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教案(精選11篇)

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教案

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是葉聖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遊記。作者按遊覽的先後順序,先寫了去雙龍洞途中的風光,接著寫雙龍洞洞口和來到外洞;再寫怎樣透過孔隙來到內洞;最後寫出洞。文章開門見山,直接點明遊覽的時間和地點。又以簡潔的語言寫了途中所見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豔”概括了山區生機盎然的春色。再以具體、形象的語言描繪了雙龍洞的特點。在記敘中,作者的語言樸素,真實可感。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鬱”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能複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過程與方法:

  透過感悟按課文記敘的遊覽順序,學習有條理敘述的表達方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和樸實。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金華雙龍洞自然景觀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學情分析:

  本課時一篇遊記,學生對這樣的文章比較熟悉,遊覽的順序明線清楚,暗線溪水,需要指導學生慢慢體會。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的方法很有必要。

  教法與學法:讀畫結合,讀思結合,讀寫結合的方法學習本文。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去過溶洞,那裡的景象是怎樣的?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師總結: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上,不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風光,而且在地下也有著很多奇妙的景觀。其中溶洞就像童話世界中的迷宮……

  課件出示 “溶洞、石鐘乳、石筍”等詞語及圖片,學生認讀理解詞語。。

  設計意圖:由學生熟知的事物入手,易於激發學習的興趣。及時認讀詞語欣賞畫面,易於強化認知。

  二、自學課文,認讀理解生字詞

  1.讀一讀生字表中的13個生字,要求讀準字音,對其中筆畫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識記它們的字形。

  (這些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憶會比較好。也可以讓學生用聯想法有一個字聯想到多字加以區別分析。)

  2.畫出課文中的新詞並根據上下文或查工具書,理解它們的大概意思。

  3.質疑問難。(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詢問,也可向老師提出不能理解的詞語。)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自學,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自主理解詞語,質疑問難的能力,讓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

  三、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全文,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3.默讀全文,要求邊讀邊畫出作者遊覽路線示意圖。(可以各自進行,也可與幾個同學討論一起完成。)

  4、交流

  指名出示畫好的示意圖。並按圖說清圖意,然後相互補充或糾正不當之處。

  路上→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5、對照示意圖,找到相應段落再次朗讀。

  設計意圖:透過讀書、畫線路圖,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理清了文章的敘述順序,對理解課文,學習寫法做好了鋪墊。

  四、佈置課堂作業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研讀作者在去雙龍洞的途中所見的景物

  思考:作者見到些什麼?

  1.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豔。

  (由具體的景物概括出“明豔”一詞,寫出金華一帶山區明亮豔麗的春色。)

  2.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時變換調子。

  引導發現這句話的特點。(如有兩對反義詞,用擬人手法,寫溪水的聲音)

  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句子中的因果關係,音韻節奏感,和作者當時的心情等。

  (一個“迎”字,點名作者是逆溪流而上。“時而……時而……”說明了溪流蜿蜒曲折,因為溪流的寬窄不一,所以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緩急不同,作者巧妙地運用“寬、窄;緩、急;”兩對反義詞準確地表達溪流的形和聲。由於溪流緩急不一,聽到的流水聲也就各不相同,猶如在“時時變換調子”。這句話烘托了作者當時的遊興有多濃,對涓涓溪流發出如此讚歎!)

  反覆朗讀上述句子。

  二、研讀洞口,外洞,內洞各自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1.引導學生找到課文中概括特點的詞語或者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

  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

  外洞:寬敞。

  孔隙:窄小。

  內洞:昏暗比外洞大有雙龍和石鐘乳

  2.從文中找到作者用什麼方法把這些特點寫出來。

  (讓學生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採用的打比方,說感覺等手法)

  著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擦傷鼻子。

  體驗由於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擠壓”的感覺。這句話寫出作者透過孔隙時的真實感受,“稍微”,“一點兒”告訴我們只有一動不動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透過孔隙,以此說明孔隙小的特點,非常逼真。運用“要是……準”的假設句式,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當時受“擠壓”的感覺。

  2.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也很值得觀賞。

  著重理解“即使”這部分的強調作用。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石鐘乳和石筍是非常值得觀賞的,原因是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又各異。用“即使”這個關聯詞作強調,即退一步講,如果不把這些石鐘乳、石筍具體比做什麼也值得觀賞,說明它本身已經夠吸引人了,無需再比作什麼了。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樸實。

  三、複述

  任選雙龍洞其中一個景點進行復述。可採用導遊介紹等形式進行。

  四、總結全文

  1.啟發學生談談學了本文後的收穫,在相互交流對話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從內容和寫作方法兩方面談自己的收穫。

  2.教師小結。文章開門見山,直接點明遊覽的時間和地點。又以簡潔的語言寫了途中所見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豔”概括了山區生機盎然的春色。再以具體、形象的語言描繪了雙龍洞的特點。在記敘中,作者的語言樸素,真實可感。

  五、指導造句,寫段訓練

  1.用“時而……時而”寫句子。(飛機在高空表演,時而盤旋上升,時而俯衝下降,真讓人提心吊膽。再如汽車行駛……自然天氣……)

  2.把下面兩個句子表達的意思分別寫具體。

  (1)那棵松樹的枝葉十分繁茂。

  (2)登上山頂,我感到舒服極了。

  六、佈置課外語文活動

  蒐集有關溶洞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路上───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高、寬、大)(窄、矮、小)(黑、奇、大)

  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教案 篇2

  活動1【匯入】複習匯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 。齊讀課題。

  1.白板出示生詞,檢查學生認讀。

  2.指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複習作者遊覽的順序:

  金華→羅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活動2【講授】精度感受

  (一)欣賞路上的見聞。

  1.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來讀一讀。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板書:山色水聲)

  3.引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文中描寫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著……變換調子。”(老師朗讀,學生想象。)

  引導學生用“時而……時而……”練習說話 ,師生互評 。

  (二)遊覽外洞和內洞。

  1.自由讀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麼特點?(洞口寬,洞內大)教師板書:寬、大

  2.朗讀“洞口很寬,像……。走進去很大,彷彿……”體會打比方的獨到之處。

  3.師:我們隨葉聖陶爺爺來到外洞,必須幹什麼?四人小組朗讀第5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到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4.交流:讀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機板書:

  孔隙的特點——窄、矮[板書:窄、矮]

  作者的感受——好奇、險[板書:險]

  5.朗讀“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就登陸了。”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形,體會作者的感受。

  6.師:我們來到內洞,發現了什麼?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機板書。

  內洞的特點——黑(一團漆黑)、奇(洞頂雙龍,洞內石鐘乳、石筍)、大 (比外洞大得多)

  板書:黑、奇、大

  作者的感受——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很大

  活動3【講授】學習討論

  1、過渡:經過孔隙就進入了內洞,內洞又有什麼特點呢?

  2、默讀第五段,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麼?

  3、指導理解每句話講了什麼,並結合理解“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等詞,理解“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一句,概括出內洞的特點。(板書:黑、奇、大)

  4、內洞確實很黑、很奇、很大,觀看錄相,欣賞體會。

  四、作者游完了內洞,又排隊出了洞。

  活動4【練習】學習仿寫

  你還去過哪些風景名勝?仿照本文的寫法寫一個小片段。請兩位同學讀一讀。要注意遊覽順序。

  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學寫其中的9個。正確讀寫“浙江、森鬱、聚集、合適、昏暗、稍微、額頭”等詞語;

  2、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遊覽順序。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課文生字新詞,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前準備〗

  金華雙龍洞的圖片資料、及從空隙進入內洞的實景影片片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出示課題:匯入

  二、檢查預習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理解字義

  ⑴ 學生自己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⑵ 課堂反饋自學情況:

  2、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帶著問題讀課文:默讀課文,標序號,再想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這是一篇遊記,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

  3、瞭解寫作順序:

  過渡:作者遊覽了雙龍洞,他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向我們介紹了什麼?自讀思考,用筆畫下來。

  ⑴ 自讀思考。⑵ 小組交流。 ⑶ 班級交流。

  全文是按遊覽順序寫的,依次寫了遊覽金華雙龍洞的路上見聞、遊外洞、由外洞進內洞、遊內洞、出洞。

  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總結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畫一張遊覽路線圖,再說一說作者遊覽了哪些景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

  3、閱讀與想象相結合,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4、朗讀課文,能按順序運用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句複述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由外洞進入內洞的經過作者是怎樣寫清楚和具體的。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葉聖陶先生向我們清晰地講述了他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使我們彷彿也置身於神奇秀麗的大自然中。拿出你們自己繪製的遊覽路線圖,讓我們現在就啟程吧!

  二、學習新知

  1、整體感知:

  ⑴自學要求:默讀全文,思考:根據示意圖,說說你主要遊覽了哪些景點?

  ⑵班級交流彙報(引導學生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條理,分清文章的主次。)

  ⑶學生在讀中感悟。(文中略寫部分,如遊雙龍洞路上見聞部分“景色明豔、溪流歡唱”,隨著學生說,就透過學生的有感情朗讀解決了,具體描寫部分下面深入學習。)

  2、直奔課文的主體:

  ⑴ 在遊覽中,你對哪一處的景色印象最深,一會兒向大家做個介紹,形式不限,可以拿著圖片或照片做介紹,也可以編成解說詞講解,還可以朗讀課文。

  ⑵ 小組合作學習。

  ⑶ 全班交流:①外洞寬敞。②內外洞連線處孔隙的窄小。③內洞“黑、奇、大”

  板書:寬敞 窄小 黑、奇、大

  3、迴歸整體:

  教師根據板書總結引導:我們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的順序一同遊覽了金華的雙龍洞,這其間我們感受到路上明豔的景色,聽到了溪流的歡唱,看到外洞的寬敞,體驗了內外洞連線處孔隙的窄小,更讓我們欣賞到內洞的“黑、奇、大”,我們不禁發出感嘆。在我們遊覽的同時,泉水始終伴隨著我們,找找書中描寫泉水的句子。

  三、總結全文 知道作者的遊蹤,清楚文章的主次安排,為複述課文打好基礎。

  四、佈置作業

  1、語言積累:把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句讀一讀,記一記。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教案 篇4

  一、匯入 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的前三段向我們介紹了作者遊覽的時間、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見聞,那盤曲而上的盤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豔的山路景色,那時時變換調子的溪流聲是多麼迷人啊!那麼作者遊覽了哪些地方?這些地方又各有什麼特點?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總體感知:

  1、初讀課文,理清條理:

  A、請大家開啟書55頁,讀讀課文4--8自然段,看看作者遊覽了哪些地方?

  B、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瞭解。

  C、指名學生回答,並徵求全體同學意見。

  D、板書:外洞 孔隙 內洞

  2、再讀課文,歸納特點:

  A、同學們再讀讀這幾段,看看外洞、孔隙和內洞分別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B、學生閱讀理解,教師巡視瞭解。

  C、指名學生回答,徵求其餘同學意見。

  D、板畫並板書:(畫出外洞、孔隙、內洞)

  3、小結過渡,佈置下一步學習任務:

  其實呀,你們剛才談的這些就是這幾個地方的特點。透過剛才兩次讀課文,我們知道作者遊覽了這幾個地方,也知道了這幾個分別有著這樣的特點。那麼,你對哪個地方最感興趣呢?(瞭解學生大概情況)同學們都分別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你們想讓大家都來喜歡這裡嗎?那就要你們去細細地讀文章,喜歡哪個地放就讀哪個部分,看看你從文章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這些特點,然後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透過你的理解,透過你的表達,把別人都吸引過來,好嗎?

  我們這樣去讀:這個地方有什麼特點?你是從文章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這些特點的?找到後就按平時讀書的方法做上記號。

  三、精讀課文,自讀自悟:

  1、學生閱讀,做批註,教師巡視輔導,並教給學生正確的讀書方法。

  2、課堂討論:

  A、組織:有一些同學已經想好了。下面,我們先按課堂小組開展討論,跟同學們說一說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出這些個特點讓你喜歡的?

  B、學生討論,教師巡視,初步瞭解學生自學情況。

  3、交流評議:

  A、分別指幾名同學圍繞以下幾個要點開展討論:

  1)船小

  2)行船方式

  3)乘船姿勢

  4)乘船感覺

  (找出相關詞句,說出思維過程,弄明白作者透過寫什麼來表現孔隙窄小的特點,讀出乘船的姿勢和感受。)

  B、同學們體會得不錯。透過剛才幾位同學的介紹,有哪些同學也對孔隙產生了興趣?正因為作者抓住孔隙的特點寫,使我們如臨其境。所以孔隙也就深深地吸引了你們,是這樣的嗎?

  4、讀寫結合,突破難點:

  A、那麼作者又是怎樣把從外洞進入內洞這個意思一步步說清楚的呢?請看黑板,作者先寫什麼?接著呢?然後呢?最後呢?

  B、誰能聯絡課文中的內容把這個問題連起來說一難問題?

  5、分層朗讀,體會寫法:

  這樣小的小船,這樣獨特的進洞方式和乘船姿勢,這樣奇特的乘船感覺,是多麼有趣啊!下面,我們分組來讀這一段,再來體會一下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進入內洞這個意思一層層說清楚的請大家拿好書。

  6、學法小結:

  我們在剛才的學習中,首先了解了空隙的特點是窄小的;接著抓住關鍵詞句進一步體會到了空隙的特點;最後弄清楚了作者是怎樣把由外洞進入內洞這個意思一步步說清楚的。

  7、指名介紹內洞特點:

  A、除了窄小的孔隙外,奇特的內洞也很有趣,喜歡內洞的同學,你們有信心把同學們都吸引過來嗎?好,一個個來,你先說。

  B、你從這兒看出內洞很奇特,能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C、為什麼說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D、那吸引你,使你們對內洞感興趣的是什麼呢?現在有哪些同學也對內洞產生了興趣?

  E、小結:同學們談得不錯,聽的也很認真。作者抓住奇特這個特點來寫內洞同樣打動了我們的心,我們來把這幾句讀一讀。那些同學想讀?想讀的同學一起來讀。

  F、再看看,內洞除了奇特的景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外,還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從哪兒體會出來的?

  理解進

  8、總結學法:

  A、學完了孔隙和內洞,你準備怎樣來學外洞這一段呢?

  B、洞內寬大,洞外呢?知道的同學一起說。

  C、學生答,教師版畫。(畫出後山)

  四、讀寫指導:

  1、設疑質疑:

  A、游完了雙龍洞,回過頭來看,作者介紹最詳細的是哪個地方?剛才,我們也有很多同學對這兒感興趣,那作者為什麼不先寫這兒呢?這樣重點不是更突出嗎?

  B、那你說說作者的遊覽順序是怎樣的呢?(學生回答時教師在黑板上標出路線圖)

  C、那麼,今後我們應該怎樣來寫參觀遊記呢?除了寫作順序之外,要想吸引讀者,打動讀者的心,還應該抓住什麼去寫?

  2、小結寫作方法:

  學到這裡,我們得到兩點啟示:第一、寫參觀遊記要按參觀遊覽的順序寫;第二、要把看到的事物特點寫清楚。

  五、賞讀課文,體會感情:

  1、過渡談話: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你喜歡哪裡就讀哪裡,看看怎樣才能讀出文章的感情來。

  2、自由讀、指名讀、學生評議。

  六、總結本課內容,佈置下課時任務:

  課上到這兒就結束了。這節課我們不僅弄清楚了作者遊覽了雙龍洞的那些地方,還弄清楚了雙龍洞的外洞、孔隙、內洞各有什麼特點。那麼,作者又是怎樣出洞的呢?此外,作者從上山到進洞每次都提到的泉水和作者遊雙龍洞又有什麼關係呢?這些問題我們下節課再來討論。

  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透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教學重點

  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2.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閱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遊覽順序。

  (三)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一)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遊覽順序。

  (二)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以她那壯美的河山、神奇的風光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留下了人們的讚歎。《記金華的雙龍洞》就是作家葉聖陶遊覽之後寫下的一篇遊記。我們就沿著他的足跡去觀賞這一神奇的溶洞。(板書:3.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教師強調生字“浙”的讀音是zhè,不要讀成zhé;“蜿”的讀音是

  wān,不要讀成wǎn。“蜒”字中間是“廴”,不是“辶”。要求學生在讀寫時注意。

  2.查字典並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聯絡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盤曲:曲折環繞。課文中指汽車沿盤山道曲折向上行駛。(“曲”讀qū,不要讀成qǔ)

  呈:顯出,露出。課文中指山上沙土顯出粉紅色。

  明豔:明亮鮮豔。課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鮮豔。

  突兀:高聳。課文中指山勢高聳。

  森鬱:樹木茂盛繁密。課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兒;縫兒。課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兒。(“隙”讀xì,不要讀成xī)

  昏暗:光線不足;暗。課文中指洞中光線不足,視線模糊不清。 擠壓:靠攏壓迫。課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從左右兩邊及上方向他靠攏壓迫過來。

  稍微:表示數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課文中指頭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類爬行的樣子。課文中形容洞頂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石鐘乳:石灰岩洞中懸在洞頂上的像冰錐的物體,常與石筍上下相對,由含碳酸鈣的水溶液逐漸蒸發凝結而成。也叫鐘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稱。課文中指石鐘乳和石筍的各種名稱。

  變化多端:變化多種多樣。端,專案。課文中形容鐘乳石和石筍的形狀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顏色各不相同。異,不同。課文中指石鐘乳和石筍的顏色各不相同。

  一轉:走一圈兒。課文中指作者在內洞裡走了一圈兒。

  進:平房的一宅之內分前後幾排的,一排稱為一進。課文中指內洞大約有十來排平房那麼深。

  上源:水流起頭的地方。課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頭。

  (三)閱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遊覽順序。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真看課文,進一步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學生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遊覽順序。

  (1)學生邊默讀課文邊畫出遊覽雙龍洞的路線。

  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幫助指導。

  (2)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作者記敘了他遊金華雙龍洞的經過)

  作者從金華出發,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的?

  學生總結遊覽順序時,有不少學生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計提問: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洞的過程。(板書:·金華·羅甸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教師根據學生描述的遊覽順序邊板書邊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四)按遊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導學生按遊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按遊覽順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

  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學生在理清作者的遊覽順序後,按遊覽順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獻比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寫4月14日作者去遊覽金華的雙龍洞。第二段:寫去雙龍洞路上的見聞。第三段:介紹遊覽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紹從外洞進入內洞的經過情形。第五段:介紹遊覽內洞的情景。第六段:寫乘船出洞。)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

  1.請6名學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透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外洞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二)感受雙龍洞的雄、奇、險,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一)瞭解金華雙龍洞外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二)感受雙龍洞的雄、奇、險,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山上開滿了映山紅,……顯得有精神”和“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兩句話的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結合課文引入新課。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華,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緻不斷撲入作者的眼簾。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瞭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學生在書中畫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麼?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紅、油桐、山、溪流。映山紅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紅色的山獨具特色,溪流隨著山勢不斷變化) 請一位同學讀一下這一段的第二句話,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

  對這句話學生理解起來有些難度,教師可設計提問:盆栽的杜鵑有人照顧,上肥澆水,怎麼在作者眼中卻沒有山上的杜鵑有精神?引導學生理解花兒在大自然中無拘無束,吸收陽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長,顯示出它的本性姿態,而格外地有生機有靈氣。作者有崇尚自然、讚美自然之意。

  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寫出來的和沒有直接寫出來的顏色畫出一幅明豔的畫面。

  教師告訴學生映山紅的花大多是紅色的,也有紅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較大,白色帶有黃紅色斑點和條紋。

  聯絡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綠”的意思。“新綠”是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顏色。剛長出時是淡綠的,長出時間稍長顏色就變深變濃了。

  (粉紅色的山上,開滿了紅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紅,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叢叢,一簇簇,在一片新綠的映襯下格外生機勃勃。)

  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遊客的溪流。(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

  討論:溪流為什麼會有寬、窄、緩、急的變化?溪聲為什麼會變換調子?溪流和雙龍洞有什麼關係?

  (因為山勢不斷變化,有的地方寬,有的地方窄,有時山勢高,有時山勢低,有時平坦,有時陡峭,溪流從山上向下流,會隨著山勢的變化而時寬時窄,時緩時急。溪聲也會時高時低,時斷時續。溪流是從雙龍洞中流出來的。)

  作者邊欣賞著山中明豔的春色,邊傾聽著淙淙溪聲,一路逆溪流而上,來到了雙龍洞洞口。

  (三)瞭解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如果說沿途的風光可用一個“美”字來概括,那麼洞口和外洞你會用哪兩個字來概括。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板書:山路美)

  (洞口可用“寬”字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

  (板書:寬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生什麼感覺?讀一讀,說一說。

  (高山之上,樹木繁密,感到很有氣勢,也不禁對雙龍洞產生一種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從全篇來看,它起什麼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覽的一條線索。迎著溪流入洞—乘船透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洞)

  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麼滋味,我們也來試試。

  (四)瞭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體會雙龍洞的“險”。

  (板書:孔隙)

  說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那麼作者為什麼不稱之為水洞卻還要稱為孔隙呢?

  這是學生理解上的又一個難點。教師可以用“高樓上看物體,物

  體好像變小”的生活經驗作比方,讓學生懂得因為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的。

  默讀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與我們平日乘船水上游,遊法上有什麼不一樣?

  (作者只能仰臥在船上,身子緊貼船底,由管理處的工人把船拉進拉出。)

  不僅遊法上不一樣,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讀一讀作者當時的感覺,體會體會他當時的心情。

  (隨著小船慢慢移動,光線越來越暗,作者的視線也越來越模糊,心情也緊張起來)

  討論:作者為什麼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擠壓過來?

  (因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狀,周圍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覺山石挨著他,似乎將他緊緊包圍起來。越往內洞走,黑暗越濃,這種壓迫感就越強)

  我們也為作者捏著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實這段水路並不長,大約就十米,但讓人覺得船兒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險”了!

  (板書:險)

  (五)背誦第四段。

  (六)作業。

  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教案 篇6

  【課程標準敘寫】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二學段年段閱讀教學內容標準是: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5.能複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

  7.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瞭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9.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圖書資料,樂於與同學交流。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教師教學用書

  四下語文第一組

  本組課文,作者用生動優美的語言,並以他們獨特的感受,描繪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觀。那富有詩情畫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滿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風景如畫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風光,猶如一幅幅畫卷,帶我們走進祖國的萬水千山。

  古詩詞、散文遊記,多樣化的文章體裁,豐富多彩的語言,一定能引起孩子們閱讀的興趣。

  語言是文學作品的主要表現形式。課文中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有著很強的表現力,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仔細咀嚼,餘味無窮。教學本組課文,應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品味,激發美感,感受語言的魅力。對於精彩的語段,要熟讀成誦,積累優美的詞句。

  本組教材除課文外,還在“語文園地”中安排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積累描摹自然風光的古詩名句,蒐集自然風光的圖片、文字資料。透過這些語文活動,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2—14課時,其中精讀課文6—7課時,略讀課文1—2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2課時,“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寬頻網”2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

  課文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的熱愛。全文是按遊覽順序寫的,依次寫了遊雙龍洞的路上見聞,遊外洞、內洞、出洞。從外洞進入內洞的情形,採用了借其他事物、人物的感受及心理活動的方法,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目標】

  1.會寫13個生字,重點把“簇、額、蜒、乳”等字寫規範、漂亮;理解“明豔、突兀森鬱、孔隙、蜿蜒、變化多端”等詞語的意思。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按照遊覽順序畫出遊覽線路圖,簡要概括出景物的特點。

  4.瞭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過渡作用。

  【教學板塊設計】

  第一課時

  一、板題匯入(3分)

  這節課,我們跟隨葉聖陶爺爺的腳步,一起到浙江金華去遊玩,課題是——(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1.課題中的“記”是什麼意思?(“記”即記錄之意,記的是遊覽的經過情形。本文是一篇遊記。)

  2.簡要回憶學過的遊記,知道遊記一般是按照遊覽的先後馴順寫的(移步換景),如:頤和園。

  3.交流收集的有關雙龍洞的資料。

  二、交流自主學習情況,掃清字詞障礙(9分)

  1.學生交流自主學習反映出的問題,教師相機指導:

  (1)難讀:突兀森鬱、孔隙、臀部等

  (2)難寫:簇等

  (3)易錯:額、蜿蜒

  2.課件出示讀記

  浙江油桐一簇臀部稍微額頭

  擦破蜿蜒石鐘乳依據源頭濃淡

  突兀森鬱變化多端

  3.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意圖】此環節是為了做到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為學而教。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順序。(15分)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根據自讀印象從課文內容、表達情感方面隨意說。)

  2.再讀課文,按照遊覽順序畫出遊覽線路圖,簡要概括出景物的特點。

  (1)教師引導

  教師讀第1段,第2段首句,提煉出遊覽順序的關鍵詞——金華—羅店—入山。

  教師邊讀課文2、3段邊指導學生把握句意,體會過渡句的重要作用——“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那溪流就是從洞裡出來的。”

  (2)小組合作,完成遊覽示意圖,畫出過渡句。

  形式:1人讀,其他聽讀,關鍵處停下來畫詞句,完成線路圖。

  交流、展示。(方法指導:檢查完善,不遺漏;過渡句的提醒)

  【意圖】此環節是考慮到了文字的特點(遊記類文章),根據文字的特點選取了教學的價值。為單元的習作“我們的校園”做好鋪墊。

  三、默讀課文,概括景物特點(10分)

  1.默讀4—7自然段,批註出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

  2.交流:

  洞口:寬

  外洞:大、高

  孔隙:小、矮、窄

  內洞:黑、奇、大

  【意圖】此環節是為了真正讓學生掌握概括景物特點的方法。

  四、總結全文,談談收穫(3分)

  總結說說自己學到了什麼?

  預設:寫作順序、過渡句、邊讀邊想概括景物特點等

  【意圖】此環節重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總結,內化於心。

  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遊覽順序記敘了作者遊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有條理敘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

  5.朗讀課文。背誦第5自然段。

  教學重點

  使學生感受到這一神奇的溶洞。激發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寫作特點,培養有條理觀察事物的能力。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介紹課文及作者

  1.課文,遊記。記敘了作者遊雙龍洞的情景。

  2.作者,葉聖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江蘇吳縣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

  1957年葉聖陶先生60多歲時,遊覽了“雙龍洞”、“冰壺洞”,見《小傳十篇》。

  三、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自由讀文。

  利用工具書學習生字、新詞,劃出不懂的詞語。

  2.集體討論難字、新詞。

  ①讀音

  wān

  jí

  rǔ

  sǔn

  蜿蜒

  即使

  石鐘乳

  石筍

  ②新詞

  孔隙突兀森鬱進

  四、讀熟課文

  1.散讀。

  2.小組讀。

  五、思考寫作順序,試著劃段

  第二課時

  一、理清層次,劃分段落

  1.默讀。

  思考: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安排材料的?

  遊覽順序——空間位置變換。

  2.討論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時間、地點、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見聞。

  第三段(4~8自然段)遊覽經過。

  二、講讀

  1.指名讀第一段。

  分析:這是一篇遊記,且開篇點題,交待了時間、地點。

  2.學習第二段。

  作者從金華城出發,經過羅甸,漸漸入山,記寫一路上經過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問:

  ①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筆劃一下。

  溪流:時而…時而…時而。

  ②什麼叫迎著溪流?人怎麼走?

  逆流而上(遊覽的一條“暗線”)

  ③理清這部分敘述順序。

  金華→羅甸→入山→洞口

  4.小結: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從洞口裡流出來的”,引出描寫重點——雙龍洞。

  第三課時

  一、從讀入手,理清層次

  1.讀第三段。

  說一說寫了幾層意思。

  2.分析:

  ②外→內

  學生邊讀邊思考,師生共同總結。

  a.泉水來路。

  b.孔隙大小。

  c.小船形狀。

  d.進出方法。

  e.人的感覺。

  二、學習本段第三層

  ③內洞奇景。自由讀,並小結寫了什麼?

  a.黑為什麼?只有孔隙相連。

  c.大十來進房子那麼大。

  d.水源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裡。指明泉水的發源地,且點出洞已到頭。

  ④最後寫出洞,自然結束文章。

  三、總結

  作者記敘了遊覽雙龍洞的情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1、透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

  3、學習本課生字。掌握“浙江、杜鵑、明豔、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觀賞、盤曲而上、變化多端”等詞語。

  4、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2、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具準備:

  介紹雙龍洞的VCD,課文錄音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到過哪些城市去旅遊呢?它有什麼獨特的風光呢?今天,我們準備跟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爺爺到浙江省的金華去旅遊,你想去嗎?

  2、播放配樂的課文錄音。

  3、出示課題,釋題引入。

  (1)課題中的“記”是什麼意思?(“記”即記錄之意,記的是遊覽的經過情形。本文是一篇遊記。)

  (2)葉聖陶爺爺游完雙龍洞後是怎樣寫這篇遊記的呢,讓我們隨著課文再觀賞這神奇的雙龍洞,好嗎?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

  二、探尋遊蹤,理清條理。

  1、文中寫到洞中雙龍的句子有哪些?(這是“雙龍洞”名稱的由來)

  2、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雙龍洞的?(遊覽順序)

  3、課文主要寫了哪些景點?根據作者遊覽的順序,畫一張遊覽示意圖。(四人小組合作)

  4、彙報交流,理清作者遊覽的路線。

  金華→羅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品讀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賞路上的見聞。

  1、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來讀一讀。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3、引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文中描寫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著……變換調子。”(老師朗讀,學生想象,播放VCD)

  (二)遊覽外洞和內洞。

  1、自由讀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麼特點?(洞口寬,洞內大)

  2、導讀“洞口很寬,像……。走進去很大,彷彿……”體會打比方的獨到之處。

  3、我們隨葉聖陶爺爺來到外洞,必須幹什麼?四人小組研讀第5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到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4、交流:讀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

  A:孔隙的特點——窄、矮

  B:作者的感受——好奇、險

  5、朗讀“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就登陸了。”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形。

  6、我們來到內洞,發現了什麼?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A:內洞的特點——黑(一團漆黑)、奇(洞頂雙龍,洞內石鐘乳、石筍)、大(比外洞大得多)

  B:作者的感受——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很大

  四、情境再現,.總結延伸。

  1、觀看遊外洞內洞的VCD。

  2、說話訓練:假如讓你當遊雙龍洞的一個小導遊,你準備怎樣向旅客介紹雙龍洞呢?(根據遊覽示意圖,注意導遊的用語。)

  (先四人小組練說,再個別上臺表演。)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你最喜歡的段落。

  4、.總結:葉老游完此洞後依然興致勃勃,又沿著溪水往上走,去觀賞上一個洞——冰壺洞,冰壺洞另有一番美麗的風光,他寫了另一篇遊記,編在中學課本里,大家可以找來一讀,也可以查閱有關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字音。

  浙(zhè)呈(chéng)稍(shāo)是翹舌音;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

  多音字:“盤曲(qū)而上”、“系(jì)著繩子”、“像橋洞(shì)的”

  2、注意字形。

  蜒、臀

  3、理解新詞。

  盤曲而上——盤繞著,彎彎曲曲地上去。

  明豔——指色彩明亮鮮豔。

  突兀森鬱——山高聳著,山上樹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樣子,這裡用來形容洞頂的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變化多端——端,專案。變化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異,不同。顏色各不相同。

  二、複習鞏固。

  1、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雙龍洞的?

  2、作者遊覽的路線是怎樣的?每一處景點有什麼特點?

  三、整體迴歸。

  1、簡單交代第一段和最後一段的內容。

  2、根據圖示,對照課文,按照遊覽的順序給課文劃分段落,歸納段意。

  一(1)交代遊覽的時間和目的地。

  二(2—3)講路上的見聞。

  三(4)介紹遊覽外洞的情景。

  四(5)介紹從外洞進入內洞的經過情形。

  五(6—7)介紹遊覽內洞的情景。

  六(8)講乘船出洞。

  3、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課文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四、學習寫法。

  1、敘述有條理,貫穿全文有兩條線索:一是遊覽的順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經的路線:深黑的石洞→內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著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換景,情隨景變,既描述出雙龍洞的神奇景色,又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課外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完成《學習輔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

  板書設計:8、記金華的雙龍洞

  (按遊覽順序寫)

  洞口

  (寬)外洞孔隙內洞

  (大)(窄矮險)(黑奇大)

  入山(山色水聲)

  金華羅甸

  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絡上下文,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的景物的特點。

  3、能從作者的字裡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二、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從作者的字裡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三、教學時間: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

  指名讀課文前面的過渡語。

  二、學生自學

  帶著過渡語提示問題,初讀課文,並讀準生字,找出新詞。

  整體感知,提問:文章似乎是個嚮導,帶著你遊覽,能看出導遊線路嗎?

  教師指導:隨著導遊線路觀看影象或網頁瀏覽,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麗風光。

  三、引導讀通

  結合看畫面,指導讀好課文各個小節,讓學生說說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同時正音、解詞,通讀句子。如疑難詞有:炎暑、山澗、飲馬、縈繞等。

  “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這句,需要結合圖片點撥感受。

  四、合作學習

  你覺得哪些語段、詞句寫得好?這段話或這一詞語好在哪裡?在四人小組中閱讀交流,說出感受,請同學發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請教老師。

  五、班集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在班上彙報討論情況,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對體會不到位的進行點撥,並結合朗讀加深體會。

  六、激發興趣,課外延伸

  在學生交流後,問他們是否喜歡讀這樣的遊記,並讓學生在課外自由選擇讀些這方面的書,也可以瀏覽網際網路上的資料,鼓勵學生多和老師、同學交流,這樣,“足不出戶,也可以遊遍千山萬水”。

  七、摘抄優美詞句

  有條件的設計專門的摘錄本子,指導摘錄的格式,提醒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也要進行這樣的摘錄。

  八、作業:

  複習詞語卡

  板書:

  進入天山雪峰雪水

  七月的天山:再往裡走森林日影水聲 美

  走進深處溪流野花

  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教案 篇10

  簡析 本文是一篇遊記,文章條理清晰,語言淺顯易懂,描寫的又是我國的名勝。所以講這一課時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為了讓學生能深刻地領會雙龍洞的特點,在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播放有關雙龍洞畫面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1個生字,學會其中9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瞭解作者的寫作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寫作方法。

  4、閱讀與想像相結合,瞭解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5、能根據自己所瞭解的雙龍洞的特點,向別人介紹某一景點。

  6、能概括地總結雙龍洞的特色。

  教學重點:

  1、瞭解外洞、空隙和內洞的特點。

  2、分清文章的主次內容並領會作者這樣寫的原因,從而學習其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1、由進內洞時作者的感覺體會空隙的特點。

  2、 在領會作者寫作目的的基礎上,學習其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收集有關浙江金華雙龍洞的資料,教師可準備有關雙龍洞風景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創設氣氛,匯入新課

  談話匯入。(教師可從衣著上影響學生的感覺)我今天特高興,因為葉聖陶爺爺要帶我去浙江金華的雙龍洞遊覽去呢!(等孩子露出羨慕的神態時接著說)你們想去嗎?那好,現在我們就跟著葉爺爺到那裡去看看吧!(出示課題)

  二、自讀課文,理清路線

  1、引導學生在讀課文時找出作者所遊覽的景點,並排列順序。

  2、找出表示作者遊覽景點產生變換的語句,並體會其作用。

  3、用做小導遊的方法(準備好導遊的工具)激勵學生細讀課文,理清作者的遊覽順序,並請學生按順序寫出幾個景點。板書;( 路上、洞口、外洞、

  空隙、內洞)

  三、探討主次,學習寫法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再讀課文。

  2、小組探究文章的主次,並說說作者為什麼這樣選材。

  3、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

  總結:寫文章時與題目關係密切的要詳寫,不太密切的要略寫,做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四、課外拓展,小筆頭練習

  1、讓學生說一說自己都到過那些旅遊景點,並介紹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2、課下仿寫一篇小遊記。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領會感情

  1、回顧課文中所描寫到的景點。(出示板書)

  2、指導朗讀課文,找出重點內容。

  3、讀後分析解決重。難點。

  (1)自讀描寫外洞的內容,找出描寫其特點的句子。

  "走進去······一定不覺得擁擠"

  反覆讀這句話,用一個詞總結其特點。板書:(大)

  (2)用同樣的學習方法,小組探究"空隙"的特點。(小)(窄)

  作者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告訴我們"空隙"的小呢?

  引導學生分析,理解空隙的"窄小"。

  理解空隙如何小的句子。

  體驗空隙如何窄的句子。

  讀:"為從後腦到肩背······貼著船底了。""可是還能感 覺······我又感覺······"

  作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播放進空隙時的多媒體,問:如果讓你躺在小船裡會有什麼感覺?

  用語氣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3)用學習前兩個景點的方法學習描寫內洞的內容。

  同位討論並總結出內洞特點。(美)

  從哪些地方看出它的美呢?找出你認為美的句子讀一讀。

  (4)鞏固主要內容。

  用自己所感悟是情感朗讀描寫外洞,空隙,內洞的段落。(教師適時點撥)

  (5)其他內容

  學習1-3自然段,瞭解路上的特點。

  出示相關句子: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顯得有精神。"

  "粉紅色的山······眼前一片明豔。"

  "隨著山勢······時時變換調子。"

  指名學生朗讀句子,想想,議議體會到了什麼?(美)

  (出示雙龍洞路上的錄影)

  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感悟朗讀。

  根據句子提問:為什麼同一類的花兒山上的卻比盆栽的有精神?

  為什麼同一條溪流會時時變換調子呢?

  二、回顧整體,理出線索

  在學生明白了作者的寫作順序後讓學生找出文中有關描寫溪流的句子。並總結: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另一條線索。它起到能把文章各段連線起來使之緊湊的作用。

  三、濃縮感知,張揚自我

  1、讓學生齊聲朗讀課文,並播放配音樂。

  2、教師可由衷"啊!雙龍洞,你是一個美麗而又神奇的地方!"由此讓學生也用一句話抒發自己的感受。

  3、播放雙龍洞景色的課件,並請小導遊對其中的某一景點邊看邊介紹,評出優秀小導遊。

  四、課外拓展

  給文中的幾個景點的某一處寫一導遊詞。

  背誦,並仿寫自己喜歡的段落。

  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教案 篇11

  教學要求:1.透過語言文字瞭解金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幼教中班語文教案 《記金華的雙龍洞》。

  ·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 3.學習課文生字新詞。

  ·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教學重點: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 ⒉體會作者的遊覽感受,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 ⒊.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 教學難點: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 ⒉體會作者的遊覽感受,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 ⒊.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 教學準備:課文朗讀配樂磁帶。

  · 第一課時

  · 教學要求:1.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

  · 2.自學本課生字新詞,老師檢查自學情況。

  · 3.練習朗讀課文。

  · 教學重難點: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能給課文分段。

  ·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引人課題。

  · 同學們都喜歡遊覽,旅遊後還有寫寫遊記。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先生遊覽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後,就寫了一篇遊記,這篇遊記就是——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 葉聖陶先生是怎樣寫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 二、瞭解學生預習課文情況。

  · 1.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你讀了“預習”瞭解了些什麼內容?

  · 2.透過讀課外書,收集資料。你瞭解了關於本課的什麼知識?

  · 生答:我知道葉聖陶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和語言學家。

  · 生答:葉聖陶解放前當過小學、中學、大學教師,編輯,解放後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等職務。

  · 生答:繁忙的工作之餘,葉老還到多處風景名勝區參觀遊覽,並寫下了許多清新優美的遊記,《記金華的兩個巖洞》就是其中之一。“兩個巖洞”就是金華北山“五洞十景”中最為著名的兩個溶洞:雙龍洞和冰壺洞。

  · 生答:目前,雙龍洞已被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每天遊人如織。

  · ⒊老師小結:同學們瞭解的情況真豐富,看來同學們在課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 三、聽老師範讀課文,思考問題。

  · ⒈聽老師配樂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