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小學課文司馬光原文

小學課文司馬光原文

小學課文司馬光原文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源遠流長,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小學課文司馬光原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小學課文司馬光原文(人教版)

  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司馬光。

  有一回,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裡玩。花園裡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裡裝滿了水。

  有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

  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

  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裡的.水流出來了,掉進缸裡的小朋友得救了。

  小學課文司馬光原文(蘇教版)

  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司馬光。一天,他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裡玩。花園裡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裡裝滿了水。

  有個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裡。別的小朋友

  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

  水缸破了,缸裡的水流了出來,掉在缸裡的小朋友得救了。

  司馬光簡介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實,更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司馬池之子。漢族,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原籍陝州夏縣(今屬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生平

  司馬光,山西夏縣人。其遠祖可追溯到西晉皇族安平獻王司馬孚。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曾為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屬翰林學士院),在藏書閣擔任皇帝的顧問,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司馬光出生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名“光”,七歲時,司馬光“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中進士甲科,在華州(今河南鄭縣)擔任地方官。初任奉禮郎、大理評事一類小官,後經樞密副使龐籍的推薦,入京為館閣校勘,同知禮院,至和元年(1054),隨龐籍到幷州(今山西)為官,後改幷州通判。嘉祐二年(1057)龐籍因事獲罪,司馬光引咎離開幷州。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同知諫院。嘉祐六年(1061)遷起居舍人同知諫院。

  司馬光立志編撰《通志》,作為統治者的借鑑,治平三年(1066)撰成戰國迄秦的《通志》八捲上覲宋英宗,英宗命設局續修,並供給費用,增補人員。宋神宗即位後,以其書“有鑑於往事,以資於治道”,賜書名《資治通鑑》,並親為寫序。此時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援下行新政,司馬光竭力反對,與安石在帝前爭論,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神宗命他為樞密副使,堅辭不就。熙寧三年(1070),自請離京,以端明殿學士知永興軍(現陝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陽,任西京留守禦史臺,以書局自隨,繼續編撰《通鑑》,元豐七年(1084)成書。書成後,司馬光官升為資政殿學士。

  元豐八年(1085)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數月間罷黜新黨,盡廢新法,史稱“元祐更化”。司馬光執政一年半,即與世長辭,“京師人為之罷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過車者,蓋以千萬數”,靈柩送往夏縣時,“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親。四方來會葬者蓋數萬人,家家掛象,飯食必祝”。死後,宋哲宗將他葬於高陵。追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賜碑“忠清粹德”。

  對司馬光的為人,朱熹評論:公忠信孝友恭儉正直出於天性,其好學如飢渴之嗜飲食,於財利紛華如惡惡臭;誠心自然,天下信之。退居於洛,往來陝洛間,皆化其德,師其學,法其儉。有不善曰:君實得無知乎!博學無所不通。(《三朝名臣言行錄》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