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柳永> 柳永全文及原著賞析

柳永全文及原著賞析

柳永全文及原著賞析

柳永全文及原著賞析1

  [宋]柳永

  望處雨收雲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裡,立盡斜陽。

  註釋:

  【1】雨收雲斷:雨停雲散。

  【2】蕭疏:清冷疏散,稀稀落落。

  【3】堪:可以。

  【4】宋玉悲涼:指宋玉《九辯》,引申為悲秋。宋玉《九辯》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5】蘋花:一種夏秋間開小白花的浮萍。

  【6】遣情傷:令人傷感。遣:使得。

  【7】文期酒會:文人們相約飲酒賦詩的聚會。期:約。

  【8】幾孤風月:辜負了多少美好的風光景色。幾:多少回。孤:通“辜”,辜負。風月:美好的風光景色。

  【9】屢變星霜:經過了好幾年。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稱一年為一星霜,亦以之喻年月也。

  【10】瀟湘:湘江的別稱。這裡指所思念的人居住的地方。

  【11】暮天:傍晚時分。

  【12】空:白白地。

  【13】歸航:返航的船。

  【14】立盡斜陽:在傍晚西斜的太陽下立了很久,直到太陽落山。

  【評解】

  此首風格與《八聲甘州》相近,為柳詞名篇。詞中抒寫了對遠方故人的懷念。上片以景為主,景中有情。詩人面對淒涼的秋景,憑欄遠望,觸景生情,寫出了思念故人的惆悵與哀感。下片插入回憶,以情為主,而情中有景。妙合無垠,聲情悽婉。以昔日之歡會反襯長期分離之苦,從而轉到眼前的思念。波瀾起伏,錯落有致。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水風”二句善狀蕭疏晚景,且引起下文離思。“情傷”以下至結句黯然魂消,可抵江淹《別賦》,令人增《蒹葭》懷友之思。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望處”二字,統撮全篇。起言憑欄遠望,“悄悄”二字,已含悲意。“晚景”二句,虛寫晚景足悲。“水風”兩對句,實寫蘋老、梧黃之景。“遣情傷”三句,乃折到懷人之感。

  下片,極寫心中之抑鬱。“難忘”兩句,回憶當年之樂。“幾孤”句,言文酒之疏。“屢變”句,言經歷之久。“海闊”兩句,言隔離之遠。“念雙燕”兩句,言思念之切。末句,與篇首相應。“立盡斜陽”,佇立之久可知,羈愁之深可知。

  這首《玉蝴蝶》是作者為懷念湘中故人所作。這首詞以抒情為主,把寫景和敘事、憶舊和懷人、羈旅和離別、時間和空間,融匯為一個渾然的藝術整體,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望處雨收雲斷”,是寫即目所見之景,可以看出遠處天邊風雲變幻的痕跡,使清秋之景,顯得更加疏朗。“憑闌悄悄”四字,寫出了獨自倚闌遠望時的憂思。這種情懷,又落腳到“目送秋光”上。“悄悄”,憂愁的樣子。面對向晚黃昏的蕭疏秋景,很自然地會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詩人宋玉來。“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緊接上文,概括了這種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懷和身世感慨,這時都湧向柳永的心頭,引起他的共鳴。他將萬千的思緒按捺住,將視線由遠及近,選取了最能表現秋天景物特徵的東西,作精細的描寫。“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兩句,似乎是用特寫鏡頭攝下的一幅很有詩意的畫面:只見秋風輕輕地吹拂著水面,白蘋花漸漸老了,秋天月寒露冷的時節,梧桐葉變黃了,正在一葉葉地輕輕飄下。蕭疏衰颯的秋夜,自然使人產生悽清沉寂之感。“輕”、“冷”二字,正寫出了清秋季節的這種感受。“蘋花漸老”,既是寫眼前所見景物,也寄寓著詞人寄跡江湖、華髮漸增的感慨。“梧葉飄黃”的“黃”字用得好,突出了梧葉飄落的形象。“飄”者有聲,“黃”者有色,“飄黃”二字,寫得有聲有色,“黃”字渲染了氣氛,點綴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風、蘋花、月露、梧葉等秋日景物,用“輕”、“老”、“冷”、“黃”四字烘托,交織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圖,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鋪墊。“遣情傷”一句,由上文的景物描寫中來,由景及情,在詞中是一轉折。在景物描寫之後,詞人引出“故人何在,煙水茫茫”兩句,既承上啟下,又統攝全篇,為全詞的主旨。“煙水茫茫”是迷濛而不可盡見的`景色,闊大而渾厚,同時也是因思念故人而產生的茫茫然的感情,在這裡情與景是交織在一起的。這幾句短促凝重,大筆濡染,聲情跌宕,蒼莽橫絕,為全篇之精華。

  換頭“難忘”二字喚起回憶,寫懷念故人之情,波瀾起伏,錯落有致。詞人回憶起與朋友在一起時的“文期酒會”,那賞心樂事,至今難忘。分離之後,已經物換星移、秋光幾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無心觀賞而白白地過去了。“幾孤”,“屢變”,言離別之久,旨在加強別後的悵惘。“海闊山遙”句,又從回憶轉到眼前的思念。“瀟湘”在這裡指友人所在之地,因不知故人何在,故云“未知何處是瀟湘”。

  “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寫不能與思念中人相見而產生的無可奈何的心情。眼前雙雙飛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傳遞訊息的,以寓與友人慾通音訊,無人可託。盼友人歸來,卻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識歸航”。這句詞思念友人的深沉、誠摯的感情表現得娓娓入情。看到天際的歸舟,疑是故人歸來,但到頭來卻是一場誤會,歸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在嘲弄自己的痴情。一個“空”字,把急盼友人歸來的心情寫活了。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頂點。詞人在這裡替對方著想,從對方著筆,從而折射出自己長年羈旅、悵惘不堪的留滯之情。

  “黯相望”以下,筆鋒轉回自身。詞人用斷鴻的哀鳴,來襯托自己的孤獨悵惘,人我雙合,妙合無垠,聲情悽婉。“立盡斜陽”四字,畫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佇立在夕陽殘照之中,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在回憶與思念之中。“立盡”二字言憑欄佇立之久,念遠懷人之深,從而使羈旅不堪之苦在言外自現。

  柳永這首詞層次分明,結構完整,脈絡井然,有效地傳達了詩人感情的律動。同時在修辭上既不雕琢,又不輕率,而是俗中有雅,平中見奇,雋永有味,故能雅俗共賞。

柳永全文及原著賞析2

  [宋]柳永

  暮景蕭蕭雨霽。

  雲淡天高風細。

  正月華如水。

  金波銀漢,瀲灩無際。

  冷浸書帷夢斷,卻披衣重起。

  臨軒砌。

  素光遙指。

  因念翠蛾,杳隔音塵何處,相望同千里。

  盡凝睇。厭厭無寐。

  漸曉雕闌獨倚。

  註釋:

  【1】佳人醉:詞牌名,《樂章集》注“雙調”。雙調七十一字,上片七句五仄韻,下片八句六仄韻。

  【2】暮景:傍晚的景色。杜牧《題敬愛寺樓》:“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樓。”

  【3】蕭蕭:蕭條,寂靜。

  【4】雨霽(jì):雨過天晴。

  【5】月華:月光。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6】金波:本謂月光,月光浮動若金之波流,借指月亮。白居易《對琴待月》:“玉軫臨風久,金波出霧遲。”

  【7】銀漢:銀河。溫庭筠《太液池歌》:“夜深銀漢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8】瀲灩:水波盪漾的樣子。此指星光月光交相輝映。

  【9】書帷:書齋中的帷帳,代指書齋。高啟《題天池石闢圖》:“乃知別有縮地術,坐移勝景來書帷。”

  【10】軒砌:屋前臺階。杜甫《八哀詩·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重敘東都別,朝陰改軒砌。”

  【11】素光:月光。

  【12】翠蛾:婦女細而長曲的黛眉,泛指美女。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翠娥嬋娟初月暉,美人更唱舞羅衣。”

  【13】杳隔:遠隔。杜光庭《川主相公周天后土諸神醮詞》:“志切匡君,難申嵇紹之忠;山川杳隔,空抆袁安之淚。”

  【14】音塵:音信,訊息。白居易《憶微之》:“三年隔闊音塵斷,兩地飄零氣味同。”

  【15】凝睇:凝望,注視。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一折:“你看他嚬眉凝睇,如有所待。”

  【16】厭厭:無精打采。

  【17】雕闌:用彩畫裝飾的闌干。

  作品賞析:

  上片先寫夜景。“暮景蕭蕭雨霽”兩句寫玉宇在暮雨初霽之後的恬靜、幽美和遼闊。“雲淡天高”讓人體味出闊大,而只有在靜境中才會感覺到“風細’。前句的“蕭蕭雨霽”作為時間背景也烘托了後句的環境氛圍。正是“蕭蕭”雨聲之止才讓人更鮮明地體察到“雲淡天高風細”之景。下面三句緊承“暮景”二字,著力描寫月色,“正月華如水。金波銀漢,瀲灩無際”。夜空中,明月與銀河交相輝映,波光閃閃,在這如水的月色中,天地如同浸入水中的玻璃世界。“月華”、“銀漢”原本既是博大又壯麗的自然意象,詞人在這裡更以“瀲灩無際”四字來有意識地突出它們的浩瀚與無限。柳永是善於描寫月色的,像流傳千古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寒蟬悽切》),融情入景,在一彎殘月中寄託了萬種離情;而《傾杯樂·皓月初圓》一詞又在“皓月初圓,暮雲離散,分明月色如晴晝”中寫盡了女主人公的離愁別恨。這首詞則以如水的月光多方烘托詞人的懷人之情。接下來,“冷浸書帷夢斷”三句寫詞人因冷氣侵入房中而從夢中醒來,披衣來到臺階上。這三句遠承“風細”二字,由自然景物寫及人的認為方式,以“冷浸書帷”來體現“風細”,並修飾“夢斷”,給人的感覺似乎是詞人因難耐月夜的清冷之氣,而從夢中醒來,其實不然,下面一句“披衣重起”的“重”字暗示了其中端倪。“重”是又一次,再次的意思,說明詞人在這一夜中已不是第一次“夢斷”而起。那麼,詞人為何一次次地從夢中醒來?不停打斷他夢境的又是什麼?

  過片首句繼續寫景,“素光遙指”,但“遙”字已透出念遠懷人之意。“因念翠蛾”三句道出了上片詞人夢斷重起的真正原因,所思的女子遠在千里,音訊難通。一同沐浴著如水的月光,“杳隔音塵”的她顯得若近若遠,若即若離,這正契合了詞人此刻思之而不得的惆悵。接下來一句“相望同千里”,遠承“月華”,近承“素光”,從雙方著筆,同望明月,借月傳情。典出自謝莊《月賦》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又與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柳永不是蘇軾,他是沒有蘇軾的曠達的,所以他“盡凝睇。厭厭無寐。漸曉雕闌獨倚”,一直注視著夜空中的明月,孤獨惆悵,難以入眠,天色將明,仍獨倚雕闌,其內心的哀傷由此可見。

  全詞以明月為主線貫穿情思,雖敘相思,卻逸懷超塵,語言清雅,乃柳永詞中之佳作。

柳永全文及原著賞析3

  [宋]柳永

  登孤壘荒涼,危亭曠望,靜臨煙渚。對雌霓掛雨,雄風拂檻,微收煩暑。漸覺一葉驚秋,殘蟬噪晚,素商時序。覽景想前歡,指神京,非霧非煙深處。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積,故人難聚。憑高盡日凝佇。贏得消魂無語。極目霽靄霏微,瞑鴉零亂,蕭索江城暮。南樓畫角,又送殘陽去。

  作品賞析:

  《竹馬子》是柳永的自度曲。從意境上講,這首詞屬柳永的雅詞,其中不只抒發了個人的離愁別恨,而且也是對封建文人命運的憑弔,整體情緒沉鬱深遠。

  這首詞是詞人漫遊江南時抒寫離情別緒之作,所表現的景象雄渾蒼涼。詞人將古壘殘壁與酷暑新涼交替之際的特異景象聯絡起來,抒寫了壯士悲秋的感慨。

  “雌霓”是虹的一種,色澤偏暗。“雄風”是清涼勁健之風。這兩個詞語雅緻而考究,表現了夏秋之交雨後的特有現象。在孤壘危亭之上,江邊煙渚之側,更加能夠感到時序變換。孤壘、煙渚、雌霓、雄風,這一組意象構成了雄渾蒼涼的藝術意境,詞意的發展以“漸覺”兩字略作一頓,以“一葉驚秋,殘蟬噪晚”進一步點明時序。“素商”即秋令。在這裡,詞人的悲秋情緒逐漸向傷離意緒發展,於是他又“覽景想前歡”了。從“前歡”一語來推測,詞中所懷念當是帝都汴京和作者過從甚密的一位歌妓。可是往事已如過眼煙雲,帝都汴京遙遠難以重到。

  上闋的結句已開始從寫景向抒情過渡,下闋便緊接而寫“想前歡”的心情。柳永不像在其他詞裡將“想前歡”寫得具體形象,而是僅寫出目前思念時的痛苦情緒。“新愁易積,故人難聚”,很具情感表達的深度。離別之後,舊情難忘,因離別更新增新愁;又因難聚難忘,新愁愈加容易堆積,以致使人無法排遣。“易”和“難”既是對比關係又是因果關係,這對比與因果就是所謂“成追感”的內容。“盡日凝佇”、“消魂無語”形象地表現了無法排遣離愁的精神狀態,也充分流露出對故人的誠摯而深刻的思念,並把這種情緒發揮到極致。最後作者巧妙地以黃昏的霽靄、歸鴉、角聲、殘陽的蕭索景象來襯托和強化悲苦的離情別緒。特別是結尾“南樓畫角,又送殘陽去”兩句,意味極為深長,把一已羈旅苦愁拓展為人世興衰的浩嘆。

  這首詞虛實相生,在情與景的處理上表現出極高的藝術造詣。上片首九句寫景,屬實寫;後三句寫情屬虛寫。虛實相生,善於抓住時序變化,描繪了特定環境中的景色,奠定了全詞的抒情基調。下片則相反,前五句抒情,屬虛寫;後五句寫景,屬實寫,以景結情,情景交融。這種交錯的佈局,不僅使整體結構富於變化,而且如實地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在特定環境中活動變化的過程。全詞意脈相承,嚴謹含調,是一首優秀的長調慢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