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商隱> 李商隱詩

李商隱詩

李商隱詩

李商隱詩1

  詩兩首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馬嵬》: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譯文

  《錦瑟》:

  這錦瑟毫無來由,具備了五十根絲絃,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華年。

  地莊周在清晨的夢中,變成蹁躚的蝴蝶,是望帝將傷春的心事,寄託給哀鳴的杜鵑。

  明月臨大海,閃爍著晶瑩的珠淚,藍田的日光和暖,升騰起美玉的輕煙。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憶!就是在那時候,我也已經不勝惘然。

  《馬嵬》:

  徒然聽到傳說,海外還有九州,來生未可預知,今生就此罷休。

  空聽到禁衛軍,夜間擊打刀鬥,不再有宮中雞人,報曉敲擊更籌。

  六軍已經約定,全都駐馬不前,遙想當年七夕,我們還嗤笑織女耕牛。

  如何歷經四紀,身份貴為天子,卻不及盧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作者介紹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滎陽市)。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縣病故,死後葬於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人物生平

  隱和唐朝皇室的這種血緣關係已經相當遙遠了。李商隱數次在詩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這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實際的利益。

  李商隱的家世,有記載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擔任過最高階的行政職位是美原縣令;曾祖李叔恆(一作叔洪),曾任安陽縣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錄事參軍;父親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隱出生的時候,李嗣任獲嘉縣令。(今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

  早年生活

  在李商隱10歲前後,他的父親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親、弟妹們回到了河南故鄉,生活貧困,要靠親戚接濟。在家中李商隱是長子,因此也就同時揹負上了撐持門戶的責任。後來,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時期曾“傭書販舂”,即為別人抄書掙錢,貼補家用。

  李商隱早年的貧苦生活對他性格和觀念的形成影響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實上,他也確實努力承擔起家族的責任。成年後,李商隱曾利用為母親守孝的時間,將寄葬在各地的親屬靈柩遷葬到滎陽。陳貽焮認為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還由於從小孤貧,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經歷使他養成憂鬱、敏感、清高的性格,這些特徵既大量地從他的詩文中流露出來,也表現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隱詩2

  1、《錦瑟》:

  這錦瑟毫無來由,具備了五十根絲絃,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華年。

  地莊周在清晨的夢中,變成蹁躚的蝴蝶,是望帝將傷春的心事,寄託給哀鳴的杜鵑。

  明月臨大海,閃爍著晶瑩的珠淚,藍田的日光和暖,升騰起美玉的輕煙。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憶!就是在那時候,我也已經不勝惘然。

  2、《馬嵬》:

  徒然聽到傳說,海外還有九州,來生未可預知,今生就此罷休。

  空聽到禁衛軍,夜間擊打刀鬥,不再有宮中雞人,報曉敲擊更籌。

  六軍已經約定,全都駐馬不前,遙想當年七夕,我們還嗤笑織女耕牛。

  如何歷經四紀,身份貴為天子,卻不及盧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李商隱詩3

  春雨全詩原文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春雨全詩拼音版

  chàng wò xīn chūn bái jiá yī,bái mén liáo luò yì duō wéi 。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hóng lóu gé yǔ xiāng wàng lěng,zhū bó piāo dēng dú zì guī 。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yuǎn lù yīng bēi chūn wǎn wǎn,cán xiāo yóu dé mèng yī xī 。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

  yù dāng jiān zhá hé yóu dá,wàn lǐ yún luó yī yàn fēi 。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春雨全詩意思

  新春時節,我身披白衫悵然地臥在床上;幽會的白門冷落了,令我萬分感傷。

  隔著濛濛細雨凝視紅樓更覺淒涼,只好頂著珠簾般的細雨,在依稀閃爍的燈光中黯然歸來。

  悽楚的暮春,遙遠的路途,哪裡可以寄託我的悲悽傷感?只有在殘宵夢中才能與你相見。

  耳環情書已備好,怎麼才能送達?只有寄希望於萬里長空中,那一隻剛剛飛來的鴻雁。。

  春雨全詩註釋

  白袷衣:即白夾衣,唐人以白衫為閒居便服。

  白門:指今江蘇南京市。

  紅樓:華美的樓房,多指女子的住處。

  珠箔:珠簾,此處比喻春雨細密。

  晼晚:夕陽西下的光景,此處還蘊涵年復一年、人老珠黃之意。

  玉璫:耳環。

  雲羅:像螺紋般的雲片。

  創作背景

  《春雨》作於大中四年,是詩人初到徐幕雨夜思家所作,題作《春雨》,卻並非直接寫春雨,而是抒寫在春夜雨中的相思之情。也有人說這是詩人客居長安的憶家之作,有人說這是李商隱期盼他人提拔的寄託之作。大多數人認為這就是一首愛情詩。但對於詩人所思為何人又有較大的爭議。

  春雨全詩賞析

  一個春雨綿綿的早晨,詩中的男主人公穿著白布夾衫,和衣悵臥。他的心中究竟隱藏著什麼?究竟何以如此呢?詩在點明悵臥之後,用一句話作了概括的交待:“白門寥落意多違。”據南朝民歌《楊叛兒》:“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歡作沉水香,儂作博山爐。”白門當指男女歡會之所。過去的歡會處,今日寂寞冷落,不再看見對方的蹤影。與所愛者分離的失意,便是他愁思百結地悵臥的原因。悵臥中,他的思緒浮動,回味著最後一次訪見對方的情景:“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仍然是對方住過的那座熟悉的紅樓,但是他沒有勇氣走進去,甚至沒有勇氣再靠近它一點,只是隔著雨凝視著。往日在他的感覺裡,是那樣親切溫存的紅樓,如今是那樣地淒寒。在這紅樓前,他究竟站了多久,也許連自己都不清楚。他發現周圍的街巷燈火已經亮了,雨從亮著燈光的視窗前飄過,恍如一道道珠簾。在這珠簾的閃爍中,他才迷濛地沿著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獨自走回來。

  他是這樣地茫然若失,所愛者的形影,始終在他的腦際縈迴。“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他想象著,在遠方的那人也應為春之將暮而傷感吧?如今蓬山遠隔,只有在殘宵的短夢中依稀可以相會了。強烈的思念,促使他修下書札,侑以玉璫一雙,作為寄書的信物。這是奉獻給對方的一顆痛苦的心,但路途遙遠,障礙重重,縱有信使,又如何傳遞呢?“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且看窗外的天空,陰雲萬里,縱有一雁傳書,又能穿過這羅網般的雲天麼?

  以上是這首詩大致包含的意境。男主人公的處境、活動、心情,基本上是清楚的。讀者所難於知道這種戀愛的具體物件和性質。據作品本身看,所愛的對方大約是由於某種不得已的原因,遠離而去了。李商隱在他的組詩柳枝五首》序中便曾述及洛陽有一個女子屬意於他,但不幸被“東諸候取去”,而鑄成了遺憾事。《春雨》詩中推想對方“遠路應悲春晼晚”,又感到當時的環境如“萬里雲羅”,可見這種戀愛或許也是與受到“東諸侯”之類權勢者的阻離有關。不過,這終究只能是一種推測。

  李商隱在這首詩中,賦予愛情以優美動人的形象。詩藉助於飄灑天空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夢境,以及春晼晚、萬里雲羅等自然景象,烘托別離的寥落,思念的深摯,構成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一聯,前一句色彩(紅)和感覺(冷)互相比照。紅的色彩本來是溫暖的,但隔雨悵望反覺其冷;後一句珠箔本來是明麗的,卻出之於燈影前對雨簾的幻覺,極細微地寫出主人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狀態。末聯“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也富於象徵色彩。特別有創造性地藉助於自然景,把“錦書難託”的預感形象化了,並把憂鬱悵惘的情緒與廣闊的雲天,融為一體。凡此,都成功地表現出了主人公的生活、處境和感情,情景、色調和氣氛都令人久久難忘。這種真摯動人的感情和優美生動的形象結合在一起,構成一種藝術魅力,在它面前,人們是免不了要支付出自己的同情的。

李商隱詩4

  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譯文

  章臺柳色垂拂繁茂,柳色或明或暗,

  鄄都的大路旁,柳枝像妙齡女郎在蹁躚起舞。

  早就聽到不少人讚美柳樹風流至極,

  如今看到了,正當婀娜多姿時。

  迷人的柳色一直到橋邊,眼看柳色要被隔斷,

  跨過橋向長堤延伸,我的心也緊隨不捨。

  柳樹真忍心啊,放出如雪的柳絮,

  飄浮著,飛舞在青樓酒旗之間。

  賞析

  《贈柳》是唐代傑出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詠柳詩。全詩八句四十字。詩人寫對柳的讚美,對柳的離去的痛惜愛戀,在讚美柳的極盛中,意味著繁華即盡之後的凋零。全詩不著一個“柳”字,但句句寫柳,仔細回味,又似乎是寫人,對柳的愛戀不捨,似有對人的眷戀與思念,因此被人認為是借柳詠人之作。

  詩題《贈柳》實為“詠柳”,是詩人先詠後贈。

  首句“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囊括了從京城長安到江濱江陵的各路柳色。這柳色從南到北,無處不在,綺麗千里。“從”、“更”二字以遞進式的表達,點明瞭春意正鬧,柳樹生機勃勃。“掩映”、“參差”二詞便是在寫柳色的明暗交接,柳條垂拂,如此繁茂動人。

  頷聯“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描繪了柳枝嫵媚動人.春風拂過,如同美妙少女般翩然起舞,姿態引人遐想。詩人用“見說”表現了人們自古以來對柳色的熱愛有加,又用“來當”表達對此時美景的欣賞之情,

  頸聯首句“橋回行欲斷”意在描繪詩人尋柳的場景。詩人目光被這一春柳色深深吸引,這柳色一路牽引著他來到橋邊,堤畔的柳樹煙霧籠罩,朦朧動人,一眼尋去,卻見這柳色快被隔斷。詩人跨過橋去,轉身回行,再次沿著這河堤尋著美色,乃至終於不見這柳色。“堤遠意相隨”則是在說詩人眼中雖已望不見柳,但彷彿還是能見那如煙似夢的柳色向遠方延伸。

  尾聯“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指詩人心繫柳色。緊緊相隨,直至柳絮如花、青樓酒旗處。“忍”透露出詩人對春柳盛極之時的痛惜之情。儘管花飛如雪甚是美麗,但到繁華盡處就只剩凋零了。這一句深切刻畫出詩人的愛柳之情及對春柳的痛惜之意。

  本詩前四句從廣闊背景提筆,以生動的筆調描繪出了春天柳色的秀麗可人、嫵媚柔長;後四句創造出優美的意境,言外之意不盡,頗為耐人尋味。觀摩全詩,此詩既是在寫柳,也是在寫人。李商隱此詩正是巧在此處,似此似彼,亦即亦離,借詠寄思,是詠物詩的化境。

李商隱詩5

  學習要點:

  進一步培養讀詩誦詩的能力,體會李商隱詩意境高遠、語言華美、情深意濃的特點

  一、名句填空

  1、夕陽無限好 ,

  2、身無綵鳳雙飛翼,

  3、何當共剪西窗燭,

  4、春蠶到死絲方盡,

  二、文學常識

  李商隱(約813—約858), 詩人字 ,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曾三次應進士考試,至開成二年(837年),由於令狐絢的推薦,得中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川東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實黑暗的,但為數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的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作了六百多首詩,有 詩歌創作中,則寫出了大量抒情感懷類的詩篇,尤以晚年的 和 成就最大,本課選讀的兩首詩,就是其代表作

  三、閱讀鑑賞

  《錦瑟》

  1、詩人由“五十弦”的“錦瑟”想到了什麼?這其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2、典麗精工是李商隱詩歌的特點之一本詩中間兩聯用了哪些典故?這些典故渲染了一種什麼樣的情調,留下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3、你認為本詩的主旨是什麼?

  《馬嵬》:

  4、《馬嵬》詩是以馬嵬事變中玄宗為“六軍”所逼,“賜”楊妃之死的事件,哪幾句詩寫了這一馬嵬之變的事件?

  5、頷聯“虎旅傳宵柝”聲音對“雞人報曉籌”,其聲音有什麼不同?

  6、軍營內的聲音加上“空聞”和宮廷內聲音加上“不復”,又能使人讀出玄宗的哪種境遇?

  7、“空聞”對“不復”,這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會收到什麼好的藝術效果?

  8、頸聯“此日”和“當時”都是指向時間的,前者指向眼前,後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麼特點?眼前又遇到了情況?前後又有什麼關係?

  9、 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來說“海外”還有“九州”,楊妃生活在那裡,信守“世世為夫妻”誓約,這可信嗎?哪個詞語和句子戳破了這種說法?

  10、這樣以神仙怪誕和生死輪迴來寫玄宗痴心夢想,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11、 對於這些詩人李商隱發出了“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慨嘆 從內容上看前後句有什麼特點?從語氣上看又有什麼特點?

  12、《馬嵬》這首詩先有“馬嵬之變”,而後才有“玄宗之悲”,最後才有“義山之嘆”,但詩歌在某篇佈局上卻不是這樣的,說說《馬嵬》詩的敘事結構上的特點?

  《李商隱詩兩首》學案

  參考答案

  一、略二、晚唐 義山 《李義山詩集》 無題詩 詠史詩

  三、1、明確:詩人由“五十弦”的“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進而由“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時期這其中運用了傳統的比興手法

  2、中間兩聯共用了四個典故一是莊周夢為蝴蝶的典故,意為曾經有過夢想,曾經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詩人藉此典的虛緲的夢境隱喻時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二是用望帝魂化杜鵑的典故,意為曾經害過相思,有過殷切的思念三是用南海鮫人的故事,意在說夢想和思想都破滅後所得只是滿眼的淚水藉此把月珠淚合而為一,構成了一個朦朧的妙境,表達一種複雜的悵惘情懷,既有對其高曠浩淨的愛賞,又有於其淒寒孤寂的感傷 四是用傳說中藍田產玉的故事,意在說夢想和思情破滅後的迷惘詩人藉此具有極高美學意味的理想景色,抒發一種對於高潔情感無法親近的悵恨與典三所涵一致四個典故的運用表達了詩人悵惘、悲傷的內心情感詩中美好的境界是什麼,殷切的思念是什麼,詩人為什麼而落淚,為什麼而迷惘,都難以知曉,詩歌帶給讀者的是一種撲朔迷離的意境這恰恰給了人們無窮無盡、異彩紛呈的想象空間

  3、此詩內容很有爭議有人認為“錦瑟”是令孤楚家婢女名,這是首愛情詩;有人認為是追懷他死去的妻子王氏而作,是首悼亡詩;還有人說瑟有適、怨、清、和四種聲調,詩的中間四句每句各詠一調,則這又是一首描繪音樂的詠物詩現在認為較為合理的解釋是:本詩為李商隱晚年追敘生平,自傷身世之辭如詩人執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破滅;或自己卓越才德不為世用的悲哀等

  4、空聞虎旅傳宵柝,不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5、軍營內的聲音,而後者為宮內聲音

  6、只是聽到傳來的“宵柝”之聲,卻不能再聽到熟悉的宮內“報曉”聲了顯然寫出玄宗不在宮內,而身在軍營,逃離了皇宮,已在逃難途中,極盡狼狽和慌亂

  7、 對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樂今苦的生活境遇

  8、玄宗以自己和楊妃的朝夕相處譏笑牛郎織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會,實則寫出了玄宗迷戀情色,荒廢朝政,致使戰禍發生眼前是寫“六軍”同時“駐馬”不前,未寫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瞭,要求“賜”死楊妃,楊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禍水一說,顯然前後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關係

  9、不可信,“徒聞”一詞否定了方士的話,“他生未卜此生休”,來生微茫難求,但今生一起緣分斷絕,已是事實

  10、思楊妃之切,故有異常之舉這種舉動正是極盡曲折寫出玄宗之悲

  11、——對比,貴為天子多年卻無力保護心愛女人對比尋常百姓卻能給莫愁幸福 ——反問貴為天子能保護自己的子民,何況自己心愛女人,但“不及盧家有莫愁”,這一問問出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正常的情況,問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譏諷之意愈明

  12、——倒敘,從整體上倒敘使尺幅之間,一波三折;從區域性上看倒敘突出因果

李商隱詩6

  學習目標:

  1、瞭解李商隱的有關生平和創作特色

  2、進一步培養讀詩誦詩的能力

  3、體會李商隱詩意境高遠、語言華美、情深意濃的特點

  重點難點:

  1、領會詩的意境、情感、主旨

  2、體會詩的藝術技巧

  預習任務:

  一、名句填空

  1、夕陽無限好,

  2、身無綵鳳雙飛翼,

  3、何當共剪西窗燭,

  4、春蠶到死絲方盡,

  二、文學常識

  李商隱(約813—約858),詩人,字,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曾三次應進士考試,至開成二年(837年),由於令狐絢的推薦,得中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川東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實黑暗的,但為數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的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作了六百多首詩,有詩集,詩歌創作中,則寫出了大量抒情感懷類的詩篇,尤以晚年的和成就最大,本課選讀的兩首詩,就是其代表作。

  探究案

  一、閱讀鑑賞

  《錦瑟》

  1、詩人由“五十弦”的“錦瑟”想到了什麼?這其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2、典麗精工是李商隱詩歌的特點之一本詩中間兩聯用了哪些典故?這些典故渲染了一種什麼樣的情調,留下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3、你認為本詩的主旨是什麼?

  《馬嵬》:

  1、《馬嵬》詩是以馬嵬事變中玄宗為“六軍”所逼,“賜”楊妃之死的事件,哪幾句詩寫了這一馬嵬之變的事件?

  2、頷聯“虎旅傳宵柝”聲音對“雞人報曉籌”,其聲音有什麼不同?

  3、軍營內的聲音加上“空聞”和宮廷內聲音加上“不復”,又能使人讀出玄宗的哪種境遇?

  4、“空聞”對“不復”,這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會收到什麼好的藝術效果?

  5、頸聯“此日”和“當時”都是指向時間的,前者指向眼前,後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麼特點?眼前又遇到了情況?前後又有什麼關係?

  6、對於這些,詩人發出了“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慨嘆,從內容上看前後句有什麼特點?從語氣上看又有什麼特點?

  7、《馬嵬》這首詩先有“馬嵬之變”,而後才有“玄宗之悲”,最後才有“義山之嘆”,但詩歌在某篇佈局上卻不是這樣的,說說《馬嵬》詩的敘事結構上的特點?

李商隱詩7

  【無端】

  沒有來由地,無緣無故地。

  【華年】

  青春年華,這裡指一生。

  【莊生】

  莊子。

  【望帝】

  周朝末年蜀國君王的稱號,傳說他死後,魂魄化為鳥,名杜鵑,啼聲哀悽,暮春而鳴,傷感春去,也哀痛亡國。

  【春心】

  傷春之心,比喻對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懷念。

  【珠有淚】

  古代傳說南海有鮫人,能織絲綢,哭泣時眼淚變成明珠。

  【可】

  難道,哪能。

  【惘然】

  迷惘,茫然。

  【馬嵬】

  《通志》:“馬嵬坡,在西安府興平縣二十五里。”《舊唐書·楊貴妃傳》:“安祿山叛,潼關失守,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曰'賊本尚在'。指貴妃也。帝不獲已,與貴妃訣,遂縊死於佛室,時年三十八。”

  【海外句】

  此用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外有仙山”意,指楊貴妃死後居住在海外仙山上,雖然聽到了唐王朝恢復九州的訊息,但人神相隔,已經不能再與玄宗團聚了。此詩原注:鄒衍雲:“九州之外,復有九州。”《史記·鄒衍傳》:“中國者,於天下八十一分居其一分。中國名曰赤縣神州。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一區中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

  【他生句】

  陳鴻《長恨歌傳》:唐玄宗與楊貴妃曾於七夕夜半,“密相誓心,願世世為夫婦,執手各嗚咽。”但來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經完結了。

  【空聞兩句】

  追述玄宗逃蜀時的情景。虎旅:指跟隨玄宗入蜀的禁軍。宵柝:夜間報更的刁斗。雞人:皇宮中報時的衛士。漢代制度,宮中不得畜雞,衛士候於朱雀門外,傳雞唱。籌:計時的用具。

  【六軍同駐馬】

  參注1。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當時句】

  當年李、楊在長生殿盟誓恩愛,朝朝暮暮,而天上的牛郎織女一年只能相會一個夜晚。

  【四紀】

  四十八年。古人以十二年為一紀。玄宗實在位四十五年。

  【盧家莫愁】

  相傳古代洛陽女子。南朝樂府歌辭《河東之水歌》:“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此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與帝、妃的愛情悲劇對比。

李商隱詩8

  《李商隱·詩兩首》蘇教版是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六單元的詩,安排到一起來學,是為了使學生對詩系統化學習,有深刻的印象,同時這兩首詩具有構思巧妙,語言優美的特點。根據新課標對古詩詞的要求,我設計了三個學習目標,即:(一)、學習兩首詩精巧的構思(二)、學習“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雙關、比喻等寫法。(三)頌讀並說出兩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以便也有助於學生積累優美的語言,提高其文學素養。

  本節課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對這兩首詩較為充分的自學基礎上,在課前做了導學,所以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更加明確本節的學習內容,補充學生學習能力欠缺解決的部分。本節課基本做到了上述要求:補充了作者生平介紹,完整了學生詩意理解,精要點撥講解了詩的精彩之處,特別是對詩詞的精妙構思這一方面,透過翻閱資料,反覆斟酌,再運用課件,努力給學生呈現了一個準確簡明的知識狀態,讓學生能對詩看得懂,學的明白,這是本節課做的比較成功的部分。但在上課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由於急於求成,對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予學生思考、消化的時間不夠充分,誦讀也相對較少,影響了教學的效果,這是我需要注意的地方。

  詩詞的教學讓師生們既喜歡又害怕,喜愛它意境優美、語言精煉含蓄,怕的是讓人理解困難,難以記住,更別說運用了。我嘗試著在這一方面有所突破,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探索找到一個途徑,能達到此目的。

李商隱詩9

  【無端】沒有來由地,無緣無故地。

  【華年】青春年華,這裡指一生。

  【莊生】莊子。

  【望帝】周朝末年蜀國君王的稱號,傳說他死後,魂魄化為鳥,名杜鵑,啼聲哀悽,暮春而鳴,傷感春去,也哀痛亡國。

  【春心】傷春之心,比喻對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懷念。

  【珠有淚】古代傳說南海有鮫人,能織絲綢,哭泣時眼淚變成明珠。

  【可】難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馬嵬】《通志》:“馬嵬坡,在西安府興平縣二十五里。”《舊唐書·楊貴妃傳》:“安祿山叛,潼關失守,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曰'賊本尚在'。指貴妃也。帝不獲已,與貴妃訣,遂縊死於佛室,時年三十八。”

  【海外句】此用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外有仙山”意,指楊貴妃死後居住在海外仙山上,雖然聽到了唐王朝恢復九州的訊息,但人神相隔,已經不能再與玄宗團聚了。此詩原注:鄒衍雲:“九州之外,復有九州。”《史記·鄒衍傳》:“中國者,於天下八十一分居其一分。中國名曰赤縣神州。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一區中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

  【他生句】陳鴻《長恨歌傳》:唐玄宗與楊貴妃曾於七夕夜半,“密相誓心,願世世為夫婦,執手各嗚咽。”但來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經完結了。

  【空聞兩句】追述玄宗逃蜀時的情景。虎旅:指跟隨玄宗入蜀的禁軍。宵柝:夜間報更的刁斗。雞人:皇宮中報時的衛士。漢代制度,宮中不得畜雞,衛士候於朱雀門外,傳雞唱。籌:計時的用具。

  【六軍同駐馬】參注1。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當時句】當年李、楊在長生殿盟誓恩愛,朝朝暮暮,而天上的牛郎織女一年只能相會一個夜晚。

  【四紀】四十八年。古人以十二年為一紀。玄宗實在位四十五年。

  【盧家莫愁】相傳古代洛陽女子。南朝樂府歌辭《河東之水歌》:“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此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與帝、妃的愛情悲劇對比。

李商隱詩10

  問題探究

  第一題,李商隱的《錦瑟》詩,從北宋算起,一千多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餘恕誠和劉學鍇二位先生合著的《李商隱詩歌集解》列舉了四十二種解釋。比較有影響力的說法就有開宗明義說、悼亡說、自況說、愛情說、音樂說、詩評說,求仕說,還有不刻意求解的意境說等。本書採用朦朧說,你對此是不是有不同看法呢?

  第二題,李商隱的《馬嵬》,好似主旨比較明確,它是諷刺唐明皇迷戀女色,荒廢朝政。但是,詩無達詁,不同的人對這首詩同樣可以作出不同的解讀。你對詩的主旨有什麼新的看法呢?

  請你對上述兩個問題深入探討,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來,各寫一段解讀性的文字。

  探究思路

  第一題,根據自己的理解,任選一個角度。

  可以把它當作愛情詩解讀:

  《錦瑟》詩首二句是對失去的美好青春的記憶。有“思華年”作為詩眼,一聲聲的錦瑟之音引發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傷。是什麼樣的美好過去令詩人回憶和感傷呢?頷頸二聯本應透露內中訊息。但是作者故意迷離其言,使解家亦陷於迷離。不過與琴瑟相關的情是什麼情?能使人和物件融合、乃至忘掉自我的夢是什麼夢?啼盡杜鵑之血的情又是什麼情?月明之夜的珠淚是什麼淚?如日光之下玉的氤氳溫馨之氣又是什麼氣呢?只能是愛情,而不是其他的情。這就是詩中透出的真實的氣息。我們可以分析頷頸二聯的意象,是頗耐人尋味的:莊生、望帝,明寫男性,當是義山自指無疑。而蝴蝶和杜鵑呢,說成是自身的轉換也未嘗不可,但是不如說成是曉夢所迷的物件和春心所託的物件,那就是義山之所愛,當是女性的象徵。而“滄海”一聯寫的也是當下情景,蚌蛤吐珠如淚,白玉氤氳如煙,恐也是戀愛之歡樂吧。這樣與尾聯的“此情”、“當時”相接,也就很自然了。如此歡愛,不只是今日回憶起來感傷不已,即在當日已然惘然若失了,可見此情之珍貴難得。至於義山回憶的是和哪一位女士的戀愛史,也就無關緊要了。

  可以把它當作自傷身世的詩解讀:

  解讀《錦瑟》不能拋開李商隱的人生,“知人論世”嘛!

  李商隱在其十九歲時得到屬於牛黨的令狐楚的賞識,二十五歲那年又經令孤楚的兒子令狐?的推薦中了進士,應該說牛黨對他是有恩情的。但是後來李商隱又得到屬於李黨的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賞識,並且把他最小的女兒嫁給了他,作了王茂元的女婿。於是作為李黨政敵的牛黨認為李商隱此種行為是背恩忘義。後來令孤?作了宰相執掌政權後,就處處排擠李商隱,使李商隱在仕途上鬱郁不得志。這段人生經歷對李商隱的詩歌創作影響很大。他的詩歌帶有明顯的主觀化傾向,注重詩人的內心體驗。這就要求我們在理解李商隱這首詩時要導源詩人內心的情緒感受,才能真正理解這首詩的內涵底蘊。

  《錦瑟》首聯告訴我們這首詩的詩心是“思華年”。再看尾聯,尾聯實際上是呼應首聯,意思是說:美好的青春年華已經流逝,只能成為一種追憶,但青春年華的酸甜苦辣之情在當時實際上就使人惘然不知所措了。尾聯抒發一種惘然之情,而這種惘然之情是透過詩人的追憶所獲,所以這首詩的線索是追憶,這很明白的。

  然而,“此情”到底是一種什麼“情”呢?我們再來解讀中間兩聯。

  先看頷聯:莊生曉夢迷蝴蝶。 “莊生曉夢”典故出自《莊子·齊物論》,原是一則哲學寓言,李商隱活用此典,把莊子所做的夢說成是“曉夢”,“曉夢”是美好的,令人痴迷的,卻又是短暫的,虛幻的。“望帝春心託杜鵑”,望帝憂慮而死,魂化杜鵑,暮春啼哭,口中流血,其聲哀怨。這是“哀怨、悲切”之音。

  再看頸聯,滄海珠淚。珠美好而珍貴,卻化作眼淚,“鮫人泣珠”,我們能不“心動”?藍田玉煙。玉那麼美好,卻深埋地下,化作一縷青煙。

  以上分析說明,《錦瑟》所說的“此情”就是指美好的東西是短暫的,結局是悲哀的,因為它被毀滅被摧殘,一切都化為烏有,如“珠有淚”“玉生煙”。

  這不分明是對自己悲慘人生的大總結大概括?所以《錦瑟》是一首自傷身世之作。

  第二題,《馬嵬(其二)》是詠史詩,借馬嵬之變譏諷唐明皇,這一點幾乎眾口一詞 高中生物。但具體來說,是諷刺唐明皇的什麼呢?又有不同說法。一說是嘲諷唐玄宗荒淫誤國,“五十年天子,求保一婦人而不可得,堪為色荒之戒矣。”一說是嘲諷唐玄宗對愛情的背叛,揭露他的虛偽。馬嵬兵變發生後,唐明皇為了保全自己下令將楊貴妃勒死於佛堂,以求平息眾怒。回想天寶十年七月七日,帝妃在長生殿盟誓願生生世世為夫妻,而嘲笑牛郎與織女一年才得一次相見。然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唐明皇背叛了盟誓,帝妃之愛成了殘酷官廷鬥爭的犧牲品。“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這是對唐玄宗言而無信的最尖銳的批判。我們如果把李商隱的《馬嵬》和白居易的`《長恨歌》對比:白居易的《長恨歌》歌頌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生死不渝的愛情,但李商隱卻反其道而行之。由此,我們還可以發見新的感觸:不只看到白、李二人秉性的差異,而且發現唐朝的政治氛圍是多麼寬鬆。唐明皇和楊貴妃的風流故事,人們想怎樣寫就怎樣寫,可以為之一掬同情之淚,也可以對之揶揄嘲諷,甚至嚴辭抨擊。難怪唐朝的文人思想那麼活躍!難怪唐朝出現了那麼多大詩人、大文豪!南宋洪邁在《容齋隨筆》中大發感慨,說唐人敢於對本朝先世宮禁嬖暱之事,直辭詠寄,而“上之人亦不以為罪”。相比之下“今之詩人,不敢爾也”。如果翻翻歷史,看看現在,恐怕不只是南宋的文人“不敢爾”矣。

李商隱詩11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後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玉溪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迷含迷失、離去、不至等義。試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說:“枕寒莊蝶去”,去即離、逝,亦即他所謂迷者是。曉夢蝴蝶,雖出莊生,但一經玉溪運用,已經不止是一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裡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本聯下句中的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悽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杜宇啼春,這與錦瑟又有什麼關聯呢?原來,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悽音,送春歸去。一個“託”字,不但寫了杜宇之託春心於杜鵑,也寫了佳人之託春心於錦瑟,手揮目送之間,花落水流之趣,詩人妙筆奇情,於此已然達到一個高潮。

  看來,玉溪的“春心託杜鵑”,以冤禽託寫恨懷,而“佳人錦瑟怨華年”提出一個“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實。玉溪之題詠錦瑟,非同一般閒情瑣緒,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律詩一過頷聯,“起”“承”之後,已到“轉”筆之時,筆到此間,大抵前面文情已然達到小小一頓之處,似結非結,含意待申。在此下面,點筆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筆勢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斷絲連,或者推筆宕開,或者明緩暗緊……手法可以不盡相同,而神理脈絡,是有轉折而又始終貫注的。當此之際,玉溪就寫出了“滄海月明珠有淚”這一名句來。

  珠生於蚌,蚌在於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之說。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浴於淚波之界,月也,珠也,淚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我們讀唐人詩,一筆而有如此豐富的內涵、奇麗的聯想的,舍玉溪生實不多覯。

  那麼,海月、淚珠和錦瑟是否也有什麼關聯可以尋味呢?錢起的詠瑟名句不是早就說“二十五絃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嗎?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滄海月明之境,與瑟之關聯,不是可以窺探的嗎?

  對於詩人玉溪來說,滄海月明這個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與河東公的“樂營置酒”之會,就寫出了“只將滄海月,高壓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來,他對此境,一方面於其高曠皓淨十分愛賞,一方面於其淒寒孤寂又十分感傷:一種複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於言表。

  晚唐詩人司空圖,引過比他早的戴叔倫的一段話:“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這裡用來比喻的八個字,簡直和此詩頸聯下句的七個字一模一樣,足見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後來古籍失傳,竟難重覓出處。今天解此句的,別無參考,引戴語作解說,是否貼切,亦難斷言。晉代文學家陸機在他的《文賦》裡有一聯名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藍田,山名,在今陝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產玉之地。此山為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玉氣(古人認為寶物都有一種一般目力所不能見的光氣),冉冉上騰,但美玉的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諸眉睫之下,-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無法親近的。玉溪此處,正是在“韞玉山輝,懷珠川媚”的啟示和聯想下,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異樣鮮明強烈的對比。而就字面講,藍田對滄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為滄字本義是青色。玉溪在詞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華和工力。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此日”指楊妃的死日。“六軍同駐馬”與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同意,但《長恨歌》緊接著寫了“宛轉蛾眉馬前死”,而“此日”即倒轉筆鋒追述“當時”。“當時”與“此日”對照、補充,不僅其意自明,而且筆致跳脫,蘊含豐富,這叫“逆挽法”。玄宗“當時”七夕與楊妃“密相誓心”,譏笑牽牛、織女一年只能相見一次,而他們兩人則要“世世為夫婦”,永遠不分離,可在遇上“六軍不發”的時候,結果又如何?兩相映襯,楊妃賜死的結局就不難於言外得之,而玄宗虛偽、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無遺。同時,“七夕笑牽牛”是對玄宗迷戀女色、荒廢政事的典型概括,用來對照“六軍同駐馬”,就表現出二者的因果關係。沒有“當時”的荒淫,哪有“此日”的離散?而玄宗沉溺聲色之“當時”,又何曾慮及“賜死”寵妃之“此日”!

李商隱詩12

  “一條雪浪吼巫峽,千里火雲燒益州。”這兩句描寫川中壯麗的景色——一條如雪的浪濤從巫峽咆哮而過,千里如火的雲霞在成都一帶上空“燃燒”不止。用“雪”、“火”兩個醒目的字和“吼”、“燒”兩個粗豪的字,把流水浮雲寫得氣象萬千,有聲有色。

  年少因何有旅愁,欲為東下更西遊。

  一條雪浪吼巫峽,千里火雲燒益州。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壚從古擅風流。

  浣花箋紙桃花色,好好題詩詠玉鉤。

  註釋

  ①崔珏(音jue決):字夢之,唐朝人。嘗寄家荊州,登大中進士第,由幕府拜秘書郎,為淇縣令,有惠政,官至侍御。。西川:指成都,為西川節度使府所在地。詩作於大中元年閏三月,商隱赴桂林途經江陵時。

  ②火雲:夏日之雲。益州:泛指今四川境,包括唐之東、西川。

  ③《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嚴君平卜筮於成都市,以為卜筮賤業而可以惠眾人,·,一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

  ④《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與俱之臨邛,盡賣其車騎,買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壚。相如身自著犢鼻褌(dú bí kūn),與保傭雜作,滌器於市中。”

  ⑤《太平寰宇記》:“浣花溪在成都西郭外,……薛濤家其旁,以(百花)潭水造紙為十色箋。”

  ⑥玉鉤:酒鉤。《漢武故事》:鉤弋夫人手拳曲,武帝瓣開其手,得一玉鉤,手得以展。後人效之,別有酒鉤,當飲者以鉤引杯。

  賞析

  《送崔珏往西川》由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所寫。這首詩不同於一般的送別詩,沒有戀戀不捨抒發對友人的深深眷戀之情,而是著重暢想了一路壯闊景觀和內心澎湃的情緒。

  這首詩不同於一般的送別詩,沒有戀戀不捨抒發對友人的深深眷戀之情,而是著重暢想了一路壯闊景觀和內心澎湃的情緒。年少旅愁,既有漂泊不定的紛亂心情,又有滿眼江濤水、天邊烈火雲的大氣之嘆。深深的祝福和揮別全部湧現,卻沒有寂寥悲涼的情緒。桃紅灼灼,夭夭美妙。紙上的緋紅桃花色妙在似露不露之間,寫來全不吃力,卻情誼畢現。

李商隱詩13

  學習目的

  1、引導學生結合讀過的詩,瞭解李商隱的有關生平和藝術創作。

  2、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這兩首詩的意境、情感和表現方法。體會李商隱詩意境高遠、語言華美、情深意濃的特點。

  預習檢測

  1.下列各項中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錦瑟(sè)惘(wǎng)然無端(duān)

  B.馬嵬(wéi)宵柝(chì)滄海(cāng)

  C.曉籌(chóu)蘧蘧然(qú)徒聞(tú)

  D.更九州(gèng)傳宵柝(chuán)虎旅(lǚ)

  2.下列各項中對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海外徒聞更九州徒聞:空聞,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B.無復雞人報曉籌籌:更籌,敲擊報時用的竹籤,這裡代指時間。

  C.只是當時已惘然惘然:迷惘,茫然。

  D.他生未卜此生休卜:占卜。

  3.李商隱,字,號,時期詩人,作品集命名為。

  答案:

  1.B(分析:“柝”應讀“tuò”)

  2D(分析:“卜”的解釋應為“預料”。)

  3.義山;玉谿生;晚唐;《李義山詩集》

  評價表一

  題目1234優良達標

  自我評價

  過程學習

  要點解析

  1.《錦瑟》的獨特意境

  第一聯,毫無疑問是起興之筆。錦瑟的五十根弦,象徵詩人將近五十歲的人生(李商隱活了46歲)。瑟之發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傷感。“一弦一柱”則興寄遙深,感情凝重;“思華年”為全篇主腦,以下文字皆因此生髮出來。第二、三兩聯,是全詩的主體部分,也是詩人追憶的內容。但詩人究竟在苦戀什麼呢?他表達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兩個古老的典故來傳達。“莊生曉夢迷蝴蝶”,說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戀的夢境。莊子“夢蝶”,不知哪種狀態是真實的自我了。這裡,詩人借用這個典故,表現了對美好情感的追懷,儘管那是當局自迷,儘管歡樂是那樣短暫,但也足以讓他珍惜一生一世。“望帝春心託杜鵑”,更轉出一種淒涼悲慨的情調來——生而不能,死則續夢!這是怎樣的悲哀啊,希冀以來生繼今世,永結情緣。接著,詩意又轉,柳暗花明,開出另一新的境界來:明珠在滄海月下泣淚,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煙,美好的事物總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滿。這裡是指佳人紅顏命薄,還是指詩人才命相妨?(李商隱在《有感》一詩中說:“古來才命兩相妨”,意為才氣與命運不能兩全)我們無從知曉。最後一聯,以感嘆作結。“此情可待成追憶”,表明作者到老還是很珍重這份“感情”的,無需“追憶”,分明已然在追憶。“此情”為單稱表述,則大體可以推定前面所指為一件事。“只是當時已惘然”反迭前句,言當時身處其境,已是悽迷難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鏡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詩就在這種無限悵惘的情緒中結束,餘音嫋嫋,言盡而意不止。

  2、《錦瑟》一詩謎一樣的主旨和情感。

  李商隱一生,固然是在黨爭的政治派別夾縫中求得生存的,受過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擠,有過短暫的榮光,更有過長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歡,未必用這樣朦朧的詩歌來表現,不能硬把中國古典詩歌“香草美人的傳統”(以愛情隱喻君臣際遇)往這裡套。否則,李商隱那些寫愛情的無題詩,像“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之類的,都可以當做政治詩來讀了。我們認為,《錦瑟》還是一首寫戀情的詩,是一個垂暮老人回首錦瑟華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悽美的歌。其意境高遠,感情真摯,可意會不可言傳,可感悟不可支離,須從大處讀之。

  3.《錦瑟》一詩的高超表現手法。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象徵的手法來表達情感。象徵與比喻有共同之處,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點,但它們也有不同之處。比喻像人間的橋樑,一般有兩個硬性的端點,可以找出本體和喻體;象徵則像天上的彩虹,物質表象所聯絡的物件不那麼分明,主要靠暗示,帶有更多遊移不定的成分。像《錦瑟》一詩,無論是起興的“錦瑟”,還是主打的“蝴蝶”“杜鵑”“珠”“玉”等,它們表現的情調可以猜想出來,但一追究其具體所指,就如墜入五里雲霧了。不敢說李商隱開啟了中國當代朦朧詩的先河,也不敢說他影響了十九世紀法國的象徵主義詩派(有受中國詩歌影響的因素),但他確實是一位古典時期的“先鋒派”,他的藝術嘗試和創新是獨特的,對後世影響很大,連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對都他推崇之至。也許,正是李商隱詩歌中表現出的這種意蘊深厚的朦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4.《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馬嵬(其二)》寫得迴環往復,一唱三嘆,意味深長。首聯從“海外”說起,氣勢磅礴,筆力千鈞。傳說,楊貴妃死後,唐玄宗悲傷不已,就命蜀地方術之士尋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機進言,說在海外蓬萊仙山找到了楊貴妃,還帶回了她頭上的飾物。詩人這裡用“徒聞”二字將此事輕輕帶過,實際上是否定了這虛妄之說。接著,詩人又宕開一筆,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為:來世渺茫難求,可是李楊今生的緣分已然斷絕,卻是無爭的事實。此語如當頭棒喝,發人深省。第二、三兩聯,都是從對比的角度來寫李楊愛情悲劇的。馬嵬之後,唐玄宗這位失去了權勢的皇帝,聽到的只是軍旅的梆聲,再也享受不到在長安宮殿裡專人報曉的服務了。現實的情景是軍隊譁變,“六軍不發”,當年盟誓長生殿、笑牛郎織女的賞心樂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謂“樂往哀來摧肺肝”!詩的最後一聯,點明題旨:如何貴為天子那麼多年,卻無力保護自己的妻子,反而連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沒有呢?這一反問雖然含蓄卻很有力,啟發世人記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廢朝政,致使國家陷於動盪、人民飽受戰亂之苦的歷史教訓。

  5.《馬嵬(其二)》的章法結構

  這首詠史詩從章法上看,採用了倒敘的手法。先說唐玄宗“召魂之舉”的荒唐,再追述馬嵬之變後的淒涼,最後點出問題的實質,尺幅之間,可謂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兩句,也是“倒行逆施”:“當時七夕笑牽牛”事發在前,反而置後說;“此日六軍同駐馬”事發在後,反而先著筆。這一點,是李商隱學杜甫之處。他的詩雖沒有杜詩的“沉鬱”,但卻頗得杜詩的“頓挫”:如水流遇阻,迴環幽咽,蓄勢待發,波瀾起伏。

  6.《馬嵬(其二)》的巧對

  從對偶上看,這首詩也是頗為後人稱道的。中間兩聯,僅僅四句28字,卻呼雞驅虎,駐馬牽牛,信手拈來,自然流利;妙趣橫生,而又無穿鑿之嫌。另外,以“六軍”對“七夕”;以“駐馬”對“牽牛”,都是借對的妙用。所謂借對,是指形式上相對,內容上不屬於一類、而且往往相去甚遠的對語。如“駐馬”是指軍隊停滯不前,而“牽牛”卻是指牽牛星,不是牽著牛走的意思。

  7.李商隱詩的用典

  李商隱的詩,素以用典工整適切著稱。這兩首詩,尤其是《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增加詩句的內涵,提高詩句的品位,鑄造出詩歌典雅、厚重的意韻;還可以借題發揮、“借屍還魂”,為我所用,創出古典新義來。以《錦瑟》而論,如果不引莊周夢蝶,又如何在七個字中傳達出詩人對自我認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現出那種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說,用典是李商隱刻意追求的一種表達手段,更兼他錘鍊得好,融貫得好,所以不露斧鑿之痕,達到了渾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礙於他詩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轉。

  典型題例

  1.下列各項中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李商隱,晚唐詩人,與杜牧齊名,人稱“小李杜”,生活在朋黨鬥爭十分激烈的唐中葉後期,一生不得志,沒有任過重要官職,四十五歲死於鄭州。

  B.李商隱的主要成就在詩歌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優秀的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作了600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

  C.《錦瑟》作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內容是回憶往事,情調低沉,給人迷惘的感覺。

  D.《馬嵬》(其二)是李商隱詠史詩中的佳作,他透過對史實的描述和對比,把罪責歸給了楊貴妃,為唐玄宗辯護。

  2.對《錦瑟》一詩中四個典故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莊生曉夢迷蝴蝶。”莊周夢蝶,夢醒之後,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卻不知何在。“迷”,是痴迷的意思。這一典故表達了對美好境界的痴迷。

  B.“望帝春心託杜鵑。”古代蜀君杜宇,國亡身死,魂化為杜鵑,啼聲悽婉。這一典故表現了詩人如杜鵑鳥送春歸般的哀怨之情。

  C.“滄海月明珠有淚。”月明之夜,滄海之間,鮫人泣淚,顆顆成珠。珠似水中明月,月本天上明珠。這一典故表達了詩人淒寒孤寂而又十分感傷的情懷。

  D.“藍田日暖玉生煙。”藍田,產玉之山。在日光照耀下,蘊藏於其中的玉氣冉冉上升,遠察如在,近觀卻無。這一典故表達了對美好事物渺茫難求的惋惜之情。

  3、律詩分和,每首四聯,依次稱為、、、

  ;每聯兩句,上句稱,下句稱;每句的平仄都有嚴格的要求,特別是的平仄不得隨意變更,凡句都要押韻,可押可不押,中間須對仗。近體詩的絕句,也叫,每首兩聯,平仄和押韻同律詩一樣,只是不一定對仗。

  答案:

  1、D(分析:《馬嵬》(其二)一詩並不是把罪責歸給楊貴妃,為玄宗辯護,相反這首詩諷刺了玄宗荒誕誤國不能使自己的愛情長久。)

  2、A(分析:迷,迷失。表達了美好的夢境破滅後的傷感之情。)

  3、五言;七言;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出句;對句;二、四、六句;偶數;首句;兩聯;律絕

  能力訓練

  一、基礎訓練

  1.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錦瑟無端杜鵑栩栩如生

  B.蒼海惘然馬嵬自傷身世

  C.九洲宵柝徒聞晦澀難懂

  D.瑚蝶七夕莫愁海誓山盟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望帝(周朝末年蜀國君主的稱號)駐馬(軍隊發生譁變,停留不前)春心(傷春之心)

  B.無端(沒有由來地、無緣無故地)錦瑟(繪有花紋的瑟)華年(青春年華)

  C.徒聞(空聞,沒有根據的傳聞)惘然(迷惘、茫然)莫愁(不要愁苦)

  D.宵柝(夜間巡邏時用的梆子)雞人(宮中掌管時間的衛士)曉籌(拂曉的更籌。指拂曉時刻。)

  3.對《馬嵬》這首詩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是對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尋找楊貴妃魂魄之舉的否定、批評:海外九州,不過是空聞罷了,“他生”為夫婦的事,渺茫未卜。

  B.頷聯追述玄宗倉皇出逃,夜宿馬嵬的景況:他徹夜難眠,只聽到軍營中報更的梆子聲,再也聽不到宮廷中雞人報曉的聲音。

  C.“此日”是禁軍駐馬不前,要求誅殺楊貴妃之日。“當時”意為在這危急之時。“笑牽牛”指玄宗貴妃笑牛朗織女不知他倆可以永不分離。

  D.末聯,詩人以冷峻的詰問結束全詩:為什麼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答案:

  1.A.(B.滄海C.九州D.蝴蝶)

  2.C(“莫愁”應為“古時洛陽女子”)

  3.C(當時應指“馬嵬事變”,五年前的七月七日)

  評價表二

  題目123優良達標

  自我評價

  二、能力成長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夕陽樓

  李商隱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1)“花明柳暗繞天愁”一句運用了什麼手法?對錶情達意有什麼作用?

  (2)有人說本詩最後兩句最具表現力,請從詩句選用意象的角度作簡要分析。

  答案:

  (1)這句運用反襯(襯托、對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襯自己的一腔哀愁,表達了一種愁苦之情。

  (2)①以“孤鴻”喻自己,以“孤鴻”的形單影隻表達出自己的孤獨寂寞;②以“孤鴻”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柳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詠柳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斷腸:銷魂。

  (3)兩首詠柳詩中,李詩以柳自喻,曾詩以柳喻人(喻指社會上的某種人),請簡要分析兩首詩的表達方式、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4)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李詩中的“逐”字和曾詩中的“倚”字在詩中的表達效果。

  答案:

  (3)李詩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襯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現對秋柳也是對自己的悲嘆之情;曾詩重在議論,表達了對倚勢猖狂、得志一時的小人的憎惡之情。

  (4)“逐”字用擬人手法,本來是東風吹動柳枝,用一“逐”字,說柳枝追逐東風,變被動為主動,形象更加生動可愛,表現了柳枝的蓬勃生氣;“倚”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勢猖狂的醜態。

  評價表三

  題目1234優良達標

  自我評價

  學海探究

  相關連結

  李商隱名句集錦

  _________,東風無力百花殘。

  _________,蠟炬成灰淚始幹。

  身無綵鳳雙飛翼,_________。

  春心莫共花爭發,_________。

  天意憐幽草,_________。

  _________,只是近黃昏。

  嫦娥應悔偷靈藥,_________。

  桐花萬里關山路,_________。

  答案: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桐花萬里關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學有餘力

  李商隱的詩歷來為人所稱道,你對他的詩有什麼獨到的體會,請試著寫下來。

李商隱詩14

  一、 背景介紹:

  《馬嵬(其二)》,是李商隱詠史詩中的佳作,極真切地寫出兵荒馬亂的情狀,在多方對照和詠歎中,著重責備玄宗荒淫致亂的行為和為保全自己而犧牲貴妃的不義之舉。此詩諷意深而用筆細,在眾多詠馬嵬的詩歌中,無論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屬別開生面之作。李商隱的詠史詩,主要寫南朝和隋朝覆滅舊事及唐朝國家戰亂,總之是以史為鑑,多抒發興亡之慨。

  二 、合作探究:

  1、詩歌鑑賞:

  首聯:“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詩以“馬嵬”命題,重點是寫玄宗在馬嵬驛為“六軍”所逼,“賜”楊貴妃死先用“海外徒聞更(還有)九州”,概括了方士在海外仙山上尋見楊貴妃的傳說。據說,楊玉環死後,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尋其魂魄,在海外仙山會見了她,楊授以鈿合金釵,並言當永記“願世世為夫婦”之約。“徒聞”“未卜”和“休”流露的譏諷語氣,為下文定調。

  頷聯:“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這兩句承上鋪寫。“空聞”“宵柝”,即徒聞“宵柝”;“無復”“報曉”,即不用“報曉”。此皆承上兩句“徒聞”“未卜”之意,暗指楊玉環被縊於馬嵬之事。“虎旅傳宵柝”,本來是為了巡邏和警衛,以保障皇帝和貴妃的安全。而冠以“空聞”二字,則表明“虎旅”雖“傳宵柝”,卻不能保障皇帝和貴妃的安全了。也正因為如此,才使得“無復雞人報曉籌”。

  頸聯:“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這兩句轉入實事。“此日”指貴妃賜死之日,“當時”指七夕相約之時。“六軍同駐馬”指禁軍譁變,李、楊兩人的愛情也一同“駐馬”,並幻滅成空了。“七夕笑牽牛 ”,意為七夕之夜,長生殿上兩人曾歡笑密約,並笑牽牛織女一年一度相見之短暫;“當時”曾“笑”他人,而今卻不如牽牛織女之長久相戀;相比之下,令人可憫而又可笑。詩人把六軍憤慨之情與長生殿秘密之誓放在一起對比著寫,相映成趣。

  尾聯:“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這兩句以反詰語氣反襯作結。“紀”,歲星(木星)十二年繞日一週為一紀,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約為四紀。“莫愁”古洛陽女子,嫁為盧家婦,婚後生活幸福。這兩句對比強烈,一方面是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寵妃;另一方面是作為普通百姓的盧家能夠保住既善“織綺”,又能“採桑”的妻子莫愁。透過反問,暗含指責意味。

  2、《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首聯從“海外”說起,氣勢磅礴,筆力千鈞。傳說,楊貴妃死後,唐玄宗悲傷不已,就命蜀地方術之士尋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機進言,說在海外蓬萊仙山找到了楊貴妃,還帶回了她頭上的飾物。詩人用“徒聞”二字將此事輕輕帶過,實際上否定了這虛妄之說。接著,詩人又宕開一筆,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為:來世渺茫難求,可是李楊今生的緣分已然斷絕,卻是無爭的事實。此語如當頭棒喝,發人深省。第二、三兩聯,都是從對比的角度來寫李楊愛情悲劇的。馬嵬之後,唐玄宗這位失去了權勢的皇帝,聽到的只是軍旅的梆聲,再也享受不到在長安宮殿裡專人報曉的服務了。詩的最後一聯,點明題旨:如何貴為天子那麼多年,卻無力保護自己的女人,反而連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沒有呢?反問含蓄有力,啟發世人記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廢朝政,致使國家陷於動盪、人民飽受戰亂之苦的歷史悲劇。

  三、比較這兩首詩的用典。

  《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 ”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藉此典的虛緲的夢境隱喻年輕時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望帝春心託杜鵑 ”詩人藉此以冤禽託寫恨懷,亦表達殷切的思念。 “滄海月明珠有淚 ”詩人藉此把月珠淚合而為一,構成了一個朦朧的妙境,表達一種複雜的悵惘情懷,既有對其高曠浩淨的愛賞,又有於其淒寒孤寂的感傷。 “藍田晶暖玉生煙 ”詩人藉此具有極高美學意味的理想景色,抒發對於高潔情感無法親近的悵恨。構成一幅迷離的意境,傳達迷惘、悲哀、傷感、虛幻的情感體驗,構成全詩色彩斑斕、光怪陸離的朦朧畫面,聯想抒懷,形成委婉幽深而情感深邃的風格。

  《馬嵬》用典故形成對比,引發聯想,形成諷刺,詩人借詠古對本朝歷史鉅變形成諷喻和批判。溫婉含蓄而用意極深,體現了詠史諷今的特點。

  【板書】:

  此生休→他生→此生

  馬嵬 無人報曉→昔樂昔安→今苦今危 (對比)

  (皇家——不及盧家)

  (其二) 六軍駐馬→當時笑牽牛→此日同駐馬

  引發聯想→為什麼皇帝不如普通百姓(構成諷刺)

李商隱詩15

  隨師東

  唐代李商隱

  東征日調萬黃金,幾竭中原買鬥心。

  軍令未聞誅馬謖,捷書惟是報孫歆。

  但須鸑鷟巢阿閣,豈假鴟鴞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積骸成莽陣雲深。

  譯文

  潮廷濫施厚賞收買諸將,中原的財富幾乎搜利光。

  諸離亮斬馬謖軍令不見,謊報殺死孫歆以邀厚賞。

  只要是賢臣在朝來執政,怎能讓藩鎮割據逞兇狂。

  滄州景州地區戰雲密佈,枯骨已成堆肅殺又荒涼。

  註釋

  師:軍隊。

  東征:指討伐叛將李同捷的戰爭。日調:每天徵調。萬黃金:形容徵調財物之多。

  幾竭中原:幾乎竭盡中原的財富。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區、山東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買鬥心:指用犒賞來收買、換取將士們的鬥志。

  馬謖(Sù):三國時蜀國將領。228年,諸葛亮出兵伐魏,派馬謖為前鋒。馬謖違反軍事部署,失守街亭。諸葛亮按軍法揮淚斬馬謖了,並自請貶官三級,以示自責。

  孫歆(Xīn):三國時吳國都督。280年,晉伐吳。晉將王濬謊報戰功,說己經斬得孫歆首級。後來晉將杜預俘獲孫歆,解送洛陽後,才揭穿了事實真相。

  鸑鷟(yuè zhuó)阿閣:比喻賢人在朝執政。鸑鷟,鳳凰的別名,這裡借喻賢臣。阿(ē)閣,四面有棟樑和曲簷的樓閣,這裡借指朝廷。古人認為,鳳凰飛集於阿閣,朝廷就會有賢相,天下就能太平。

  豈假:怎能容讓。鴟鴞(chī xiāo):貓頭鷹,古人認為它是不祥之鳥,這裡喻指叛亂者。泮林:泮宮旁的樹林。西周諸侯國設立的高等學府叫泮宮。

  前朝:指漢朝。玄菟(tú)郡:漢代設定的郡,屬幽州。郡治在今遼寧省瀋陽市附近。這裡借指李同捷據以叛亂的滄州、景州地區,

  骸:屍骨。莽:密生的草,這裡形容屍骨成堆,密如草叢。陣雲:戰雲,殺氣。

  創作背景

  大和三年(829)才初步平定。這年十一月,李商隱應聘為天平軍節度使巡官,隨同節度使令狐楚赴鄆州(今山東郭城),沿途目睹了戰亂後的破敗景象,寫了這首詩。因詩人是由洛陽去郡城,所以題為“隨師東”。寫這首詩的時侯,詩人年僅十七歲。

  賞析

  詩的頭兩句寫唐王朝政策失誤。唐朝廷為了抵禦藩鎮,養了大量的軍隊,加重搜刮財物作軍費,百姓痛苦不堪。唐朝廷對軍費的開支很不得當,不是用它訓練軍隊、加強軍事設施,而是用它濫施賞賜買取官兵的鬥志,結果是得不償失。詩人在這裡批評了朝廷對平定叛亂的戰爭缺乏有效的措施。三、四句寫軍紀敗壞。朝廷威令不行,一味推行厚賂將領的政策,使得將領們對任意違反軍令的人不依法嚴懲,只知道虛報戰功,藉以得到厚賞。《資治通鑑·唐紀·文宗大和二年》記載:“時河南、北諸軍討同捷,久未成功。每有小勝,則虛張首虜以邀厚賞。”

  五、六句寫藩鎮割據得以存在的原因。唐王朝的腐朽政治,自安史之亂以後,不曾有改善。在朝廷,宦官擅權的局面進一步發展,他們甚至操縱起皇帝廢立生死的權力。詩人嘆惋朝廷不求賢才輔佐,致使藩鎮擁兵抗拒朝命。詩中形象地指出藩鎮割據的形成與長期存在,關鍵在於朝廷內部賢人失位,政事不修。這種看法顯然是比較深刻的。最後兩句寫戰後的悽慘景象。藩鎮割據是一幅群盜殺掠圖。《資治通鑑·唐紀·文宗大和三年》記載:“淪州承喪亂之餘,骸骨蔽地,城空野曠,戶口存者什無三四。”這“積骸成莽陣雲深”一句,則形象地描繪出滄、景地區戰後的慘狀。

  這首詩一中間四句連用典故,比喻恰切,諷刺辛辣,正反相間,對照鮮明,還用“未聞”、“唯是”、“但須”、“豈假”等詞語加以串聯,新穎多變,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