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導學案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導學案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導學案

  【學習目標】

  1、 瞭解七言古詩的一般特點,認識和體會李白詩歌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即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誇張。

  2、學習運用比喻、對比、襯托、誇張、聯想、想象等手法和多變的句式來表達奔放的思想感情,培養豐富的想象能力。 鑑賞本詩的構思和意境。

  3、學習詩人不與權貴同流合汙,蔑視權貴,追求個性解放的精神和豪邁的氣、。

  【學習重點】

  1、初步體會李白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基本特點。

  2、認識李白的“遊仙”之念以及他張揚個性,不斷追求的性格特點。

  【學習難點】鑑賞“夢遊”的意境。

  【課時安排】2課時

  【知識連結】

  1、古體詩:

  本詩是一首七言古詩。七言古詩簡稱“七古”。

  “古詩”又稱“古體詩”,是相對於格律嚴格的“近體詩”(律詩、絕句)而言的。“七言”分兩種,一種是以七字句為基礎,雜用四、五、六、九言而構成了形式自由的長短句。長短交錯,換韻自由,富於變化,也稱為“歌行體”;另一種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齊。

  2、作者簡介:

  李白素有“詩仙”之稱,在中國文學史上是最具浪漫主義氣息的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25歲開始在各地漫遊。較廣泛地接觸現實,認識到朝廷的腐敗、官僚貴族的奢侈腐朽,寫出不少抨擊黑暗現實的詩篇。晚年飄泊困苦,卒於當塗。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是繼屈原之後,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感情熱烈,性格豪爽,想象豐富,語言清新自然,較多地運用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藉助非現實的`幻想來表現激情。

  前人評李白思想及創作,多用一個“奇”字。如“以奇文取稱”(元)、“才大語終奇”(錢起)、“才矣奇矣”(白居易)。李白在詩中所表現的獨特個性,也有人用“豪放飄逸”“豪爽感激”“豪邁俊逸”來括,突出了一個“豪”字。聯絡他的《將進酒》《蜀道難》等等詩歌,可以看出他的詩往往寓 “悲” 於“豪”,悲感至極就以豪語出之。

  3、作品背景:

  天寶三載,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離長安後,曾與杜甫、高適遊梁、宋、齊、魯,又在東魯家中居住過一個時期。這時他在東魯的家已頗具規模,儘可在家中怡情養性,以度時光。可是李白沒有這麼做,他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他有更高更遠的追求,於是離別東魯家園,又一次踏上漫遊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諸公時所作。此時,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鬱結於懷,所以詩人在詩的最後發出激越的抗爭之聲。

  預習案

  1、給加點字注音

  瀛洲 天姥 姥姥 天台 溪 木 戰慄 水

  熊咆 龍吟 殷巖泉 水  魂悸  石扉 然   覺時

  2、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

  煙濤微茫信難求  雲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

  勢拔五嶽掩赤城  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越之夢吳

  水盪漾清猿啼  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

  慄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  水兮生煙

  然中開  虎鼓瑟兮鸞回車  忽魂悸以魄動

  恍驚起而長嗟  失向來之煙  古來萬事東流水

  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3、結合課下注釋疏通大意。

  第一課時

  【方法指導】

  誦讀,小組討論,體會詩歌情境和作者感情變化。

  學習重點:朗誦為主,整體感知,疏通詩意。

  學習過程:

  一、交流預習成果

  二、解題

  三、整體感知

  1、聽帶範讀,學生聽清字音,聽出節奏,聽出感情基調。

  2、學生朗讀或默讀課文,圈點難字生詞,結合註釋理解。

  3、學生進一步朗讀,勾畫過渡性語句,然後用課文原句回答下列問題,理清思路。

  ⑴入夢的原因:“        

  ⑵由現實轉入夢境的過渡句是:“        

  ⑶由夢境轉入現實的過渡句是: “         ”

  ⑷揭示全詩主題的兩句詩是:“         

  4、 請用含有“夢”字的四字短語來表述作者的遊程。比如開頭一節就可以括為“入夢緣由”。

  四、研讀第一節

  1、朗讀

  2、合作探究:李白用什麼手法表現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

  五、知識小結:

  閱讀詩歌,絕不可斷章取義。反覆閱讀,從宏觀上去把握詩脈、詩意是很有必要的。這節課,我們緊扣“夢遊”,運用抓關鍵句的方法,理清了詩歌的脈絡。這就為理解詩歌蘊含的情感和主題奠定了基礎。

  辨明詩歌表現手法:烘托和反襯

  1、烘托手法

  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蟬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淒涼、孤獨、悲傷等心情。

  2、反襯手法

  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對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照。常見的反襯有“以樂景寫哀情”“以動襯靜”“以靜襯動”等。例如,《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以樂景寫哀情。又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詩中以動襯靜,用“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來襯托出山中的寧靜。再如,李白《月下獨酌》中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三人”貌似人多,但更能反襯“獨酌”的孤獨寂寞。

  六、佈置作業:反覆誦讀詩作,試分詩歌的主題和手法。

  第二課時

  學習重點:

  研習詩歌,重點鑑賞“夢遊”的意境;探究“夢”的深刻含義,把握詩歌主旨。

  學習過程:

  一、朗讀

  二、研讀第二、三節,自主學習:

  1、 第二節共描繪了幾幅圖景?分別括每幅圖景的特徵。

  2、 作者花如此多的筆墨描寫夢境,對錶現主題有什麼作用?

  3、歸納本文的藝術特點

  三、合作探究

  詩的結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反映了詩人什麼性格?歷來詩評家都認為這兩句是全詩的“詩眼”,試結合全篇內容談談你對這種說法的理解。

  四、知識小結:

  自古以來優秀的送別詩作不可勝數,而李白的這首《夢遊天姥吟留別》卻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詩人用大膽的誇張、豐富的想象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無憂無慮、溫和睦的神仙極樂世界,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追求個性自由、蔑視權貴的崇高精神。

  浪漫主義手法:浪漫主義最基本的特點是以充滿激情的誇張和想象的方式來表現理想與願望。 浪漫主義文學在表現方式上具有大膽幻想、構思奇特、手法誇張的特點。

  五、佈置作業:背誦並默寫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