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古詩詞鑑賞教學
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是學生學習中國文化,接受文化洗禮的重要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高中生要深入理解和欣賞古代文化,享受古詩詞帶來的精神體會。
古詩詞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讓學生對這些財富進行有效利用,吸收其精華,從而使學生在充滿詩意的文化氛圍中健康成長。在此,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就古詩詞鑑賞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探究,提出以下幾點見解,以供參考。
一、語言描述,從情景到感情
教師在講述古詩詞鑑賞時,需要讓學生體會到古詩詞的意境,那麼就應先讓學生了解詩詞的具體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將語言凝練的詩歌化作富有文采、能夠吸引學生的白話文字,讓學生沉浸於意境之中。如杜甫的《登高》中對於景色的描述,那句“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用白話文表述可以是:天高風急,猿嘯聲似乎蘊含著無盡的悲慼。孤洲沙白,只有沙鷗在不停地迴旋。無邊的落葉啊,紛紛飄零墜落,奔騰不息的長江,從天際滾滾而來。這樣學生更好地領略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意境。以此激發學生對詩歌閱讀的興趣,讓學生更加重視詩歌背後的含義,從更深的層次認識和了解每一首詩詞。
二、將學習與實際相連繫
有一部分學生因為覺得古詩詞離自己的生活較為遙遠,與現在的生活不搭邊而失去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透過將古詩詞的學習與實際相連線的方式改進教學。例如,在學習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這首詩時,我們可以將這首詩所描寫的天姥山和現實中的天姥山相聯絡。在教學時,我們可先讓學生閱讀詩詞,感受詩人筆下的天姥山,然後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介紹天姥山的影片,讓學生感受真實的景色。這樣透過比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再覺得古詩詞離自己的生活很遠,還讓學生更清楚地感受到了詩人的寫作風格,更好地理解了詩詞的內容與意義,為後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引導學生進行探討性學習
每一首詩歌都有背後的故事,每個詩人都有獨特的經歷,所以造就了他們獨特的詩歌風格。所以對於詩歌鑑賞來說,對於詩人以及歷史背景的探求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瞭解詩人的人生有助於瞭解他們蘊含於詩歌精練的語言中的千言萬語,瞭解歷史背景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詩歌背後的故事,鼓勵學生透過多種途徑獲取背景知識。閱讀是獲取背景知識的很好方式。同時,小組的討論、團隊共同的探索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瞭解詩歌的相關背景。
中國古代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古詩詞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古詩詞在高中語文學習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小看的。我們要高度重視高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方式,透過意境與想象將學生帶入古人們的生活領域,透過學習與實際相連線,讓學生更加準確、全面地理解和學習古代詩詞作品,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詞中激發對古文學的熱情與興趣,接受古文化的精神洗禮。在這個過程中,高中生要深入理解和欣賞古代文化,享受古詩詞帶來的精神體會,開闊視野,潤化心靈。因此,我們要向古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謝他們給我們帶來這麼寶貴的財富。
如何進行高中語文的古詩詞教學呢?
一、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意義
第一,古詩詞對提高人文精神具有積極意義。
高中語文教師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方向。倘若以古詩詞作為培養人文精神的手段,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國的古詩詞博大精深,遺產豐富,把這一資源利用好,使其為實現語文教育的現代化服務,可以增強學生抵制腐朽文化腐蝕的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詩經》《楚辭》等古代文學作品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因素和人文精神,具有十分濃厚的文化積澱,閃耀著理性的光芒。利用這些美好的作品來塑造學生靈魂,陶冶學生情操,肯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是每個高中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第二,古詩詞對完善學生人格具有積極意義。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素質,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和文化品位。而古詩詞的教學活動可以完成以上要求。曹操的《觀滄海》可以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以及寬闊的心胸;李白的《贈汪倫》可以使學生重視友誼;陸游的《遊西山村》包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可以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表現出悲壯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詩人為了自身堅守的信念和生命的尊嚴,毅然捨生取義,如此高尚的人格魅力,對培養學生樹立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疑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三,古詩詞對提高語文的審美教學具有積極意義。
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美並且感受美,進而獲得情感的昇華和靈魂的淨化以及身心的平定,有利於培養學生深厚的精神積澱和健全的品質特徵。而古詩詞則是培養學生審美的重要途徑。古詩詞用凝練的語言就可以創造出優美的意境,可以準確表達詩人當時的生活環境或者遭遇以及當時的社會現實等。另一方面,倘若教師具備深厚的古詩詞文化功底,那麼他的美學素養水平也會很高,這樣的教師可以更好地把審美教育寓於語文教學之中。從而調動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還能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1、重視朗讀積累,在反覆吟誦中提高理解能力
詩詞是人類情感的載體。詩歌所特有的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只有透過朗讀或朗誦才能體會出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該重視和運用這種方法。透過朗讀,體會出詩人或喜或悲或怨或怒的情感,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獲得與詩人感情上的共鳴。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是喜悅,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憂思;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激憤,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是豪放,岳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是悲壯,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則是悽婉……凡此種種情感,不讀,安能體會得出?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它不僅指出了詩詞的可讀性,而且向我們暗示了學習詩詞的一種方法積累。積累可以說是獲取知識的重要前提。那麼,教師就要在如何保證學生學習詩詞的量的規定上下一番功夫。教學時在課堂上開闢“每課一詩”、“專欄”等,要求全班學生輪流向同學們推薦自己喜愛的詩,談談自己的心得,並要求學生課後做到兩點:第一,討論該同學的分析是否中肯,談自己的見解;第二,在短時間內背誦這首詩。這樣日積月累,三年下來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品味意境
司空圖說詩詞創作要做到“思與境偕”,說的就是意境。意境是由一系列意象營造出來的藝術境界,是詩人的主觀情感與客觀物象交融的產物。簡單來說,意境就是情與景的和諧統一。高中語文教材中節選的詩詞大都是詩中有畫,畫中有情,如何引導學生跨越時空限制,根據古詩詞中的景物描繪、感情抒發或者事件敘述,結合自己的想象,感受詩人創造的意境,是每一位高中教師必須深思的重要問題。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充分發揮想象力,描繪詩詞表達的意境,提高學生的鑑賞力。如教學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可以讓學生根據作者的描繪想象詩詞畫面,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的感受到了“大江東去”的宏偉氣魄;有的感受到了“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磅礴氣勢,從而把握住整首詩詞的意境,深入理解作者的豪放之情,真正提高學生的鑑賞力。
3、擴充套件延伸,提升能力
學生的知識經驗越豐富,他們對詩詞的領悟就越豐富深刻。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夯實作為新知識生長點的認知結構。這個認知結構包括:作品積累、詩詞常識、鑑賞方法、名家賞析的文章、背景知識以及一些主要流派的風格特點等。
①從課內向課外擴充套件,嚴格要求學生背誦一定量的課內外作品,在背誦中豐富積累,在涵詠中感悟陶冶。②引導學生透過專題探索掌握詩詞的一般常識。比如詩詞的題材類別、意象、意象與情感、意境、風格、表現手法、朗誦技巧等。③推薦並指導學生閱讀詩評名家賞析詩詞的文章、書刊,讓學生走進經典、走進名家大師,感受他們的學識、睿智、氣度,開拓視野,開闊胸襟,培養大氣,提升自我。④指導學生廣泛深入地研究一些作家的傳記(評傳),走進歷史走進詩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感悟時代風雲、生活遭際、理想情感、品性情趣在作品中的折射,從而深潛到文化的深層,感悟人生真諦和宇宙哲理。生命發展的高度取決於手腳架搭建的高度。搭好手腳架,重在讓學生積累文化,掌握方法,使其知識和能力相生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