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陋室銘> 【必備】陋室銘教案三篇

陋室銘教案

【必備】陋室銘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陋室銘教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陋室銘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技巧。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了解押韻及其作用,朗讀背誦全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朗讀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技巧,

  教學過程:

  (-)導語

  在中國的諸多文化遺蹟當中,有很多帝王將相的官府宅邪,它們或者以豪華氣派讓人驚歎不已,或者以設計精巧讓人流連忘返。但有一處居所,它既小且陋,卻因主人的一篇銘文而傳頌千載。這就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下面讓我們學習《陋室銘》,一起走進“陋室”,走進劉禹錫的精神世界。

  (二)解題

  1.銘:起初是鑄或刻在器物。碑鍋上記述事實、功德等的文字,後來發展成為一種述功記行的文體,有時也用來警戒和勉勵。如:墓誌銘、座右銘等。銘文一般都是押韻的,又講究句式整齊,常用排比、對偶句。

  2.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他一生創作了不少勝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有研究者指出:當年劉禹錫被貶到安徽和州當通判,受到和州知縣的百般刁難,讓他在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符的房子人劉禹錫因此起筆寫了靦室銘》一文,並請人刻在石頭上,立在門前,以此明志。

  (三)整體感知——感受結構美

  1.準確朗讀全文,要求:

  (1)讀準字音,如“馨”、“牘”。

  (2)結合課文註釋理清思路。

  2.結合課文,組織學生依次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課文名為《陋室銘》,為何結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這是否矛盾?

  明確:不矛盾。題目中的“陋”是書房的形陋,而結尾處“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簡陋,緊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這雖是陋室,但作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

  (2)陋室不陋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明確:”“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環境的清幽、雅緻。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朋友的賢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情懷。“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寫生活的高雅脫俗,反映出室主人不為瑣事索懷的心態。

  (3)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寫盡,為什麼又寫諸葛廬、子云亭呢?

  明確:這是作者向深處開拓主題。採用類比,用歷史上諸葛亮和楊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們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揚天下,只要我繼續修身養性,我的陋室也將被後人稱道,我本人也會和諸葛亮。楊子云那樣被後人景仰。

  (4)文章起筆寫山水似乎與陋室不相干,為什麼要這樣寫?

  明確:古代傳說中,山中有神仙,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龍,這水就是靈水。作者在這裡運用類比的手法,意在說明既然山之名不在於高而在於仙,水之靈不在於深而在於龍,那麼室之陋與不陋,就不在於它是否豪華富貴,而在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文章先用山水起筆,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寫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後文的“德馨”。

  3.學生小結本文思路,明確本文構思新穎、文意通達、句句相連、波瀾起伏、耐人尋味的寫作特點。(完成課後練習一)

  (四)品味剖析——領悟意境美

  1.組織學生領悟以下語句:

  (1)“苔痕上階級,草色人簾青。”學生想象句中之景,用語言描繪,教師引導學生明確:臺階上長滿青苔,可見房子常年失修,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可見環境的荒涼冷落。“上”字寫出了苦舞從臺階上爬到陋室,彷彿要聽聽主人在說什麼。“入”字則寫出了青草彷彿在視窗窺視主人在幹什麼,這裡採用擬人手法,把苔薛青草寫活了,賦予它們以人的靈性。我們已忘卻陋室的淒涼荒蕪,而感受到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同時文句也流露出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倩。

  (2)鴻儒”可換成“群儒”嗎?‘金經”可換為“五經”嗎?

  明確:“鴻儒”不可換成“群儒”,因“群儒”無大之義,顯得太多了。“金經”也不可換為“五經”,因作者當時受貶,思想上有些消沉,想從佛經上找到某種寄託,“閱金經”正是作者當時感情的折射。

  2.品讀以上文句,體會意境美。

  (五)賞析誦讀——欣賞形式美

  引導學生了解:本文是一篇駢文。字數相同。意思相對的兩個相接的句子,叫做驕句。驕句不僅講究對偶,而且講究聲律。本文中的押韻就是講究聲律的表現之一。押韻指在句末或聯句之本用韻母、聲調相同的字。文中名、靈、馨、青、丁、經、形、亭押韻。驕文押韻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時便於吟誦和記憶,有聲調和節奏之美。

  2.學生有節奏地自讀全文,體會韻律節奏之美。

  3.引導學生明確: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是託物言志。“託”的對

  象是“室”,表現的是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淡泊名利。安貧樂道,

  重視自身修養的志趣。

  (六)遷移運用——體會鑑賞美

  1.將《陋室銘》與《愛蓮說》自讀一遍,比較兩者的異同。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讀後心得。

  明確:主題上,兩支都表現作者法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愛蓮說》表達的是在汙濁的塵世間保持自己清白節操的志向,《陋室銘》流露的則是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立意上,兩文均運用託物言志的寫法。《愛蓮說》透過正面讚美蓮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高。《陋室銘》採用反向立意的方式,隻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河一面,用“不陋”來突出“德馨”。表達上,都採用議論相結合的方式。《愛蓮說》對“蓮”進行人格化,《陋室銘》則透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緻的環境和主人啟己高潔隱逸的情懷。

陋室銘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

  教字方法:導讀法(透過“三讀”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當堂背誦全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教學鋪墊

  匯入

  ①師生問好;②板書課題《陋室銘》(劉禹錫)及教學目標;

  二、學習課文

  (一讀理清思路)(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①本文題目是什麼意思?

  明確本文是唐朝文學家劉禹錫為自己簡陋的屋子寫的一篇散文。本文為駢體文,簡介駢體文的特點。“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②學生試讀課文

  ③學生質疑(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儘量讓學生來解答,達到疏通課文字詞的.目的)

  ④如果給課文分三個層次,該怎樣劃分?

  明確第一層從開頭到“唯吾德馨”,第二層從“苔痕上階綠”到“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為文章結尾。

  (二讀品析詩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麼?“有山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麼?

  明確前二句類比“陋室”,後兩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內外是什麼顏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點,用一個詞(字)概括。

  明確綠色,青色,景色別緻幽雅(幽)

  ③與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點?

  明確鴻儒,無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麼?有何特點?

  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安)

  ⑤作者用什麼來類比自己的陋室?

  明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確:“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以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個多麼幽靜安寧的環境。

  ⑦“鴻儒”可否換成“群儒”?

  不能。“群儒”則無“大”之義,顯得太多了。

  (三讀領悟內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讀一遍)

  ①“往來無白丁”含什麼感情?

  清高自賞(含輕視勞動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階級侷限性所決定)

  ②能否將“閱金經”改為“閱五經”,為什麼?

  明確不能。因為作者當時受貶,思想上有些消沉,想從佛經中找到某種寄託,“閱金經”正是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折射。

  ③首尾句有何關係?

  首句用了比興寫法,尾句與首自互相呼應。

  ④本文題目為“陋室銘”,文章又說“何陋之有”?這些不矛盾嗎?

  不矛盾。題中之“陋”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為“鄙俗”之義,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⑤引導學生總結全文的構思。全文起於比興,繼而對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寫,再透過類比,巧妙地表現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⑥文章託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現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汙,重視自身修養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全班競背(①學生自由背,②小組中相互背,③全班競背)

陋室銘教案 篇3

  【教材簡解】

  《陋室銘》是部編本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幾篇文章分別表現了人物不同的優秀品質與風範。《陋室銘》這篇文章採用託物言志的手法,透過對陋室進行描繪,極力表現“陋室不陋”,從而表達了作者高潔的品性及安貧樂道的情懷。對於文言文的教學,我們通常側重於文言字詞、翻譯句子等知識的教授,如何將品德的教育較好地融入這篇文言文的教學中,這是我們這篇教案所要解決的問題。

  【目標預設】

  1、朗讀課文,瞭解“銘”文的特點,感受其押韻美。

  2、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發揮想象,體會“陋室不陋”。

  3、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體會作者高潔曠達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貧樂道的情懷。

  【重難點】

  1、反覆朗讀,體會作者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設計理念】

  人一生之中不免會遭受各種不順與挫折,語文的學習,不應該僅是知識的學習,我們應該從語文課上學到生活的態度,學到為人處世的道理。有了這個想法,教學安排上就著重讓學生多讀,反覆朗讀中,引導學生感受本文的音韻美,感受作者的樂觀與曠達,感受作者高潔的品性與安貧樂道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初讀陋室,感音美

  1、匯入

  我們曾經學過劉禹錫的《秋詞》,知道了他對秋天的獨特感受。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陋室銘》,看看他對居室又有怎樣的認識?(教師板書課題作者,學生齊讀課題作者)

  2、瞭解“銘”

  (課件展示)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是用韻的。(齊讀)

  3、感音美

  請同學們速讀這篇文章,看看文中哪些字是押韻的?所押的韻是什麼?本文韻腳:名ing,靈ing,馨in, 青ing,丁ing,琴in, 經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和in韻

  朗讀指導:對於韻腳,我們朗讀時應該讀得響亮些,讀得稍微長點,使韻腳能有別於一般的字詞。

  要想把這篇文章讀得更有韻味,更美,我們還得了解這篇文章的節奏。下面老師來朗讀一遍,請同學們注意字音及節奏,在書上做好標註。看看你們劃分的對嗎?請按照這個節奏,我們男生女生分別來讀一遍,看哪隊讀得好。

  二、再讀陋室,解“德馨”

  作者寫的陋室,是他被貶和州做刺史時居住的狹窄簡陋的屋子,但他絲毫沒有感受到房子的簡陋。文章的哪句話體現了這個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請結合註釋說說它的意思。這句話的關鍵詞是德馨。對於關鍵詞,我們朗讀的時候會重讀,以示強調。請你為大家朗讀下這句。文中是如何體現屋子主人德馨的?請畫出相關語句。

  展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體現了主人德馨,這句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彷彿看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來回答。

  預設: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這句話的意思是苔痕長到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了青色。我彷彿看到作者在綠色鋪就的地毯上漫步。

  這裡有兩個表示顏色的詞分別是綠、青,走在綠色的天地中,你有怎樣的感覺?環境優美啊,秀麗啊,在這樣美的環境中,人們往往拋卻一切,沉浸在這美景之中,內心也變得寧靜。這句該怎麼讀?一生試讀這種喜愛之情。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陋室與作者說笑的都是博學多才的人,來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強調:鴻儒與白丁兩個詞語的意思。

  我彷彿看到作者正與博學多才的朋友暢談大笑,好不愉快!這裡作者寫自己交往的朋友都是博學多才的,還有誰博學多才?作者自己。

  那麼這句應該怎麼讀,你試試。

  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這句話的意思是作者在陋室裡可以撫琴調絃,閱讀佛經。

  我彷彿看到作者在陋室裡愉快得撫琴調絃,翻閱佛經,沉醉其中,不知還漏出會心的笑容。

  這裡作者彈的是一種沒有加裝飾的琴,住在一間簡陋的屋子裡,可見他生活條件如何?——不富裕,很清貧,很貧窮。但他是否因此悲傷呢?“談笑有鴻儒”, 作者依舊談笑風生,與朋友說樂。除此,他還閱讀佛經,可以看出他的高雅及悠閒。

  這句又該怎麼讀,你試試。

  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世俗的音樂擾亂耳朵,沒有官府公文使身體勞累。

  我彷彿看到作者,如居仙境一般,沒有世俗紛擾,沒有名利羈絆。

  擾亂作者的是世俗的音樂,什麼樣的音樂我們稱之為俗樂呢?(趣味不高的,令人討厭的,俗的)作者嚮往的是雅的東西,高尚的,不粗俗的。使作者形體勞累的是官府的公文,代表著權利與名利,作者不喜歡這些東西,可見作者淡泊名利的情懷。

  愉悅開心之情來讀。

  我們連起來,將體現屋子不陋,主人德高的語句齊讀一下,感受作者那種愉悅淡然自適的心情。

  (學生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髮揮想象,想象中感受作者的德馨,並對學生朗讀進行適時指導,引導學生讀出作者雖居陋室,但內心依然淡然自得的情懷來。)

  三、插讀背景,陋室陋

  (展示背景)貞元九年(793),劉禹錫中進士以後,官至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可謂官運亨通。因他參加王叔文的永貞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德宗皇帝貶至安徽省和州當通判。按照當時地方官府的規定,他本應住衙門三間三廈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縣是個勢力之徒,他見劉禹錫貶官而來,便多方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縣城南門,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門,由原先的三間屋縮小一間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一次比一次簡陋,全家老小根本無法安身。劉禹錫覺得這縣官欺人太甚,憤然寫下了《陋室銘》,並請人書碑勒(lè)石,立於門前,以示“紀念”,一時轟動朝野。

  四、 三讀陋室,悟其道

  房子一次比一次小,一次比一次簡陋,居住在這樣狹窄簡陋的屋子裡,作者竟不以為陋。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懷?怎樣的品德?(二三學生交流)

  我們來回憶上學期學過的《論語十二章》裡孔子讚美顏回的句子。

  (展示)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賢德啊,顏回!吃的是一小筐粗飯,喝的是一瓢冷水,住在簡陋的小房子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

  孔安國稱這種品德為:安於貧樂於道。作者居陋室,不以為陋,這是安貧。能夠保持高雅情操,堅守自己,這是樂道。

  文中作者還寫到誰具有這種情懷?——諸葛亮、揚雄,讀出相關語句。

  誰能說說諸葛亮和楊雄,結合註釋

  諸葛亮,蜀國丞相,政治家,文學家,我們學過他的《誡子書》。

  楊雄,西漢哲學家、文學家。

  兩人都是有才華有抱負的人。我們看看他們曾經的住房。

  我們來了解廬和亭(PPT展示)都是比較簡陋的。但是他們卻能甘於淡泊,堅守自己的志趣。

  作者寫他們實際上是為了寫誰?——寫自己,自己也像他們一樣具有高雅的志趣與偉大的抱負。這是一種類比的手法。

  文中還有沒有使用類比這種手法的?借他物來寫自己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把自己有品德比作山中有神仙,水中有蛟龍,突出自己的不俗,引出惟吾德馨的主旨。

  如神仙一般,似蛟龍一樣,居住在陋室中,陋室就變得不陋啦?孔子怎麼說的?

  孔子云:何陋之有?

  (課件展示)《論語﹒子罕》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此處引用孔子的話,再次論證“陋室”因“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應。使文章渾然一體,達到“不陋”的完美境界,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及安貧樂道的情懷。

  作者這裡省略了“君子居之”。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期盼之情,我也會成為像孔子那樣的君子,不跟你和州知縣這種小人為伍。

  五、總結學到這裡,我們知道了這篇文章作者淡泊名利和安貧樂道的情懷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透過對居室的具體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叫做託物言志。那麼這篇文章中所託的“物”和所言的“志”分別是什麼?

  明確:物:陋室(對陋室的環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進行描寫)

  志:高潔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本文透過對陋室的描繪,極力寫出了陋室不陋的特點,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和高潔的品質及安貧樂道的情懷。 透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在寫作時可以透過對物的描繪,來表達心志和情懷。

  六、品讀陋室,學淡泊

  我們再來以舒緩的語調,以閒適的心情,體會作者淡泊的心境與安貧樂道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