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陸游>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詩意賞析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詩意賞析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詩意賞析

  陸游深冬的夜晚仍然堅持讀書,告誡兒子子聿,也啟迪我們,以下是由應屆畢業生文學網網小編為您整理的冬夜讀書示子聿詩意賞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原文

  冬夜讀書示子聿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譯文

  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註釋

  ①示:訓示、指示。子聿(yù):陸游的小兒子。

  ②學問:指讀書學習,就是學習的意思。遺:保留,存留。無遺力:用出全部力量,沒有一點保留,不遺餘力、竭盡全力。

  ③少壯:青少年時代。工夫:做事所耗費的時間。始:才。

  ④紙:書本。終:到底,畢竟。覺:覺得。淺:膚淺,淺薄,有限的。

  ⑤絕知:深入、透徹的理解。行:實踐。躬行:親身實踐。

  賞析

  首聯詩人讚揚了古人刻苦做學問精神。頷聯是說做學問的艱難。詩的前兩句,讚揚了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以及做學問的艱難。說明只有少年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竭盡全力地打好紮實基礎,將來才能成就一番事業。詩人從古人做學問入手娓娓道來,其中“無遺力”三個字,形容古人做學問勤奮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動又形象。詩人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趁著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時光奮力拼搏,莫讓青春年華付諸東流。

  後兩聯,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裡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恆地做學知識,固然很重要,但僅此還不夠,因為那只是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不能紙上談兵,要“親身躬行”。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能否符合此時此地的情況,還有待實踐去檢驗。只有經過親身實踐,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詩人從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關係著筆,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凸顯其真知灼見。“要躬行”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習過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獲取知識後還要“躬行”,透過親身實踐化為己有,轉為己用。詩人的意圖非常明顯,旨在激勵兒子不要片面滿足於書本知識,而應在實踐中夯實和進一步獲得昇華。

  這是一首教子詩,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係上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間接經驗是人們從書本中汲取營養,學習前人的知識和技巧的途徑。直接經驗是直接從實踐中產生的認識,是獲取知識更加重要的途徑。只有透過“躬行”,把書本知識變成實際知識,才能發揮所學知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本詩透過寫陸游對兒子子聿的教育,告訴讀者做學問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創作背景

  宋寧宗五年,詩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於書房,樂此不疲地啃讀詩書。窗外,北風呼嘯,冷氣逼人,詩人在靜寂的夜裡,抑制不住心頭奔騰踴躍的情感,寫下了這首哲理詩並滿懷深情地送給了兒子子聿。

  作者介紹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出身於一個由“貧居苦學”而仕進的官宦家庭,陸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時太傅陸軫,祖父陸佃,父親陸宰,他誕生於宋金戰爭的烽火之中,從小飽嘗了顛沛流離的痛苦,同時也受到了父親陸宰等士大夫愛國思想的薰陶,形成了憂國憂民的思想。他十餘歲就熟讀了陶潛、王維、岑參和李白的詩篇,有“我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的好學精神,12歲便能詩文,有“小李白”之稱。17歲便有詩名。25歲左右向具有愛國思想的曾幾學詩,確定了他愛國詩歌的基調。二十九歲那年,趕赴臨安應試,因名居秦檜孫子秦壎之前,觸怒秦檜,遭到黜落,秦檜死後三年才被啟用。

  他始終堅持抗金,1158年(紹興二十八年)入閩任寧德縣主簿。據《寧德縣誌》卷三《宦績》中記載:“陸游,字務觀,即放翁也┅┅紹興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愛戴”。在寧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陸游塑像。浙江紹興的鑑湖村內也有陸游塑像。曾任鎮江隆興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後官至寶章閣待制。陸游在政治上,主張堅決抗戰,充實軍備,要求“賦之事宜先富室,徵稅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團的壓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

  陸游一生創作詩歌很多,吐露出萬丈光芒,使他成為傑出詩人,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愛國熱情。《關山月》、《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書憤》、《示兒》、《遊山西村》、《臨安春雨初霽》、《冬夜讀書示子聿》等篇均為後世所傳誦。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亦工詞,楊慎謂其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但有些詩詞流露出消極情緒。他初婚唐氏,在母親壓迫下離異,其痛苦之情傾吐在部分詩詞中,如《沈園》、《釵頭鳳》等,都很真摯動人。還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訴衷情》等。[2]他的代表作有《訴衷情》、《夜遊宮》、《鷓鴣天》以及詠梅的《卜算子》等。

  陸游的作品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愛國主義精神,“氣吞殘虜”。

  陸游詩詞創作的基本傾向是現實主義,又富有浪漫色彩。藝術表現手法豐富多彩,變化無窮。中年入蜀之後,形成豪情奔放的風格,晚年詩風趨於恬淡,有時幽憤。總體看來,藝術特點是宏偉豪放,熱情洋溢。

  感情生活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愛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紹興十四年,二十歲的陸游和表妹唐琬結為伴侶。兩人從小青梅竹馬,婚後相敬如賓。然而,唐琬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女子無才便是德),以至最後發展到強迫陸游和她離婚。陸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願分離,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親懇求,都遭到了母親的責罵。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雖種種哀告,終歸走到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地步。

  真相:根據陸游自己在晚年的詩作(《劍南詩稿》卷十四)是因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陸游迫於母命,萬般無奈,便與唐琬忍痛分離。後來,陸游依母親的心意,另娶王氏為妻,唐琬也迫於父命嫁給同郡的趙士程。這一對年輕人的美滿婚姻就這樣被拆散了。

  十年後的一個春天,31歲的陸游滿懷憂鬱的心情獨自一人漫遊山陰城沈家花園。正當他獨坐獨飲,借酒澆愁之時,突然他意外地看見了唐琬及其改嫁後的丈夫趙士程。兩人互相寒暄了幾句。唐婉和丈夫便走了。

  儘管這時他已與唐琬分離多年,但是內心裡對唐琬的感情並沒有完全擺脫。他想到,過去唐琬是自己的愛妻,而今已屬他人,好像禁宮中的楊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這裡,悲痛之情頓時湧上心頭,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離去,這時唐婉命下人送來一壺酒和她親自做的陸游愛吃的.四碟小菜,陸游看到唐琬這一舉動,體會到了她的深情,兩行熱淚悽然而下,一揚頭喝下了唐琬送來的這杯苦酒。然後在粉牆之上奮筆題下《釵頭鳳》這首千古絕唱:

  釵頭鳳陸游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陸游在這首詞裡抒發的是愛情遭受摧殘後的傷感、內疚和對唐琬的深情愛慕,以及對他母親棒打鴛鴦的不滿情緒。

  陸游題詞之後,又深情地望了唐琬一眼,便悵然而去。陸游走後,唐琬孤零零地站在那裡,將這首《釵頭鳳》詞從頭至尾反覆看了幾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聲痛哭起來。回到家中,她愁怨難解,於是也和了一首《釵頭鳳》詞:釵頭鳳唐琬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唐琬不久便鬱悶愁怨而死。

  此後,陸游北上抗金,又轉川蜀任職,幾十年的風雨生涯,依然無法排遣詩人心中的眷戀,他六十三歲,“偶復來菊縫枕囊,悽然有感”,又寫了兩首情詞哀怨的詩:

  採得黃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悶幽香。

  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斷腸!

  少日曾題菊枕詩,囊編殘稿鎖蛛絲。

  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

  在他六十七歲的時候,重遊沈園,看到當年題《釵頭鳳》的半面破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又寫詩感懷:

  楓葉初丹桷葉黃,河陽愁鬢怯新霜。

  林亭感舊空回首,泉路憑誰說斷腸。

  壞壁醉題塵漠漠,斷雲幽夢事茫茫。

  年來妄念消除盡,迴向蒲龕一炷香。

  詩人七十五歲時,住在沈園的附近,這年唐琬逝去四十年,“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重遊故園,揮筆和淚作《沈園》詩:(其一)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其二)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飛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煙雨沈園中,恍恍惚惚間,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詩人,正緩步踱過傷心橋,躑躅在滿地落葉中。已無蟬聲,也無畫角,只有一個默然凝望斷牆柳絮的老人。

  詩人八十一歲,又作夢遊沈氏園亭詩,寫下了兩首詩:

  其一是: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裡更傷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寺橋春水生。

  其二是: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這兩首詩以梅花作為主要意象關聯到一起,既表達自己的情操“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老而彌堅,至死不變,也寓示唐琬高潔的品行,堅韌的節操,更表現出兩人的愛情,儘管經歷了塵世風霜,天荒地老,但不變依舊。

  詩人八十四歲,離逝世只一年,再次重遊沈園,懷念唐琬,此情至死難忘。

  《春遊》詩云:沈家園裡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

  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自知不久於人世,仍然念念不忘當日眷侶,這一夢長達五十年——半個世紀,雖然仍自感匆匆,卻贏得了天長地久,這正是詩人高尚的情操與崇高的精神境界。

  從那首膾炙人口的《釵頭鳳》詞、傳說中唐琬的唱和開始,加上他幾十年後陸續以沈園為題悼念唐琬的幾首詩,陸游用自己的一生寫下了一段流芳百世、悽婉感人的愛情悲劇。

  陸游以梅花自喻,然而城南小陌的那株梅花,難道不是他情繫一生的唐婉嗎?她心如日月,情比金堅,似一朵高潔清雅的白梅,為情而落。這朵白梅,就落在陸游的心裡,從此,不再寂寞無主,不再黃昏獨自愁。就這樣,為了一段承諾,他活到白髮蒼蒼,只為守護那株清冷、冰潔的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