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槐樹下的戰爭》的閱讀答案
槐樹下的戰爭
老舍
①一號搬來了兩家日本人,一共有兩個男人,兩個青年婦人,一個老太婆,和兩個八九歲的男孩子。自從他們一搬來,冠曉荷儼然自居為太上巡長,他命令白巡長打掃衚衕,通知鄰居們不要教小孩子們在槐樹下拉屎撒尿。他囑咐倒水的“三哥”,無論天怎麼旱,井裡怎麼沒水,也得供給夠了一號用的——“日本人是要天天洗澡的,用的水多!別家的水可以不倒,可不能缺了一號的!”
②一號的兩個男人都是三十多歲的小商人。他們每天一清早必定帶著兩個孩子——都只穿著一件極小的褲衩兒——在槐樹下練早操。早操的號令是廣播出來的,大概全城的日本人都要在這時候操練身體。
③七點鐘左右,那兩個孩子,揹著書包,像箭頭似的往街上跑去,由人們的'腿中拚命往電車上擠。他們不像是上車,而像兩個木橛硬往車裡釘。下學以後,他們賽跑,他們爬樹,他們在地上滾,他們相打——打得有時候頭破血出。他們想怎麼玩耍便怎麼玩耍,好象他們生下來就是這一塊槐蔭的主人。他們願意爬哪一家的牆,或是用小刀宰哪一家的狗,他們便馬上去作,一點也不遲疑。
④他們家中的婦人永遠向他們微笑,彷彿他們兩個是一對小的上帝。就是在他們倆打得頭破血出的時候,她們也只極客氣的出來給他們撫摸傷痛,而不敢斥責他們。他們倆是日本的男孩子,而日本的男孩子必是將來的殺人不眨眼的“英雄”。
⑤全衚衕中,只有冠曉荷和一號來往。曉荷三天兩頭的要拿著幾個香瓜,或一束鮮花,或二斤黃花魚,去到一號“拜訪”。他們可是沒有給他送過禮。曉荷唯一的報酬是當由他們的門中出來的時候,他們必全家都送出他來,給他鞠極深的躬。他的躬鞠得比他們的更深。他的鞠躬差不多是一種享受。鞠躬已畢,他要極慢的往家中走,為是教鄰居們看看他是剛由一號出來的,儘管是由一號出來,他還能沉得住氣!即使不到一號去送禮,他也要約摸著在他們快要回來的時候,在槐樹下徘徊,好等著給他們鞠躬。
⑥鄰居們討厭那兩個日本孩子,因為那兩個孩子喜歡用頭猛撞冠先生,也同樣的撞別人。他們最得意的是撞四大媽,和小孩子們。他們把四大媽撞倒已不止一次,而且把衚衕中所有的孩子都作過他們的頭力試驗器。他們把小順兒撞倒,而後騎在他的身上,抓住他的頭髮當作韁繩。小順兒,一箇中國孩子,遇到危險只會喊媽!
⑦小順兒的媽跑了出去。她的眼,一看到小順兒變成了馬,登時冒了火。在平日,她不是護犢子的婦人;當小順兒與別家孩子開火的時候,她多半是把順兒扯回家來,絕不把錯過安在別人家孩子的頭上。現在,她卻想到了另一條路兒上去,她以為日本人滅了北平,所以日本孩子才敢這麼欺侮人。她不甘心老老實實的把小孩兒扯回來。她跑了過去,伸手把“騎士”的脖領抓住,一掄,掄出去;騎士跌在了地上。又一伸手,她把小順兒抓起來。拉著小順兒的手,她等著,看兩個小仇敵敢再反攻不敢。兩個日本孩子看了看她,一聲沒出的開始往家中走。她以為他們必是去告訴大人,出來講理。她等著他們。他們並沒出來。她鬆了點勁兒,開始罵小順兒:“你沒長著手嗎?不會打他們嗎?你個膿包!”小順兒又哭了,哭得很傷心。“哭!哭!你就會哭!”她氣哼哼的把他扯進家來。
⑧祁老人不甚滿意韻梅惹日本人,但見孫媳婦真動了氣,沒敢再說什麼,而把小順兒拉到自己屋中,告訴他:“在院裡玩還不行嗎?幹嗎出去惹事呢?他們厲害呀,你別吃眼前虧呀,我的乖乖!”
⑨晚間,瑞宣剛一進門,祁老人便輕聲的告訴他:“小順兒的媽惹了禍嘍!”瑞宣嚇了一跳。他曉得韻梅不是隨便惹禍的人,而不肯惹事的人若一旦惹出事來,才不好辦。“怎麼啦?”他急切的問。
⑩老人把槐樹下的一場戰爭詳細的說了一遍。
瑞宣笑了笑:“放心吧,爺爺,沒事,沒事!教小順兒練練打架也好!”
韻梅也報告了一遍,她的話與神氣都比祖父的更有聲有色。她的怒氣還沒完全消散,她的眼很亮,顴骨上紅著兩小塊。瑞宣聽罷,也笑一笑。他不願把這件小事放在心裡。
可是,他不能不覺到一點高興。他沒想到韻梅會那麼激憤,那麼勇敢。他不止滿意她的舉動,而且覺得應當佩服她。由她這個小小的表現,他看出來:無論怎麼老實的人,被逼得無可奈何的時候,也會反抗。在黑暗中,才更切迫的需要光明。正因為中國被侵略了,中國人才會睜開眼,點起自己心上的燈!
(選自《四世同堂》,有刪改)
13.第⑤段中冠曉荷鞠躬的細節表現出他怎樣的心理?(4分)
答:①巴結日本人自覺主動(2分);
②享受做奴隸的感覺(1分);
③總想炫耀與日本人的關係(1分)。
14.請簡要概括小說中小順兒媽韻梅的形象特徵。(4分)
答:老實本分,與人為善;憎恨侵略者,有反抗精神。(每點2分)
15.請分析小說結尾處畫線句的含意。(6分)
答:①中國人的內心具有反抗精神與不屈的鬥志;
②民族危亡促使人民激發出這樣的精神;
③作者從正在覺醒的人民身上看到民族希望。(每點2分)
16.文中用大量筆墨敘寫兩個日本小孩,請探究這樣寫的意圖。(6分)
答:①突顯了日本孩子刻苦堅韌、野蠻好鬥的性格;
②側面展現了北平淪陷後的社會環境;
③揭露日本軍國主義對其國民的毒害;
④日本孩子的野蠻行徑導致衝突產生,推動情節發展;
⑤與中國孩子的懦弱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作者對民族災難的深層思考。
(每點2分,答對任意3點即可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