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這條小魚在乎的案例分析
【背景】
《這條小魚在乎》講述了一個小男孩盡力拯救那些被暴風雨捲上岸來,困在淺水窪裡的小魚的感人場面。文章的後半部分主要寫的是一位先生和小男孩的對話,從兩人的對話中,我們知道小男孩明知自己這樣做無濟於事,但仍儘自己的力量奮力拯救小魚。文中的這個孩子純真、善良、感人至深,透過學文,要讓學生感受到男孩的善良。根據本課的特點,結合《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採用讀悟結合方式,透過學生個體體驗、生活體驗、情感體驗,讀中悟,悟中讀,使學生讀得情,思得深,悟得透。
【教學片斷】
(學生第二次自由朗讀2—7自然段,四人一小組談談自己的理解)
師:小朋友,透過剛才的朗讀和討論,你知道這條小魚在乎什麼呢?
生:我知道了這條小魚在乎自己的生命。
生:我知道了這條小魚在乎小男孩來救它。
生:我知道了這條小魚在乎自己能不能活下去。
師:那小男孩也在乎,你知道他又在乎什麼呢?
生:小男孩在乎小魚的生命。
生:小男孩覺得小魚和人一樣,生命只有一次,因此他很想救小魚。
生:小男孩覺得這些小魚很可憐,所以他要救它們。
生:小男孩救了小魚,這些小魚又可以快樂在生活在大海里了,所以他很在乎。
師:是呀,小男孩不但救了小魚,還讓他們重新獲得了整個世界。多好的小男孩呀,我們來分角色朗讀2—7自然段。
(學生分角色朗讀)
師:聽了剛才同學的朗讀,你感受到這是一個怎麼樣的小男孩呢?
生:這是一個愛小魚的.小男孩。
生:這是一個聰明可愛的小男孩。
生:這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小男孩。
生:這是一個具有愛心的小男孩。
生:這是一個善良的小男孩。
師:說得多好呀!可是你們認為這個男人有沒有愛心?這成百上千條小魚能不能
救活?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體會一下。
(學生讀課文)
生:我覺得這個男人有同情心,但他是大人了,他覺得撿小魚是小孩子做的事。
生:我覺得這個男人有同情心,他看小男孩撿魚的時候,“忍不住走了過去。”說
明他也動心了。
生:我覺得這個男人沒有同情心,因為他對小男孩說:“你救不過來的”“誰在乎
呢”,他覺得不需要可憐一條小魚的生命,因此他沒有去撿。
生:我覺得這個男人有同情心,因為小魚有成百上千條,靠一個人是撿不過來的。
再說,即使有人撿了,還是有許多魚會死去。
生:我覺得只要像小男孩這樣富有愛心、同情心的人多一點,小魚還是會被救活。
【教學反思】
薩特曾說:“閱讀就是自由的夢。”而這夢一直以來未讓學生真正實現過。在以往的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根據教學參考資料解讀作品,然後再向學生灌輸,以為這是最有權威的解讀,是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捷徑。其實,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這隻能是老師的閱讀,而不是學生的閱讀;只能是統一的標準化閱讀,而不是個性化、創造性的閱讀。
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因此,在作者、作品、讀者之間多出了一個教者,教者是讀者的導師,應該讓讀者直接面對作品。在本課教學中,我沒有輕易澆滅學生閱讀探索的火苗,更是把“皮球”踢給了學生,還學生真正讀者的“地位”,讓他們說自己所思,說自己所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聯絡課文內容分析、推理、歸納,生動活潑地領悟了故事的含義。整個閱讀過程突破了習慣性的思維,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受到了情感薰陶,獲得了思想啟迪,沒想到語文課原來也可以上得如此輕鬆和豁達,整個課堂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充溢著耐人尋味的無窮魅力。我想,再多的講解也代替不了孩子們自己的真情實感,因為他們自己,每個人就是活生生的生命!
在這節課中,雖然對學生進行了大量的朗讀指導,但總感覺不到位。朗讀指導一直是我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如何讓學生愛讀,讀準、讀順、讀出感覺,平時我也一直在摸索。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多學習,多實踐,多總結。課改道路上,大膽嘗試,為培養擁有新頭腦、新思維的優秀學生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