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離騷> 人教版離騷朗讀

離騷朗讀

人教版離騷朗讀

  貫穿於《離騷》長詩中的“情”,即司馬遷所說的“怨”情,更確切地說就是一股忠怨之情。

  離騷知識點

  一、文學常識

  (1)楚辭

  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楚辭”的名稱,最早見於西漢前期。漢代有時簡稱它為“辭”,或連稱為“辭賦”。又由於楚辭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離騷》,所以後人也有以“騷”來指稱楚辭的。如蕭統《文選》中的“騷”類、劉勰《文心雕龍》中的《辨騷》篇,就是對整個楚辭而言。從漢代開始,“楚辭”又成為屈原等人作品的總集名。

  楚辭淵源於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受著《詩經》的某些影響。只是到了戰國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現於楚國文壇之後,楚辭才形成一代文學樣式。楚辭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創作出了《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不朽作品。

  楚辭的特徵,宋代黃伯思在《校定楚辭序》中概括說:“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除此而外,《楚辭》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風俗習尚以及所使用的藝術手段、濃郁的抒情風格,無不帶有鮮明的楚文化色彩。這是楚辭的基本特徵,它們是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 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後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他懷著亡國的悲痛,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他一生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為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主要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在詩中抒發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表達了對昏庸王室和腐敗貴族的無比憎恨和對楚國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體現了他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並稱“風騷”二體,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積極影響。

  二、課文知識總結

  1、字詞

  苗裔(yì) 孟陬(zōu) 庚寅(gēngyín) 揆(kuí) 肇(zhào) 扈(hù)

  辟芷(pìzhǐ) 搴阰(qiān pí) 汨(mì)

  皇:大。

  覽:觀察。

  揆:揣度。

  道:通導,引導。

  肇:開始。

  名、字:用作動詞,起名字。

  修:美好的。

  扈:披。

  淹:停留。

  通假字

  肇錫餘以嘉名:錫通“賜” 賜給

  來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導”嚮導

  指九天以為正兮:正 通“證”

  2、課文內容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