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詩詞的抒情藝術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詞人,她的抒情詞感情細膩真摯,以婉約深沉見長,同時又以鮮明的形象傳情,語言清新自然,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著有《漱玉集》、《詞論》等。,她才華橫溢 ,她的詞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受到歷代文人的讚譽,被推為婉約派之正宗。
一、感情細膩、真摯有倜儻丈夫氣
李清照的詞,以1126年“靖康之變”為界,分為前後兩期,隨著時期的不同,詞的風格也有所不同。前期作品色彩明麗、細膩、寂寥,多是抒寫離愁別緒的閨怨詞。後期作品則沉鬱、淒涼、悲蒼,主要是抒發了個人身世的哀痛和對山河破碎的感慨。關於她的詞,我們看得最多的還是一個“愁”字。
李清照為人爽直、敢愛敢恨,感情細膩真摯,個性化色彩更為明顯和突出。她善於把女性的柔情美,詩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陽剛美融為一體,形成自已獨特的藝術個性:婉中見直,柔中有剛,最集中體現的是詞中的 “倜儻丈夫氣”。在李清照詞之前,婉約詞人多以男性寫豔情閨怨,詞中的世界多屬於男人眼中的女性世界,而李清照則是以女子的身份寫自身感受,自然情真意切,這是很多男性詞人無法比擬的。例《一剪梅》(紅藕香殘)“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愁情難釋!眼裡眉間都是愁。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很直白的描述夫妻間的.相思深情真切動人。又如《鳳凰臺上憶吹蕭》(香冷金猊)“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滿懷至情,連篇痴語,充滿了女性自然率真、純誠細膩。以至於宋朝王灼曾評說:李清照“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籍也”(《碧雞漫志》卷二)這評論正說明了李清照的詞敢於流露真實感情,以至於在客觀上被當時的封建規範所不容,這正反映了李清照的為人和超邁塵俗。
二 、抒情技巧的多樣性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抽象感情形象化,這是抒情詞管用的手法,李清照善於言情,善於運用情與景、情與物、情與理之間的內在聯絡來營造情景相融的意境,化景為情來表現她極為複雜的心情,使之達到渲染感情的良好效果。如:《醉花陰》(薄霧濃雲)把主人公的抑鬱的心情,無聊的心緒,自然的融入到陰沉的天氣,燃燒的瑞腦之中,又借佳節夜涼,敘寫孤寂思親之情,一個“涼”字表面象是指天氣,實際寫心情,寫其情緒的愁悶和心境的淒涼。思夫之愁情如此強烈,卻又寫得十分委婉、含蓄,詞人就是運用了移情於物的手法,把抽象的不可捉摸的愁,變成一種具體可感的東西,並且使人感到,不僅人在愁,連物也在愁,天也在愁,地也在愁了。借酒澆愁愁更愁,最後又寫到西風捲簾,不解人意,使人目睹黃花更添思親之情,倍覺“人比黃花瘦”,這已分不出哪是物景,哪是心境,真是獨出機杼,妙手天成。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縱即逝的真切感受,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語言表達出來,使之成為具體、易於理解的東西。
她既善於描繪實景寄託感情,又善於虛擬幻象表達感情,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如夢令》(昨夜雨疏),這是一首小令,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字,卻寫得曲折委婉,生動活潑。作者借春夜裡的一個自然現象,抒發青春易失的感慨。作者從“昨夜”寫起,透過“雨疏風驟”,先從聽覺上展開聯想,然後轉化為視覺形象“綠肥紅瘦”,因此,翌日清晨急切地向“捲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捲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個“應是”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人物的身份、性格、教養以及感情上的細微差別也都歷歷在目。這首詞的寫法別緻,注重從聽覺到視覺,從內心到客觀現實的轉化過程,給觀眾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耐人咀嚼。
2、李清照的詞很擅於運用白描的手法抒發感情,即以直白之語,寫深濃之情,但又毫無淺易平直之跡,有場景,有人物,有襯映具有渾成、含蓄、宛曲的特點。她常以深入淺出的筆調,抒寫她歡樂或悽苦的情感,如《點絳唇》下片寫倚欄遠望:“倚遍欄杆,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沒有堆砌詞彙,沒有雕飾句子,以白描的手法流露感情,很自然地表現出閨中少婦倚欄望遠的寂寞之感,和望斷歸路的惆悵之情,意味深長,咀嚼不盡。又如:《永遇樂。元宵》(落日熔金),作者表述了女主人情感上的一種尷尬,寫出了她內心世界的痛苦與矛盾。元霄佳節,女主人遠離香車寶馬之邀,不想出去,顯示了她孤苦感情與佳節的不協調,但她又不甘心於此,又希望能加入到他們中間,因此“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只好把那個簾子挑起一角,在簾兒底下,聽他們的歡笑,只是用聽,這也就足夠了,抒發了作者遭受離亂、飽受憂患的愁憤情感和悽愴的心境。
3、李清照很擅於運用比擬的手法抒發感情,如:《醉花陰・重陽》(薄霧濃雲)作者以自甘素淡的菊花為比,即是重陽的當令風光,又象徵著一種情操,“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個“瘦”字,即寫自己因相思而憔悴,又寫出簾外飄零的菊花景象,表現了深閨懷人在寂寞無語中的深深的思念,襯托出思婦迴腸欲斷的情感。格外富有一種優美的情致,給人以特殊的美感。
三、 語言樸素、煉句精巧
1、李清照是語言大師,詞語獨具風格,善於巧妙用典,自鑄偉詞。從她的詞中,看不出前人的影子,只有極少數詞句,可能脫胎於古人,把典故口語化,觸景生情,典故與詞境水乳交融,達到了“點鐵成金”的作用。 作者受魏晉名士風流影響很大,陶淵明有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詞人有“東籬把灑黃昏後”(《醉花陰》),“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多麗・詠白菊》),“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鷓鴣天》);古代有“鴻雁傳書”的典故人人皆知,作者有“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剪梅》)。“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聲聲慢》)。“徵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念奴嬌》)。
李清照又善於運用口語,市井俗語,使詞寫的明白而家常,樸素淡雅清新自然,極富表現力。如:《行香子》(草際鳴蛩)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全是口語,似信手拈來,但細細品味,卻又詞蘊深意、言外有情。又如《孤雁兒》寫孤獨惆悵之情:“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作者用極淺俗的語言,寫極沉痛的心情,令人十分同情。另外詞人還特選用《孤雁兒》這個詞牌,象徵自己就是一隻孤獨空飛的鴻雁。
2、韻律優美,富有音樂性。李清照在自己的《詞論》中說:“蓋詩分平仄,而歌分五音,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可見她自己既有高深的音律造詣,又特別注重語言的錘鍊,講究語言的“音律”美。她用自己的創作實踐了自己的理論。在創作中,她特別擅長運用雙聲疊韻來創造語言的音韻美。最有代表性的要數《聲聲慢》,開頭連用十四個迭字,除了“覓覓”、“冷冷”之外,全是齒聲字,讀來齒牙敲擊,短促輕細,造成一種悽清的效果。這首詞就象一首急促的管絃演奏曲,漸入於悽楚幽咽之境,把一種強烈忍受煎熬的苦痛,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最後形容雨聲,又用“點點滴滴”四個疊字,在情意上纏綿婉轉,一唱三嘆,聲調上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極具音樂美感。加上整首詞句長短不一,變化繁多,配合有四聲的抑揚頓挫,使音樂性發揮到了極致,成為千古絕唱。讀起來,使人感覺到一種強烈的韻律美,或舒緩,或急促,皆聲情並茂,音律和諧。
李清照以其真摯樸素的情感,多樣化的手法,創造性的語言,構成了李清照獨特的藝術特色。她以獨特的風格成為我國抒情文學園地的一朵絢麗奪目的奇葩,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系統,受到後人的喜愛,影響和沾溉了歷代無數作家和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