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讀課文讀中感悟
一、成功的喜悅
1、 激發興趣,自主讀文。
為了能激起學生的自主讀文的興趣,教學伊始,我問學生:這是什麼季節的景色?你想畫什麼?接著,我就和學生一起繪畫了一幅秋天的圖畫。今天我們就一起到秋天裡走一走、看一看。學生興趣盎然。接著讓學生用自已喜歡的讀書方法讀課文,可以和同桌一起讀,也可以找好夥伴商量,還可以和學習小組的同學討論。這樣,透過營造開放寬鬆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讀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學生有了認知的激情,就會自主參與,尋求新知,而不是被動接受灌輸。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再讓學生自主識字:說說自己記住了哪些字,怎樣記住的。然後我學著楊昱婷老師的教學生字的方法,把字剪成桂花、蘋果、梨、楓葉的形狀,讓學生貼到相應的位置上,這樣既增加了學生識字、記字的興趣,又增強了識字、記字的效果。
2、 美讀課文,讀中感悟。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教學中,我讓學生自讀感悟,自主地從課文中找出自已想學的內容,多讀多想;自主地討論、交流,自覺地練習運用在精讀課上學會的一些讀書方法探究課文,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自讀自悟,主動發展。例如:讀完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後,我問學生:大自然的地毯怎麼畫?你則呢知道?在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畫一畫。然後再出示這一段再讀,問學生讀後有什麼感覺?哪兒最美?學生說:“一抹金黃最美”。“那麼什麼是一抹金黃呢?”學生都不理解,我又適當引導:想一想秋天的草坪是什麼樣子的?有的說:“是黃色的。”有的說:“是一半綠一半黃的。”我及時點撥:“一半綠一半黃的草坪就像是染上了一抹金黃。”學生在自己的發現中完全瞭解了“一抹金黃”的意思,根本不用老師解釋。再如:你還喜歡什麼?在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有的學生說喜歡星星。我知道了他不明白課文中的“星星”就是成熟的果子。我就讓他讀一遍:“課文中說星星在什麼地方?”“果林裡。”“果林裡有星星嗎?”“沒有。“那會是什麼?”“那是梨子、蘋果熟了。”學生又在我的引導下明白了文中的“星星”是什麼。
二、不足的惋惜
學習完課文內容後,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我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討論:你喜歡秋天嗎?喜歡秋天裡的`什麼?學生興趣盎然,都說喜歡,但卻說不出秋天都有什麼景色。也許現在還沒有真正到秋天,學生以往沒有注意觀察周圍世界的習慣。我覺得今後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愛觀察的好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另外學生的評價還顯得不夠到位,如他讀的聲音太小,讀的沒有感情等。今後應培養學生正確評價,評一評成功之處,不足在哪裡,並能說出為什麼。這樣學生在自主評價的過程中會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提高審美情趣,使紙面上的靜態內容躍出教材,轉化為符合兒童個性特點的動態表演,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