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教學反思ppt
沒有反思,就沒有覺醒;沒有反思,就沒有飛躍。反思是思想者的靈魂,老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既可以及時彌補教學中的“遺憾”和修正“失誤”,又可以為今後的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鑑,有利於最佳化下一輪的教學,增強教學效果,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專業水平。
《陋室銘》教學反思篇一:
劉禹錫的《陋室銘》流傳了千百年,聊聊八十一字,作者用凝練工整的語言表達出了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如何讓剛剛接觸文言文不久的七年級孩子透過文字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把握作品的情感呢?我在進行了深入的文字分析之後,將朗讀作為了這節課教學的一個抓手,透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重點的文言實詞,並在此基礎上了解作者安貧樂道的品質。
朗讀是我這節課的一個重要抓手,朗讀和課文理解是互為補充的,朗讀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課文理解之後,朗讀才能更有感情。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每一次讓學生朗讀都必須問一個“為什麼”?這次朗讀是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要對學生提哪些要求?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學生的朗讀能力才會提高,自然也就滲入了對課文的理解。
匯入之後,我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朗讀來幫助學生完成對課文的感知。首先是散讀,對學生的要求是大聲,意在活躍課堂氣氛,營造一個學習文言文的氛圍。接下來我特意挑了一個朗讀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站起來讀課文,並提醒其他學生仔細聽,挑出他讀錯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對課文的正音正字。但我還是忽略了一點,應該讓學生上黑板寫一寫“馨”、“鴻”等字,對於七年級的孩子來說,寫字的基礎還是很重要的。疏通字詞之後我又讓一個聲音洪亮的學生帶領全班齊讀了課文,並進一步提出“整齊、準確、流利”的要求。三次朗讀,三次要求,完成了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在重點讀析部分,我設計了一個統領全文的大問題“陋室為什麼會被稱為陋室?你認為它陋還是不陋?”讓學生就此展開討論,並在文中圈畫相關詞句。我給了學生將近三分鐘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這也是基於“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可能是學生的課前預習比較充分,在“陋”和“不陋”這一問題上並沒有引起太大的爭議。學生能找到“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認為和作者交往的都是有學問的人,“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可見劉禹錫的平時生活很充實;而且課文中還舉到了諸葛亮和楊雄的例子,劉禹錫將自己的房屋和他們的放在一起,孔子也說了他們的房屋不陋,所以學生認為“陋室”是“不陋”的。在這裡我又提醒學生“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絲竹”也是音樂,“素琴”也是音樂,有何區別呢?這個問題對於學生來說難度大了一點,所以我還是主動給了學生答案,“素琴”是不加裝飾的琴,彈奏出來的是清新高雅的音樂;而“絲竹”是指樂隊演奏的音樂,一般只有達官貴人才能享受。這裡也能看出劉禹錫不喜歡榮華富貴,而是喜歡過自己有精神追求的生活。
在分析到“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一句時,有學生認為臺階上長滿了青苔,房屋的外面也長了很多青草,所以可以看出陋室是“陋”的。我在對文字進行解讀時認為這一句應該是表現出陋室的自然環境很清幽,是表現“不陋”的,但是聽到學生這樣理解,我覺得似乎也可以,於是就順著他的理解講了下去。現在看來,這一處課堂上的處理還是有問題的,這兩句應該是表現出環境的清幽,正是因為劉禹錫追求的是簡單、樸素、樸實無華的生活,所以這樣的環境,他是喜歡的,在他眼裡是不陋的。當時在課堂上應該對學生進行這樣的引導,沒有做到正是因為自己對文字的解讀還不夠通透。
對於文章的前四句,我也是用了一個問題來處理的,“前四句和陋室無關,似乎多餘,你怎麼看?”學生都說不多餘,但似乎可以意會不多餘的原因而無法言傳。於是我提醒他們關注“山”、“水”、“仙”、“龍”和“陋室”的共通之處,在前面分析的基礎上,他們說出“仙”、“龍”對“山”、“水”來說才是重要的,正如在“陋室”中最重要的實際上是“人”,我又追問:“是人的什麼呢?”“品德高尚。”說出這一點,我知道學生已經理解了課文了,可以做總結了,“外表看起來非常簡陋的房屋,因為有了優雅的環境,儒雅的友人和高雅的生活,在劉禹錫看來不陋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劉禹錫這個人的品質非常高尚,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一個詞‘德馨’,德馨也就成了支撐這個房屋的一個橫樑。”我的板書也設計成了一個房屋的形狀,屋頂部分寫上陋的表現,房屋的根基是不陋的表現,而橫樑就是“德馨”二字。這個板書設計比較形象,對於七年級的孩子來說可能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在對課文進行了理解和分析的基礎上,再提問學生劉禹錫寫這篇文章表達了什麼,他們基本可以說出安貧樂道的意思,只是無法準確表達。於是,我給了他們“安貧樂道”這個詞,並作了解釋。有一個學生提到了“寬容”,我也不假思索地認同了他的觀點,現在想來這和我在文字解讀時所理解的“豁達”還是有區別的,課堂上沒有及時發現還是說明我在解讀時沒有通透地理解文字。
在理解了文章的基礎上,我又要求學生讀課文,並且提高了要求,要“生動,有感情”。學生的朗讀較整體感知時有了提高。重點讀析部分用時二十分鐘左右,透過一個大問題的設計基本能夠幫助學生梳理全文,思路也比較清晰,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落實了“德馨”、“上”、“鴻儒”、“白丁”、“勞”等詞的意思。在這過程中也同樣存在著不少問題,重點字詞的落實還只是浮在表面,沒有反覆敲打;在分析課文時雖然有朗讀,但對一些重點句的朗讀還缺乏細緻的指導以及示範朗讀,這也是自身功力不夠的表現,亟待學習和提高。
在拓展遷移部分,我讓學生談讀了此文得到的啟示是什麼?並寫成敘議結合的,目的是想讓他們將課文中學到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文以載道,對整節課的學習內容也是一個內化。
以有感情的背誦課文作為整節課的結尾,達到鞏固的目的。
從整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大的環節沒有問題,思路比較清晰,課堂氣氛也調動得不錯,媒體的適時使用對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了,整節課也是圍繞著教學重點展開的。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重點字詞的敲打落實上。
在今後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重點的文言實詞的敲打和落實,文言文要上的有味道,更要實實在在;其次是要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以及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工具書的使用,課文註釋的關注等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次要關注課堂上生成的資源,讓學生的發言為我所用。
無論是哪個方面的關注,其實最終都要歸結於對文字的解讀和對學生的解讀,只有將這兩者都解讀通透了,並有機結合,才能上出精彩的課,才能上出真正適應學生的課。
《陋室銘》教學反思篇二:
一.分層次的.朗讀教學貫穿文章的始終。
這篇課文文質兼美、篇幅短小,讀起來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本文時,讓朗讀貫穿整堂課,學生在讀中感知語言,在讀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發揮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設計了幾個朗讀環節:1,讓學生初讀課文,根據“銘”的特點,將文中的韻腳找出來,讓學生初步感受短文的語言特點,產生整體感知。2,學生再讀,體會駢體文的句式上的特點,進一步瞭解本文語言的特點。 3,指名朗讀,要求讀出情感。讀後學生帶著對文章的理解進行點評,對什麼地方應該重讀,什麼地方應該輕讀,什麼地方應該停頓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學生根據自己提出的看法再讀課文,就不僅讀出了情感,更讀出文章的韻味。教師指導朗讀技巧。4,學生觀看影片,聽配樂朗讀,加強朗讀的節奏感的把握,並透過影片感受陋室的環境等,5,全班齊讀,配合影片音樂,再次感受鮮明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在這樣的幾輪朗讀之後,學生已能當堂背誦,而且並不太有文字難度的文章,已經理解得比較好了。
二.新穎的匯入方式吸引學生對文章的感悟。
劉禹錫的《陋室銘》運用“銘”的文體形式,用託物言志的方法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安貧樂道的情趣。這與今天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如果學生不知道“銘”的特點,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在匯入部分以讓學生說座右銘的方式,既起到激勵同學們的作用,同時自然的引出“銘”,瞭解是警戒自己或稱頌功德的文字,從而帶著對劉禹錫錚錚傲骨的佩服學習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發學習興趣。
三.巧妙的設計提問,引導學生逐步走入文字
精心設計問題,“陋室到底陋不陋”,讓學生髮散思維,撒下大網到文中尋求答案。在尋找答案的同時,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內容串聯起來,每個答案都讓學生從課文內容出發,挖掘其意義,讓學生在每一句課文的理解中都綻放出思維的火花,最後運用課文內容的內在聯絡和前後呼應把它連線在一起,融匯貫通,把全篇課文的講析內容全部帶了出來,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串珠成鏈”的整體把握效果。這種方式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不讓人覺得死氣沉沉,而且問題與問題之間環環相扣,從屋外到屋內,從景-人-趣,一步步地隨著學生自主地交流探討深入進去,使學生在深入的過程中理解全文。
四.培養學生主動質疑,大膽發問的習慣和能力。
在介紹作者及其背景的環節中,讓學生資料展示,到前面將自己認為重要的資料介紹給大家,並書寫關鍵詞。鍛鍊了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提煉關鍵詞的能力。在疏通字詞這個環節,我改變了以往以老師串講為主的方法,而採用同學互相質疑、解答的方法,鼓勵學生從書中發現問題,大膽提出問題,然後讓學生將認為重要的或疑問整理到便利貼上,同學們互相解答。對於重、難點教師適當點撥、強調。這種方式改變了過去老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局面,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五、課外延伸採用了小辯論的方式,進行情感價值觀的引導。
結合劉禹錫的“安貧樂道”“高潔傲岸”,提出疑問,“當今社會這種處世態度是否仍然可行?”
學生辯論將課堂推向了高潮,但略微遺憾的是作為教師的我應該在學生情感價值態度觀產生偏頗時更好的進行引導,這樣就可以真正的將教師教書的同時,更能要育人的目標落實到實處。
順應教育體制的改革,遵循“以生為本,打造高效課堂”的教育理念,本節課一如既往的延續了我常態課的教學思路,學生們適應,我也覺得順手,沒有因為是公開課而作秀或造假。學生們愉悅於作為課堂主人的成就感,我開心於作為教師的輕鬆感。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或不足正是今後教學中應該反思與提高的地方。我會沿著“以生為本,打造高效課堂”的教育改革思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打造出真正高效的課堂!
《陋室銘》教學反思篇三:
《陋室銘》是唐代劉禹錫所寫的一篇託物言志的名篇。文章借“陋室”來表現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本課的教學過程大致如下。
課前演講沒把時間把握好,耽擱了一兩分鐘。用《古文觀止》匯入,本可新穎,可惜不知是聽課的緊張氣氛是影響了學生還是我,講的不傳神,學生聽得很麻木。板書課題,讓兩個劉家女孩回答問題。劉豔上黑板寫了劉禹錫,而劉紫楚回答其人其事,實在沒想到她沒多預習,有點答非所問,頓時打亂我的佈局,差點沒hold住。力挽狂瀾之餘竟忘記了有關“銘”的講解。接下來課文的多種朗讀還算順利。課文字詞翻譯講解匆忙了一點,只對“上”“入”“勞”“白丁”“何陋之有”稍作分析,可惜遺忘了“之”字在倒裝句中的重要,本可水到渠成的事情疏忽了,實在可惜。對課文講解有點凌亂隨意。以劉禹錫三搬住宅終住陋室的故事引入,以劉禹錫想對欺壓他的上級說什麼引出文章主旨句,圍繞主旨句如何成功的表達自己的思想。一,山水的比興;二。陋室景友生活;三。古人類比,成功反擊欺壓他的人。讓對手無可奈何七竅生煙,讓我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劉禹錫你真是???的人呀,由學生補充詞語,概括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最後點到託物言志,這也是本課重點之一,小練筆以一位名人拿著某件能託物言志的事物來拜訪劉禹錫為題,可惜難度偏大,不能覆蓋全部。但劉豔,賀孝江,覃梅,譚小強,回答還是很好。
結合本文的教學過程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心理素質不行,不光我,還有學生。
二。細節把握不到位,演講耽擱教學時間等
三。隨意性太強,語言缺少嚴謹。有利有弊,以後需注意。
四.學生積極,我代替太多,甚至提問題。
五.沒有照顧後排境況較差的學生。
六,學生“出奇”,師生方能“制勝”。課堂的出彩常常在學生的奇思妙想。
經過同事們熱心地指導之後。我決定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多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口水話要少。雖然其他老師讚美之詞較多,這既是對自己努力的肯定,也是鞭策。在進步的同時,一定要看到潛藏的危機。語文教學任重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