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歌> 保衛黃河詩歌朗誦

保衛黃河詩歌朗誦

保衛黃河詩歌朗誦

  母親河裡唱思念,念出母親河裡情;她為人們供血脈,哺育生活默無聞;三月九日回報她,愛她敬她保護她;共同守護母親河,讓她健康又永生。下面小編帶來的保衛黃河詩歌朗誦。

  保衛黃河詩歌朗誦 篇1

  啊,黃河!中華民族的搖籃,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在外侮侵略、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我們炎黃子孫啊,誰願意像豬羊一般,任人宰割,我們抱著必死的決心,攜手緊密團結起來,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啊,黃河!我們多災多難的母親!你聽,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裡,游擊戰術逞英豪!端起了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

  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

  啊,黃河,我們命運滄桑的母親!昔日,你沒有倒在敵人的蹂躪下;今天,你卻呻吟在兒女們的無知裡。他們開墾了您肌體上的草地,砍伐了您肌體上的樹林,他們只知道向你索取。如今的你已是傷痕累累、疲憊不堪。中華民族的兒女啊,趕快醒醒吧,保衛母親,保衛家園,保衛全中國。

  保衛黃河詩歌朗誦 篇2

  男: 啊,黃河!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河!你孕育發祥了五千年的中華文 明, 你那萬古奔騰,偉大而堅強的民族精神,奏響了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女:啊,黃河!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你哺育了億萬中華兒女!面對外侮侵略、國難當頭的危難時刻, 毅然拿起刀槍誓死保衛家鄉!

  男: 聽,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

  女: 看,青紗帳裡,遊擊健兒逞英豪!

  合: 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合唱: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河西山崗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裡遊擊健兒逞英豪!端起了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保衛黃河詩歌朗誦 篇3

  朋友!

  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

  出現在亞洲的原野;

  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又堅強!

  這裡,

  我們向著黃河,

  唱出我們的讚歌。

  (獨唱:楊鴻基)

  我站在高山之巔,

  望黃河滾滾,

  奔向東南。

  金濤澎湃,

  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

  結成九曲連環;

  從崑崙山下,

  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兩面。

  啊,黃河!

  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

  從你這發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邊扮演!

  啊,黃河!

  你是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

  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

  你一瀉萬丈,

  浩浩蕩蕩,

  向南北兩岸

  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將要在你的哺育下

  發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齊)朋友!

  你到過黃河嗎?

  (女) 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

  出現在亞洲的原野;

  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又堅強!

  (男)中華民族的兒女啊,

  誰願意像豬羊一般

  任人宰割?

  (齊)我們抱著必死的決心,

  保衛黃河!

  保衛華北!

  保衛全中國! !

  《保衛黃河》音樂課教學反思

  進行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在聆聽作品之後都安排了這樣的提問:這種音樂表現形式對音樂形象的塑造及音樂表演效果有什麼影響?當時我天真地認為,學生看到這個問題之後,應該不難回答,至少能講上一大堆他們的理解,可是,事實證明,我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我親愛的學生在看到我的這個問題後,眼神變得好迷茫,這讓我不得不花費一番工夫去解釋我的這個“問題”。“問題”真的成了“問題”!學生好象被這個提問弄得很緊張,腦子也似乎變得遲鈍了!當時,我真的好迷惘,不知道問題出在了哪裡!但當我接下去聆聽另一位老師上這節課的時候,看著她對學生的循循善誘,從一個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入,象撥竹筍似的把學生調動起來的時候,我意識到了我的問題。

  回來後,我對我原先的教學設計進行了修改,在復聽合唱曲《保衛黃河》時,我先讓學生邊聆聽邊思考:全曲的主題旋律共演唱了幾遍?每一遍的演唱形式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其實在初聽的時候已經有提示了,所以並不難回答;接著,我再問:作者在歌曲中巧妙的運用了將聲部不斷地擴充、力度不斷地增強的創作手法,聽後使你聯想到什麼意境?表現了怎樣的音樂形象?有第一個問題讓學生明白了聲部的擴充,現在聯想樂曲透過聲部擴充想表現了什麼音樂形象其實對學生來說已經不是問題了!實質上,也等於回答了我最初設計的提問:音樂表現形式對音樂形象的塑造及音樂表演效果有什麼影響?

  這次,我又對提問進行了再一次斟酌。但是,提問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提問設計究竟應該怎麼樣呢?

  一、提問要有層次

  系統而周密的課堂提問能引導學生去探索達到目標的'途徑。提問的層次性就要求教師緊扣教材重點、難點和關鍵,分析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絡、邏輯順序和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按照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設計一系列問題,使學生的認識逐漸深入、提高。設計問題,在知識範圍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設問,後反問,再追問,最後得出概括的結論,使學生把握思維的正確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設問也可以從大入手,問題提得大,並不要求學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明確思維的方向及途徑。隨後,教師再提出一系列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課往往就是這樣的幾個先小後大或先大後小的問題組合,構成一個指向明確、體現教學思路、具有適當思維容量的“問題鏈”,打通學生的思路,使學生有序地思考,獲得知識,建立知識系統,掌握學習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遷移。

  二、提問要把握量力性原則

  要求設計的問題應注意“因材施教”和學生的“可接受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透過答問都能得到發展。若提出的問題低於或高於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生就不能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提出問題的難易、深淺應因人而異,兼顧學生的知識和智力水平,把A、B、C不同難度的問題,對應地提問給A、B、C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因此,教師備課時不僅要備好教材、教法,更要“備好”學生,對學生學習情況瞭如指掌。

  總之,課堂提問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為指導,引導全體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學會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堂課設計比重的合理分配

  自我感覺這次的課較之以前,在比重分配上有了很大進步。以前問題出示過於簡單,在合唱曲《保衛黃河》和鋼協《保衛黃河》版塊、時間分配上都是均等的,在每個版塊都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現在我對於提問的斟酌,無形中使合唱曲版塊更大,從齊唱和二部輪唱的對比,到二部輪唱和三部輪唱的對比,再接全曲欣賞和整體音樂形象的分析,循序漸近。而合唱曲版塊的增大,必然導致鋼協作品比重的壓縮,使整堂課更趨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