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我的伯父魯先生》透過回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說明陸續先生是個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敬愛之情。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練習給課文各段加上小標題。
3、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魯迅先生是一位關心愛護青少年成長,熱愛勞動人民,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愛戴的人。學習魯迅先生關心他人、愛憎分明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魯迅先生關心他人、愛憎分明的高尚品質。
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文題目
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所寫。課文題目點明瞭作者與魯迅的關係,這篇課文就是透過回憶記敘了伯父魯迅先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
請同學們聽課文範讀,對課文內容有大概瞭解。(課件播放課文範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指名學生讀。
2、朗讀課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並加小標題。
課文回憶了魯迅先生的幾件事,以自然空行為標誌,把課文分為五段。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透過討論,確定各段段意並加小標題。小標題是對一段內容的.高度概括,他通常用詞語或短句標明。
3、討論、瞭解魯迅先生,為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三、深入理解課文,學習第三、四段
1、回顧文章內容,瞭解伯父是怎樣的人,並畫出有關句子。
(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2、課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1)學習第四段救助車伕,瞭解魯迅先生是怎樣救護、資助車伕的。
①邊讀邊想,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魯迅是個怎樣的人?
②從那裡可以看出來?
A、指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魯迅救助車伕的動作語句,想想這一段表現了魯迅先生的什麼品質。
a請同學朗讀。想想這段話是從哪個方面來進行描寫的。(動作)
b請大家在書上圈出表示動作的詞。
C(課件出示)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子給那個拉車的夾出腳裡的破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乾淨。他們又給他敷上藥,紮好繃帶。(扶、洗、敷、扎等詞表現了魯迅先生關心、愛護勞動人民,憎恨舊社會的感情。)
d請同學們再讀這段話,體會這一連串動詞的用法。從這裡我們知道了可以透過人物的動作描寫來反映人物的品質。
B還可以從哪些從地方看出魯迅是一個同情關心勞苦大眾的人?
a(課件出示)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悅的表情了,突然變得那麼冰冷,那麼嚴肅。他沒有回答我的話,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後深深地嘆了口氣。
b你準備抓住那些重點詞語來理解?說說你的理解。
c這一段話是從那方面來進行描寫的?從這裡我們知道了可以透過人物神情的描寫來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質。
魯迅先生在救助車伕以後,為什麼臉上變得那麼嚴肅?他在想什麼?
④老師小結。這樣一位關心、同情勞動人民的伯父去世了,作者再也見不到他的面了。請同學們回到現實,一起讀一讀第一段的最後一句話,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2)學習第三段笑談碰壁,體會魯迅先生為人民群眾的解放進行不懈鬥爭的精神。
①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邊讀邊想:笑談碰壁這件事反映了魯迅怎樣的品質?你從那裡看出來的?
②重點學習: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再讀原句,結合資料談體會。
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各角色的語氣。
③老師小結。
(3)學習第二和第五段。
自主學習第二和第五段,同學交流。
學習第二段談論《水滸傳》,瞭解魯迅先生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對下一代的深切關心。
A聯絡上下文,說說囫圇吞棗和張冠李戴是什麼意思,這說明我讀書怎樣?(態度不認真)
B哈哈!還是我記性好。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我聽了伯父的話後,羞愧悔恨什麼?為什麼比捱打捱罵還難聽受?
C完成填空練習伯父是一個(關心下一代)的人
D小結
②默讀第五段關心女傭,體會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感情。
A魯迅先生是怎樣關心女傭的?從魯迅的話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什麼品質?
B默讀本段,完成填空練習。
伯父是一個(同情勞動人民)的人。
C小結
請大家再讀第一段的最後一句話,體會作者的情感。
3、總結伯父的品質
(三)學習第一段深切的懷念
1、請同學們認真讀第一段,瞭解什麼事使我驚異。
2、指導學生從課文內容思考作者驚異什麼。
3、為什麼呢?請同學們討論這個問題,從三方面來找一找原因。
指導朗讀,體會作者因年紀還小而產生的驚異。
人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魯迅生前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因此人民愛戴他。
(四)總結全文。
1、出示填空
你覺得這是一個(關愛下一代、同情勞苦大眾、憂國憂民、愛憎分明、受人愛戴)
2、說說自己對魯迅先生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