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江雪》描繪的是什麼一幅什麼樣的場景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註釋】
①這首詩寫於永州。 ②蓑:蓑衣。以棕或莎草編成的雨具。獨釣句:大雪紛飛中獨自在江上垂釣。
【題解】
詩人被貶永州,精神上飽受打擊,神情悒鬱,於是便借描寫山水景物,頌詠隱居的漁翁來寄託自己的清高孤傲的情懷,抒發政治上失意的鬱悶苦惱。
【翻譯】
千山鳥飛絕,千座高山喲飛鳥已經斷絕,
萬徑人蹤滅。萬條小徑喲人蹤已經湮滅。
孤舟蓑笠翁,只見孤舟上披蓑戴笠漁翁,
獨釣寒江雪。孤獨地垂釣這寒江的風雪。
【賞析】
這是柳宗元被貶為柳州司馬時的詩作。
這是一個怎樣悽清冷寂的意境啊!“獨釣寒江雪”,不是“釣雪”,而是 “釣於寒江的雪中”。這樣的意境,我們在其他的詩人筆下也經常見到,比 如李白的《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再如王維的《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 來相照。”又如鄭板橋《自遣》詩中寫的“看花不妨人去盡,對月每恨酒來 遲”。他們營造出這樣孤寂的意境,表達的只是自己憤嫉落寞、蘇世獨立的 品格與心情。說得悲觀一些,是“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陶淵明 《歸去來辭》);說得樂觀一些,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 原《漁父》)。
我曾經看見過有的老師的教案,他們向學生提出過這樣的問題:“柳 宗元究竟在釣什麼?”遇到這樣的老師,是學生的不幸。你說呢,柳宗元在 釣什麼?是不是也該問問李白在“看”什麼,王維在“嘯”什麼呢?
絕句和律詩是規定必須押平聲韻的,但是這一首詩押的是仄聲韻。這 種詩,又被稱為“古絕”。
【賞析】
這首詩勾畫了一幅絕妙的圖畫:白雪茫茫,千山萬嶺悄然無聲,江中孤舟上,老翁頂笠披蓑獨自垂杆釣魚。然而細讀此詩,仍有深層意味:江山萬里,大雪飄飄,一片純白,這不正是詩人皎潔的'品行麼,孤舟垂釣不正是在寫詩人特立獨行嗎?以“千”和“萬”之廣博,比襯於“孤”與“獨”,更能顯示詩人品行孤高。“千”引來的是“絕”,“萬”引來的是“滅”,使得廣闊的背景更加沉寂,漁翁在這裡孤獨垂釣,“釣”字使景物產生動感,透過靜景與動景的對比,喻示詩人絕不與世俗同流的高貴品行。
用具體細緻的筆調描寫背景,遠距離的虛略處理主要形象,使人覺得詩人身處景外,又似在畫中;精雕細琢和極度誇張概括並用,使這首詩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
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白色象徵死亡,雪象徵虛偽,也正是這樣的白雪,使這世界“滅”、“絕”,籠罩在一片死亡的白色裡。面對這樣的死亡世界,江上“釣”者猶如身處屍群而獨自存活。處此境地能作什麼呢?只能是“獨釣寒江雪”。江雪有何可釣?也許是死亡的世界值得一“釣”吧。
這首詩運用誇張對比,突出主要形象,寫景幽寂潔美而寄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