它不是從物質層面,而是從資訊層面來看待人的生命;不是用對抗性手段,而是用調節、調和的手段來處理生命問題。我認為中醫應該對自己有信心,而且一定要以實踐為評價標準,而不是以符合不符合現代科學為評價標準,要唯實,檢驗中醫是否科學的標準不是西醫,也不是現代科學,而是實踐,只要有效、有用就是科學的。這次抗擊sars過程中,中醫就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它的科學性。

  總之,《黃帝內經》作為中醫藥文化的源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應做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傳承下去。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就是四個字“順其自然”。天地自然永遠是從春到夏,從秋到冬,這是一個固定的順序。人體也應該按照這個順序去生長、生髮、收斂、收藏,這樣你的身體才是健康的。這是《黃帝內經》告訴我們的一個很原則的問題一一順其自然。《黃帝內經》是唯一一本以聖王命名的書,首先它傳達給我們一個資訊,生命之學是帝王之業,是大功德,大慈悲。在古代,人們是非常講究養生之道的,而現在我們是把身體當作可以不斷去消耗和損害的東西。在古代是養它,很認真、很愛惜的對待自己的身體,而現在的人對身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非常的不愛惜,真正好的理論是很難聽到的,所以要學懂《黃帝內經》是非常不容易的。聖王為什麼重視醫學和生命學方面的書?實際上所謂聖王就是順從自己本性的人,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生髮、生長、收斂、收藏的這種人。從另外一個角度說,聖王通常是能夠掌控自己的人,不僅能夠掌控自己的身體,還可以掌控自己的慾望的人。要想真正做一代聖王,不僅要掌控自己的慾望,同時對自己的身體要有一個非常深刻的認知。可以看一下曲黎敏講的黃帝內經。

  內經的重要性 篇2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經典著作,是中醫學理論與中醫防治疾病技術的淵源。該書由《素問》《靈樞》兩部分共162篇文章組成。其文章為春秋戰國時代作品。而該書成編則於戰國至西漢之際。從《漢書·藝文志》中看到,古時除《黃帝內經》之外,尚有《黃帝外經》《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白氏內經》《白氏外經》等。但其他諸經“均已失傳”,獨《內經》傳存於今世。又歷代中醫學家亦均尊《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等為"經典”,而這些書均出自《內經》之後;此外,尚有一些古代醫學文獻,其撰著時代或並不晚於《內經》,如1973年湖南省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脈灸經》等,然而此類文獻,無論其內容的豐富程度還是其理論的系統完整性,均不足以稱之為“經典"而與《內經》相提並論。

  《內經》之所以被歷代醫家奉為經典,是因為它不僅包含有豐富而科學的醫學理論﹑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則與技術,同時還從宏觀的角度論證了天、地、人之間的相互聯絡v並且運用古代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討論和分析了醫學科學最基本的課題一一生命規律,從而建立起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兩千年來,歷代醫學家正是在《內經》所建立的理論、確立的原則,應用的技術及其所採取的方法論的基礎上,透過不斷探索、實踐與創新,使中醫學術得到持續發展的。一部雄偉壯闊的中國醫學史,無處不體現著《內經》的指導作用;光彩紛呈的眾多醫學流派,無不以《內經》的理論為其淵源;古今無數的中醫學大家,或者理論上獨樹一幟,或者防治疾病效驗如神,然而究其成功之路,均未離開研習《內經》以為立說之根本;即以專門研究《內經》而垂示後世者亦不乏其人,如唐·楊上善、唐·王冰、明·馬元臺﹔在全面研究《內經》基礎上攻克某類疾病而著書者尤多。如漢·張機撰《傷寒雜病論》清·葉桂留給後人《臨證指南醫案》;參透《內經》某方面的要旨。據之加以發揮而標立新說的代有人在,如金元時期劉、張、李、朱“四大家"因之各有建樹,明清間喻昌則以《秋燥論》《大氣論》而名著醫林;現代中醫教育家任應秋,一生著作30餘部,多以《內經》為基礎,專門以《內經》為研究物件者即有《病機臨證分析》《黃帝內經研究論叢》、《內經章句索引》等。正是由於《內經》科學地確立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因而。迄今為止的歷代有成就的中醫學家,尚無一人不是精研《內經》者,這一事實即足以證明《內經》在中醫學中的至尊地位。直至今天,中醫高等院校仍把《內經》列為本科生和部分專業研究生的必修課程。尤其不可忽略的是。研究《內經》的不僅僅限於中醫學界,自古以來,眾多其他相關學科的專家、學者都自覺加人《內經》研究者的行列,其中許多人取得了可觀的研究成果,同樣為人類積累了寶貴的財富。

  中國中醫藥學是世界上獨具特色的醫學寶藏,而《黃帝內經》則是這座寶藏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中之寶。歷代醫家。凡是勇於開拓。勤於挖掘、善於採擷者,均能從《內經》中不斷地獲取治病活人之妙術而造福人類。事尚不止於此,深人研究"其文簡、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的《黃帝內經》,不僅能探索生命的奧秘,還能從中汲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凡此種種,都是《內經》研究工作歷兩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深人研究《黃帝內經》,不僅對中醫學健康發展有著關鍵的作用,而且將為整個生命科學的發展和完善,從基礎理論及方法論方面提供重要的依據與支援。

  論內經學

  《黃帝內經》,從其內容、其在中醫學中的地位以及歷代研究者所取得的成果和當代對其研究之現狀來看,它已不再是單純的一部醫書,而是已經形成中醫學中的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學科一“內經學”。

  有關內經學的名稱,前輩醫家早已經提出,並設想了其大體結構,如秦伯未先生1934年編著的《秦氏內經學》一書便以此為名﹔任應秋先生於20世紀80年代初又提出內經學的結構及研究方法與範圍的設想。只是由於秦氏之書系屬“教材”性質,未能反映出內經學作為一個獨立學科的條件與特點﹔任氏雖有內經學之構想,惜未能落實筆端,即郜然長逝,以致內經學之名稱不僅在整個科學界很少有人知曉,即使在中醫界亦未取得一致的認識。這一現實,不僅障礙著內經學學科自身的發展建設,同時也不利於中醫學的發展與提高,因而有必要對內經學的確立加以論證。

  (一)確立學科的基本條件

  所謂“學"即學科之意。任何學問,其能夠稱之為“學”者,均必須具有自己獨立的研究領域、獨特的研究物件和特定的研究範圍,並且這個領域、物件與範圍的研究工作是其他學科所不能代替的;它必須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而不是零散的知識、技術的堆砌;其主要任務是揭示其研究領域內的重要規律。這些規律不僅是從眾多實踐中提取的,並且應在相關實踐活動中得到驗證。作為學科,有些則是某一大的研究領域中的一個分支,如物理學中的力學等。內經學除具備上述條件外,因其以對《黃帝內經》的研究為主體,同時還具有如下的條件: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有一批專門的研究論著與成果,其內容博大精深;有一支活躍而有成效的學術研究隊伍;對眾多學科的發展具有長遠的和現實的意義。

  從古至今,對《內經》的研究已經全面地具備了上述各種條件,稱之為“內經學”是當之無愧的。本《黃帝內經研究大成》一書,正是從對內經學的基本認識出發,以闡述內經學的研究領域、物件、範圍、理論體系及其重要規律為基本任務而撰著的。

  (二)內經學的概念

  《黃帝內經》作為中醫學的第一部經典著作,其內容雖然十分廣泛。但卻是以醫學為主體的,包含理論與臨床兩大部分。其臨床部分的養生防病、診斷治療技術等內容十分豐富具體,語言樸素無華,事實信而有徵,其中尤有不少是世界醫學史上的首創,如《靈樞·四時氣》篇所載“放腹水"療法,其具體操作與注意事項,與現今臨床所用者實無大差異﹔有關針刺方法,《內經》已記載二十餘種,後世醫家曾對之進行廣泛研究,即使研究文獻中不多見的刺法,今天驗之臨床亦常有奇效,如運用《靈樞·刺節真邪》之“振埃"刺法治療“過敏性"哮喘等。《內經》所論治病法·雖以針刺法最多,但亦包含有灸法、藥物療法、飲食療法﹑飢餓療法、寒冷療法﹑精神療法、熨貼療法。燻蒸療法﹑洗浴療法﹑取嚏療法、吹耳療法﹑按摩導引療法等﹔尤其可貴的是《內經》明確訓示醫生”去故就新﹑乃得真人”應"雜合以治v各得其所宜”'不得固步自封。抱殘守缺。兩千年來。中醫學家們正是遵循這種不斷進取的精神,在《內經》的基礎上使臨床醫學得以發展豐富·真正形成不拘一格。“百花齊放"的形勢。近年來,許多人發出中醫“規範化”的呼聲,並認為這是發展中醫學並使之與世界較通用的"西醫學”相互“接軌”的重要途徑之一,而豐富多采的中醫治療技術與方法v正是"規範化"所不可缺少的基礎條件。《內經》的理論部分,是歷代醫家以及其他學科專家研究探討的重點。較之對《內經》臨床部分的研究更受重視v這一點可以從古今400餘部有關研究專著與大批學術論文得到充分的證明。正是這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研究者及其不斷取得的研究成果,才使中醫學理論得以持續發展與提高,同時也維護並推動著中醫臨床醫學沿著正確的軌道不斷進步,使得中醫學在自然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不僅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而且越來越受到重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西醫學家及其他學科專家加入中醫藥學的研究者行列。總之,內經學確實是中醫學基礎學科之一。

  作為中醫學的基礎學科,內經學涉及到中醫的臨床與理論各個學科,如中藥學、方劑學、診斷學以及養生康復﹑內、婦、兒、外等各科,即為各個學科提供基本理論、基本方法v從宏觀角度提供各學科發展的基本規律。當然,內經學對中醫其他學科而言僅能起“基礎”的作用,而不能全面反映其他學科的特點v也不能代替其他學科的獨立發展;同樣地,中醫學其他學科的理論與臨床不僅不能包含內經學這個廣大的領域,而且也不可能代替內經學在整個中醫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內經學的研究領域與範圍,並不侷限於醫學本身。《內經》分析與認識醫學問題時運用了當時有關文字學、語言學、哲學、天文學、地理學﹑曆法學、生物學、氣象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方面的手段與方法。古人將這些手段與方法概括、抽象為“天地人”。“天地人”,在《內經》時代雖然是作為方法與手段加以應用的,但是在後世對《內經》的研究工作中,即在內經學形成過程中,則不再單純是方法與手段。同時也是研究的物件。因為,只有正確認識並運用“天地人”的方法與手段,才能深刻理解《內經》關於“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靈樞·歲露論》)的論述。從宏觀整體的角度認識人體自身(包括表裡上下)的以及人與外在環境(包括自然與社會)的關係。並進而研究與論證生命的規律,即生、長、壯、老、死的規律。健康與疾病的規律。防病保健與診治疾病的規律等。

  無可置疑,內經學的研究工作是以研究《黃帝內經》一書為主體的v這一點古今皆然。即使將來對有關《內經》的全部歷史、文獻、語言,對其所涉及的古代多種學科,對其所運用的方法。對其所記載的理論、原則﹑技術,對其在中醫學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對其所包含的精華與糟粕等等都整理﹑闡述、驗證得清清楚楚,可以將《內經》束之高閣”之時,該書也仍將不失為內經學的基礎而猶有寶貴价值。當然,這也正是《內經》研究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標。同時,內經學的研究物件還必須包括古今研究《內經》的主要成果及其經驗,即各個時代從各個方面研究所取得的足以發明經旨並啟示後人的重大成果,而研究工作中成功的與失敗的經驗亦在研究總結之列。事實上。僅以古今研究《內經》的400餘部專著內容分析,各書都有其成功之處,立下豐功偉績者不在少數。但也均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瑕疵。只有指陳其得失,才有可能吸取其所長。揚棄其所短。

  據此,試對內經學的概念做如下表述:所謂內經學,是一門以研究《黃帝內經》及其有關研究成果為物件,以探索人體生命規律為主要任務的中醫基礎學科。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