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陋室銘> 關於《陋室銘》教案模板彙編5篇

《陋室銘》教案

關於《陋室銘》教案模板彙編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陋室銘》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陋室銘》教案 篇1

  執教:朱燕青

  班級:初二(3)

  教學目標

  1.在誦讀理解的基礎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理解作者不慕榮華、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

  3.聯絡現實對《學生銘》談看法並仿寫教學重點、

  難點

  1.誦讀、品味優美的語言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直接匯入新課簡介劉禹錫、陋室銘的來歷和“銘”這種文體。(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唐順宗時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失敗後被貶為朗州司馬,後又連任刺史等官職,《陋室銘》就是他被貶後任和州刺史時所寫。他和柳宗元交誼很深。銘原來是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本文“陋室銘”,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裡的文章。)

  二.整體感知,疏通句意

  1.採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和節奏

  2.根據頁下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先個人譯,有疑難小組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全班來理解),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可以給課文內容配上怎樣的畫面。

  3.提供一些畫面讓學生們匹配相應的課文語句

  三.精讀細品,把握主旨先小組合作解決兩個問題,

  1.你知道統領全文的詞語是什麼嗎?

  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陋室的?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全班交流提問:本文透過對陋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不慕榮華、安貧樂道的情趣,處在今天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這種生活態度?學生髮表見解並評價四.聯絡現實,發表見解出示仿寫篇《學生銘》,提要求有學生學了劉禹錫的《陋室銘》後仿寫了一篇《學生銘》,你覺得它反映的是何種學習態度?你對這樣的學生是如何看待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我閒情。小說傳得快,雜誌翻得勤。琢磨打籃球,尋思遊戲廳。可以打瞌睡,觀窗景。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心。自習說閒話,講課聽不進。心裡說,混張文憑。學生交流談看法。

  五.學生仿作看了剛才的學生銘,瞭解了劉禹錫借陋室以言志,表達自己不貪戀富貴榮華,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你能否借鑑他們的寫法寫一篇仿作?

  提出要求

  1、為自己要仿寫的內容選定標題,如“電腦銘”,“考試銘”,“旅遊銘”等等;

  2、仿寫練筆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韻;

  3、主題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陋室銘》教案 篇2

  一、解題

  1.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就是簡陋的房子。據說是劉禹錫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時修建的。一正房,兩廂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書“陋室銘”三個字,現在安徽和縣仍儲存著。

  2.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後來發展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二、作者簡介(板書:劉禹錫)

  劉禹錫,是唐代進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家。他一生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賞析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板書:學習目的:賞析寫作特色)

  三、課文分析

  1.出示膠片(與本文有關的山水畫),齊讀課文兩遍。

  2.提問:這篇短文可分為幾個層次?

  回答: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一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南陽諸葛廬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們一層層講解。(出示與第一層意義相吻合的山水畫膠片)

  3.教師講解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並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麼寫起呢?

  回答:山水寫起。

  4.教師講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說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說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興雲作雨,所以人們認為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因為我品德高潔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發散很遠的香‘乙這裡比喻道德高尚,名聲傳播很遠。

  5.提問:這裡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麼呢?山和水來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來比?

  (回答)陋。

  用仙和龍來比?

  (回答)德。

  用名和靈來比?

  (回答)馨。

  6.教師講解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板書陋室),卻用山水(板書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容,這種方法叫比興(板書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章波瀾起伏耐人尋味。既然山之名不在於高而在於仙,水之靈不在於深而在於龍,那麼,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於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說,儘管這房子的確是個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反而處處可見其高雅明亮,“馨”字畫龍點睛,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興,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麼,陋室究竟是怎樣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覺其陋呢?請看下文(出示與“草色入簾青”相吻合的山水畫)。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臺階上已經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常年失修,極為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這是寫陋室的環境(板書環境)。作者寫陋室的環境採用什麼修辭方法呢?

  回答:對偶。(板書:對偶)

  7.提問:苔痕相對?

  回答:草色。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五》,來自網!

  提問:階綠相對?

  回答:簾青。

  提問:上相對?

  回答:入。

  除了對偶還用了什麼方法呢?

  回答:擬人。

  8.教師講解“上、入”採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板書:擬人):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麼;“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幹些什麼。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淒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陋室的環境宜人,而與陋室主人來往的都是什麼人呢?(出示占人彈琴圖膠片)

  9.教師講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陋室的人物。鴻儒,大學問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這裡指沒有學問的人,在這個陋室裡.常有學識淵博、才華出眾的鴻儒談笑風生,高談闊論。

  這兩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對偶。

  10.提問:談笑相對?答:往來。

  有相對?回答:無。

  鴻儒相對?回答:白丁。

  11.教師講解作者並沒有寫自己是什麼人,而是寫與他交往的朋友(板書:朋友)。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這就是說,要想知道他的.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們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這兩句在於襯托(板書:襯托)。主人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時有鴻儒來往,常同高朋談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說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書:生活)。調,彈奏;素琴,沒有裝飾的琴;金經,佛經;絲竹,管絃樂器,這裡指代不健康的音樂;案牘,指官府的公文。這幾句是說,在陋室裡,興致所至,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冗的公文勞累身心。這兩句用了正反虛實(板書:正反虛實)的寫法。

  12.提問:哪些是正面描寫?是實寫?回答:“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提問:哪些是從反面描寫?是虛寫?回答:“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提問:“可以調素琴”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無絲竹之亂耳。”

  提問:“閱金經”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呼應。

  13.教師講解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現了作者恬淡閒適、安貧樂道的情趣。總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為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五標籤:初二下冊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

《陋室銘》教案 篇3

  一、文學常識

  1. 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河南洛陽人。

  2.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

  二、理解性默寫

  1. 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 隱喻陋室具有“名”、“靈”的性質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2. 統領全篇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緻的環境的句子(室外環境之優雅):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 文中比喻交友之妙境的句子(室中人交往之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 寫作者生活清閒、高雅脫俗,表現作者不為瑣事縈繞的句子(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6. 寫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官場的干擾,厭倦世俗生活的句子: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7. 文中應用虛實結合手法的句子: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其中,實寫的部分是: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虛寫的部分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8. 從居室環境的角度描寫陋室的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9. 從交往人物的角度描寫陋室的句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10. 從日常生活的角度描寫陋室的句子: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1. 作者使用類比手法,與仙人進行比較的句子: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徹底否認“陋室之陋”,起畫龍點睛作用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簡答題

  1. 概括本文主旨:

  作者透過描寫陋室環境,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

  2. 將本文分成三層(見原文),並分別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

  第一層——點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銘頌是因為深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第二層——從陋室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描寫陋室,表達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

  第三層——總結全文,照應開頭,說明“陋室不陋”。

  3.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一句起了什麼作用?

  引起下文,說明具有美好德行的室主人使陋室不陋。用類比、比興手法,強調陋室也有名、靈的性質。

  4. 作者寫南陽諸葛廬和西蜀子云亭的目的是什麼: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賢者為榜樣的志向及抱負。

  5. 文章最後引用孔子的話,有什麼作用?

  徹底否認“陋室之陋”,起畫龍點睛的作用。警策有力,引人深思,強調了“陋室不陋”。

  6. 文中說“斯是陋室”,而結尾卻說“何陋之有”,到底這屋子陋還是不陋呢?

  不陋。這個屋子從構造佈局來講是簡陋的,但因為室主人品德高尚,這就不顯得簡陋了。

  7.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於作者這種交友方式,你有什麼看法?

  可取:這種交友方式可取,我們就是要與那些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不可取:這種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8. 本文“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涉及到“交朋友”的話題。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樣的個性化感悟?請聯絡本文內容自選角度具體談談你的看法。

  例一:我認為對朋友的選擇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要選擇那些可以給予我們幫助的朋友,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應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與這樣的人相處自己便能不斷受到好的影響而不斷提高。這就是所謂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會在賢於自己的朋友的影響下成長一樣。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養之外,朋友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與“善人”、“鴻儒”交往,有助於修身養性。

《陋室銘》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規範翻譯。

  2、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

  3、學習類比、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託物言志、類比的寫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由學生的誓詞:“學習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引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寫作背景、文體知識:

  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稱之為“詩豪”。有《劉夢得文集》傳世。著名的詩作有《竹枝詞》《秋詞》《浪淘沙》等。

  劉禹錫因參加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官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縣令見劉禹錫是被貶下來的官員,就故意刁難。讓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沒有怨言,便寫一幅對聯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又把劉禹錫從城南門遷到城北門,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劉禹錫仍不計較,又在門上即興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知縣見劉禹錫仍然悠閒自樂,滿不在乎,再次把他調到縣城中的一間房子中。劉禹錫又提筆寫了一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面對這位勢利的縣令,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

  銘”的文體特點:

  銘,本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成為一種文體。《陋室銘》是劉禹錫為自己簡陋的屋子寫的一篇銘文。語言的特色:押韻、簡約、開闊、優美。

  三、讀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疏通生字詞,把不理解的字、詞、句標註出來。

  學生自讀後螢幕出示朗讀節奏,齊讀。

  四、課文字詞:

  德馨( )苔痕( )鴻儒( )

  案牘( )西蜀(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在:在於。名:著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則:就。靈:靈異,神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這。是:判斷動詞。惟:只,只是。吾:陋室主人。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上:長到。入:映入。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中。正常語序應為:苔痕綠上階,草色青入簾。

  談笑有鴻儒。鴻:大。鴻儒:博學的人。

  往來無白丁: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可以調素琴:彈奏。素:不加修飾的。

  閱金經:這裡指佛經。

  無絲竹之亂耳:指琴瑟、簫管等樂器,這裡借代奏樂的聲音。

  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諸葛廬和子云亭都很簡陋,卻因為居住的人有名而受到人們的敬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雲:說。之:賓語前置的標誌,無義。“何陋”是“有”的賓語,前置了。正常語序應為:有何陋?有什麼簡陋的呢?

  五、翻譯課文。

  六、質疑探究:

  1.文中哪兩句話統領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寫陋室不陋的?都有哪些特點?(分別用四字概括)

  居室環境:清幽雅緻

  交往人物:博學高雅

  日常生活:閒適恬靜

  3、結尾“何陋之有”有什麼作用?

  引用孔子的話,再一次證明“陋室”不陋,緊扣題目,以反問作結,鏗鏘有力,發人深省,突出了中心。

  七、寫作手法:

  1.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並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麼寫起?為什麼這樣寫?

  用了類比的手法從山水寫起,以“山不高”、“水不深”類比為“陋室”,以“仙”“龍”類比為“吾”,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為主人的“德馨”而不陋,從而點明短文主旨。

  2、《陋室銘》是運用什麼手法來表達作者的什麼樣的情趣?

  用了類比的手法從山水寫起,以“山不高”、“水不深”類比為“陋室”,以“仙”“龍”類比為“吾”,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為主人的“德馨”而不陋,從而點明短文主旨。

  八、仿寫:

  多媒體出示《交友銘》和《教室銘》

  學生仿寫小組推舉代表展示。

《陋室銘》教案 篇5

  課 標 要 求

  1、知識:繼續掌握文言詞彙,瞭解“銘”的特點。

  2、技能: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不斷增強個人的魅力。

  4、態度: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5.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學 法 點 悟]

  本文采用託物言志的寫法。我們知道這篇文章作者的不慕榮利的品德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透過對居室的情景的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就是託物言志。這篇文章的“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透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平時寫作時也可以透過對物的描繪,形容其特徵,表達出自己的心志和情趣。

  [整 體 感 知]

  “陋室”,簡陋的房子。“銘”,本是刻於金屬器具和碑文上用以敘述生平事蹟的一些讚頌或警戒性的文字,後來逐漸發展演變為一種獨立的文體。

  《陋室銘》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來經久不衰。它的顯著特點就是語言精闢。採用大量的修辭方法,對偶工整,對比鮮明,互相襯托,虛實相生,引經據典,言志如詩,透過對居室環境的描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具有一種韻味如歌的音樂美,讀來如行雲流水,文氣通達起伏,是我國古典文庫中膾炙人口的珍品。

  [疑 難 解 析]

  質疑: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並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麼寫起呢?

  解惑:從山水寫起。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說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說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興雲作雨,所以人們認為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因為我品德高潔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發散很遠的香,這裡比喻道德高尚,名聲傳播很遠。

  質疑:文中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麼呢?

  解惑:用山、水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來比陋。用仙和龍來比德。用名和靈來比馨。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卻用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容,這種方法耐人尋味。既然山之

  法叫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章波瀾起名不在於高而在於仙,水之靈不在於深而在於龍,那麼,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於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室主人的品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說,儘管這房子的確是個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反而處處可見其高雅明亮,“馨”字畫龍點睛,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興,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質疑:《陋室銘》中哪句話能提挈全篇大意?請把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

  解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譯為:這是簡陋的屋子,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質疑:陋室究竟是怎樣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覺其陋呢?

  解惑:“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臺階上已經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常年失修,極為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這是寫陋室的環境。然而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麼;“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幹些什麼。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淒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這樣的陋室,試想主人還會覺得“陋“嗎?

  質疑:既然這篇文章是寫陋室,為什麼在結尾要說“何陋之有”呢?不是自相矛盾嗎?

  解惑:這篇文章是要體現主人的品德高尚,雖在陋室,但是居住在陋室中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了。

  [語 言 揣 摩]

  1.“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諸葛廬就是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南陽隆中時居住過的草廬;子云亭是指西漢學者揚雄住過並寫作《太玄經》的亭子。這兩句話是說我這個陋室正如南陽諸葛廬的草廬,又像四川揚子云的亭子。作者採用的是類比的寫法,用歷史上諸葛亮和揚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原來也是陋室,由於他們的主人德才兼備而聞名天下,那麼我的陋室不也會如此麼?

  2.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問代詞“何”作賓語,賓語前置。其中的“之”,為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3.“無絲竹之亂耳”中的絲竹指的是奏樂的聲音,怎樣理解絲竹亂耳?他後面不是自己也在彈琴嗎?

  在陋室中談談古琴,心無旁騖,作自娛自樂,享受自己創造的音樂氛圍,不失為一種清淨的世外生活。絲竹,借代指琴瑟,簫管等樂器,這裡指奏樂的聲音。這裡面的“奏樂”實際是朝廷的統治階級每日縱情於歌舞昇平的靡靡之音,所以說這種聲音對於作者來說是很嘈雜的。

  [研 究 課 題]

  1、相關連結:劉禹錫(772~843),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他和同時代的柳宗元交誼深厚,曾受柳宗元遺託,編就《河東先生集》,為《柳河東全集》的古本。同時,他和白居易都是造貶,有很多唱和的詩篇。本文是他被貶為地方官,在和州刺史任上寫的。

  2、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又應該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呢?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一下劉禹錫,為你的家描上一筆,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例如,如果你覺得你的家很溫暖,請給你的房子取名為“港灣”;如果你喜歡做畫,請給你的房子取名為“碧丹”。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導引

  學習本文,首先應把握“銘”這種文體的特徵;其次要反覆朗讀、背誦,讀時要讀準字音;最後還應掌握重點字詞、語句的含義。

  [基礎鞏固集練]

  一、 文學常識填空

  《陋室銘》的作者是 , 代人。“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 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 。本文作者和 交誼頗深,人稱“劉柳”;後與 唱和甚多,亦並稱“劉白”。

  二、 字音字義

  1.給下面的字注音。

  馨( ) 鴻( ) 牘( )

  蜀( ) 苔( ) 調( )

  2.解釋下列帶點的詞。

  (1)有仙則名:

  (2)惟吾德馨:

  (3)斯是陋室:

  (4)談笑有鴻儒:

  (5)往來無白丁:

  (6)無案牘之勞形:

  三、語言積累

  1.詞類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名詞活用為動詞,聞名,出名。

  苔痕上階綠 上: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長上。

  無案犢之勞形 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

  2.特殊句式:賓語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

  即“有何陋”。疑問代詞“何”作賓語,前置。其中的“之”,為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3.翻譯句子

  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翻譯:

  四、朗讀背誦

  1.本文最富哲理,最能體現作者寫作主旨的一句是什麼?

  答:

  2.文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緻,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什麼?

  答:

  3. 《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4.下列句子停頓標錯的一項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五、問題探究

  文中是如何圍繞“德馨”來寫?

  陋室不陋,關鍵在於“君子居之”“惟吾德馨”。作者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德馨”的: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環境恬靜、雅緻,令人賞心悅目。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之雅:可見縱情暢懷、談笑風生的情狀。

  4、“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情趣之雅:可見撫琴調絃、展卷讀經的怡然情態,可知室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室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六、欣賞評價

  1. 本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賞析。

  [提示:(1)從陋室的優美的自然環境:“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2)從陋室主人的情趣上:“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3)從陋室往來客人的不俗上:“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4)引用西漢揚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運用類比和引證,有力地證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什麼規律嗎?

  (提示:文章以駢句為主,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齊整之美。同時,文章又重在五言,間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參差,加之文章一韻到底,使文章節奏明快、語言錯落有致,在聽覺上給人音樂的美感。

  可見“銘”這種文體的特徵,一般都是要用韻的。)

  七、拓展閱讀

  熟讀精思(節選)

  □ 朱熹

  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吉淨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①看字,子②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③,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子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④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①[詳緩]仔細從容。 ②[子]通“仔”。下同。 ③[牽強暗記]勉強硬記。 ④[漫浪]隨隨便便。 ⑤[急]要緊。

  1、 給“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中的“見”字註上拼音。

  2、 在我們學過的文言詞語中,還有哪些詞與文中加點的“餘”字意思相同?請任寫一個。

  3、 根據上下文,在文中甲、乙兩個方框內各填一個字。甲: 乙:

  4 寫出“不待解說,自曉其義”這句話的大意。

  5 讀書要善於積累。古人關於讀書有許多名言名句,你積累過嗎?請任意寫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