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詩詞賞析題及答案
邊塞詩也是高考的考代之一,如何去鑑賞以及解題便成為了同學們關心的問題。
邊塞詩鑑賞練習題
1.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後回答問題。(2004年江蘇卷)
徵人怨 唐 ·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
①為什麼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
答: ②詩題為“徵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
析。
答:
2.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2006年天津卷)
涼州詞(其一)
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注:磧(qì)沙漠。練,白絹,絲織品的一種。唐德宗貞元六年(790)以後至九世紀中葉,安西和涼州邊地盡入吐蕃手中,“絲綢之路”向西一段也為吐蕃所佔。
(1)“無數鈴聲遙過磧”句表現了怎樣的邊塞景象?
答:
(2)本詩運用襯托對比和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9年全國卷Ⅱ)
軍城早秋 嚴武[注]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注]嚴武(726-765):字季鷹,華陰(今屬陝西)人。曾任成都尹、劍南節度
使,廣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象?有什麼寓意?
答:
(2)詩的後兩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
答:
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從軍行(其四) 唐·王昌齡
青海①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②。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③終不還。
[註釋]
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連山。
②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
③樓蘭:漢時西域諸國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羅布泊附近。
(1)詩中“黃沙百戰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請作具體分析。
答:
(2)一、二句寫景對錶現戍邊將士有什麼作用?
答: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塞上聽吹笛 唐·高適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①,風吹一夜滿關山②。
[註釋]
①《梅花落》,曲調名,“梅花何處落”是將“梅花落”三字拆用,意謂:何處
吹奏《梅花落》。
②關山:山名,在今寧夏南部。
1.“雪淨胡天牧馬還”句所寫景物顯示了怎樣的`氛圍?在全詩中有怎樣的作
用?
答:
2.三、四句中將“梅花落”拆用,構成了一種怎樣的虛景?
答:
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夜上受降城聞笛① 唐·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②,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③,一夜徵人盡望鄉。
[註釋]
①受降城:貞觀二十年,唐太宗曾親臨靈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
由此得名;一說在今內蒙古五原縣西北。
②回樂烽:回樂縣的烽火臺,在今寧夏靈武西南。
③蘆管:即蘆笛。
1.詩的前兩句寫景,分別是什麼角度來寫的?給人的共同感受是什麼?
答:
2.分析詩中是怎樣把景色、聲音、感情三者融為一體的。
答:
答案
1. ①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徵人的戍邊生活。
②怨年年歲歲頻繁調動,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怨氣候酷寒,怨景色單調。
2.(1)長長的駝隊行進在廣袤的沙漠上。
(2)遠與近、高與低、動與靜、抑與揚的襯托對比。
前兩句實寫,後兩句以虛為主,虛中有實。
3.(1)夜晚、秋風、漢關、寒雲、冷月、西山,詩的前兩局描繪的是一幅初秋邊關陰沉濃重的夜景。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2)詩的後兩句表現了作者作為鎮守邊關的將領,鬥志昂揚的豪邁情懷。第三句寫部署奮力出擊,顯示昂揚的鬥志;第四句寫全殲敵軍的決心,顯示必勝的信心。
4. (1)“黃沙”形象點出邊塞戰場的特徵,“百戰”極言戰事之頻繁,“穿金甲”是說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時間之長,戰鬥之艱苦。短短七個字,高度概括了邊地之荒涼、條件之惡劣、時間之漫長、戰爭之頻繁艱難。
(2)透過境界壯闊、環境惡劣的景物描寫,襯托戍邊將士不畏艱難,守衛邊疆的豪情壯志。
5. (1)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戰士牧馬歸來,這一情景顯示出一種邊烽暫息、和平寧謐的氛圍。這句詩為全詩定下了開朗壯闊的基調。)
(2)“梅花落”本為羌笛聲,但現在彷彿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處飄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灑滿關山。)
6(1)第一句是遠望,第二句是近看。共同感受是令人望而生寒。)
(2)前兩句寫景,如霜的月光和如雪的沙漠,營造出徵人思鄉的典型環境;第三句寫聲,萬籟俱寂,夜風送來淒涼幽怨的笛聲,引發了徵人的思鄉之情;水到渠成,第四句直抒“一夜徵人盡望鄉”。前三句是為第四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鋪墊的。全詩將詩情、畫意和音樂美熔於一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