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梁實秋> 駱駝梁實秋

駱駝梁實秋

駱駝梁實秋

  《駱駝》就是借駱駝的形象說人生感慨、思鄉愁緒的抒情之作。文章以“駱駝扮演的悲劇的角色”為主線。以下是小編分享的駱駝梁實秋,歡迎大家閱讀!

  臺北沒有什麼好去處。我從前常喜歡到動物園走動走動,其中兩個地方對我有誘惑。一個是一家茶館,有高屋建瓴之勢,憑窗遠眺,一片釉綠的田疇,小川蜿蜒其間,頗可使人目曠神怡。另一值得看的便是那一雙駱駝了。

  有人喜歡看猴子,看那些乖巧伶俐的動物,略具人形,而生活究竟簡陋,於是令人不由得生出優越之感,掏一把花生擲進去。有人喜歡看獅子跳火圈,狗作算學,老虎翻筋頭,覺得有趣。我之看駱駝則是另外一種心情,駱駝扮演的是悲劇的角色。它的檻外是冷冷清清的,沒有遊人圍繞,所謂檻也只是一根杉木橫著攔在門口。地上是爛糟糟的。它臥在那裡,老遠一看,真像是大塊的毛薑,逼近一看,真可嚇人!一塊塊的毛都在脫落,斑剝的皮膚上隱隱的露著血跡。嘴張著,下巴垂著,有上氣無下氣的在喘。水汪汪的兩隻眼睛好像是眼淚撲簌的盼望著能見親族一面似的。腰間的肋骨歷歷可數,頸子又細又長,尾巴像是一條破掃帚。駱峰只剩下了幹皮,像是一隻麻袋搭在背上。駱駝為什麼落到這悲慘地步呢?難道“沙漠之舟”的雄姿即不過如是嗎?

  我心目中的駱駝不這樣的。兒時在家鄉,一聽見大銅鈴叮叮噹噹響就知道送煤的駱駝來了,愧無管寧的修養,往往奪門出現,一根細繩穿繫著好幾只駱駝,有時是十隻八隻的,一順的立在路邊。滿臉煤汙的煤商一聲吆喝,駱駝便乖乖的跪下來給人卸貨,嘴角往往流著白沫,口裡不往的嚼――反芻。有時還跟著一隻小駱駝,幾乎用跑步在後面追隨著。面對著這樣龐大而溫馴的馱獸,我們不能不驚異的欣賞。

  是亞熱帶的氣候不適於駱駝居住。動物園的那一雙駱駝不久就不見了。標本室也沒有空間容納它們。我從此也不大常去動物園了。我嘗想:公文書裡罷黜一個人的時候常用“人地不宜”四字,總算是一個比較體面的下臺的藉口。這駱駝之黯然消逝,也許就是類似“人地不宜”之故罷?生長在北方大地之上的巨獸,如何能侷促在這樣的小小圈子裡,如何能耐得住這炎方的鬱蒸?它們當然要憔悴,要悒悒,要委頓以死。我想它們看著身上的毛一塊塊的脫落,真的要變成“有板無毛”的狀態,蕉風椰雨,晨夕對泣,心裡多麼淒涼!真不知是什麼人惡作劇,把它們運到此間,使得它們嘗受這一段酸辛,使得我們也興起“人何以堪”的感嘆!

  其實,駱駝不僅是在這炎蒸之地難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陸其命運也是在日趨於衰微。在運輸事業機械化的時代,誰還肯牽著一串串的駱駝招搖過市、沙漠地帶該是駱駝的用武之地了,但現在沙漠裡聽說也有現代的交通工具。駱駝是馴獸,自己不復能在野外繁殖謀生。

  等到為人類服務的機會完全消失的時候,我不知道它將如何繁衍下去。最悲慘的是,大家都譏笑它是獸類中最愚蠢的當中的一個;因為它只會消極的忍耐。給它背上馱500磅的過載,它會跪下來承受。它肯食用大多數哺乳動物所拒絕食用的荊棘苦草,它肯飲用帶鹽的髒水。它奔走三天三夜可以不喝水,並不是因為它的肚子裡儲藏著水,是因為它在體內由於脂肪氧化而製造出水。像這樣的動物若是從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於引起多少人的惋惜。尤其是在如今這個世界,大家所喜歡豢養的乃是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像駱駝這樣的“任重道遠”的傢伙,恐怕只好由它一聲不響的從這世界舞臺上退下去罷!

  (選自《中國現代散文》,有刪節)

  文後小語:梁實秋,中國現代著名作家。1949年從大陸到臺灣,70年代移居美國西雅圖,80歲時懷著深深的遺憾重返臺灣。梁先生晚年,失去了政治上的優勢,自有一種退出歷史舞臺的痛苦;“葉落歸根”的文化傳統與“有家不得歸”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使梁先生鄉思縈懷。《駱駝》就是借駱駝的形象說人生感慨、思鄉愁緒的抒情之作。文章以“駱駝扮演的悲劇的角色”為主線,首先描寫了駱駝狹小、骯髒的生存環境,表現駱駝被人冷落的處境;再透過“一塊塊的毛都在脫落,斑削的皮膚上隱隱的露著血跡。嘴張著,下巴垂著,有上氣無下氣的在喘”的肖像描寫,突出駱駝生活的艱辛、淒涼;又透過“水汪汪的兩隻大眼睛撲簌的盼望著能見親族一面似的”細節,表現自己對回到家鄉的渴望,從而完成了駱駝這個擬人化的形象的塑造。不僅如此,作者還從駱駝個性與現實的矛盾對立中探索駱駝可悲命運的根源,預見駱駝的“黯然”前程,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失望和對人生境遇的無奈,情真意切,沉鬱悲涼。

  《駱駝》梁實秋閱讀答案

  問題:

  1、為什麼作者在寫駱駝之前要寫猴子,獅子,老虎

  2、第二段對駱駝外貌的描寫,突出了它上面特點?你認為公園裡的駱駝為什麼落得這樣悲慘的地步

  3、回憶兒時看到馱煤的駱駝,其目的是什麼?

  4、駱駝的命運日趨衰微的原因是什麼?這裡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 “任重而道遠”是什麼意思?它出自什麼書?用這一詞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推薦答案

  1、列舉其他動物目的是為與駱駝的形象,生活做一個襯托,襯托出駱駝的悲慘,做出鋪墊。

  2、突出駱駝毛脫於皮的悲慘的形象特點,因為駱駝的生活氣候,習性和臺北動物園的地理,生活不適應,所以有如此悲慘的境地。

  3、作者透過對兒時回憶描寫出了駱駝曾經的光彩,以襯托此時駱駝的悲慘

  4、原因是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使駱駝這一工具失去了利用的價值,而只能成為動物園中被觀賞的物件。包含了作者對駱駝悲慘命運的感傷與同情。

  5、比喻責任重大,道路又遙遠,要經歷長期的奮鬥。出自《論語·泰伯》,用這一詞表達作者對駱駝以後的生存生活和自身價值的一種樂觀期望。

  梁實秋散文推薦

  “我愛一切舊的東西——老朋友,舊時代,舊習慣,古書,陳釀;而且我相信,陶樂賽,你一定也承認我一向是很喜歡一位老妻。”這是高爾斯密的名劇《委曲求全》中那位守舊的老頭兒哈德卡索先生說的話。他的夫人陶樂賽聽了這句話,心裡有一點高興,這風流的老頭子還是喜歡她,但是也不是沒有一點慍意,因為這一句話的後半段說透了她的老。

  這句話的前半段沒有毛病,他個人有此癖好,幹別人什麼事?而且事實上有很多人頗具同感,也覺得一切東西都是舊的好,除了朋友、時代、習慣、書、酒之外,有數不盡的事物都是越老越古越舊越陳越好。所以有人把這半句名言用花體正楷字母抄了下來,裝在玻璃框裡,掛在牆上,那意思好像是在向喜歡除舊佈新的人挑戰。

  俗語說,“人不如故,衣不如新”。其實,衣著之類還是舊的舒適。新裝上身之後,東也不敢坐,西也不敢靠,戰戰兢兢。我看見過有人全神貫注在他的新西裝褲管上的那一條直線,坐下之後第一樁事便是用手在膝蓋處提動幾下,生恐膝部把他的筆直的褲管撐得變成了口袋。人生至此,還有什麼趣味可說!看見過愛因斯坦的小照麼?他總是披著那一件敞著領口胸懷的鬆鬆大大的破夾克,上面少不了菸灰燒出的小洞,更不會沒有一片片的汗斑油漬,但是他在這件破舊衣裳遮蓋之下優哉遊哉的神遊於太虛之表。

  《世說新語》記載著:“桓車騎不好著新衣,浴後婦故進新衣與,車騎大怒,催使持去,婦更持還,傳語云,‘衣不經新,何由得故?’桓公大笑著之。”桓衝真是好說話,他應該說,“有舊衣可著,何用新為?”也許他是為了保持閫內安寧,所以才一笑置之。“殺頭而便冠”的事情,我還沒有見過;但是“削足而適履”的行為,則頗多類似的例證。一般人穿的鞋,其製作設計很少有顧到一隻腳是有五個趾頭的,穿這樣的鞋雖然無需“削”足,但是我敢說五個腳趾絕對缺乏生存空間。有人硬是覺得,新鞋不好穿,敝屣不可棄。

  “新屋落成”金聖嘆列為“不亦快哉”之一,快哉儘管快哉,隨後那“樹小牆新”的一段暴發氣象卻是令人難堪。“欲存老蓋千年意,為覓霜根數寸栽”,但是需要等待多久!一棟建築要等到相當破舊,才能有“樹林陰翳,鳥聲上下”之趣,才能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之樂。西洋的庭園,不時的要剪草,要修樹,要打扮得新鮮耀眼,我們的園藝的標準顯然的有些不同,即使是帝王之家的園囿也要在亭閣樓臺畫棟雕樑之外安排一個“濠濮間”、“諧趣園”,表示一點點陳舊古老的蕭瑟之氣。至於講學的上庠,要是牆上沒有多年蔓生的常春藤,基腳上沒有遠年積留的苔蘚,那還能算是第一流麼?

  舊的事物之所以可愛,往往是因為它有內容,能喚起人的回憶。例如陽曆儘管是我們正式採用的歷法,在民間則陰曆仍不能廢,每年要過兩個新年,而且只有在舊年才肯“新桃換舊符”。明知地處亞熱帶,仍然未能免俗要煙熏火燎的製造常常帶有屍味的臘肉。端午的龍舟粽子是不可少的,有幾個人想到那“露才揚己怨懟沉江”的屈大夫?還不是舊俗相因虛應故事?中秋賞月,重九登高,永遠一年一度的引起人們的不可磨滅的興味。甚至臘八的那一鍋粥,都有人難以忘懷。至於供個人賞玩的.東西,當然是越舊越有意義。一把宜興砂壺,上面有陳曼生制銘鐫句,縱然破舊,氣味自然高雅。

  “樗蒲錦背元人畫,金粟箋裝宋版書”更是足以使人超然遠舉,與古人遊。我有古錢一枚,“臨安府行用,準參百文省”,把玩之餘不能不聯想到南渡諸公之觀賞西湖歌舞。我有胡桃一對,祖父常常放在手裡揉動,噶咯噶咯的作響,後來又在我父親手裡揉動,也噶咯噶咯的響了幾十年,圓滑紅潤,有如玉髓,真是先人手澤,現在輪到我手裡噶咯噶咯的響了,好幾次險些兒被我的兒孫輩敲碎取出桃仁來吃!每一個破落戶都可以拿了幾件舊東西來,這是不足為奇的事。國家亦然。多少衰敗的古國都有不少的古物,可以令人驚羨,欣賞,感慨,唏噓!

  舊的東西之可留戀的地方固然很多,人生之應該日新又新的地方亦復不少。對於舊日的典章文物我們儘管喜歡讚歎,可是我們不能永遠盤桓在美好的記憶境界裡,我們還是要回到這個現實的地面上來。在博物館裡我們面對商周的吉金,宋元明的書畫瓷器,可是溜酸雙腿走出門外便立刻要面對擠死人的公共汽車,醜惡的市招,和各種飲料一律通用的玻璃杯!

  舊的東西大抵可愛,惟舊病不可復發。諸如夜郎自大的脾氣,奴隸制度的殘餘,懶惰自私的惡習,蠅營狗苟的醜態,畸形病態的審美觀念,以及罄竹難書的諸般病症,皆以早去為宜,舊病才去,可能新病又來,然而總比舊痾新恙一時併發要好一些,最可怕的是,倡言守舊,其實只是迷戀骸骨;唯新是騖,其實只是摭拾皮毛,那便是新舊之間兩俱失之了。夢

  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注:“其寢不夢,神定也,所謂至人無夢是也。”作到至人的地步是很不容易的,要物我兩忘,“嗒然若喪其耦”才行。偶然接連若干天都是一夜無夢,混混噩噩的睡到大天光,這種事情是常有的,但是長久的不作夢,誰也辦不到。有時候想夢見一個人,或是想夢作一件事,或是想夢到一個地方,拼命的想,熱烈的想,刻骨鏤心的想,偏偏想不到,偏偏不肯入夢來。有時候沒有想過的,根本不曾起過念頭,而且是荒謬絕倫的事情,竟會竄入夢中,突如其來,揮之不去,好驚、好怕、好窘、好羞,至於我們所企求的夢,或是值得一作的夢,那是很難得一遇的事,即使偶有好夢,也往往被不相干的事情打斷,矍然而覺。大致講來,好夢難成,而噩夢連連。

  我小時候常作的一種夢是下大雪。北國冬寒,雪虐風饕原是常事,哪有一年不下雪的?在我幼小心靈中,對於雪沒有太大的震撼,頂多在院裡堆雪人、打雪仗。但是我一年四季之中經常夢雪;差不多每隔一二十天要夢一次。對於我,雪不是“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張承吉句),我沒有那種狂想。也沒有白居易“可憐今夜鵝毛雪,引得高情鶴氅人”那樣的雅興。更沒有柳宗元“獨釣寒江雪”的那分幽獨的感受。

  雪只是大片大片的六出雪花,似有聲似無聲的、沒頭沒腦的從天空篩將下來。如果這一場大雪把地面上的一切不平都勻稱的遮覆起來,大地成為白茫茫的一片,像韓昌黎所謂“凹中初蓋底,凸處盡成堆”,或是相傳某公所謂的“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我一覺醒來便覺得心曠神怡,整天高興。若是一場風雪有氣無力,只下了薄薄一層,地面上的枯枝敗葉依然暴露,房頂上的瓦櫳也遮蓋不住,我登時會覺得哽結,醒後頭痛欲裂,終朝寡歡。這樣的夢我一直作到十四五歲才告停止。

  緊接著常作的是另一種夢,夢到飛。不是像一朵孤雲似的飛,也不是像摶扶搖而上九萬里的大鵬,更不是徐志摩在《想飛》一文中所說“飛上天空去浮著,看地球這彈丸在太空裡滾著,從陸地看到海,從海再看回陸地。凌空去看一個明白……”,我沒有這樣規模的豪想。我夢飛,是腳踏實地的兩腿一彎,向上一縱,離了地面,起先是一尺來高,漸漸上升一丈開外,兩腳輕輕擺動,毫不費力的越過了影壁,從一個小院竄到另一個小院,左旋右轉,夷猶如意。

  這樣的夢,我經常作,像潘彼得“那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說飛飛,來去自如。醒來之後,覺得渾身通泰。若是在夢裡兩腿一踹,竟飛不起來,身像鉛一般的重,那麼醒來非常沮喪,一天不痛快。這樣的夢作到十八歲不再有了。大概是潘彼得已經長大,而我像是雪萊《西風歌》所說的“落在人生的荊棘上了!”

  成年以後,我過的是夢想顛倒的生活,白天夢作不少,夜夢卻沒有什麼可說的。江淹少時夢人授以五色筆,由是文藻日新。

  王夢大筆如椽,果然成大手筆。李白少時筆頭生花,自是天才贍逸,這都是奇蹟。說來慚愧,我有過一枝小小的可以旋轉筆芯的四色鉛筆,我也有過一幅朋友畫贈的“夢筆生花圖”,但是都無補於我的文思。我的親人、我的朋友送給我的各式各樣的大小精粗的筆,不計其數,是沒有夢見過五色筆,也沒有夢見過筆頭生花。至於黃帝之夢遊華胥、孔子之夢見周公、莊子之夢為蝴蝶、陶侃之夢見天門,不消說,對我更是無緣了。我常有噩夢,不是出門迷失,找不著歸途,到處“鬼打牆”,是內急找不到方便之處,即使找得了地方也難得立足之地,再不是和惡人打鬥而四肢無力,結果大概都是大叫一聲而覺。像黃粱夢,南柯一夢……那樣的豐富經驗,縱然是夢不也是很快意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