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文言知識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
在平日的學習中,大家對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到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要一起來學習文言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陋室銘》文言文知識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陋室銘》文言知識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 篇1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簡介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一說為劉禹錫所著,另一說則為早於劉禹錫所著。
“銘”本是古代刻於器具和碑文上用於警戒自己或陳述自己的功德的文字,多用於歌功頌德、祭奠祖先與昭申鑑戒。後來逐漸發展演變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由於這種文體獨特的歷史淵源,使這種文體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簡約、寓意深刻等特點。根據古文體的分類, “銘”是應用文。明白了銘的意思,也就明白題意,即對陋室描述,透過陋室對論語進行歌頌。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破迷開悟,引人入勝,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託物言志,以此闡明作者的隱居生活態度是安貧樂道和人生觀的價值。此處陋室是劉禹錫於長慶四年任和州刺史時所建。
選自《全唐文》。室成之後,由書法家柳公權書《陋室銘》寫並勒之成碑,樹建市旁。後因戰亂洗劫,室碑俱毀。現存陋室系清乾隆知州宋思仁重建,1902年嶺南金保福補書《陋室銘》碑一方。
一詞多義
⒈之:
①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案牘之勞形
②結構助詞,相當於“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詞,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④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不譯。何陋之有
⒉往來:
①表示交往的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
②表示來來往往的人:其中往來種作(《桃花源記》)
詞類活用
⒈名:名詞活用動詞,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⒉靈:名詞活用為動詞,顯出有靈氣。例句: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⒊馨:名詞活用為動詞,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⒋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受到擾亂。例句:無絲竹之亂耳
⒌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勞累。例句:無案牘之勞形
⒍上:方位名詞作動詞,蔓上。例句:苔痕上階綠
⒎綠:形容詞作動詞,變綠。例句:苔痕上階綠
古今異義
⒈無案牘之勞形(形:身體;今常用義為:樣子)
⒉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義為:芳香.)
⒊談笑有鴻儒(鴻:大,淵博;今義為:鴻雁,書信.)
⒋無絲竹之亂耳(絲竹:琴瑟簫笛等管絃樂器,這裡指奏樂樂器的聲音;今義為:絲綢和竹子)
5.可以調素琴 (調:彈奏;今義為:調解)
《陋室銘》文言知識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繼續掌握文言詞彙,瞭解“銘”的特點。
2、技能: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不斷增強個人的魅力。
4、態度: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設計理念:張揚師生個性,強調朗讀品味、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滲透時代觀念——與時俱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說若干句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設有一簡陋室,那裡綠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生:我選擇後者,因為……
師: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與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詩人不謀而合,他便是劉禹錫。你有望成為新時代的劉禹錫!
還是讓我們來看一看劉禹錫的《陋室銘》吧!
2、簡介作者、解題,揭示目標。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被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介紹:表現文體的字有說、記、序、銘……。
押韻──追問:立即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韻腳和所押之韻。
二、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過渡語:我國古代的詩文有很多都是用韻的,這些文章往往讀起來琅琅上口,極具音樂美。因此,古文往往需要大聲朗讀。請同學自由朗讀本文,注意──大聲朗讀。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注意正音、句讀)。
3、錄音範讀。
4、齊讀。
三、理解課文內容,能粗譯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或默看註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論。時間:5分鐘。(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3、指名粗譯課文(告訴學生:中國語言具有含蓄美,許多意思和意境都是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所以大家在翻譯時,不求十分精確,只求大致理解。)
4、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出示思考題,理解中心、寫法。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看圖畫、看課文:不放過任何一個詞──咬文嚼字)
(空間小、景緻少、人來少、擺設少:從圖畫上看,房子確實很小,一個人坐著彈琴,室內就覺得擁擠,可見其小;文章內所提到的景緻,只有“苔痕”、“草色”,可見其少;自古讀書的窮人就少,能成為鴻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階綠”了,更見來客少;室內陳設歷歷在目,其“少”一目瞭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嗎?(換角度想:同樣一篇文章,剛才讀,讀出陋室簡陋,現在卻要讀出不簡陋。這不是自相矛盾,這需要換角度想。思維角度:主人、環境、客人、生活。)
(討論板書:人品高尚(德馨)、景色清幽、來人不俗、生活高雅)
《陋室銘》文言知識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 篇3
一、作者及相關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唐順宗時,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和藩鎮割據勢力。失敗後,屢遭貶謫,本文即作於此間。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是作者在和州刺史任上寫的。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通常用韻文寫成。
二、文章思想內容
本文起首四句,以正襯發端,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題:頌揚陋室。點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再透過對陋室環境的描寫,交友及室主人所做之事的敘述,表現了作者的情懷,後又以諸荀、揚雄自比,充分表現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三、中考連結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
有仙則名:出名。/有龍則靈:靈異。/斯是陋室:這。/惟吾德馨:只;香氣,這裡指品德高尚。/苔痕上階綠:長上。/草色入簾青:映入。/談笑有鴻儒:大儒,學識淵博的人。/往來無白丁:平民,這裡指沒有學問的人。/可以調素琴:彈奏。/閱金經:這裡指佛經。/無絲竹之亂耳:琴瑟,簫管等樂器。這裡指奏樂的聲音。/無案牘之勞形:官府的`公文;形體,身體。
2、翻譯下面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由於)主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中。
③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樂聲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3、用課文原名回答下列問題。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描寫陋室環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③寫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④寫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4、這段文字從哪幾個方面表現陋室不陋?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
答:作者從室外環境之幽雅、室中人交往之雅和室中事的情趣之雅三個方面,表現了陋室不陋。
5、作批註是學習古詩文的一種好方法。請仿照①句的批法,任選一個角度為②句作批註。
①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以名人高雅居天之驕子襯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反問句式,突出主旨。
6、“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於作者這種交友方式,你有何看法?
示例一:這種交友方式可取,我們就是要與那些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示例二:這種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7、下列各組加點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A、斯是陋室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 B、無案牘之勞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龍則靈 學而不思則罔 D、可以調素琴 皆以美於徐公
8、“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上”和“入”用在這裡有何好處,這句寫出了環境怎樣的特點?
示例:對偶擬人“上”“入”二字生動傳神,化靜為動,使景物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
9、“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一句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為什麼要這樣寫?
示例:運用類比的手法。用古名賢之室類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賢自況,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賢的志趣和換負。
10、歷史上或現實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請舉例。
示例:床頭屋漏,雨腳如麻的杜甫草堂。
淨潔無塵,以木板方磚做書架的錢鍾書的書齋。
11、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你如何看詩本文作者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提示:只要圍繞“物質生活再豐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來回答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