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白> 淺談李白的月亮情結

淺談李白的月亮情結

淺談李白的月亮情結

  20**年10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11月20日,衛星上的CCD立體相機開機並開始了對月面的拍攝。從衛星傳回的照片看,月亮本身並不很美,它的表面佈滿了大小不一的撞擊坑,有的地方凹下去,有的地方隆起來,就像一個麻子的臉。

  可是這個並不很美的月亮,在先秦時期卻被人們視若神明。《國語周語上》說:古者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舊注:明神,日月也)而敬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可見當時已有祭月之禮。

  後來人們發現這個宛若神明的月亮有點神秘,看上去隱隱約約的似乎有人在活動。於是就創造了吳剛、嫦娥和桂花樹的神話。月亮開始漸漸地令人嚮往了。

  再後來人們發現月亮不但神秘,而且還非常美麗。它潔白溫和,向人間遍灑清暉,於是便借月亮寄託閨愁宮怨和離情別意。產生於東漢末年的《古詩十九首》,就有許多描繪明月的句子。明白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是以月寓閨愁。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是以月寄相思。曹植的《七哀詩》有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之句,把這種相思之情,更是推向悲切哀婉之極至。

  但這一切都還不夠。月亮,這個讓世人產生無限遐想的月亮,她所蘊蓄的文化內涵,她所充溢的情思意韻,還遠未被世人所參透。

  這時,李白誕生了。

  李白誕生於農曆正月十六,正是一月之中月亮最圓的時分。這個天才詩人,這個月亮詩人,他是披著滿月的清暉來到人世的,他也就註定要為月光歌詠一生,讚歎一生,最後再回到月光中去。

  中國也許有許多人不知道堯舜是誰,秦始皇是誰,甚至唐太宗是誰,但很少有人會不知道李白是誰;中國人可以不會背《百家姓》,《千家詩》,甚至《三字經》,但很少有人不會背《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李白借月思鄉的詩,幾乎所有中國幼兒便能琅琅成誦。人們認識李白,也大體是從這首詩開始。

  李白筆下的月光世界,是一個清幽而靜謐的世界,是一個空靈而透明的世界,是一個遠離塵喧而又充滿情味的世界,是一個飄忽渺遠而又伸手可捉的世界。走進李白的月光世界,我們會驚異地發現,明月能慰藉悲苦的心靈,會陪伴孤單的身影;明月能撫平怨婦心中的創傷,會擦去離人的眼角的淚水。她有著溫馨怡人的風致,飄逸脫塵的氣韻。她會讓人暫時忘記塵世的紛擾紛爭,讓人在安寧靜謐的世界中,感悟人生的真諦,尋覓塵世之外大千世界所涵蘊的無窮美感。

  李白的青少年時期是在蜀中度過的,蜀中的山山水水都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最讓他夢牽魂繞的還是峨嵋山月。因此當他24歲,告別峨嵋山,出蜀開始為自己的前程奔走時,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ldqu;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月只半輪,影還入江,何況悲秋?何況入夜?世事難全,人生難料,但淡淡之愁,只輕輕帶過,並不顯得沉重。何也,有月亮相陪,雖只半輪。

  這倒影落在江心的半輪秋月,一直在脈脈送行,先是平羌,再入清溪,最後是三峽,千里相送,情深意長。

  最為奇妙的是,此詩二十八字中凡五見地名,共十二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王麟洲評曰: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為絕唱,殊不厭重。評之準確,贊之中肯。但李白何以在這短短的幾句詩中不厭其煩地重複地名,明眼人一看便知:故鄉之情難捨,故鄉之月難忘。

  此後李白便以月為伴,浪跡天涯。廬山月神奇,李白便詠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金陵月傷懷,李白便吟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秋浦月斷腸,李白便嘆 寒山秋浦月,腸斷玉關情 。鏡湖月秀美,李白便歌秀色不可名,清輝滿江城。瀟湘月輕盈,李白便唱 舟浮瀟湘月,山倒洞庭波 即便是在夢中,李白也有月光相伴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明月就這樣與李白形影相隨,終身相伴。但令人遺憾的是,明月陪著李白走遍名山大川,卻沒有很好地伴著李白步入仕途。

  詩人李白畢竟是生活在塵世中的人,他的一生都幻想著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能建功立業,以施展自己的宏圖大願。造化也特別垂青於他,曾兩度讓他步入仕途,一次由道士吳筠推薦,以召赴闕,供奉翰林,在皇帝身邊做事,稍有拍馬阿諛之能事的人,飛黃騰達便唾手可得,但是他真率狂放,蔑視權貴,竟然放膽到讓高力士為他脫靴磨墨,群小豈能容他?第二次是投效永王,蠻以為可以盡忠報國,不料永王竟被朝廷宣佈為叛黨,於是自己也成為叛黨之同謀,不但難圓入仕之夢,而且被作為囚犯,放逐夜郎。

  壯志難酬,宏圖不展,人生之悲,莫過於此。心中隱痛,有誰能撫?天地之間,唯有明月。

  李白知道,這是明月過於垂青他了,不忍心讓他誤入岐途。因為中國從來都不缺政客,中國缺的是狂傲不羈的、會為月亮而唱的歌手。

  花間一壺酒,獨酌天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竹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自散。永結無情遊,相期藐雲漢。(《月下獨酌》第一首)

  這是一首悽惻清幽的明月之歌。本是孤獨的身影,卻邀來明月來伴,在這溫暖的春夜,李白且飲且舞,月與影也緊隨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彷彿也在分享他飲酒的歡樂與憂愁。

  雖然詩至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種獨而不獨,不獨又獨的複雜情思,他知道月與影本是無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但儘管如此,李白依然要永結無情遊,待來日月下獨酌時,還要將這月與影邀來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雲漢,也在所不辭。可見詩人孤獨之至,情深之至,超塵拔俗之至。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把酒問月》)

  這是一首憂思綿綿的明月之歌。悠悠萬世,亙古明月,晚升曉沒,蹤跡難尋。於是抬頭遠眺,於是停杯一問。但這一問卻問出了一個永恆的思考,一個永無答案的難題。這一問又將千古感慨系之於月,把對宇宙的浩瀚無際、時空的蒼茫無限與人生的短暫渺小這一人和自然、人和宇宙之間冥冥中的矛盾擺在了世人面前。今人看不到古時的明月,古時的人也看不到今天的月亮,這就給人帶來不能與月長伴相守的遺憾。月亮是永恆的,宇宙是偉大的,人生卻如同歷史長河中稍縱即逝的水滴一般,顯得短暫而渺小。但詩人深邃如炬的目光,卻彷彿要穿透月之永恆作無限深邃的哲學思考:人生是短暫而痛苦的,其間有說不盡的坎坷曲折,道不完的孤獨寂寞。那麼暫且忘掉塵世的一切,邀月相伴,對酒當歌吧!人生將會變得何其暢達,精神將會變得何其自由。有了這樣的思考,這首明月之歌才能穿越時空的隧道,帶著一種寂寥荒遠的魅力,呈現於我們的面前。

  此外,詩人還以月表純潔友情。在《哭晁卿衡》中,詩人寫道: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李白將友人晁衡比作明月,把晁衡海中遇難比作明月沉碧海,表達了自己對友人真摯的痛悼之情。李白聽到友人王昌齡遭貶,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寄予了無限關切與同情: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詩中以寄明月這種十分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對友人的關慰,同時又用明月象徵自己和友人的品質潔白無瑕。

  詩人還借明月表現離別思念之情。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rdqu;(《搗衣篇》)一片搗衣聲,千縷思夫情。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關山月》)描寫了塞外徵人的見月思鄉之情。

  詩人還借明月盡顯自己豪邁灑脫的'性格。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東魯門泛舟》)詩人將月下泛舟當作人生無窮樂趣。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詩人不但邀月對飲,而且要上天捉月了,其豪邁之氣直衝雲霄。

  當然,詩人更多的還是借月表現自己孤獨落寞的心情。李白命途多舛,一生屢遭厄運,落寞之情,時湧心中。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長相思》)被迫離京的悲痛,溢於言表。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玉壺吟》)月下拔劍起舞,竟至高歌淚下,何等悲壯!遷客此時徙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鸚鵡洲》)則飽含了對黑暗社會不重視人才的不合理現象的悲憤控訴。

  我們還可以從李白的詠月詩中,感受到另一種感情。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飡。(《宿五松山荀媼家》)天子不能屈,四海不足容的李白,在一個普通農民家裡竟如此虛心下氣,如此溫和誠摯,其情也真,其意也濃,這是李白詩中最感人的畫面之一。

  李白一生作詩無數,可惜流傳下來的僅900多首,而這900多首詩中,歌詠月亮的就有200多首。他不像一般詩人一樣,只留下若干詠月的名篇名句,他用數不勝計的篇章構織出一個特殊的世界。那是一個多彩多姿的世界,是一個冰清玉潔的世界,這世界蘊藏著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深刻的哲理精神,使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月亮主題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正如陶淵明的菊、陸放翁的梅一樣,李白的月融化了他的風格,他的情感,還有他的生命。月缺白無味,白無月不逸。在月光裡,李白忘掉了自己,他與月對飲,與月共舞,最後到水中撈月,終於與月擁抱在了一起,月即是李白,李白即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