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舍> 老舍的真名叫什麼

老舍的真名叫什麼

老舍的真名叫什麼

  很多人都知道著名的現代作家老舍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文學家,那麼,這位深受人們愛戴的文學家老舍的真名是什麼呢?今天,小編為大家揭曉老舍先生的真名。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老舍的真名,歡迎閱讀!

  老舍的真名叫什麼

  老舍原名舒慶春,這是他的父母親為他而取得,慶春並不是空有著其名,其中也包含著一些含義,當時老舍出生在末冬之季,剛好春天就要到臨,老舍的父母就為他起了這個名字,代表著迎接春天的意思,又象徵著美好,他的父母希望他有一個像春天一樣美好的前途,不過,老舍的未來也正像是他的名字一般,迎接了一段又段人生的輝煌。

  舒慶春在上學之後就為自己改名為舍予,他巧妙的將自己的姓名拆開,就成了舍予,意思為忘我,也表示他想做到忘我的境界,後來在發表了自己第一部小說之後他才開始用氣了老舍這個名字。

  舒慶春這個名字雖然並沒有老舍出名,但是它的舒字姓在當時還是非常少見的,因為老舍其實是一位滿族人,擴充套件到他的祖祖輩輩之上,他的祖輩姓氏其實是舒穆祿,因為家族的爭鋒,到了舒慶春父親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分裂了,舒慶春的父親被分了出去,後來乾脆就叫一個舒字,也多虧了老舍父親這一代,才有了後來的老舍這個名字,舒慶春這個名字並沒有被抹去,而是和著名字的人一起長留人心。

  老舍未獲諾貝爾文學獎內幕

  諾貝爾文學獎每年都會從全世界中挑選一個出來為獲獎人,而這個獲獎人一定是要在這一年中對全世界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諾貝爾文學獎是文學界中的頂峰,獲得它比獲得無上的榮譽還要讓人為之自豪,在六八年的時候有一個風波,叫老舍諾貝爾文學獎,這是怎麼回事呢?

  老舍是我們國家的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以及小說家還有話劇家,他是我們國家的北京人氏,父祖上都是滿族人,雖然他出生貧窮,但是卻十分的熱愛文學,最後,成年後的老舍在文學上的造詣也是非同小可,他成為了我們國家的一種驕傲,不僅如此,老舍在國外也十分的出名,諾貝爾文學獎也曾是老舍的。六八年有一種風波叫做老舍諾貝爾文學獎,如果老舍還在的話,當時他一定風光滿面的走上舞臺接手那榮譽的象徵,他一生的獲得集結而成的自豪,可是老舍一定將他所有的才華以及命運都搭在了文學之中,他和文學獎一定沒有了緣分,六六年的時候,老舍自殺了,這成為了我們國家的一大遺憾啊,後來那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落手他人的掌中。

  老舍雖然有生之年與諾貝爾文學獎無緣,但是其實在全世界的人心中,早就已經承認了老舍就是那文學獎的得主,他的一生就該獲得那面獎項,因為他值。不過或許老舍先生還在世的話,也許並不會在意一面獎盃,一份榮譽,他在意的一定還是他的小說,他的話劇吧,這就是大文學家老舍。

  人物評價

  1、胡風:“舍予是經過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沒有被這些所湮沒,反而顯得更凸出,更難能而且可愛。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複雜的枝葉所襯托著的果子。他底客客氣氣,談笑風生裡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話還是笑話的那一種幽默。現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裡面正閃耀著他底對於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時卻要為國事,為公共事業,為友情傷心墮淚,這恐怕是很少為人知道的。”

  2、“舍予是非常歡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但同時也是富於藝術家氣質,能夠孤獨的人”。

  3、“舍予是盡了他的責任的,要他賣力的時候他賣力,要他挺身而出的時候他挺身而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時候他委曲求全……特別是為了公共的目的而委屈自己的那一種努力,就我目接過的若干事實說,只有暗暗歎服包在謙和的言行裡面的他底捨己的胸懷。”

  4、舒乙:“生活中的父親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時間不說話,在悶著頭構思寫作。很嚴肅、很封閉。但是隻要有人來,一聽見朋友的聲音。他馬上很活躍了,平易近人,熱情周到,很談得來。仔細想來,父親也矛盾。因為他對生活、對寫作極認真勤奮;另一方面,他又特別有情趣,愛生活。”

  5、朱光潛:“據我接觸到的世界文學情報,全世界得到公認的中國新文學家也只有沈從文與老舍。

  6、樊駿評價幽默之於老舍:“在某種意義上,失去了幽默,就沒有了老舍,更談不上他在文學史上取得那樣的成就與地位。

  老舍散文欣賞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流,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裡,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裡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裡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麼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後,小夥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並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