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夢遊天姥吟留別> 《夢遊天姥吟留別》讀後有感範文

《夢遊天姥吟留別》讀後有感

《夢遊天姥吟留別》讀後有感範文

  (一)

  上一次聽學彪老師講課已是兩年前了,今天終於有幸又一次走進了學彪老師的課堂。

  他講的是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最能體現李白風格的一首詩——汪洋恣肆的語言,天馬行空的想象,夢幻離奇的意境。

  如果讓我講,我自認為講不好,所以我是帶著學習的態度、以學生的身份來聆聽這堂課的。

  學彪老師的課依然那樣清新流暢,乾淨利落,絕不拖泥帶水。整堂課有兩個重要環節:一是誦讀,二是賞析。

  第一個環節,誦讀。先聽兩遍錄音,第一遍讓學生靜聽,第二遍讓學生跟讀模仿。聽完錄音,讓學生自讀,學彪老師提了四個要求——加入想象,加入情感,抑揚頓挫,輔以手勢。然後讓學生展示朗誦,學彪老師適時加以點撥引導。

  第二個環節,賞析。學彪老師沒有逐字解讀,逐字分析,而是先後設定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請用一個詞語概括天姥山的特點”,第二個問題是“‘樂世間行樂亦如此’中的‘此’具體指什麼?”兩個問題把整首詩的內容和情感全部含蓋了,可謂提綱挈領。

  學彪老師這樣的設計清晰條理,不枝不蔓。我認為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課堂設計的好壞。40分鐘的一堂課就好比一次短途旅行,當然,首先要確定旅行目的地,也就是確定本堂課的教學目標。然後就開始設計旅行路線,路線設計得是否合理,直接決定旅行者能否順利高效地、節時省力地到達目的地,這條旅行路線的設計就是課堂環節的設計。課堂設計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這也正是學彪老師值得我輩學習的地方。

  學彪老師講課依然是那樣循循善誘,從容不迫,秉承了夫子之遺風(顏回曾贊孔子“夫子循循然善誘人”)。聽他講課總有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感覺,隨著他的引導,不知不覺間便明曉了,領悟了,通達了。為師者不正當如此嗎?

  本節課一開始,學彪老師便提出了一個問題:請用一句話說說你心中的李白。我認為這個問題設定得非常好。首先,此問題難度不大,且答案並不唯一,每位同學均有話可說,參與性強。再者,一上課便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可以很快進入情境,走進文字。

  學生展示誦讀時,有位學生很拘謹,讀得很生硬,學彪老師便俯下身輕聲鼓勵她:“沒關係,放開一點,大膽地加入你的想象和情感,就當其他同學不存在,教室裡只有你一個人。”親切而詼諧的語言讓教室裡頓時充滿了輕鬆的笑聲,朗誦的那位學生也消除了剛才的拘謹,再讀就好了很多。

  整堂課學彪老師都是透過設定問題來推動課堂、帶動學生的,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他又適時地鼓勵、引導。一節課下來,學彪老師從未直接給出答案,也沒有點名提問學生,但課堂卻進行得很順利,這得益於他的循循善誘。

  學彪老師曾多次教導我,要學會給學生搭梯子,不要輕易替學生回答,因為思考過程無法替代。我們的任務就是給學生不斷地搭梯子,讓學生踩著我們的梯子自己採摘知識的碩果。如果學生回答不上我們的問題,就說明我們的梯子沒搭好。所以搭梯子是一門學問,它需要技巧,更需要耐心。學彪老師的循循善誘,不就是在搭梯子嗎?

  學彪老師這節課讓我最佩服的是他設定的一個問題——“世間行樂亦如此”中的“此”具體指什麼?

  我認為這個問題設定得絕妙。本句將全詩一分為二。之前夢境,之後現實;之前寫景,之後抒情。明確了“此”字的含義,整首詩的'結構,以及作者的情感,便了然於胸。

  讀懂了一個“此”字,便領悟了整首詩的意蘊,真是提綱挈領,舉重若輕。沒有對文字的深入理解以及駕馭課堂的能力,這個設計思路是很難想到的。

  之前我認為這首詩不好講,就是因為不知從何入手,這個“此”字不是最好的切入口嗎?學彪老師又教了我一招。

  這節課,受益著實不淺。

  (二)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是怎樣的豪情壯志。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又是怎樣的不昧世俗。

  李白,衣袂飄搖,羽扇綸巾。盛唐的繁華怎能容得下這位心比天高的志士;長安的街橋又怎能承載這位詩仙的無盡才氣。醒也罷,醉也罷,無盡的感慨融於妙筆,匯聚成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

  人們常常同時提及李白與杜甫同時提及。世人稱的“李杜”便源於此。有人把杜甫比作青銅器,把李白比作唐三彩。前者厚重,後者瑰麗。想起唐三彩就想起李白,一樣的沉酣恣肆,一樣的飛動豪邁,也一樣的有西部的異國風情。唐三彩有大漠風沙,長河落日之美,有夜色駝鈴與酒與胡姬之美。唐三彩是中國與西亞的一個文化之謎,也正如李白身世之謎。李白的血液裡,湧動著胡騰舞的音樂,寶藍色的幻思與琥珀般的酒色,湧動著中古時代西域文化的熱烈、激情、豪放及其神秘的瑰麗。

  李白,他是酒仙,他是詩仙。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衣袂一揮便是無限風光。

  《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的代表作,帶我們走進了李白那充滿奇幻色彩的夢境。想起李白的豪邁,又不覺得聯想起了易安的婉約。幸甚至哉,於是作詩一首。

  “陰陰翳翳,縈縈繞繞,飄飄渺渺飄飄。電閃雷鳴之勢,山巒崩摧,石扉洞天仙府,轟作響,天崩地裂。九州怒,四海驚,神仙鹹在其間。

  洞中碧落無垠,路不見,深眸望斷天涯。日月流輝,風光金闕宮殿。青雲彩霞為裳,風作馬,紛紛來下。虎鼓瑟,鸞駕車,風飄仙樂。這次第,怎一個樂字了得?”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被放逐出京後,遇到的一灣明月。溫情,飄逸,有仙人之氣,送詩人以自由美麗的山山水水。我們看看李白,他夢遊天姥,一覽仙境,可他並非消極避世,仍然胸懷天下。所以才有夢的醒,讓自己清楚地認識這個社會,承認這個事實。這樣的人,是痛苦而偉大的。自始至終,他依然記得少年的壯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一顆精忠報國的心啊!

  壞才,可以不遇一時,但不會埋沒一生。李白,政治上的才能無處施展,於是便把滿腔熱血傾注於一根筆桿。於是,我們雖然少了一位政客,但我們收穫的卻是一位華夏奇才!

  李白,是什麼讓你的內心如此堅毅,是什麼讓你的步履如此堅定。我想,那該是你的一腔愛國之情吧。

  李白,願我可以大聲吶喊出你的詩篇,勇敢地踏上前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