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陋室銘> 【熱門】陋室銘教案4篇

陋室銘教案

【熱門】陋室銘教案4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陋室銘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陋室銘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知識: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技能: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

  4、態度: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設計理念:張揚師生個性,強調朗讀品位、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滲透時代觀念--

  與時俱進。

  教學重點

:目標1

  一、創設情景匯入 新課

  如果讓你設計自己的家,你怎樣設計呢?(學生自由發言)唐朝的劉禹錫他和部分同學一 樣喜歡簡陋的居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樣?(板書:《陋室銘》劉禹錫)

  二、簡介作者、解題(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回答,教師適當補充)

  1、陋室:簡陋的居室,是劉禹錫的室名。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用韻。(介紹表現文體的字:表、說、記、序。/押韻--刨根問底:立即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韻腳和所押之韻。)

  3、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文學家,頗得白居易推崇。

  三、初讀課文,熟悉課文

  1、學生自由讀(要求大聲朗讀,注意停頓,讀正確、流利)。

  2、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注意句讀)。

  3、範讀(聽課文錄音)。

  4、齊讀。

  四、二讀課文,疏通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參照註釋,讀懂課文。(遇到疑難,同桌討論)

  2、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決。(鴻、白丁、馨等)

  3、指名翻譯。

  五、三讀課文,理解課文

  齊讀課文,出示思考題,四人小組討論。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從文中找出體現“陋”的語句)

  討論並歸納:“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說明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極為簡陋。

  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認為作者這樣說對嗎?理由?

  討論並歸納: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吳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幽雅、恬靜)

  來人不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3、作者寫陋室僅是為了告訴我們陋室的狀況嗎?

  討論並歸納:透過讚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願追逐名利,不願高官厚祿,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強調本文寫法:託物言志)

  4、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

  六、課外拓展

  1、看材料,思考問題。

  教室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閒情。 小說傳得快,雜誌翻得勤;琢磨下圍棋,尋思看電影。可以睡覺,打呼嚕。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遊樂場。心裡雲:“混張文憑。”

  思考:(1)材料是針對學生中的哪些現象而言的?

  (2)那麼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生活?

  2、之前已請同學設計過自己的家了,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習劉禹錫,為你的家取個名,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七、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言)

  1、稱頌:人品高尚。

  2、批評:逃避世俗,缺少為國為名的奉獻精神。

  八、小結:

  學習古人的作品,要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擇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

  九、佈置作業

陋室銘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實詞,翻譯背誦全文

  2、學習比興、對偶等修辭手法

  3、感受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教學重點:掌握文言實詞,翻譯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感受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教學流程:

  一、匯入

  1、你心中理想的居所是怎樣的?

  2、劉禹錫被貶謫時,受到排擠欺壓,居住於一間陋室,他的心態可能是怎樣的呢?

  二、朗讀指導、落實字詞

  1、教師範讀、學生朗讀

  2、圈劃出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落實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整體把握

  1、陋室“陋”還是”不陋”?評判的依據是什麼?

  物質——陋

  精神——不陋

  作者的態度——不陋

  作者評價的依據——主人品格的高下

  2、朗讀課文,作者是分幾個層次表現陋室因為主人品格而不陋的?

  為課文劃分層次

  四、逐層理清

  1、作者是怎樣開篇的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是為了說山道水嗎?

  重點在於“仙”“龍”

  (2)“仙”“龍”有暗指什麼?體現作者怎樣的心理?

  暗指作者自己,對自己品德高於庸俗常人的自信

  精神志向不因為現實而受侷限

  (3)用怎樣的情緒朗讀這一句?

  (4)透過類比引入主題

  2、作者是怎樣承接主題展開表現的。

  環境幽雅:

  (1)展開想象,說說這是怎樣的環境?

  (2)“上”“入”兩字是什麼用法,這樣用給人怎樣的感受?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兩句可能暗示什麼?

  交往風雅:(1)“鴻儒”指什麼?“白丁”指什麼?

  (2)“談笑有鴻儒”與“苔痕上階綠”是否矛盾?

  (3)想象作者寫這兩句話的時候心理活動是怎樣的?

  情趣高雅:(1)什麼叫“素琴”?什麼叫“金經”?

  (2)“素琴”“金經”意在說明什麼?

  (3)“可以調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是否矛盾?

  (4)“無案牘之勞形”表現作者追求怎樣的生活狀態?

  3、作者宕開一筆的突轉效果

  (1)、寫自己的陋室、表現自己心志、精神追求,作者卻為何宕開一筆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是不是把話題扯遠了,偏題了?

  (2)寫諸葛亮、揚雄的兩句話刪去對作者的'思想的表達有沒有影響?

  總結全文呼應開頭

  (1)引用孔子的話的作用僅僅是再次強調陋室不陋嗎?

  (2)“孔子云”只是一個巧合嗎?

  小結:

  本文雖然短小,但結構層次鮮明,體現了中國寫文章強調“起承轉合”的特點。

  用清晰的思路表現了作者安貧樂道、追求高尚人格的精神。

  五、拓展練習

  這是一篇韻文,要反覆朗讀,感受體會音韻之美

  朗讀指導:找出對偶句,中國人喜愛的對稱美

  句式整散結合,和諧靈動

  圈劃押韻的字詞,感受音韻美

  情趣高雅、自得其樂的語調

  《陋室銘》教學反思

  劉禹錫的《陋室銘》流傳了千百年,聊聊八十一字,作者用凝練工整的語言表達出了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如何讓八年級孩子透過文字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把握作品的情感呢?我在進行了深入的文字分析之後,將朗讀作為了這節課教學的一個抓手,透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重點的文言實詞,並在此基礎上了解作者安貧樂道的品質。

  朗讀是我這節課的一個重要抓手,朗讀和課文理解是互為補充的,朗讀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課文理解之後,朗讀才能更有感情。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每一次讓學生朗讀都必須問一個“為什麼”?這次朗讀是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要對學生提哪些要求?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學生的朗讀能力才會提高,自然也就滲入了對課文的理解。

  匯入之後,我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朗讀來幫助學生完成對課文的感知。首先是散讀,對學生的要求是大聲,意在活躍課堂氣氛,營造一個學習文言文的氛圍。但我還是忽略了一點,應該讓學生上黑板寫一寫“馨”、“鴻”等字,對於中學生來說,寫字的基礎還是很重要的。疏通字詞之後我又讓一個聲音洪亮的學生帶領全班齊讀了課文,並進一步提出“整齊、準確、流利”的要求。三次朗讀,三次要求,完成了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在重點讀析部分,我設計了一個統領全文的大問題“陋室為什麼會被稱為陋室?你認為它陋還是不陋?”讓學生就此展開討論,並在文中圈畫相關詞句。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這也是基於“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在理解了文章的基礎上,我又要求學生讀課文,並且提高了要求,要“生動,有感情”。學生的朗讀較整體感知時有了提高。重點讀析部分用時二十分鐘左右,透過一個大問題的設計基本能夠幫助學生梳理全文,思路也比較清晰,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落實了“德馨”、“上”、“鴻儒”、“白丁”、“勞”等詞的意思。在這過程中也同樣存在著不少問題,重點字詞的落實還只是浮在表面,沒有反覆推敲;在分析課文時雖然有朗讀,但對一些重點句的朗讀還缺乏細緻的指導以及示範朗讀。

  在拓展遷移部分,我讓學生談讀了此文得到的啟示是什麼?並寫成敘議結合的,目的是想讓他們將課文中學到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文以載道,對整節課的學習內容也是一個內化。

  以有感情的背誦課文作為整節課的結尾,達到鞏固的目的。

  從整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大的環節沒有問題,思路比較清晰,課堂氣氛也調動得不錯,媒體的適時使用對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了,整節課也是圍繞著教學重點展開的。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重點字詞的敲打落實上。

  在今後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重點的文言實詞的敲打和落實,文言文要上的有味道,更要實實在在;其次是要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以及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工具書的使用,課文註釋的關注等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次要關注課堂上生成的資源,讓學生的發言為我所用。

陋室銘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4、認識作者所表達的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情趣。

  學習重點

  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學習難點

  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情趣

  學習過程

  一、預習 自學

  1、你會讀加點的字注音嗎?將字音寫在括號內

  惟吾德馨( ) 談笑有鴻儒( ) 無案牘之勞形( )

  2、你能準確解釋下列詞語嗎?

  談笑有鴻儒( ) 往來無白丁( )

  可以調素琴( ) 閱金經( )

  二、研討 學習:

  (一)介紹作者有關知識。

  (二)檢查預習情況

  (三)(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2)結合註釋,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

  (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誰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話。

  2本文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3銘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麼?'有仙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麼?

  4銘文最後一句引用孔子的話,有什麼作用呢?

  5.學生根據板書提示背誦課文

  6、探究思考在充分領略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後,請同學們思考,作者為什麼會有如此情懷?這種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在當今有什麼意義呢?

  三 小結

  四 鞏固練習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 )⑵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靈: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⑷無絲竹之亂耳(絲竹: )

  ⑸無案牘之勞形(勞: )

  2、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3、下列各句不屬於駢句的一項是( )

  A、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B、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4、課文的前兩句有什麼作用?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中提及兩個歷史人物,一是三國著名政治家蜀國的 ,一是西漢時的文學家 。

  6、文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題:

  ⑴表現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語句是 。

  ⑵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麼?

  2、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3、譯句:

  ⑴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⑵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4、下面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表現出對仙人生活的羨慕和追求。

  B、表達了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C、表現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賢自比的態度。

  5、開頭二十四字,實寫的是 ,虛寫的是 。虛寫是為了引出實寫中的 二字點題,這裡寫山寫水,是為了與 進行類比,寫仙寫龍,是為了與 進行類比,以表現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6、下列說法有誤的項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類比,“山”和“水”其實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靜的氣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虛寫,反映了室主人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D、⑧句以古廬、亭作類比說明陋室不陋,也表達了作者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意思。

  22《陋室銘》答案(四)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周圍景色:“苔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寫環境清幽寧靜;往來人物:“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與人交往高雅脫俗;生活內容:“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室內活動歡暢無虞。

  3採用比喻和類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靈。前二句類比'陋室',後兩句暗喻自己。

  4總結全文,說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賢自喻,表現了高雅的志趣。

  四鞏固練習1、⑴著名,出名⑵靈異,有了靈氣⑶品德高尚⑷這裡指奏樂的聲音⑸使……勞累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D

  4、寫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是設喻引題,頌揚陋室。

  5、諸葛亮;楊雄

  6、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12.B

  1、⑴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⑵惟吾德馨。 2、D 3、略 4、A 5、山、水;仙、龍;德馨;陋室;作者 6、A

陋室銘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藉助描寫陋室抒發感情的寫法,瞭解銘文的特點。

  2.學習一些文言詞語,尤其是多義詞。 3.理解作品中表達的一種高尚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設想

  1.疏通文意與對內容、寫作的分析結合進行。

  2.可由《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引入,在課上儘量多給學生朗讀時間,爭取當堂背誦。

  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分析內容,點撥寫法。

  2.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引入、解題

  1.引入 提問:我們曾經讀過莫泊桑寫的散文《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福樓拜的宿舍和劉禹錫的陋室,有什麼相類似的地方? 歸納:都很簡陋:福樓拜的“屋子很簡陋,牆上空空的,傢俱也很少。”劉禹錫住的“斯是陋室”。他們都有很多高尚博學的客人:那一篇寫了幾位大文學家;這一篇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二者表達了相近的情趣,但寫法不盡相同。前一篇描寫細膩,是寫人的散文,後一篇是記物的銘文。

  2.體裁:銘。 銘,是古代文體的一種。銘,起初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的文字,有時用於自我規戒或激勉。銘文,在語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對偶句,格調不同於一般散文。一般押韻。請找出本文的韻腳。 歸納:韻腳共八個字:名、靈、馨、青、丁、經、形、亭。其中“馨”字因語音變化,現在已不夠協韻了。

  3.作者:劉禹錫。 請同學看《閱讀提示》有關部分和註釋①,瞭解作者情況及出處。

  二、分析課文。

  1.範讀全文,同學參照註釋,解決字音、字形、詞義的疑難點。

  2.提問: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詞義和用法。

  歸納: 之①、②,結構助詞,都是提賓標誌,不譯。 名①,形容詞,著名;名②,動詞,命名。 鴻①,形容詞,大;鴻②,名詞,大雁。 是①,判斷動詞,是;是②,指示代詞,這。

  3.討論、講析。

  全文八十一字,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開頭至“惟吾德馨”)點明全文主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寫居室環境和日常生活,表達室主人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第三層(“南陽諸葛廬”到結尾)總結全文,說明陋室不陋。

  (1)請學生看註解,將第一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聞名天下;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能降福顯靈。這雖是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提問:開頭三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歸納:前兩句用了對偶、比喻,以山水引出陋室。山水陪襯陋室。 講析:“斯是陋室”,扣題。“惟吾德馨”是全文的核心,以“惟”字加強語氣。四字包含兩方面意思:其一是人以德為本,德馨可忘室陋;其二是道破陋室增光,在於德馨。 指名背誦第一層。全體背誦第一層。

  (2)請學生看註解,將第二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苔痕漫上石階,蒼翠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內。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淺薄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讀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提問:這一層次寫了什麼內容?從哪些角度描寫的? 歸納:描寫居室環境及日常生活。第一句寫周圍景色,第二句寫往來人物,三四句寫生活內容。 提問:這四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情趣? 歸納:表達出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情趣。 提問: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歸納:角度開闊,寫到陋室方方面面。條理清晰,由物及人,由外及內,一“入”字將內外融合。虛實結合,肯定句實寫,否定句虛寫。句式整齊,有長有短,跌宕有致。四處對偶,精當而不拘板。“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用互文寫法。 指名背誦第二層。全體背誦第二層。

  (3)請學生將第三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提問:在描寫陋室時,突然引出兩處古人名室,作者的意圖是什麼? 歸納:運用類比法,拿古人名室作比,用意在於說明陋室不陋,還含蓄的以古賢自況,進一步表達作者的志趣、抱負。 提問:結尾引用的孔子的話,原文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後一半,總結全文,有什麼好處? 歸納:孔子的話很有份量,暗含以“君子”自居而不點破,更耐人尋味。引文回應“惟吾德馨”,有力地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志趣。 指名背誦全文,全體反覆背誦全文。

  三、佈置作業:

  1.反覆朗讀,背誦。

  2.將本課字、詞記入積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