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詞> 《寄黃幾復》的詩詞賞析

《寄黃幾復》的詩詞賞析

《寄黃幾復》的詩詞賞析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寄黃幾復》的詩詞賞析古詩,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寄黃幾復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賞析】

  這首詩首聯“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抒寫了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當時,詩人監德州(今屬山東)德平鎮,他的朋友黃介(字幾復)任四會(今屬廣東)知縣。他們都居住在濱海地區。前句化用《左傳》中楚子對齊桓公所說的“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說明海天茫茫相距遼遠。後句是說通訊頗為不易。古人有雁足傳書之說,但又說鴻雁南飛止於衡陽,而四會在衡陽之南。所以,想託鴻雁捎封信去也被謝絕。

  頷聯“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回憶昔日相聚宴遊之樂,並進一步抒寫相別十年的思念之深。想當年,春風拂面,我們在盛開的桃李花下舉杯暢飲;十年來,漂泊江湖,每當夜雨瀟瀟、漏盡燈殘之時,不由得更加思念遠方的友人。這兩句所描繪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強烈對比,從而更加凸現了思念之情。

  頸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稱讚友人為官清廉、從政有方。

  尾聯“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癉溪藤”讚美友人認真讀書、好學不倦。詩人想象友人如今已白髮蕭蕭,伴隨著他的讀書聲的,是那從隔著瘴氣瀰漫的溪水邊野藤上傳來的悲苦猿啼。這裡頗有為博學多才的友人偏居荒蠻之地不得重用鳴不平的意味。

  楊露禪是以為偉大的武術家,他的一生都致力於推廣太極拳事業。下面就來看看楊露禪簡介。楊露禪出生於1799年,死亡時間有爭議,一說是1875年,另一說是1876年。楊露禪是真正的武痴,從小便喜歡武術。他跟隨師父學習陳長興學習拳術,1840年前後學有所成的他回到家鄉開始教授拳術。因為他拳術高超,難逢敵手,鄉里人都被他震懾,對他非常尊敬之後,楊露禪因為一些原因被推薦到北京擔任京師旗營的武術教師,也正是這一段時間楊露禪的名聲大盛。但是楊露禪卻淡泊名利,並不因為名聲而有所改變,依舊潛心教徒,潛心鑽研武術。可以說,人們之所以如此尊敬楊露禪,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武術高超,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謙遜明德等高貴的品質。

  晚年時期,楊露禪更是被請到王府教授貴族子弟武藝,這個時期,因為楊露禪教授的子弟都是社會權貴,而這些社會權貴對楊露禪也非常尊敬,所以一時間人們對於楊露禪以及他教授的太極拳都十分崇拜,可以說這個時期是太極拳發揚光大最為明顯的時期。以上便是楊露禪簡介,透過楊露禪簡介可以看出楊露禪的一生致力於將太極拳發揚光大,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教授徒弟以及鑽研武功,即使名氣大增之後,也依舊沒有改變本心,非常難能可貴,這也是楊露禪能將武術修煉到極致的原因,因為他的心境單純。

  楊露禪是我國近代著名的太極拳家,他第一個深入推廣太極拳,在中國武術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楊露禪名聲大噪的同時,他的.家人也備受關注。那麼楊露禪妻子是誰呢?關於楊露禪妻子是誰這個問題歷史上並沒有記載,原因可能是因為楊露禪生活的清末時期動盪不安,這個時期很多事蹟都沒有辦法及時的載入史冊。但是關於楊露禪妻子是誰倒是有野史傳說。其中一個比較受大家相信的是楊露禪妻子是他師父陳長興的女兒陳玉娘。現如今的影視劇中也多以這個版本為題材。因為楊露禪自小就跟隨師父學習,等學成歸來已經人到中年,所以傳聞覺得如果楊露禪有妻子,那麼肯定是在學藝的這段時間娶得,而當時楊露禪能接觸到的女子最大的可能就是陳長興的女兒。二人日久生情也不是不可能的。

  譯文

  我住在北方海濱,而你住在南方海濱,欲託鴻雁傳書,它卻飛不過衡陽。

  當年春風下觀賞桃李共飲美酒,江湖落魄,一別已是十年,常對著孤燈聽著秋雨思念著你。

  你支撐生計也只有四堵空牆,艱難至此。古人三折肱後便成良醫,我卻但願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貧自守發奮讀書,如今頭髮已白了罷,隔著充滿瘴氣的山溪,猿猴哀鳴攀援深林裡的青藤。

  註釋

  此詩作於神宗元豐八年(1085),其時詩人監德州(今屬山東)德平鎮。

  黃幾復:名介,南昌人,是黃庭堅少年時的好友,時為廣州四會(今廣東四會縣)縣令。

  “我居”句:《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作者在“跋”中說:“幾覆在廣州四會,予在德州德平鎮,皆海濱也。”

  寄雁”句:傳說雁南飛時不過衡陽回雁峰,更不用說嶺南了。

  四立壁:《史記·司馬相如傳》:“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馳歸成都,家徒四壁立。”

  蘄:祈求。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為良醫的說法。

  瘴溪:舊傳嶺南邊遠之地多瘴氣。

  黃庭堅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哲宗即位,召黃庭堅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神宗實錄》修成後,提拔為起居舍人。遭母喪。黃庭堅性情至孝,母親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顏色,衣不解帶,及死,築室於墓旁守孝,哀傷成疾幾乎喪命。喪服解除後,任秘書丞,提點明道官,兼國史編修官。紹聖初,黃庭堅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與其黨羽認為《神宗實錄》多誣陷不實之辭,使前修史官都分別居於京城附近各處以備盤問,摘錄了千餘條內容宣示他們,說這些沒有驗證。不久,經院受考察審閱,卻都有事實根據,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黃庭堅在《神宗實錄》中寫有“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的話,於是首先盤問他。

  黃庭堅回答道:“庭堅當時在北都做官,曾親眼看到這件事,當時的確如同兒戲。”凡是有所查問,他都照實回答,毫無顧忌,聽到的人都稱讚他膽氣豪壯。黃庭堅因此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攻擊他的人還認為他去的是好地方,誣他枉法。後因避親屬之嫌,於是移至戍州。黃庭堅對此像沒事一樣,毫不以貶謫介意。四川計程車子都仰幕他,柔意和他親近。他講學不倦,凡經他指點的文章都有可觀之處。

  宋元符元年(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起任黃庭堅為監鄂州稅,籤書寧國軍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員外郎召用,他都推辭不就,請求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罷免,主管玉龍觀。黃庭堅在河北時與趙挺之有些不和,趙挺之執政,轉運判官陳舉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黃庭堅寫的《荊南承天院記》,指斥他對災禍慶幸,黃庭堅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後轉到永州,黃庭堅未聽宣佈命令就死了,終年六十歲。

  黃庭堅的學問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陳師道說他的詩得法於杜甫,學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詩。他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天下稱為四學士。而黃庭堅對於文章尤長於詩,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黃庭堅配享蘇軾,並稱“蘇黃”。蘇軾做侍從官時,曾舉薦黃庭堅代替自己,推薦詞中有“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話,他看重黃庭堅競到了這種地步。起初,黃庭堅遊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歡該地方林泉優美,予是自號為山谷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