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讀書感悟

《駱駝祥子》讀書感悟

《駱駝祥子》讀書感悟

  《駱駝祥子》是人名藝術家老舍的代表作,寫於1936年。《駱駝祥子》為我們真實地描繪了北平城裡一個人力車伕 ——祥子的悲慘命運。

  《駱駝祥子》讀書感悟篇一:

  貝蒂曾近說過,人有了堅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戰勝的,老舍的筆下,祥子詮釋了這句話,祥子只是一個北京馬路衚衕上的一介車伕,長得雖五大三粗、被人叫做傻大個,但他那年輕充滿熱情心中卻裝有著一個“偉大”的夢想,陪伴他走過十幾年的拉車生涯。

  祥子每日穿梭於大街小巷之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拉著車,他日益成熟心中卻默默地懷著一個夢想——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為了這個夢想,他甘願吃任何的苦、留更多的汗。幾年來他省吃儉用,終於用那寶貴的一百元買來了他人生中第一輛屬於自己的車,這使他歡喜。但是老天卻與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他的車被士兵們強行奪去,卻更加堅定了他買車的信念;之後的他拿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又因虎妞的死而被迫賣掉安葬虎妞。隨著歲月的推移和那社會中滋生的黑暗,祥子走向了人生的滅亡,變的貪婪奸詐,不斷地去攻擊與壓迫他人,變得行屍走肉,當年他的買車的理想,早已隨著他的變化而泯滅——祥子成為了一具沒有靈魂的空殼。

  祥子對自己夢想的執著,令我們不住的嘆息。有人說過: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祥子的那一百元大鈔可以隨心所欲的揮霍,卻義無反顧的買下了那輛車,他為了自己實現的願望而滿足而快樂,為了自己今後能夠拉著自己的車奔於街道衚衕中,而感到自豪;每人的心中的確有著理想,但是真正的實現了自己理想的人卻寥寥無幾,一個誘惑、一句勸你放棄的話語便會削減你的信心、令你放棄。實現理想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風順,常常充滿了坎坷與艱險,只有那些對著自己理想堅貞、永不放棄的人才能夠笑到最後,實現自己的理想,到達自己成功與喜悅的彼岸。祥子的命運是悲慘的,幾起幾落的人生打擊,令他早已無力去面對自己的理想與現實的黑暗,當時的社會從不給予善良的人出路,悲傷、悲憤,祥子的理想隨風而去,正如那默默奮鬥中甘心落寞的人們;黑暗不斷的蠶食著社會的光明,無聲的改變著落寞者們的心靈,失去那個最初的自己。

  從小便聽說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人由於大旱而去挖井,他一口氣挖了十來個井,卻都繞開繼續挖下一口井,路人見了問他為何不繼續挖下去,他說挖了這麼久,下面肯定沒水。最後空手而歸,而那個路人沿著他的痕跡繼續向下挖,沒挖幾下便見得泉水湧了上來,十個井中有七八個有水。對自己沒有性心的人就如同那個半途而廢的挖井人一般,也許再堅持一下便會獲得成功,卻由於自己的剛愎自用與動搖了的信心,而與成功擦肩而過,人生的道路之上,成功的財寶永遠只留給那對自己充滿信心,對自己信念堅定不移、永不放棄的人而設。而這筆財寶,祥子失去了。而我呢?

  憨厚老實、踏著大步拉車的祥子與奸詐狡猾、行屍走肉的“祥子”是一個對比,信念的堅定與失落的放棄又是人生取勝的關鍵點,堅定自己的信念,成為人生道路上的大贏家。

  《駱駝祥子》讀書感悟篇二:

  這是一場悲劇,一場讓一個奮進的進取的心淪落為社會底層為社會底層。主人公祥子為了實現自己小時候就立下的願望——拉上一輛新車,便開始一心一意,毫不懈怠地拉扯一點一點地賺錢,勤勤懇懇地工作了一輩子,最終還是墮落為了一個無用、失敗而又被遺忘的人。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著作之一,寫的是祥子一生的踏踏實實卻一波三折,開始,他來到北平當人力車伕,埋頭苦幹三年,毫無懈怠之意,一點一滴地湊錢,終於湊足了一百塊錢,買了輛新車。正當他興奮不已的時候,俗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次冒險過城牆的時候連人帶車被憲兵抓去當壯丁了。理想在他的心中第一次破滅了。他在逃跑的時候順手帶了幾頭駱駝,買了一筆錢,有拼命拉車,省吃儉用準備攢錢重新買一輛新車。可是,不幸再次降臨在了這可憐的階級勞動人民身上,在他幹包月時,遭到了一次搜捕,祥子辛辛苦苦攢了長時間的錢再一次被搶去,希望在他的心中再一次地破滅。不過,虎妞又以低價給祥子買了鄰居二強子的車,祥子再次有了車。最後虎妞死了,祥子記住她對他的恩情,便又賣掉了車。祥子的新車夢就被這樣最後一次地破滅了。然而,儘管希望經歷了一次次破滅,祥子還是始終不言放棄,為了這個理想,他奮鬥了一生,雖然最後結果依然是悲慘的——沒有車,但是祥子身上的這一系列的事情難道不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嗎?這一場悲劇歸根究底還是由於當時的社會腐敗,地主以及貴族對階級的勞動人民實施了欺壓,多少渴望上進的心都被這樣摧毀而逝去了,這是一場中華民族的悲劇,發人深省!

  《駱駝祥子》這本書中最大的矛盾莫過於失敗與成功交替無常,主人公祥子在他的一生中經歷了無數的坎坷與滄桑,而每次失敗後從來沒有言棄,大不了重頭再來,向著目標,踏踏實實努力地奮鬥了一生。正是因為他的心裡有著理想,才能向著心中的理想前進,勝不驕敗不餒,腳踏實地地走完人生之路。

  在我們今後的生活中,要努力並且不能氣餒,遇上事情和困難後永遠不能退縮,要像駱駝祥子一樣有著大無畏的進取精神朝著一個目標奮鬥,哪怕失敗了,都不要放棄,大不了重頭再來一次。想想駱駝祥子的悲慘命運,他可是嘔心瀝血花費了寶貴的一生為了一個夢想,就是能買一輛新車,再看看我們的這些困難,無一不是芝麻大的,這又算得上什麼呢?

  《駱駝祥子》揭示了二十年代的舊封建社會的黑暗一面,這是舊社會的代表,主人公駱駝祥子渾身上下從肉體一直到靈魂都被這個灰暗的社會摧毀,最終一無所得,被世人所遺忘。從這一面看來,可以看出作者老舍對舊社會的批判,對那些無所事事的貴族和政府的.鄙視,對勞動人民踏踏實實勞動的讚美,對他們老而無獲的嘆息。駱駝祥子其實就是當時社會的代表人物,雖然祥子是一個虛構的人,但是又有多少的階級勞動人民同祥子一樣,忙忙碌碌勤勤懇懇工作了一生,卻成為了浮雲,被人們遺忘在社會黑暗的角落裡。

  文中的祥子善良純樸,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但是由於舊社會的腐敗,釀成了一場悲劇,這是可悲的。

  正如文章最後一段寫的——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祥子,不知陪著人家送了多少回殯;不知道何時何地會埋起他自己來,埋起這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裡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這是對舊社會的批判,讓許許多多無辜的奮進的人,好強的、有夢想的人淪落到社會底層。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打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

  《駱駝祥子》讀書感悟篇三:

  《駱駝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也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

  作品以舊中國的北平為背景,講述了人力車伕祥子由人墮落為“獸”的悲慘遭遇,表達了作者對掙扎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苦難命運的關懷和同情,歌頌了祥子勤勞善良、樸實向上的優良品質,深刻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劇命運的原因。

  祥子來自農村,當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後,立志也要買一輛屬於自己的車,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他年輕力壯,勤苦耐勞。終於,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好景不長,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躲避特務追蹤又使他丟了安定的工作;虎妞對他的那種推脫不開的“愛情”又給他的身心帶來磨難。迎著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但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來的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像個鬼影,永遠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與委屈”,經過多次挫折以後,他的願望終於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絲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的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淪為自甘墮落。

  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祥子是一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伕,在他身上有著勞動人民的許多優良品質。他純樸善良,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堅韌的精神。雖然平常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內心也蘊藏著反抗的要求。他在楊宅的發怒辭職,對車廠主人劉四的報復心情,都可以說明這一點;他一貫要強,不懈奮鬥,也正是不安於卑賤的社會地位的表現。他不願聽從高媽的話放高利貸,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願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說明他所認為的“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並不是想借此往

  上爬,買車當車主剝削別人,這些都表現出了他的善良和正直;他所夢想的不過是以自己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這是一種個體勞動者雖然卑微、卻是正當的生活願望。

  這是一個悲劇,徹徹底底的悲劇。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著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為了社會的垃圾。從前的祥子善良淳樸,正直誠實,對生活有著像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周圍的人都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而祥子卻不安於現狀,他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奮鬥,他寧願冒著極大的風險去賺多一點的錢,來得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斷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這樣,也終究沒有改變他最後的悲慘結局。

  也許這才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也不會是完美無瑕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斷奮鬥,最終卻不一定能夠真正獲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樣,他努力,就是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結局卻是那樣得悲慘。

  對於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對他也很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也許是因為社會的極度黑暗,也許是因為人的因素。但是不管怎樣,環境對人的改變都或多或少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當時的社會治安好一點,祥子也許就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也許就不會變成一具行屍走肉。人離不開社會,而社會又決定著人,如果無法處理好現實與理想、社會與自己的關係,就很有可能會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是要因人而異,因社會而異。如果總是無法實現理想,那麼就有可能變成“祥子”,墮落、衰敗,厭惡生活。追求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會很複雜,人很容易失去

  自我,失去自我就會迷失方向,甚至墮落。

  讀完這本書,我是這樣感覺的:祥子是一個經不住生活的考驗,而失去生活的人。俗話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他為什麼不再尋求新的出路,而成為社會的人渣,敗類?他為什麼不做生活的主宰者,去自謀生活呢?我想,他或是害怕了,因為他是農民出身,他受不了生活對他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他放棄了。這才使得祥子的生活一直在走下坡路。

  明天會怎樣?我不得而知。而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好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