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精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三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精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1

  活動名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語言)

  活動目標:1.理解古詩所描述的內容及詩句。

  2.理解古詩中“異鄉”、“異客”“憶”、“遍插”、“遙知”、“茱萸”、等字詞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詩的完整詩意。

  3.感受古詩中詩人表達的思念家鄉親人之情。

  活動準備:1.幼兒用書、音樂、DVD、茱萸圖片。

  2.幼兒預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瞭解一些節日民俗。

  活動過程 個性化的修改

  一、欣賞故事、引出古詩,幫助幼兒初步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內容。

  提問:九月九日這一天,詩人在幹什麼呢?他想到了些什麼?

  二、完整欣賞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初步發現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理解古詩詩意。

  1.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並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提問:

  古詩裡說了些什麼?

  古詩和剛才的故事講的是同樣的事,你覺得它們有什麼不同?

  2.小結:同樣是講一件事,剛才故事講了好多,古詩只用了四句就講完了。(明白古詩是用簡練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寓意的。)

  3.欣賞古詩,理解故事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提問:

  ①在這首古詩裡你有哪些地方還不明白?

  (引導幼兒結合對故事的記憶,來理解古詩的字、詞,感受古詩整體的意境。)

  ②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一件什麼事?(引導幼兒根據個人理解簡單概括詩意。)

  4.師生完整欣賞並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遷移情感,體驗詩人的思鄉之情。

  提問:

  詩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特別的思念家鄉的親人,寫下了這首有名的古詩,如果你一個人離開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會想些什麼呢?

  活動反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註釋]

  1.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

  2.憶:想念。

  3.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蒲州。

  4.異鄉:他鄉、外鄉。

  5.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9.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古時重陽節人們插戴茱萸,據說可以避邪。

  [簡析]

  詩寫遊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 查詢有關資料,瞭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

  2 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3 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 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二、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三、教學準備:小黑板錄音機

  (一)交流課前查詢資料、板題解題

  1、學生交流。(學生有的介紹上網查詢的資料;有的介紹從課外書知道的內容。)

  2、誰會背王維的詩。

  師:同學們懂得真多,今天我們再王維的一首詩。板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解題:從詩歌的題目中你瞭解到什麼?(九月九日是農曆重陽節,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習慣。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的家鄉蒲州。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佳節裡懷念家鄉的兄弟。)

  師小結:王維少年時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善於描寫自然景色。有人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二)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放錄音配樂朗讀。

  2.學生自讀。

  透過讀準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3.指讀全詩。思考。詩中寫了什麼時間,在什麼地方,什麼人的什麼事?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

  (詩中寫在九月九日重陽節。詩人獨自在異地他鄉思念家鄉兄弟的事。)

  (三)品讀詩句、瞭解詩意

  1 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生1:我認為獨字用得好,獨字表現詩人一個人離開家鄉、親人的孤獨心情。

  生2:我認為異字用得好,說出詩人在外地想念家鄉、親人的感情。

  2、你認為這首詩寫得最好是哪一句?你體會到什麼?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為什麼每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親?(自己孤身在外,每逢過節時,看到別人全家歡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單寂寞,因此,比平時更加思念親人。)

  3、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獨自一人身在他鄉,成為他鄉之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鄉的親人。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四)再讀悟情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說一說,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中表達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讀時速度稍慢,聲音稍低緩。)

  2、配樂朗讀。

  (五)想象訓練口語

  1、這是一首思鄉的詩,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樣說?用什麼方法向親人述說思鄉的感情?(學生說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學們想到用電話,就請你們當詩人,老師當詩人的親人,述說思念之情。(口語訓練,產生情感共鳴)

  附: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倍思親

  獨 兄弟

  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