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季羨林的一封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書信了吧,書信是人們相互交流情感與思想的工具。那要怎麼寫好一封信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季羨林的一封信,歡迎閱讀與收藏。
給季羨林的一封信1
尊敬的季羨林先生您好:
我是一名初二的學生,在我的印象裡似乎很少讀到您的文章,但是這一學期學到的《我的童年》,卻讓我記憶猶新。
開學剛拿到語文課本時,正在隨意的瀏覽,翻到第五課時,我沒有繼續往下翻,因為課文的第一句話,讓我停下了正在翻閱的動作。“我的童年沒有紅,沒有綠,只是一片灰黃。”這句話讓我無法理解,我在想:“每個人的童年應該都是美好的,又怎會是灰黃的呢?”好奇心促使我閱讀下去,讀完文章後,心中的疑問似乎清楚了一點。先生出生在最窮的縣中最窮的村,最窮的村中最窮的家,每天吃的只能是紅高粱和苦鹹菜,那時的半個白麵饅頭都可以被稱作是龍肝鳳髓。
文章中還講述了你童年的生活中的瑣事,但是雖說是瑣事,亦如先生所言“這些芝麻綠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邊瑣事,使我終生受用不盡”。其實,從兒時開始,母親也會給我講她的童年生活。吃不飽的酸辛,扔沙包的快樂。
掩卷沉思。我發現這三代人的童年生活完全不同:先生的童年生活是灰黃的,那其中唯一的樂趣,最幸福的事就是在奶奶那兒吃到那半個白麵饅頭;又因為生活,不得不與母親分離,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轉折點,先生才有了輝煌的成就;媽媽的童年裡有扔沙包,跳皮筋,捉蛐蛐,有小夥伴們一起玩耍的樂趣;而我的童年,雖然在三代生活中是近乎完美的,是最美好的,但是卻少了許多歡樂。我的童年,有各式各樣的高科技玩具,卻少了一個滾鐵圈樂上半天的快樂;有了便捷網路及電視,卻少了讀童話書的朦朧。
先生的《我的童年》讀起來,雖都是平常之中的平凡小事,但卻能帶領人進入那種生活,彷彿身臨其境一般,平凡瑣事之中卻蘊含無法言語的真情,給予我們人生的寄語——“真”。
我的童年,雖然有紅,有綠,但卻少了一絲本應有的`灰黃。但它是美好的。先生的童年讓我明白,要珍惜現在所擁有,不要等失去後又後悔。
謝謝先生的《我的童年》,帶我領略了那個時代的生活,也讓我明白了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美好,也讓我認識到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需要緊跟時代步伐。
您更讓我學到了何為堅持——如何在困境的生活中不忘初心。像先生一般,即使過上好生活,也不曾忘記“苦”,不曾浪費一點兒糧食。
此致
敬禮
學生:吳睿宇
給季羨林的一封信2
敬愛的季老先生:
您好!我很榮幸,也很興奮能夠給您寫信。
我這次給你寫信,是想問您幾個問題。
記得上次,老師讓我回家看半個小時的書,可以回到家我的心思就像一股煙雲似的,馬上飄到了家門口的遊樂器材上。可真要跑出去的時候,卻又被媽媽給抓住了,她非叫我回去看書。我真的有上百個不明白,上千個搞不懂。在您們那個時候,家長們都不讓看閒書,可是為什麼這時候家長又要逼著孩子們天天看書呢?
還有一次,我正在家裡揹著您說的古詩文,正在我背的聚精會神的時候,爸爸卻又叫我不要瞎背這些東西,去複習功課。我想反駁爸爸,告訴他這是您在課文中說的,可爸爸卻統統不信。您說說這該怎麼辦呀?我總不能不背吧,您能告訴我幾個反駁的方法嗎?
您還說過外語早學比晚學好,可是每次我一向爸爸媽媽提起要去學外語的話題時,他們總是一邊搖頭一邊擺手,還說什麼沒關係的,不用學也沒事的。我聽了就覺得很奇怪,您說我該怎樣告訴他們學外語的好處呢?說了這麼多,我也該收筆了。
祝您
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xxx
20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