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實錄2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實錄1
師:聽,(課件出問題)好,沒關係,老師準備的是一首送別的歌曲。(師唱送別)
在這樣的一種音樂聲中,你能不能激起情感的浪花,想起送別的詩來。
生:贈汪倫——。
師:你覺得李白和汪倫的情誼深嗎?
生:桃花潭尺深千丈不及汪倫送我情
師:你覺得怎樣能表現出情誼深。
生讀。
師範讀。
生:我想起草的後四句……。
師:真好。還有嗎?還有想起的古詩嗎?
生:我想起了《送友人》——
師:同學們為什麼古代有這麼多送別的詩呢,古代交通不遍,所以寫送詞就成了當時送別的一種習俗。我們今天的課文古詩兩首就安排了這樣兩首送別的古詩。開啟書讀課題。
生讀課題。
師:看老師寫課題,寫字要一筆一劃,做人也要認認真真,如果同學願意可以舉起你的小手和老師一起寫。孟第一筆注意是橫撇。
生書空。
板書課題。
師:自己讀一讀課題,看看從課題中能看出是送別詩嗎?
生:能。
師:再看看題目告訴我們送的是哪些內容。
生:是從黃鶴樓送走的。
師:告訴我們送的地點。
生:送孟浩然去楊州
師:送的目的地。
生:送的孟浩然。
師:黃鶴樓瞭解嗎?說說看。
生:三大名樓之一。
生:我來補充一下黃鶴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生:它分古樓和現樓。古樓是三十多米,現樓是五十多米。
生:在武漢。
師:知道了地點,而且在長江邊上。百聞不如一見,一起去看一下。(課件出了問題)
師:不要緊,看來這天下名樓是一時看不見,沒有關係,我們來說說廣陵
生:廣陵
師:是的,廣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
師:黃鶴樓也好,楊州也罷,我們所說的黃鶴樓就在長江與武漢的交口處。如果地理位置我們瞭解了,學習古詩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了
生:孟比李大十二歲。
師:不僅僅是大了十二歲,而且名氣也很大,李白當時還是新秀。
生:孟浩然送了李白一幅畫。
師:古詩的關鍵詞我們都知道了。能說說詩的意思
生:李白送孟浩然去楊州
師:下面我們從具體的詩句當中來看看李白送別好友時真摯的感情。讀得時候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生自讀。
師:老師看你讀得有滋有味的,你能給大家讀一讀嗎?
指名讀。
師:真了不起,這麼大一個場合他第一次讀就都讀準了,給他掌聲。誰再讀。
生讀。
師:看來大家讀得不錯,一起來。
生讀。
師:讀準字音讀通字句,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詩句中每一句話的意思都讀明白了呢,下面同學們可以看看註釋,問問同學查查資料,開始
生自學。
師:你來說說。
生說古詩大意。
師:你再說。
生2說古詩大意。
師:有什麼不懂的嗎?
生:我不懂西辭。
師:誰來幫幫他。
生:西邊的黃鶴樓
師:大家不妨看看圖,黃鶴樓
生:我想知道詩有什麼。
生:煙花的煙。
生:天際流。
師:真了不起,學貴有疑,這麼多問題,我們著重來看煙花三月啦,天際流啦,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體會一下詩句的。老師也有小小的問題,你們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怎麼成為好朋友的呢,你們想不想聽老師講這個故事。
生:想。
師:聽完故事,對故人會有更深的理解,對詩句的理解也會更深。
師講故事。
生讀全詩。
師:讀到這裡,同學們你們對故人有更深的瞭解了嗎?他們只是一般的朋友嗎?
生:非常好的朋友
生:生死之交。
生:也可以說是忘年交。
生:情深義重
師:再來讀讀
生讀。
師:如果我們對煙花三月有了更深的瞭解,相信會讀得更好的。大家想想詩中的三月指的是什麼時候。
師:
四月已經是晚春時節,咱們重慶天氣非常好,而且在長江邊上,誰來說說重慶有什麼花
生:有花,粉紅粉紅的……
師:祖國大江南到處都有,而為什麼說煙花三月而不說鮮花三月呢,同桌聊一聊看有沒有其他的可能。
生:煙花好,表達的意思生動些。
生:春天到了河面上浮起了一層煙霧。
生:開得很茂盛。
師:第一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煙花三月,讓我們在音樂聲中想象一下。
音樂(想想花的顏色,花的種類,花的香氣,還有還有……)
師:想到了一些什麼嗎?美好的詞或詩。
生:五顏六色。
生:楊柳如煙。
生:五彩繽紛。
生:各式各樣。
生:春色滿園關不住。
師:江南美景,煙花三月的景色僅僅黃鶴樓有嗎?
生:楊州有。
師:楊州到處都是繁花似錦,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讀。
師:碧空盡,誰知道盡是什麼意思。
生:消失。
師:像江邊的大輪船一下就消失了嗎?
生:慢慢地。
師:你從哪看出來的。
生:一開始是,到後來慢慢消失了。
師:這句話這麼豐富,怎麼能讀好呢,看看插圖,李白站在江邊,假如想象一下我們現在站在江邊,船已經開了好一會兒,李白還在望啊,不禁想起兩首詩。
生讀。
師:船已經越來越遠了,
師:這船已經消失在碧水藍天了,李白想起了他們在一起的情景,於是他脫口而出這樣兩句,讀——
生讀。
師:
生:李白和孟浩然的深情厚誼。
生:天長地久。
生:真是萬古長青。
師:你是讚美他,可以。剛才有個同學說他們之間是情深義重,可以嗎?
板書:情深意長。
師:我們怎麼把這種情深意重讀出來,站起來讀可以,坐著讀也可以,看怎麼把這種意境讀出來。讀。
生讀。
指名讀。
師:一個重情的李白。
指名讀。
師:你想表達出來的感情表達出來了嗎?
生:表達出來了。
師:你還可以表達得更好,聽聽老師說。
師範讀。
師:你想再試試嗎?
生再讀。
師:我就知道你行。誰還願意讀。
指名讀。
師:能放下書嗎?放下書,女生先來,和李白一起送送孟浩然。
女生讀。
師:柔情的相送。來,男生一起來。
男生讀。
師:是一種豪壯的送別,來,站起來一起讀。
生讀。
師:其實最好的一種朗讀就是帶著真情朗讀,人間最美是真情。假如我們就在黃鶴樓就在長江邊上,起——
生讀。
師:最後兩句天際流(流拉長音)
生:流拉長了有感情一些。
生:這樣讀讀出了李白捨不得孟浩然的感情。
師:讀得長一點捨不得孟浩然走,深遠感一點。
生讀。
師:讀得再深遠一些。
生再讀。
師:人分千里外,人在一送中,誰沒有親戚朋友呢,李老師想借離別之際送給你們,願你們多讀詩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實錄2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理解“西辭”、“煙花三月”、“孤帆”、“唯”的意思。
3、有感情地誦讀古詩,理解詩意,在創設的意境中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4、拓展練習,激發學生積累詩歌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創設意境走進詩歌,理解詩歌,想像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2、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所蘊涵的感情。
教學準備:
1、學生充分預習,查詢詩人的資料;
2、課件。
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由詩譜寫的歌曲嗎?
生(齊答):聽過。
師:都聽過哪些詩曲?
生1:我聽過《鋤禾》的詩曲,非常好聽。
生2:在一次少兒節目上,我聽過《鵝》、《望廬山瀑布》等由詩譜寫的歌曲,非常有韻味。
生3:老師,我們班上的很多同學都會吟唱《春曉》,好聽極了!
師:好的,就讓我們一起來吟唱一首《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師生一起吟唱《春曉》,學生意猶未盡。)
師:老師也非常喜歡吟唱詩曲,現在,老師唱一首歌,你們幫老師聽一聽,看看這首歌在哪種場合唱較合適?
師(吟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崖,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師入情地哼唱,學生入迷地聽著。)
師:(歌曲完畢,故作遲疑狀)誰能幫老師這個忙呢?
生1:好像可以在歡快熱鬧的場合唱。
生2:不,我倒覺得應該是在平靜柔和的時候唱。
生3:我想這首歌曲應該是表達一種依依惜別的感情。
師:是嗎?你怎麼知道的?
生3:老師的表情、老師吟唱的曲調告訴了我。
師:你是個心思細膩的孩子,感情也很豐富,謝謝你!其實不僅歌曲能表達難分難捨的離別情意,古詩也有許多是表達與友人送別情意的。今天老師就向同學們推薦一首詩歌。
(師轉身板書課題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學生齊讀課題。)
評析:由詩譜曲師生吟唱是本課開場的一個亮點,在師生、生生輕柔、平緩富有韻味的曲調聲中,詩韻、詩情已瀰漫整間教室,並悄無聲息地融進學生的心田。
師:你能理解題目的意思嗎?
生1:這首詩寫的.是李白送孟浩然去廣陵。
生2:更具體的,應該是李白在黃鶴樓上為孟浩然餞行,送其去廣陵。
師:是更為具體了。題目中哪個字的意思表示去呢?
生(齊答):“之”字。
師: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各是什麼人嗎?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生1:李白和孟浩然都是唐朝的詩人。
生2;李白和孟浩然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師(補充):李白和孟浩然不僅唐朝著名的詩人,還是好朋友,而且是——師生關係。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平日裡,他們無話不談而且興趣愛好相同,都喜歡把酒吟詩作對。可以說李白和孟浩然是知己,是忘年之交,彼此之間的感情是難分難捨的。
師:題目中有兩個詞表示地點,你知道他們的地理位置嗎?
生:我只知道廣陵就是今天的揚州。(其他學生滿臉疑惑)
(師一邊在黑板畫出黃鶴樓和廣陵的示意圖,一邊介紹他們的地理位置。學生頻頻點頭,臉上露出會意的笑容。)
評析:適當的時候,教師“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要錯誤地以為“講”多了導多了就是違反新課程理念。本環節,在學生“滿臉疑惑”的情況下,教師板畫了黃鶴樓至廣陵的示意圖,學生便能一目瞭然。
師:你準備怎樣讀懂這首古詩呢?
生1:先讀熟,再背誦。
生2:透過查詢資料加深對古詩的瞭解。
(全班努力思索著。)
生3:我覺得還應該看著插圖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這樣有助於我們對詩意的理解,進而體會詩歌要表達的感情。
師:是的,我們讀懂一首古詩,首先要讀通古詩,再理解詩句的意思,接著藉助畫面想像當時的情景,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最後把詩歌背下來。這是一種學習古詩的好方法。
(師板書:讀通——理解-——想像——體會——背誦。)
評析:“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同理,“學無定法,貴在得法”。中年級學習古詩應有別於低或高年級,中年級學習古詩應有所側重,重在抓重點字詞引發想像,重在感悟詩境、體驗情感。本環節,教師的“你想怎樣讀懂這首古詩”一問猶如丟擲一條紅細繩,把學生個人獨特的學習方法這一顆顆珠子串起來,形成一法,並引導學生順著紅繩上的這一顆顆閃亮的珠子美美的學文。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遇到生字多讀幾遍,再讀給同桌聽一聽。
(學生紛紛朗讀起詩歌,同桌互相檢查朗讀,師下去巡視指導。)
師:比一比誰讀得又通順又流利。
(指定2名同學朗讀,師生共同正音。)
師:大家一齊試著讀一讀。
(全班齊讀一遍。)
師:請各學習小組,根據自學要求自學,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學習成果最豐碩?
(師用幻燈出示學習要求:1、藉助註釋理解字詞意思;2、聯絡詞義理解詩句的意思;3、在古詩旁畫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學生自學5分鐘左右,師巡視各小組學習情況。)
師:現在是展示你們小組學習成果的時候了,既然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上來彙報的時候,老師建議用“我們小組認為”等來彙報較為合適。哪個小組先來說呢?
生1:我們認為“孤帆”的意思是隻有一隻帆船。
生2:從文中註釋,我們瞭解到“唯”的意思是“單單”、“僅僅”。
生3:小組一致認為“盡”的意思是“沒有了”、“消失了”。
師:關於詩句的意思,你們能理解嗎?
生1:我們理解第一、二行詩句的意思了。“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由黃鶴樓出發,乘船東行到揚州去。”
(師板書:下揚州)
生2:第三、四行詩句的意思是“我佇立江邊,目送友人的小舟越行越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
師:集體的力量是偉大,看來透過自學,大家學到的內容還挺豐富的。好,再自己讀一讀詩句,看看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生1:“西辭“是什麼意思呢?
師:(一邊引導學生看黑板上的地理示意圖,一邊講解)因為黃鶴樓在廣陵的西邊,孟浩然正要離開黃鶴樓遠去廣陵,所以說成是“西辭”。
(師板書:西辭)
生2:為什麼孟浩然要離開李白呢?
生3:為什麼孟浩然要去廣陵呢?
師:同學們都是愛動腦筋的同學,提出的問題都非常重要。
(正當老師表揚同學的時候,一向較調皮的一個男孩舉起了小手。)
生:老師,為什麼題目不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呢?我感覺挺恰當的。
師:(又驚訝又興奮)你真是個非常細心而且大膽的同學,敢於向詩人提出挑戰。我想,這些問題還是由同學來解答吧。同桌間可以議一議。
評析: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種品質,有智慧的教師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銳的觀察力,能系統地感受和準確地判斷教育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細微變化。本環節中,教師關注學情,善於捕捉學生問題的亮點,並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展開探究進行有效的對話。
生1:沒有點出是誰送孟浩然到廣陵,更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生2:我仔細地品味了一下,還是原題目好,為什麼呢?比較有味道,改正的題目太直白了。
師:是的,或許黃鶴樓是李白與孟浩然兩人友誼的見證地,或許李白過份難過,不想直接用自己的名字作題目。老師和同學的解答,你們能滿意嗎?
(生紛紛點頭示意。)
師:你們知道李白在什麼時候送別好友孟浩然嗎?
眾生:“煙花三月”
師:你能想像“煙花三月”是一種什麼樣的畫面嗎?
生1:繁花似錦。
生2:春花爛漫。
生3:百花齊放。
師:呵,全是一個個那麼美好的詞語。能用具體的語句來描述嗎?
生:在草如蔭花似錦的陽春三月裡,微風輕拂著大地,彩碟在花叢中翩翩起舞,一群群扎著小辮子的小孩兒在青草地上放著風箏……真的很美!
師:是呀!那是個花枝招展,如煙如霧的三月,彷彿每逢過節夜空煙花璀璨的美麗畫面。想繼續想像畫面嗎?
生1:我彷彿看到了各色細細的碎碎的野花遍佈野外,就如給大地披上了一件碎布花衣,太迷人了!
生2:我想用詞彙來描述,那是個像煙花一樣撩人眼、擾人心的美好三月,人們的生活是那麼快樂!
(師點示課件,出示“煙花三月”的美麗畫面,學生“呀”地興奮地叫起來。)
師:讓我們把從美麗的畫面中獲得的美好情感帶入古詩中,一起再次美讀古詩吧!
(生微眯著雙眼吟誦,陶醉在詩意中。)
評析:表面上看,好像是牽引,似乎學生處在被動狀態,但實際上並非是攙扶著學生在走路,而是教師指點給學生一個個前進的路標。詩中的一個個意象,就是一個個明亮的路標,尋著它們,引發豐富的聯想,學生就可以輕鬆地走進意境,感悟詩境了。
師:請聽一段濤聲,並說說你的感受。
(播放浪濤激打海岸的聲音,聲勢浩大。)
師:說說你此時的感受。
生1:我彷彿看到了江面上波濤洶湧,船隻猶如一葉葉扁舟在江面上起起伏伏。
生2:江面上風大浪大,我真為那些出行的人擔心。
生3:江面上波濤洶湧,景色壯觀!
師:此時,李白正在欣賞美景嗎?為什麼?
生:不。此時,李白心情非常難受,因為好友即將與自己離別了。
師:你哪裡看出來?
生1:“孤帆”
生2:“唯見”
生3:“盡”
師:哦,懂得從古詩中的字詞感覺出,了不起!思考一個問題:這時候的江面上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船隻呢?
眾生:不是的。
師:為什麼李白看見的是“孤帆”呢?
生1:好友孟浩然已漸漸遠去了,李白依依不捨。
生2:李白的目光追隨著好友孟浩然,別的什麼都沒有在李白眼中停留。
師:你獨特的感受力令老師吃驚!
評析:語文教學要做到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以學生為本,就要充分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教師在引發學生情感之前的鋪設無疑是成功的。由一段浪濤激打海岸的聲音勾起學生無限想像,無邊的離別愁緒,因此才有了“李白的目光追隨著好友孟浩然,別的都沒有在李白眼中停留”的絕妙體驗。
師(點選課件,出示課文插圖),想像一下,李白和孟浩然在離別時可能會說些什麼?同桌兩人分別扮演李白和孟浩然演一演、說一說。
(學生興致很濃,有的深情地告別,有的“揮淚”作別,有的拱手相送——老師認真地巡視全班,不住地點頭)
師:誰能來扮演一下呢?
生1:(拱手)今日相別,何日再見!
生2:(略帶悲傷)朋友,一路走好!
生3:(深情地)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啊!
生4:(自信地)後會有期!
師:(拱手)是呀,今日相別,後會有期!可是,相見的日子遙遙無期呀!
(播放音樂《送別》)
評析:走進詩境,融入詩人的內心世界,感受此時詩人李白和孟浩然的離愁別緒是執教者設計本環節的意圖。當江濤聲聲擊打在孩子的心坎上時,他們的眼前彷彿浮現出當時詩人與好友的離別情景,於是,情不自禁地拱手互道珍重,真誠地道聲:“朋友,一路走好!”在《送別》的樂曲聲中,濃濃地不捨、深深地傷感之情悄然浸溼了孩子的眼睛。
師(傷感地):帆影已遠逝了,詩人李白仍翹首東望,此時他的心情如何呢?
眾生:非常難過。
師:你試著讀一讀,看看怎樣才能讀懂詩人此時的心情?(音樂繼續播放)
師:誰來讀一讀?請同學們聽一聽誰的讀最能打動你心?
(師指定3名同學朗讀詩歌,並組織點評。)
生1:我欣賞丙同學的讀,甲同學讀得太快了,好像要將孟浩然快快送走似的。
生2:乙同學讀得較慢,能體現李白捨不得孟浩然,但情感的投入不夠濃。
生3:丙同學在重點處讀出重音,還能延長,依依不捨之情在其表情上也能體現出來,深深地打動了我。
師:老師覺得這幾個同學都讀得不錯,尤其是丙同學。老師還發現了我們班的同學都是點評專家,評得非常準確、到位。老師也禁不住想參加你們的朗誦會。
眾生:(興奮地)太好了!
(師配樂朗誦完畢,學生不約而同地熱烈鼓掌。)
(師揚起雙手,做個指揮狀,全班深情地朗誦。)
師:這一節課,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投入。現在該是收穫的時候了。請從“課堂大闖關”中,任選一個過關,有信心嗎?
生(興奮地):有!
(師以幻燈出示“課堂大闖關”要求:
1、我能有感情地吟誦這首詩;
2、我能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3、我能吟唱這首詩;
4、我還知道李白寫的其它詩歌;
5、我也知道其它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
6、我能為這首歌譜曲吟唱。)
(頓時四個小組展開過關斬將的激烈場面。學生個個充滿自信。)
師:過關斬將開始,誰來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
生1:我想有感情地吟誦這首詩。
(這個學生是班裡朗讀較差的同學,讀得斷斷續續,還讀錯幾個生字,但老師仍然充滿微笑地鼓勵著。)
師:如果把每個生字都讀對了,相信你會讀得更好!
(學生微笑著點點頭。)
(緊接著一個又一個學生舉手過完後面的幾關。)
師:許多同學還想挑戰自我,挑戰同學。那麼,你可以利用課外時間選擇沒過完的關卡繼續過關。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幾首表達友人送別的古詩,這些古詩可以說千古傳唱,膾炙人口。請同學們選擇其中一首背下來。
(師幻燈出示古詩內容:)
《山中送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山中相送罷,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日暮掩柴扉。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春草年年綠,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孫歸不歸?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師:(此時,下課鈴聲響起)好,同學們課後再背給同桌聽,比一比,誰最快記下來。
評析:
教師能以課堂為主陣地,提供開啟學生閱讀視野大門的鑰匙,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讓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做好語文課堂學習的“延伸”,引導學生在課外這個大天地裡無止境的學習,是新課程語文教師的另一角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