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賀>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_李賀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_李賀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_李賀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

  唐代 李賀

  掃斷馬蹄痕,衙回自閉門。

  長槍江米熟,小樹棗花春。

  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

  犬書曾去洛,鶴病悔遊秦。

  土甑封茶葉,山杯鎖竹根。

  不知船上月,誰棹滿溪雲?

  譯文

  門前灑掃,看不到車輪馬蹄的痕跡;從官署回來,自己要親手把門關閉。

  大鍋裡煮熟的,只是那普通的糯米;春天的庭院,只有小棗樹花嫩又稀。

  百無聊賴,賞玩懸掛在牆上的如意;竹簾前閒坐,看取方巾牽動著鄉思。

  像黃耳犬送書,我也有信寄往家去;懷念病中之妻,我後悔旅居來京師。

  遙想家中,茶葉被封藏在那瓦罐裡;竹根酒杯被鎖起,無人再把酒來吃。

  不知道啊,在這明月朗照的小船上,誰人在舉槳搖盪那彩雲倒映的小溪?

  註釋

  奉禮:即奉禮郎,太常寺屬官,掌君臣版位,以奉朝會祭祀之禮。昌谷:李賀家鄉,在河南府福昌縣(今河南宜陽)。

  長槍:長鎗,即長鐺,有腳有耳的平底鍋。江米:糯米。

  如意:二尺長的鐵器,古人用以指畫方向和防身。

  角巾:四方形有稜角的冠巾。私居時戴用。

  犬書:謂家書。晉代陸機仕於洛陽,久無家信,乃系書犬頸,命其送至家鄉,取得回信,馳還洛陽。事見《藝文類聚》九四任昉《述異記》。

  鶴病:喻妻病。樂府《豔歌何嘗行》古辭:“飛來雙白鶴,乃從西北來。十十五五,羅列成行。妻卒被病,不能相隨。”遊秦:宦遊於長安。

  甑(zèng):瓦罐。

  竹根:用竹根製成的酒杯。

  棹(zhào):划船工具,此指以棹划船。

  創作背景

  李賀雖瘦弱多病,但為人志向遠大,渴望建功立業,但一直不得重用。於是在元和四年(809年)被任命為朝廷奉禮郎之後不久,李賀因懷念家山昌谷時寫下《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

  賞析

  李賀當時住在長安崇義裡,曾寫了首《崇義裡滯雨》,表達了壯志成空,愁恨不已之心情,加上窮困孤獨,自己的心境也像是陰暗的里巷和淅瀝不斷的秋雨一樣。這很能反映他擔任奉禮郎時的處境和心境,與《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所要抒發和表達的情感相近。只不過後者更強調家山的美好和對故鄉的懷念。詩人將昔日在家山品茶飲酒的悠閒自在景與眼前退衙回來閉門獨坐的.孤獨以及“鶴病悔遊秦”的病痛相互比照,旨在強調身在仕途無法實現理想抱負的喟嘆。失落加上鄉愁,更增添幾分愁苦,也更加深了詩人對故鄉的懷念。

  詩題中提到的“昌谷山居”即是詩人的故鄉所在地。昌谷,位於今洛陽西南宜陽縣境內。今日的宜陽,顯得偏僻和貧窮,但在隋唐時期,此地則是江淮糧賦陸路和漕運的重要中轉站。其中李賀居家的三鄉驛(今名三鄉鄉),是當時從洛陽通往長安大道上的一座重要驛站。為唐代諸帝東巡必經之地,在此建有連昌宮、蘭昌宮等行宮,武則天、唐玄宗都曾在此駐蹕,其中的連昌宮更因元稹的《連昌宮詞》而聞名千古。

  此詩的前半首,扣住“始為奉禮”行筆,總寫居官羈旅無聊之情狀。“掃斷”、“雅回”兩句,敘述官職卑微,門庭冷落;“長槍”、“小樹”兩句,寫江米煮熟,食饌簡單,除棗花外,室無珍玩。這四句,全無半點寒酸氣卻道盡窘迫。即是小官,又全無半點迎逢心思,自是門可羅雀;回到家裡自己動手關門,沒有僕人書童;特意說出煮的是江米,或許是在暗示除此之外別無其它;至於小樹棗花,那不過是平凡窄小的院落裡一棵普通的樹罷了。如此這般,一個異地為官生活勉強鬱郁不得志的年輕人形象躍然紙上。“向壁”、“當簾”兩句,寫閒對如意、角巾,言外寄託“歸歟”之意。

  詩的後半首,轉而寫題上“憶昌谷山居”之意。憶家,故作家書,以付黃犬;憶親人,因妻病而追悔至京求仕。“土甑封茶葉,山杯鎖竹根”,可見主人不在;“不知船上月,誰棹滿溪雲”,月夜又有誰在船上搖盪著滿溪的雲影?用反詰句收結,意想飛馳,巧妙表現出“憶”的風韻,“末二尤得憶家神理”(《協律鉤玄》卷一引董伯音語)。

  李賀很少用律體寫詩,《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卻用五言長律寫成,詩韻用上平聲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通押,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