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劉禹錫> 劉禹錫《秋詞》賞析3篇

劉禹錫《秋詞》賞析

劉禹錫《秋詞》賞析3篇

劉禹錫《秋詞》賞析1

  秋詞 劉禹錫

  【原文】

  秋詞——[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註釋】

  自古逢秋悲寂寥:暗指宋玉的悲秋名句“悲哉,秋之為氣也”。寂寥(liáo),寂寞空虛。這句話詩的意思是說,自古以來,人們一寫到秋天,總是感嘆它的荒涼寂寞。

  春朝(zhāo):春天。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排,衝擊。排雲上,即直衝雲霄。

  碧霄:青天。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那凌空高飛的白鶴,把我的詩情帶上了靑天。

  【翻譯】

  自古以來,人們一寫到秋天,總是感嘆它的悲涼寂寞,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秋高氣爽,白鶴凌空直衝雲霄,彷彿我的詩興也帶到藍天上去了。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在郎州時寫的,詩人透過歌頌秋天的壯美,表達了他在政治上受到挫折後,依舊傲然向前,不願消沉,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遠品格。

  “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人開篇就明確指出自古以來人們對秋天的感情情結——寂寞、蕭索、悲涼。“自古”和“逢”,極言悲秋的傳統看法的時代久遠和不可改變的思路模一式。

  “我言秋日勝春朝”。直接表明我對秋日的態度——秋天勝過春天。“我言”,直抒胸臆,態度鮮明。“秋日勝春朝”,直接抒發感受,熱情讚美秋天。其實原也如此,秋天是多彩的季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天也是空氣清爽、豔陽高照的季節,人們悲秋本也就帶有個人脆弱、頹廢的不健康的思想因素。春天固然好,秋天未必就一定要觸發人心中的悲涼,詩人在這裡就帶著昂揚向上的心態對待秋天的。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論調的一個有力的挑戰。

  “晴空一鶴排雲上”,“排”,這裡是“衝擊”的意思,它寫出了一種精神,一種不可阻擋的向上的力量。詩人選擇這一典型事物具體生動地勾勒這一壯美的場景畫面,應該是有他的特別用意的。

  “便引詩情到碧霄”。這句是由上句引發而來的,是內心感受的直接抒發,看到這一壯美的情境作者心中詩情也被激發了出來,也像白鶴凌空一樣,直衝雲霄了。在字裡行間作者那不甘消沉的樂觀向上的精神和昂揚奮發的鬥志呼之欲出,躍然紙上。

  這首詩的可貴之處在於詩人對“秋”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一反歷來文人墨客的悲秋情調,以奔放的熱情、生動的畫面,熱情讚美了秋日風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奮發向上的勵志之歌。

劉禹錫《秋詞》賞析2

  秋詞二首 劉禹錫

  (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領詩情到碧霄。

  (二)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 ①嗾,sǒu,指使狗時發出的聲音。

  (1)這兩首詩都描寫了秋天,但各有側重,請從思想內容上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4分)

  (2)這兩首詩都提到了春天,那麼,作者對春的感情評價是否一致?為什麼?(4分)

  參考答案

  13.(1)前詩側重描寫了秋天的天氣和活力,從而鼓舞人們要振奮精神,頑強奮鬥(2分);後詩詠歎秋天令人敬肅的色彩,從而喚醒人們要情操清白,意志堅定(2分)。

  (2)不一致。前詩並沒有否定春的生氣和活力,並且用來正襯秋的生氣和活力(2分);後詩否定了繁華濃豔、教人輕浮若狂的春色,詩中用來反襯秋色的清淨高雅(2分)。

  月練習二:

  14.對兩首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1分)

  A.都是七言絕句 B.首句都不入韻 C.都是仄起平落 D. 都很講究對仗

  15.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道盡了千古文人的共同心結,也反映了作者的心聲。

  B.《秋詞二首》一反前人悲秋情緒,是一曲昂揚樂觀的秋的讚歌。

  C.其一讚秋氣,其二詠秋色;兩首合一,相得益彰。

  D.其一,志向遠大,如一鶴沖天;其二,心地高潔,如明山淨水。

  16.古人云:氣以勵志,色以冶情。請結合《秋詞二首》對此加以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4.(1分) (A)

  15.(3分) (A)

  16.(4分)贊秋氣以美志向遠大,詠秋色以頌情操高潔。(1分)振翅高舉的白鶴,排雲直上秋日晴空,矯健凌厲,奮發有為,一展鴻圖大志;(1分)山明水淨的秋景,流露出高雅閒淡的情韻,泠泠如文質彬彬的君子風度。(1分)景隨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妝,見性情,顯品德。(1分)(意思對即可)

  賞析:

  這兩首詩的可貴,在於詩人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唱出了昂揚的勵志高歌。

  詩人深深懂得古來悲秋的實質是志士失志,對現實失望,對前途悲觀,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蕭條,感到寂寥,死氣沉沉。詩人同情他們的遭遇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的悲觀失望的情感。他針對這種寂寥之感,偏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強調秋天並不死氣沉沉,而是很有生氣。他指引人們看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雲直上,矯健凌厲,奮發有為,大展鴻圖。顯然,這隻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隻鶴的頑強奮鬥,衝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們精神為之抖擻。這隻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奮鬥精神的體現。所以詩人說,便引詩情到碧霄。詩言志,詩情即志氣。人果真有志氣,便有奮鬥精神,便不會感到寂寥。這就是第一首的主題思想。

  這兩首《秋詞》主題相同,但各寫一面,既可獨立成章,又是互為補充。其一讚秋氣,其二詠秋色。氣以勵志,色以冶情。所以贊秋氣以美志向高尚,詠秋色以頌情操清白。景隨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妝,見性情,顯品德。春色以豔麗取悅,秋景以風骨見長。第二首的前二句寫秋天景色,詩人只是如實地勾勒其本色,顯示其特色,明淨清白,有紅有黃,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閒淡的情韻,泠然如文質彬彬的君子風度,令人敬肅。謂予不信,試上高樓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淨,心情肅然深沉,不會象那繁華濃豔的春色,教人輕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襯托出詩旨,點出全詩暗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運用巧妙。

  這是兩首抒發議論的即興詩。詩人透過鮮明的藝術形象表達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蘊,也有藝術魅力,發人思索,耐人吟詠。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說過,藝術是思想的結晶,藝術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喚起人們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劉禹錫這兩首《秋詞》給予人們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氣和素色,更喚醒人們為理想而奮鬥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獲得深刻的美感和樂趣。

劉禹錫《秋詞》賞析3

  《秋詞》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似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附賞析

  劉禹錫,字夢得,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一生創作了大量詩篇。其作品《陋室銘》為人們所熟知。一生經歷坎坷。因王叔文案被貶為連州刺史,又接連被貶為朗州刺史、和州通判。

  這首詩是劉禹錫被貶朗州後所作。詩人一改傳統秋詞的淒涼情調,讚美了秋天的開闊明麗,反映出詩人樂觀情緒和不屈的鬥志。

  首句,從自古詩家詞人逢秋而悲落筆,道出了詩人們對秋天的悲涼心緒,傾訴悲涼寂寞之感。一個“悲”字寫盡歷代詩人逢秋之心境,為下文詩人寫出與眾不同之筆盡其所能。

  第二句,詩人直率坦言,喻“秋日似春朝”,一個“春”字點出富有朝氣,充滿生機與活頁紙力,恰與前句的“寂寥”形成鮮明比照,一下子放射出詩人樂觀向上的心態,不因秋景之衰而氣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順而自餒。

  第三句,借景抒情,以秋日晴空為背景,用“一鶴”正振翅衝破雲層,翱翔天空來託物言志,借鶴而寫離開“樊籠”復返自然,擺脫羈絆的欣喜躍然紙上。寫景開闊明麗,令人精神爽朗,耳目為之一新,這是一隻多麼灑脫自在,奮發向上的鶴啊!

  尾句,“引”字不僅有獨樹一幟,標新立新之效,還具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有“鯤鵬展翅九萬里”的遠大志向。

  全詩落筆恢弘,從遙遠的時空下筆,一幅“秋日晴空”既給悲秋者以肯定,又不落俗套地點化出與眾不同的觀點,寫景為言志作鋪陳,在一片開闊美麗的景色之中吐露自己的意圖,這種大開大闔之作在唐詩之中也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