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教學設計(通用17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將進酒》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將進酒》教學設計 篇1
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透過吟誦,把握詩歌感情脈絡
2、把握詩人形象
3、體會比興、誇張藝術手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讀、賞、品、悟過程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趣味。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學習李白樂觀思想並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
1、吟誦,賞析。
2、把握詩人情感變化線索。
3、品味比興、誇張等藝術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學難點
把握詩人情感變化線索。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詩仙、酒中仙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哥》)
二、讀一讀
自由讀
齊讀
朗誦
學生評價、老師指導
聽名家配樂朗誦
三、賞一賞,自主探究
理解賞析詩句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水——人生
比興、誇張
感情:悲
2、“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表達哪種感情,為什麼?(聯絡文字中詩句回答)
A、沉淪消極,及時行樂
B、懷才不遇,積極用事
3、有人認為“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就是李白“賜金放還”後的人生追求。你同意麼?為什麼?
(1)、為什麼作者會產生這種想法?
因為“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2)、這表達了作者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a、蔑視權貴
b、消極避世,麻醉自己
c、不平,憤恨。
4、為什麼單單舉陳王曹植宴平樂的典故?(討論探究)
四、品一品:解讀藝術手法
比興
誇張
小結:浪漫風格、豪邁氣概(正如一頭受傷的雄獅的悲吼)
五、悟一悟:
課堂總結:回顧全篇,授之以漁
詩仙酒仙
讀、賞、品、悟
六、作業佈置:
1、有感情朗誦《將進酒》
2、聯絡學過的李白詩歌,走進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為題,寫一篇200字的鑑賞文章。
《將進酒》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清詩歌情感變化,抓住意象解讀詩歌的方法。
2.過程和方法:反覆誦讀,體會李白詩歌的豪放風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體悟李白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
(二)教學重、難點:
1、透過誦讀、藉助“酒”意象的解讀,走進李白的內心深處。
2感受李白借豪寫悲,悲而能壯的詩歌風韻。
(三)教學方法:誦讀法賞析法合作探究法
(四)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導語:由詩歌、李白、匯入本節內容。
2、出示學習環節淺讀——品讀——深讀
讀詩亦如飲酒,需要我們慢慢品味,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先淺嘗滋味,然後細細品味,最後深入體味。
二、詩歌學習
(一)、淺讀——讀出詩歌內容
1、自由朗讀、注意字詞的準確性。
2、單個朗讀。提出要求:讀準字音、讀對節奏、讀出感情,其他同學從字音、節奏和感情三方面點評
3、齊讀
提示:讀李白的詩,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開膽來旁若無人,這樣才能獲得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
4、多媒體聽讀
(二)、品讀——讀出情感變化
1、引入:一個人心情不同,場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樣。那麼在《將進酒》中李白是怎麼喝酒的呢?怎麼勸酒的?找出相關詩句。
——“會須一飲三百杯”喝得多,“將進酒,杯莫停”喝得急,“但願長醉不復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歡謔”喝得暢快,“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喝得傾其所有。
———可謂“豪飲、狂飲”。
2、那麼,李白為什麼要如此喝酒,如此勸酒呢?甚至要長醉不醒呢?再走進詩歌,感受他豐富複雜的情感世界。
分組討論、交流。(讀出相關的詩句)
點撥:悲——“歡”——憤——狂
小結:但李白畢竟是李白,悲也好,憤也罷,都磨鈍不了李白內心澎湃的激情和經世濟民的大志,他還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邁宣言,悲愁之中不失萬丈豪情,
3、指名朗讀(男生女生各推薦一名最能代表你們各自最高水平的選手朗誦《將進酒》,比一比,看誰能透過自己的朗讀傳達出李白豐富複雜的情感。)
(三)、深讀——讀出內心境界
1、引入:話劇《李白》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在江邊,一個小孩在吟誦李白的《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開玩笑地說:“你還呼兒?!”小孩說,太白先生,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何為“萬古愁”啊?小孩問完,周圍一片寂然。李白沒有回答,只是淚流滿面。
雖是無知的童言,卻值得我們深思,李白的這種種矛盾糾結,只能說是李白的一己之悲,一世之愁,為什麼說是“萬古愁”呢?到底什麼是“萬古愁”呢?也許我們不能窮盡這個答案,但能不能從詩中找出一二呢?
討論、交流、回答———
提示: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古往今來一切敏感的才人、一切清醒者所共有的愁,是每一個懷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結,甚至可以說只要是有理想的、對現實不麻木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愁。這愁包含了對人生短暫、功名不立、歲月蹉跎、時不我待的慨嘆。這種愁緒不只李白有,李白之前的人有,李白之後的人有,甚至我們身上都有這種愁緒。
還能舉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嗎?
提示:孔子“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
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三、課堂小結
李白為詩而生,為酒而生。酒,成就了李白;李白,豐富了酒的內涵。唯李白,方顯酒的醇,酒的烈,酒的真,酒的香,酒的豪情萬丈,在李白的杯中,酒發揮得淋漓盡致,飄香流芳。最後讓我們全體起立,齊誦全詩,穿越時空,再次去感受李白激揚的文字中流淌的萬丈豪情,與李白同銷萬古愁!
四、課後作業
課後閱讀李白的《行路難》,再次感受豪邁的風格。
五、附:板書設計
豪邁
六、教學反思(課後待續)
《將進酒》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設想】
1.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余光中)。李白的詩是唐代詩壇上的巔峰,他的詩飄逸豪放,語言流轉自然,他的古體詩和七絕尤為後人所稱道。《將進酒》是一首鮮明體現詩人風格的勸酒詩,李白飲酒悲歌,一吐為快,既有大濟蒼生的理想又有懷才不遇的苦悶,但李白傲世的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又使全詩悲而不傷,憂而不愁。用教材教,使學生分析鑑賞古詩的能力更上一層樓。
2.李白的詩歌最適宜朗讀,《將進酒》氣勢磅礴,可以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
【學情分析】
1.學生對李白的詩歌比較熟悉,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
2.學生對詩歌的深入挖掘和鑑賞能力較弱。高三的學生必須加大這一方面的訓練。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感情充沛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2.能學會誇張的創作手法
3.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大起大落,體味到作者堅定樂觀和蔑視權貴的精神
4.能獨立鑑賞課文
【重點難點】
1.能聯絡以前的知識獨立鑑賞詩歌
2.能抓住詩人的感情變化
【教學策略方法】
1.朗讀法
2.分組討論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直接從課文題目入手,解釋“將”的讀音和意思,讓學生講講自己對李白有哪些瞭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放錄音示範朗讀
2.學生集體朗讀和個別朗讀
(教師點撥朗讀時注意感情的變化)
3.疏通文意
三、自主研讀,鑑賞課文
1.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並說明理由
(教師要適時點撥鑑賞方法,要有自己的預設詩句)
2.結合文字,找出表現詩人態度的詞,說說作者的感情有什麼變化?
3.詩人喝酒的目的是什麼?課文中哪裡可以表現出來
四、三讀文字,深入解讀
1.誇張在哪裡體現?有怎樣的作用?
2.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李白的豪放飄逸?
五、作業
背誦全文
六、板書:
感傷——灑脫——憤激——豪放
《將進酒》教學設計 篇4
一、學習目標
1、透過師生共同探究,體味本詩頗具特色的起興和誇張手法的運用,領會李白淋漓暢快的浪漫主義詩風。
2、透過誦讀,理清本詩豐富充沛的情感脈絡,理解李白貌似消極行樂、狂放不羈實則渴望用世而又不得的悲憤之情。
3、能夠熟練背誦全詩。
二、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探究法
三、教學手段
ppt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由杜甫《飲中八仙歌》中李白形象匯入到本詩。
(二)解題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曲名,意思是勸酒歌。“將”有“請、希望”的意思,與《詩經·衛風·氓》中的“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中的“將”音義相同。這首詩以飲酒為題材,表現了詩人在極度壓抑中的憤懣和狂放。
(三)簡介寫作背景
《將進酒》大約作於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這個時期的李白內心極度苦悶。那一年,李白與岑勳在嵩山友人元丹丘家做客,朋友相聚,自然少不了設宴飲酒,酒到暢快之時,李白對酒放歌,唱了一首千古名曲——《將進酒》。
(四)誦讀感知
李白當時唱歌的音樂曲調,今天已經不得而知,我們就不唱了,我們透過吟誦朗讀來感受一把詩人的情懷。
學生朗讀,教師作必要指導,全班同學再齊讀。
(五)文字解讀
1、李白勸友人怎麼喝酒?
明確:乃狂飲。
2、李白為什麼勸友人如此狂飲?
明確:為了盡歡、留名和銷愁,其中銷愁乃最根本的原因。
3、李白“萬古愁”從何而來?
明確:有對年華流逝的感慨,對人生坎坷的悲嘆,對有志難酬的鬱悶,對醜惡現實的憎惡。
4、概括詩中抒情主人公李白的形象特徵。
明確:狂放不羈,任性率真,執著追求。
(六)結束語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是杜甫對好朋友李白詩歌的總體評價,這個評價用在《將進酒》這首詩上自然是非常恰當。李白的詩歌因為詩人內在情感的充沛,風格手法的多變,詩人抒情主人公形象突出而名垂千古,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和力量。最後全班同學再來齊讀一遍結束。
(七)佈置作業
結合讀過的李白詩歌,試以“李白詩歌中的飲者形象”為題寫一篇小論文,字數800字左右。
《將進酒》教學設計 篇5
一、課程分析
《將進酒》是一支勸酒歌,大約作於李白以梁園(開封)為中心的十載漫流期間。詩中記李白與岑勳、元丹丘相聚飲酒之事。ァ督進酒》是漢樂府曲名,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
學習這首詩,要在反覆吟誦的基礎上,領會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並要讓學生明白飲酒其意不在酒,而在於書法作者的蔑視榮華的憤激之情。
二、設計理念
古人有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多讀是學習古詩領略其旨的好辦法。範讀與自瀆相結合也是學習古文的必經途徑。新課改再三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本次課想要再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由學生自主提問來解決以上教學目標。考慮到學生有可能找不到學習的重點,故採用由學生髮現問題,教師有目的的選擇問題,然後師生共同探究的方式來完成教學目標。
三、學習目標
1.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2.瞭解李白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激憤之情
3.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並能有感情的朗讀。
四、導語設計
古代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飲酒賦詩,自稱“酒中仙”的李白一生寫下了許多詠酒的詩篇。李白喝酒時儘管也有愁,但所詠的詩是極其豪放的。看他來了!
〈一〉初步感知
1、分小組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體味詩人的情感變化。並推選出讀的最好的同學。
2、提出自己或同學在閱讀中的疑難問題交給老師。
(設計意圖:把學生變成學習的主體,就要在課堂上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要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學生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有時會失去重點,所以老師必須有所挑選.)
〈二〉再度感知
由各組所推選的同學各讀一遍,老師做出點評。
(設計意圖:古詩的學習一定要建立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老師也應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提高朗讀能力. )
〈三〉老師把挑選的問題投影出來,師生共同討論:
問題大致如下:
1、詩文的前兩句在本文中有什麼作用?
(設計意圖:本文開頭兩句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要讀懂此詩,必要先體味這兩句在全詩中的作用。)
2、文章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設計意圖:只有很好的把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調,才能對全詩做深入的理解。體味李白在狂傲,放蕩不羈,狂喝豪飲下那顆愁苦的心。做到知人論世。)
3、詩的主旨句是什麼,如何理解呢?
(設計意圖:透過這一題的設定,要學生了解李白寫此詩的目的,他要表抒的情懷。一定要學生明白品詩要知人論世,方能知其中真滋味。)
五、課後拓展訓練
杜甫不贊成李白飲酒過多,曾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你對李白的“痛飲狂歌”有什麼看法,寫一段文字表述出來。
《將進酒》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幻燈顯示)
1.朗讀詩歌,把握詩歌節奏,初步感知詩歌情感。
2.品讀詩歌,置身詩境,領會詩人的情感變化。
3.誦讀詩歌,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二、教學重、難點:
誦讀詩歌,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三、教學方法:
誦讀、探究、賞析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上節課,讓同學們預習了“因聲求氣吟詠詩韻”,提問預習效果。
歸納知識點:
1.節奏(近體詩平仄、詞牌)。
2.情緒(韻字開口、畫面)。
(二)解題:將進酒是樂府舊題,將—讀qiāng,有“請”的意思(將子無怒--《詩經.氓》),將進酒就是請喝酒。
(三)朗讀
1、學生思考:這首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這種情感在發展過程中有沒有變化?(試讀)
2、劃出停頓,學生自由朗讀,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詩人情感的字、詞語或是句子,並且用筆劃記出來。
3、指名學生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其他同學繼續思考剛才的問題。
4、提問:這首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這種情感在發展過程中有沒有變化,如果有的話,又是怎樣變化的呢?(學生思考,指名回答)
5.師範讀(錄音)。
(四)品讀,置身詩境,領會詩人的情感變化,介紹朗誦技巧,指導學生朗讀
(五)誦讀,落實朗誦技巧,檢查朗誦水平
(《將進酒》誦讀提示
61607;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悲)
61607;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歡)
61607;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憤)
61607;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狂)
(六)比較誦讀(幻燈顯示濮存晰誦讀錄音)。
(七)總結,成果展示。
《將進酒》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複雜性;
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李白,這個名字我們並不陌生,他是一位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大詩人。那麼,李白在我們的心目中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請同學們用李白的詩說一說,你對李白的看法和認識。
明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在我心目中李白是一個浪漫,而且很有志向的詩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豁達、自信的詩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在我的心目中的李白是一個不慕權貴、豁達的詩人。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一個豪邁豁達的詩人,他的詩氣勢磅礴,浪漫主義想象力非常豐富。
今天,我們就再次透過一首詩來認識一下我們心中的李白和詩中的李白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情況,一起來吟誦和欣賞李白的這首千古佳作——《將進酒》。
二、吟詠詩文
1、誦讀本詩,提出兩個要求:①讀準字音、②讀清句讀。請大家嘗試自由讀一讀。同時在讀的時候,將發現的問題批註在書的旁邊。
2、找同學來吟詠一下。適時的進行吟誦指導。
三、情感分析
1、剛才大家在吟詠的時候大多注意了感情,“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的曲名,這首詩李白是借用樂府舊題,來抒發自己內心情感的,它是一首抒情詩。那麼,李白的抒情詩有什麼特點呢?
明確:李白的抒情詩是很豪放飄逸的、想象豐富、豪邁瑰麗。
2、在這篇詩文中,你是如何把握這些特點和詩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達是人情感的字眼)
明確:悲、歡、愁
3、從哪你讀出詩人的“悲”?
①“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暮成雪”。
明確:李白悲的是什麼?人生易老,時光易逝。轉眼之間滿頭的青絲已經變成了滿頭的白髮。
這首詩寫於公元752年,據此推算,李白此時已是年過50的老人,韶華易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另外,中國古代的文人在面對著永恆的大自然的時候,也經常生出這樣一種感慨,尤其是那些有著遠大宏偉志向的人,當他們的這種志向不能夠得以實現的時候,報國無門的時候,更容易產生這種人生易老的感慨。從詩經到楚辭,到古詩十九首,再到歷代文人墨客都在感慨人生苦短。這個“悲”字,悲的是人生苦短。
②那麼開篇的那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和它並舉又有什麼作用?這不是多餘的嗎?
老師有一點不理解:我們都知道黃河是發源於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黃河之水山上來”作者卻說“黃河之水天上來”不是毫無道理嗎?
明確:作者這裡是使用誇張的手法,極言黃河奔騰而來的氣勢,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大河之去,勢不可回。
③誇張是李白浪漫主義的典型表現之一,看看這篇詩文中還有哪裡有誇張?
明確:“朝如青絲暮成雪”“會須一飲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馬,千金裘”“萬古愁”。
④第一句除了運用了誇張之外,我們看看還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先來看一下古人對於 “流水”這一意象常表現的主題是什麼?
明確:《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長歌行》有詩云:“百川東入海,何日復西歸”
《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三國演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流水”意象——以江水的永恆對比人類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暫。
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時間的流逝。
總結:以江水的永恆對比人類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暫——反襯。
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時間的流逝——比喻。
由江水的永恆引發對人生的思考——起興。
⑤這句話和白髮有什麼關聯?
明確:(朝、暮,速度之快,都是極盡誇張的手法),先言黃河再說白髮,這種藝術方式我們在《詩經》裡面接觸過。(比興)
4、言歸正傳。詩人正自感傷,卻為何突而轉悲為“歡”?請用文中的原話來回答一下。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用白話文來說就是——
①既然人生短暫,何不及時行樂?
②悲又何益?就應另外去尋找寄託。朋友相聚,正好開懷暢飲,及時行樂。“將進酒,乘大白”那就是必須的了.
③因為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信,和不為金錢所驅使“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樂觀豪邁,於是有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放舉動了。
5、這種歡樂,歡快是發自李白內心的嗎?不是。
明確:插入李白的人生經歷。
天寶元年(742)當時李白42歲,唐玄宗下詔召李白進京,李白接到命令,以為可以從此仕途通達,不再灰頭土臉地生活在蓬蒿之間,於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這次李白只用了十天就到了長安。在這之前李白是進過長安的,因為遇見的是忌能妒才的小人,那次也沒有機會得到重用。這次李白到達長安之後,玄宗也並沒有給李白安排什麼官職,只是讓他待詔翰林,是臨時、候補的身份。李白有沒有才呢?有才(小故事:一次玄宗攜楊貴妃在驪山溫泉宮,行樂,玄宗親自作曲,想要以新詞入曲,於是急召李白。當時李白正在酒店裡喝得爛醉,但是,被抬進宮中,涼水潑面之後,他頃刻之間就寫了十餘首詩——其中八首保留到今天。玄宗十分高興,讚賞有加。)就是這麼一個有才的人,在長安呆了兩三年也沒有得到實質性的重用,只把他看作詞臣,後來玄宗還客客氣氣的.讓他捲鋪蓋回家,把他從長安打發出來了。打發出來之後呢。我們要知道李白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有更高更遠的追求,他在東魯老家居住了一段時間後,又一次踏上漫遊的旅途。並且寫下了《夢遊天姥吟留別》這首詩裡,在詩裡他把長安三年的生活做了一個系統的總結,最後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那樣激越的呼聲。我們看看這首《將進酒》寫於哪一年呢?大約作於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這個時候的李白已經是被用無望。胸中鬱結很深,這是他感嘆悲傷的深層原因。但是內心的深處,仍然還是燃燒著那樣的一團火,“天生我材必有用”。其中隱含的一個意思就是我有才,但是沒有得到重用。這實際上是李白在對酒當歌時的一種自我安慰,一種無奈,或者說是一種氣憤。這也足以說明這個歡樂不是發自李白內心深處的。
6、既然是把酒行樂,就不免舉杯相勸。詩人呼告朋友,“將進酒,杯莫停”。而且長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詩人的心情好像並不痛快。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幾句勸酒詞。
明確:“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虐。”
①翻譯這六句話:榮華富貴算不了什麼,只願一醉方休不想事啊。自古聖賢都以飲酒排譴苦悶,他們喝酒喝出了名。那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哪,不也是喝酒喝出了名嗎?
②“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這是李白的真心話嗎?怎麼理解?
明確:是仕途的失意,志不得抒的憤慨之詞。李白是要借酒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不滿。在不滿當中,他發出了令人震驚的話“古來聖賢皆寂寞”,聖賢在他眼裡面都無所謂了。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聯想到古今,這是他對荒唐社會的憤怒嘲諷和痛徹的總結。其實李白從內心深處是非常尊敬那些聖賢的。因為聖賢,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留給了後人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內心是尊敬聖賢的。在這個時候,他內心確確實實有太多的不滿和不平。
◎比較“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跟“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明確:這兩句在內容上是相同的,都表現了詩人對權貴的鄙棄和蔑視的態度。不同的是,前者所謂“開心顏”包含著個人對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後者所謂“長醉不復醒”顯得消極一些。 總起來說,前者於憤激中略見昂揚 後者於憤激中略見低沉。
③“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李白為什麼羨慕飲者?
明確: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聯想古今,對荒唐社會的憤怒嘲諷和痛徹總結;“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這些“聖賢”都是抱利器而無所施者,而飲者更是“聖賢”中逃於醉鄉的人。這兩句,也是對封建統治階級埋沒人才的揭露,詩人對統治者不再抱有幻想,也決心逃於酒鄉。
④“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在中國歷史上寂寞的聖賢不可勝數,作者何單舉陳思王曹植的例子來對自己的觀點加以說明?
明確:曹植才華橫溢,志向遠大,但由於“任性而行,飲酒不節”最終沒有得到父親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詩”是著名的文學典故,他的《七步詩》家喻戶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樣的才思敏捷,一樣的遭人妒忌排擠。詩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曹植很有才幹,但遭兄、侄猜忌,終不得用。李白欽佩他的才幹,同情他的遭遇,藉以自況。 將狂豪的曹植與自己相比,自己儘管沒有曹植那樣的經濟條件,但是拼出去賣裘賣馬也要和朋友盡情地樂上一回。
7、李白和朋友一直“將進酒,杯莫停”,雖說“酒逢知己千杯少”,但為什麼還要“呼兒將出換美酒”?
明確:借酒澆愁
李白這個人是傲岸不屈的,對不對。他追求的是一種自由,他不願受到統治者的那種束縛,統治者你不重用我,我就“明朝散發弄扁舟去”。他是這樣一種要追求個性解放人。所以說,李白的這種感情發展到最後一個階段,一種狂傲的精神就出來了。這是李白的一個性格特點的表現。
面對著古來聖賢皆寂寞的現實,詩人內心有太多的不滿和不平。這無限的激憤表現在行為上就成了無比的狂放。你做東的元丹丘為啥說錢不夠,經須沽取對君酌,待會兒用我那匹好馬,還有價值千金的皮襖去當酒來,與你們一起忘卻那亙古不盡的憂愁。
8、《將進酒》這首詩是李白跟好朋友岑勳曾多次應邀到嵩山的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從這一點來說呢,這首詩就是一篇喝酒發牢騷的詩,那麼為什麼這樣一篇喝酒發牢騷的詩能流傳千古呢?
明確:通看全詩,本詩緊緊圍繞著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於一個什麼字?
明確:“愁”
我們學過李清照的聲聲慢,“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把國仇家恨、漂泊之哀融為一體。她的愁自然而然的能流傳千古。
而李白這個愁僅僅是酒後發牢騷嗎?(不是)
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愁嗎?不是。“與爾同銷萬古愁”
萬古什麼意思?(古往今來)
那麼,古往今來像李白這樣的人是個體的還是比較有共性的?
共性的,特別是在封建社會的那個年代懷才不遇,壯志未酬,青春易逝,人生苦短,這是古往今來許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緒。因此,李白筆下的愁,不再是發洩個人情感,而是站在歷史的高度,替從古至今眾多懷有夢想的追夢者抒發的共同的愁緒,李白的這種愁苦把悲、歡、憤、狂融為一體,這的的確確是“萬古愁”,跨越了時間與空間。
愁若止於一身,那是毫無意義的。用歷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無所施”的賢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則將來一定還有——這樣的愁情唯 “萬古愁”一語才能表現愁的深廣。
9、我們從李白的詩句中可以看出來,他的思想裡既有積極入世的一面,又有消極避世的一面。
明確:李白自幼接受儒釋道各家教育,使李白的思想具有很強的複雜性。
10、李白的詩不僅在當時就非常有名,而且後代對他的評價也非常之高。展示一下他人對李白的評價。
① 飲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②賀知章:子,謫仙人也。
③“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余光中《尋李白》
李白生在唐代,幸矣;唐代擁有李白,甚幸矣。用余光中的《尋李白》作為這次對唐代與李白的激情巡禮的結語是再合適不過了。
四、課堂總結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於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
《將進酒》教學設計 篇8
【設計思想】
本單元的主題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透過吟詠和誦讀從而領悟古典詩歌的韻律感和音樂美,讀出詩歌特有的詩境和詩情 。《將進酒》時而奔放,時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詩情由悲壯轉歡樂,繼而憤激,再轉狂放,最後如火山般地爆發,氣勢如大江奔流。這首詩感情變化明顯,學生容易進入吟詠和體會情感的體驗閱讀中。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掌握詩中句式的長短變化和節奏的輕重緩急。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因聲求氣,準確傳達情感的朗讀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詩人由悲壯轉歡樂,繼而憤激,再轉狂放的內在情感的變化,從而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整體內容,體味詩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學難點】
領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多媒體顯示詩句)
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喝酒想起吟詩,吟詩想起喝酒,所以由酒產生了很多好詩。喝酒作詩最傑出的首推李白。那麼同學們知道哪些寫到李白喝酒吟詩的詩句呢?(學生說詩句)
杜甫有一首《酒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在《不見》這首詩中又是這樣寫:“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余光中先生也有一首詩《尋李白》,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可見,李白好飲,也善飲,而且他把飲酒和吟詩緊密聯絡起來了。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詩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又有怎樣的感情傾注於其中呢?今天我們就透過他的《將進酒》來走近他的詩酒人生。
二、自由朗讀,把握詩意
(邊讀邊結合課本註解,整體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1、自由朗讀後,請一位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詩歌的主要內容。
2、老師和學生補充、整合答案。(多媒體顯示)
這是一首勸酒詩,寫的是詩人跟好朋友岑勳應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情懷。
三、聽聽美讀,說說感受
(一)美美地聽——初步體會詩歌的句式和節奏的變化,並在課本上作適當的標記。(多媒體播放《將進酒》的配樂朗誦,同時,展示於本詩相關的畫面,如李白狂歌圖、黃河奔流圖等。) (二)輕鬆地說——請說說在聽完配樂朗誦後你對本詩的句式和節奏的變化的整體感受。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補充整合答案)
明確:
1、句式:以七言為主,有長短變化。
2、節奏:隨著詩情的起伏,時緩時急,忽高忽低,奔放而流暢。
四、多樣誦讀,品味詩情
(一)第一層
(多媒體顯示)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1、老師範讀.
2、 讓學生說老師範讀出的感情。
明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壯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悲
因此,這一層要讀出“悲壯”的感情來。(一開始要讀得頗有氣勢,節奏要迅疾,後來漸漸緩慢生悲)
3、齊讀第一層。(讀出“悲壯”之情)
(二)第二層
(多媒體顯示)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1、請一名學生範讀,其他同學邊聽邊劃出能體現感情的詞語,並揣摩該範讀同學對這一層的處理是否符合自己的想法。(他朗誦得符合你的想法的地方,要注意借鑑;不符合你的想法的地方,就注意在自己的朗誦中體現出變化。)
2、邊評價邊範讀。(讀得好還是不好?你覺得應該怎麼讀?請試一試)
明確:這一層能體現感情的詞語有:“盡歡”、 “必有用”、 “還復來”、 “為樂”、 “三百杯”和四個短句等。從這些詞語可以看出此時詩人的心情是非常激動的,所以應 該讀出“歡樂”的感情來(情緒高昂,節奏逐漸加快)
3、齊讀第二層。(讀出“歡樂”)
(三)第三層
(多媒體顯示)
鐘鼓撰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1、邊分析邊逐句讀。(這一層是詩歌的主體部分,體現了詩人感情的大轉折,因此必須在老師的設疑和引導的基礎上來讀)
提問1:“鐘鼓撰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意思是詩人以為富貴生活“不足貴”,並放言“但願長醉不用醒”,可見詩人對豪門貴族懷有什麼態度?
(學生討論後)明確:鄙棄、憤懣。“不足貴”“不用醒”二語當用極強音讀,以見其鄙棄、憤懣之深。
女生試讀這兩句。(讀出“憤懣”之情)
提問2:“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中的“寂寞”和“留其名”體現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又體現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後)明確:詩人說古代聖賢“寂寞”是為他們惋惜,同時又是說自己,流露出憤憤不平之情;因此,要在“嘆惜”中讀出“不平”之氣。“留其名”又可看出詩人認識到自我價值後的自信和激動,因此要重讀。“陳王”二句援引古人飲酒情形為例,詩人說陳王,其實又是說自己不過是懷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重音當落在“恣歡謔”三字上,因為這是歡中有悲,激動中有憤懣。
男生試讀這四句。(讀出“不平”和“激動”)
2、齊讀第三層。(讀出“憤激”之情)
(四)第四層
(多媒體顯示)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1、自由讀,邊讀邊揣摩這一層的感情。
2、請試一試。
3、讓試讀的學生說說他為什麼這樣讀。
明確:“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詩人反客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態如見,宜重讀;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極點,應當快讀;至“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並放慢速度,再用誇張語調讀最後三字,“古”“愁”之後皆當有延長音,因為這是全詩的高潮,須有強大的聲勢,才能顯示詩人的飄逸的風格,不是一般的兒女愁情。因此,要讀出“狂放”,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壯之重、歡樂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
4、齊讀第四層。(讀出“狂放”)
(五)朗誦全詩
1、展示全詩感情的起伏變化:悲壯——歡樂——憤激——狂放。
2、配樂齊讀。
四、課外延伸,能力遷移
(多媒體顯示)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1、這首詩在感情變化上和《將進酒》的相似之處,請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加以揣摩,運用“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的方法自讀此詩。
誦讀提示:開頭兩句顯示出詩人鬱積好久的憂憤的心情,接著完全撇開“煩憂”,放眼萬里長空,從“酣高樓”的豪興到“攬明月”的壯舉,展示出詩人的豪邁的胸襟,然後詩人又自比小謝,極為自信,然後,卻又迅速地陷入“不稱意”的苦悶中。感情也是起伏變化,也是憂憤苦悶中顯現出豪邁的氣概。
2、按照這首詩的感情變化,全班齊讀。
五、課堂小結
我們透過“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的方法,應該說,已經走進了李白的心靈世界中。詩歌就是這樣,要想讀懂它,就必須不斷地朗誦。在朗誦中領悟,在領悟的基礎上再誦讀,如此迴圈,就可以逐步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聯絡李白的生平,我們知道,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李白的一個夢,然而,當無法企及的現實無情地擺在李白面前時,他的夢碎了,於是,他開始狂歌,他開始縱酒,以喝酒排解內心的苦悶,以縱酒來對抗現實的齷齪,以精神的曠達來張揚自己的個性。從《將進酒》中我們可以體悟到,對李白而言,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樑。
《將進酒》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的:
背誦全篇,瞭解文意
教學手段:
介紹背景及相關知識,學生自己理解掌握
一、解析文題
將進酒,注意讀音,“將”的意思就是“請”,連起來解釋就是“請喝酒”。原來這是一首勸酒詩。李白為什麼寫勸酒詩,他在什麼情況下寫這首詩的呢?
二、文化背景
大詩人李白(701———762)出生於四川,自稱漢將李廣之後(一說與大唐皇族同宗),繼承了先祖的豪邁狂放,加上先天的聰慧(文才),以及後天的勤奮(閱歷)——“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他成了“詩聖”。725年辭親遠遊,乘船經三峽出蜀,經歷了結婚生子等人生大事。742天寶元年赴長安求官,賀之章見《蜀道難》等詩,驚呼太白為“謫仙人”,並說“此詩可以泣鬼神矣!”後受詔入朝,供奉翰林。醉酒使高力士脫靴,楊貴妃捧硯,再加遭奸佞讒毀,被“賜金放還”。744李白與杜甫在洛陽相遇,同遊同詠,親如弟兄。750漫遊復漫遊,南北飄流,隱居或修煉,作《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759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作《早發白帝城》。晚年寫出《秋浦歌》、《贈汪倫》。762太白逝世。
書上交代,到寫這首詩為止,李白已經被“賜金放還”八年,仕途是沒指望了,所以他索性隱居或修煉。可最要命的是他還嗜酒,常常酩酊大醉,這說明他“有情”,他是一個性情中人。那麼他的情是什麼情呢?學習這首詩我們或許可以略知一二。
三、解讀全詩
(一)朗讀課文(正音)(結合課後練習一)
1、開頭兩聯均用“君不見”領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讀得從容、親切。“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發源於崑崙山,地勢極高),“不復回”——不再返回,均須重讀。“不復回”隱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類似還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高堂”一聯絡承“不復回”而來,說及人生。“悲白髮”,我們頭腦中應出現了這樣一幅圖景:高堂之上,人們對鏡自視,“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猶言人生苦短,“悲”字當重讀。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聯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興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興,引出所詠之詞,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類似還有: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詩經氓》這兩聯把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極其闊大,應當讀得很有聲勢。
2、以下節奏逐漸加快。“人生”一聯重音當落在“盡歡”和“空對月”上。正因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時行樂。詩人深知“白髮如絲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轉悲為歡。儘管詩人在政治上並不“得意”,但此時興致高漲,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想到這,他頓生豪情,把希望寄託在未來,“天生”一聯更追加了“須盡歡”的理由,顯示了詩人對未來的信心,應當讀得擲地有聲;讀後宜作一頓(這裡的潛臺詞是“既如此,那就……”),為詩中策一個高潮蓄勢。於是連呼“烹羊宰牛”,第一個高潮在“會當一飲三百杯”這句上,應當讀得豪氣十足,要用升調讀,“三百杯”一語尤當著力加以渲染。以上是詩的鋪墊部分,讀後可作稍長停頓。
3、酒到酣處,意興遄飛,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為詩意轉換處,亦可視為下面勸酒歌的引語,應當讀得親切,節奏逐漸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將”“莫停”“歌”“傾耳聽”等字上,突出敬請之意。讀完,稍作停頓。俗話說酒多話多,歌的內容其實就是詩人借題發揮的牢騷話,也就是酒後吐真言。
4“鐘鼓”一句至結尾為詩的主體部分,詩人藉此盡吐胸中塊壘,必須讀得酣暢淋漓,再現詩人狂放不羈的個性。“鐘鼓”二句是這支勸酒歌的主題,也是全詩主旨所在。這兩句有著明顯的取捨,他鄙棄“鐘鼓饌玉”的官宦仕途,當然也有部分自嘲;他選擇逃避,不滿,反抗。
鮮明的愛憎道出了詩人長期鬱積在胸的不平之氣,感情突然由歡樂轉為憤激。
為了讓自己“長醉不醒”的願望名正言順,他還援引“古來聖賢”來證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賈生一類人,他們有經天緯地的才能而不為統治者所用。詩人說他們“寂寞”,實際是說他們被世人冷落,是為他們惋惜乃至抱不平。這是從反面來論證,“皆”體現了憤激。更有曹植——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讚揚曹植的豪華酒宴,其實是為曹植的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而嘆惋,而不平,同時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之情。
5、既然明鑑歷史,選擇了長醉不醒,於是就痛飲狂歡了。“主人”兩句詩人反客為主,直命沽酒,把值錢的家當全拿出去買酒,豪放之態如見。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讀後應稍作停頓,至“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並放慢速度,再用誇張語調讀最後三字,“古”“愁”之後皆當有延長音——這是全詩的高潮。用全部家當買酒,不是消一般的兒女情愁,而是積澱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懷才不遇的鬱悶。所以須有強大的聲勢,才能顯示詩人的飄逸的風格。
(二)內容感知
《將進酒》是漢樂府曲名,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這是值得重視的。
臺北學者散文家顏昆陽《想醉》中有一句話:“非醉不可的理由儘管很多,但眼淚與笑聲便可以說明一切,因此人們非醉不可的理由其實只有一個:有情。”
那麼請問這首詩中詩人的情到底包含那些呢?
首先對國家有情:忠君報國之情,不滿失望之情,
其次對自己有情:自我肯定之情,快意身心之情,也有志不得伸的苦痛。
四、藝術手法
1.誇張的寫法
詩中的有些誇張寫法是憑藉數字來表現的,例如用“一飲三百杯”表現豪飲,用“斗酒十千”表現酒價的昂貴,用“萬古愁”表現愁的深廣;有些則屬於感覺的誇大,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朝如青絲葛成雪”極言人生短促。諸如此類的誇張句都有力地說明詩人橫放傑出,用辭大膽,他人莫及,也表現了他那豪放飄逸的詩風。
2.起興(略)
五、板書
及時行樂,銷萬古愁
歡狂
韶光易逝,長醉不醒
人生苦短,斗酒十千
悲憤
六、作業(背誦全詩)
《將進酒》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重點
1.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2.瞭解李白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激憤之情
3.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
教學難點
1.把握全詩由悲而歡而激憤而狂放的感情基調
2.鑑賞全詩。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杜甫有一首詩為《飲中八仙歌》,內容如下: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提問:讀過詩後,你能透過這四句詩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嗎?
明確:詩酒同李白結了不解之緣,李白自己曾說過“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興酣落筆搖五嶽”。杜甫描寫李白的幾句詩,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詩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長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後,豪氣縱橫,狂放不羈,即使天子召見,也不是那麼畢恭畢敬,誠惶誠恐,而是自豪地說:“臣是酒中仙!”而這首《將進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勸酒歌。
二、寫作背景介紹
本詩約作於天寶十一載(752年)李白“賜金還山”之後。他當時與友人岑勳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這首詩可能是三人飲酒宴上的祝酒辭。
三、分析鑑賞
提問:李白的詩歌風格一向是豪邁不羈的,你認為這首詩和他的一貫風格有區別嗎?
明確:這首詩有豪放之情,但又不只於豪放之情。這首詩中詩人的感情變化極快。
(參見人教社《教師教學用書》152頁)
提問:你能簡單總結一下這首詩感情的起伏變化嗎?
明確:詩的開頭悲嘆人生短促,轉眼即是百年。接著因悲尋歡,想要痛飲一場。然後轉入正題,聯絡自己遭遇,借酒抒發憤世嫉俗之情。結尾變得狂放,要將這種種複雜的心緒統一為“萬古愁”,一同消除、忘卻。
四、寫作特點
提問:本詩你讀來有何感覺?
明確:略
提問:以往我們學習的古詩多以七言為主,那麼這首詩有什麼特點呢?
明確: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參差錯落。且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節奏疾徐多變,奔放而流暢。
五、學生誦讀全詩
六、作業
課後練習第二題。
板書設計
將進酒
李白
《將進酒》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把握詩歌的聲韻特點;
2、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3、把握詩歌感情的基調和變化的線索。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反覆誦讀以把握詩歌音韻,老師講解點撥以明白詩人的情感變化,合作探究以把握人生該如何面對生命中的不如意,拓展延伸以鞏固所學知識。
三、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樂觀豁達的胸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對詩歌思想和藝術的感知與欣賞。
教學難點
1、如何引導學生對於李白複雜思想的認識和理解。
2、如何引導學生對於李白嗜酒與狂放行為的理解。
教學方法講解法、誦讀法、探究合作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裝置
一、匯入: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離的李白什麼都不需要了,惟有酒。酒,他的一生醉得太多了,但這是最後一次。他舉杯邀月,卻發現月亮在水裡,他就悠悠忽忽撲進水中,抱月而眠,抱月而終。誰像他這樣認真又天真了一生?他連死都是一首詩,一首醉酒的詩。
看來,李白天生就是為詩為酒而來,為後人讀這樣優美的詩酒篇而來。今天我們就來讀他的勸酒詩----《將進酒》。
二、解題,介紹背景。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三、初讀出韻律:(老師背詩)
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讀準字音,讀準節奏,感悟詩歌的韻律美。
1.指名讀,讀準字音、節奏(點評後過渡)。
2.剛才請同學讀了一遍,下面來聽朗讀,請你們來評一評。
過渡:感覺讀得怎樣?想不想讀出這樣的水平,甚至超過他。要真正讀好一首詩,能讀準字音、節奏這是很不夠的,還必須讀懂這首詩,把握好作者的情感變化。現在,老師就帶領大家再來讀一讀詩歌,來看看詩中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情感?
四、再讀明詩情
一)、首先我們從詩題讀起
請同學們看文章的標題《將進酒》,那就是請喝酒!那從詩題裡我們就會想:
1、誰請誰喝酒?
明確:元丹丘請李白、岑夫子喝酒。
2、為什麼喝酒?你能不能從詩中找到答案?
明確:借酒消愁,“與爾同銷萬古愁!”
二)、請依據詩歌的內容作一個大膽的推測:宴飲後的李白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激動的(找出對應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悲壯的(找出對應詩句)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歡快的(找出對應詩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自信的(找出對應詩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憤慨的(找出對應詩句)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狂放的(找出對應詩句)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愁苦的(找出對應詩句)與爾同銷萬古愁。
4、那李白到底有哪些愁?請同學們再讀詩歌,從具體詩句中說出你體悟到的是何種愁情?並說說你的理由!(聯絡李白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人生理想)
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十一年(752年),這一年,李白已經51歲,八年之前,李白到長安尋求功名,進入到統治中心以後,他原本以為能夠幹一番事業。然而現實卻不容許他這樣做,所以現實的政治遭遇使他鬱郁不得志。李白的身上浸透著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李白畢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個夢。
A、“人生苦短之愁”(聯絡創作時間、人生經歷)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B“懷才不遇之愁”(聯絡時代背景、人生經歷)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C“聖賢寂寞之愁”(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知音難覓)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過渡:那麼,此時的李白愁腸百結,那他該如何來排解內心的萬千愁緒呢?
5、何以解愁?
唯有杜康,那我們就跟隨李白一起去丹丘生家喝酒去怎樣?下面我們再來品讀課文,體悟詩人的酒興!
五、品讀出酒興
①李白他們是怎樣喝酒的?請找出有關喝酒的詩句,並說說都喝得怎樣?
明確:
a、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喝得盡興
b、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喝得多
c、將進酒,杯莫停。——喝得急
d、但願長醉不願醒。——喝得縱情
e、斗酒十千恣歡謔。——喝得放縱,
f、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喝得專注,喝得任性。
這就是李白。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種喝法,莫過於“狂飲”。
②分組討論質疑手法,語言等鑑賞(先請同學們準備1—2分鐘,後提問)
小結:剛才,同學們表演讓我們似乎聞到了一股濃濃的酒香,太精彩了!的確,全詩圍繞一個“愁”字展開,作者因愁而悲嘆人生短暫,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壯志難酬、聖賢寂寞,也因愁而癲狂失態,真是怎一個“愁”字了得?
六、拓展探究:
自古以來你,像李白這樣的有志之士懷才不遇的很多,面對人生的不如意,我們該怎麼辦?
七、結語:
這首詩雖然篇幅不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尤其是音韻、節奏隨著詩情的起伏,時緩時急,忽高忽低,曲折迴環,奔騰向前。我們只有思隨情轉,音以律動,才能讀此詩於“雄快之中”,從而“得其深遠宕逸之神”。
八、作業:課外寫作訓練
要求: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1、主要以李白的豪情和懷才不遇為事例,並點評事例;
2、引用一句名言;
3、聯絡現實。
4、100字左右;
《將進酒》教學設計 篇12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能準確把握情感基調並背誦全詩。
學習起興、用典、誇張手法在詩中的運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賞析詩中情感脈絡之變化,能用準確流暢的語言概括全詩內容與情感。
能品味詩人婉曲語言中的深層含義,並學會聯想比較的鑑賞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正確認識詩人對自我的肯定與對現實不滿的矛盾思想,認識“以酒銷愁”的歷史文化背景與人文精神。
【教學方法】誦讀法 品味鑑賞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一、以杜甫《飲中八仙歌》匯入,談談詩中禮拜形象。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二、背景簡介(略),聯絡《夢遊天姥吟留別》名句。
1、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時何時換?
2、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三、朗讀全詩,教師範讀。(注意節奏點,用韻、語調變化)
四、分層賞析,理清脈絡,幫助誦讀記憶。
感情線索:悲——歡——樂←—歌—→願——恣——愁(首尾呼應)
↑↓
自己高|潮 轉折 萬古(憤激、無奈——豪爽、曠達)
(自信)
全詩詩眼:悲愁——感情基調:憤激。
全詩中心句: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品味思考交流】
開頭四句與全詩主旨關係
渲染慷慨悲涼氣氛,為第二段“歌弦”作鋪墊,也與“天生我材必有用”構成對比反襯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與開頭之“悲”,後來之“願”有矛盾嗎?你怎樣理解?
思想情感的矛盾統一: 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憤激之情
出世思想:聖賢寂寞
作者為什麼舉“曹植”為例,說明“古來聖賢皆寂寞”?(略)
“與爾同銷萬古愁”中“愁”的物件範圍有多大?試舉例。
往古聖賢不被君王賞析之人。
自己與自己同時代人。
以後和自己同命運之人。
《將進酒》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因聲求氣,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吟詠詩韻,注意詩歌的韻律,透過聲音的輕重緩急高低變化等來表達情感。
3、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清詩人思想感情的變化,背誦全詩。
過程與方法
1、在聆聽經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逐步掌握誦讀要領。
2、在誦讀中感悟詩句間蘊含的詩人跌宕起伏的感情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詩人藉著酒興,淋漓盡致地抒發的不平之氣。
2、探究詩意,認識李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在勸酒放歌中,吐胸中塊壘,抒發多種人生感慨。
3、引導學生融入詩境,吟詠詩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因聲求氣,誦讀全詩。在聆聽經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把握對詩歌得體的誦讀,在誦讀中感悟詩句間蘊含的詩人跌宕起伏的感情變化。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融入詩境,吟詠詩韻,認識到李白在勸酒放歌中,吐胸中塊壘,抒發多種人生感慨。
《將進酒》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因聲求氣,吟詠詩韻,感受詩人情感變化。(重點)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背誦全詩。(重點)
3、正確認識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難點)
【教學設想】:
本單元的主題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就是讓學生透過吟詠和誦讀從而領悟古典詩歌的韻律感和音樂美,讀出詩歌特有的詩境和詩情。本文時而奔放,時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學生容易因聲求氣,吟詠詩韻,感受詩人情感變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時時洋溢著詩情,處處瀰漫著酒香,而論詩酒之道,當首推李白。他愛詩若痴,嗜酒成狂,一生與酒結下不解之緣。酒中有他湧動的生命,奔騰的激情,還有那無盡的愁緒。我們今天學習的就是李白詠酒詩中的代表作——《將進酒》。
二、欣賞名家誦讀 初步感知:
我們這一單元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就是透過吟詠和誦讀領悟詩歌的韻律感和音樂美,體會詩歌特有的詩境和詩情。
欣賞中央電視臺著名支援人任志宏的朗誦。
朗誦的怎麼樣?感情是不是特別投入?話劇演員濮存昕的朗誦感情更投入。
播放濮存昕的朗誦,進一步感知。
三、因聲求氣 吟詠詩韻:
透過欣賞名家的誦讀,我們對這首詩歌的重音、聲調等有了比較深的印象,老師在多媒體上把重音、聲調也做了標註。下面請學生結合註釋,自由大聲地朗讀,過一會找同學展示。
四、分析問題 鑑賞詩歌:
剛才同學讀的很好,但和名家的演繹還是有一些差距,一是因為我們的基本功不如他們,再就是對文字理解不夠透徹。接下來我們共同分析這首詩的內容。
題目“將進酒”是什麼意思?將進酒就是請喝酒,這是一首“勸酒歌”。
1、誰勸誰喝酒?
一開始應該是丹丘生勸李白和岑夫子,後來是李白勸岑夫子和丹丘生喝酒。
2、為何喝酒?
“人生得意須盡歡”——恰逢知己
“與爾同銷萬古愁”——借酒消愁
3、怎樣喝酒的?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喝的多
“將進酒,杯莫停。”——喝的快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喝的豪爽
4、《將進酒》感情奔放,氣勢雄渾。請你找出詩中帶有情感色彩的字詞。
悲:“君不見,……朝如青絲暮成雪。”
歡:“人生得意須盡歡,……會須一飲三百杯。”
憤:“鐘鼓饌玉不足貴,……斗酒十千恣歡謔。”
狂:“主人何為言少錢,……與爾同銷萬古愁。”
5、名句賞析
①“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前一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為空間範疇的誇張,後一句則是時間範疇的誇張。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間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髮”,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宛如畫出。
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天地造就我的才幹,必有它的用處,即使千金耗盡,還會重新再來。“有用”而“必”,一何自信!體現了詩人的曠達豪放,透露出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態度。
③“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在封建時代,只有衣食無憂的達官貴人才有閒情逸致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羨慕達官貴人的生活,實際是對豪門權貴的蔑視、否定,這是李白最可寶貴的性格。
④“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曹植舉行宴會暢飲,為的是空有超群才華,卻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澆愁。作者和曹植一樣的才思敏捷,一樣的遭人妒忌排擠,有志難展 。既是對陳王昔時宴飲的傾慕,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惋,更是對現實遭遇的憤恨與控訴,兼以自況。
6、好友相聚,本來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應該把酒言歡。狂放的李白卻為何有違常情,不喜反愁呢?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詩人被排擠出長安後,政治抱負不得施展,心中難免鬱悶。《將進酒》這首詩則是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八年來,李白憂國憂民的心情一直未變,可是又無用武之地,52歲的他,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間,放浪於形骸之外。這一年,他跟好朋友岑勳曾多次應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藉著酒興,淋漓盡致地抒發不平之氣。
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壯志未酬,懷才不遇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聖賢寂寞,陳王失意
7、豪放飄逸的李白內心為何激憤?天生我材必有用與但願長醉不願醒相互矛盾,如何理解?
李白的身上浸透著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兩個,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豐功偉業。追求精神自由導致他的一系列行為:反抗傳統,蔑視權貴,理想超出於王法所規定的社會等級秩序之外;建立豐功偉業,又使他與傳統妥協,求助於權貴,回到王法所規定的社會秩序之中。但現實中又不可能同時佔有以上二者。
李白執著的兩種東西是悖論式的人生追求。兩者相互矛盾、衝突,使他在外在社會(人類社會)撞得頭破血流,內心世界則長期處於矛盾衝突騷動焦慮之中。這也使李白真正體驗到人生的大喜和大悲。正由於內心世界長期處於高度緊張,不同情緒總是處於高度碰撞,所以他的情感變化比較大,甚至相互矛盾。
8、小結:
①人物:狂放不羈、豪放灑脫
②語言:奔放直率、渾厚雄壯
③藝術手法
誇張:“朝如青絲暮成雪”“會須一飲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馬,千金裘”“萬古愁”。
比喻、反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以黃河的偉大永恆襯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借代:“鐘鼓饌玉”
用典:陳王曹植。用以自比,一樣的才思敏捷,一樣的遭人妒忌排擠,有志難展。既是對陳王昔時宴飲的傾慕,更是對現實遭遇的憤激。
④情感
全詩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於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表現了一種懷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複雜的情感。
9、當堂背誦
按情感流程分4個小節背誦。
五、結束語:
《將進酒》是靈與肉、理想與現實、個人與社會猛烈碰撞的巨響,是一曲不羈靈魂的慷慨悲歌。李白是我們這個民族,尤其是盛唐民族活力的典型代表和最深刻的體現者。
“天生我材必有用”,祝願同學們以自信豁達的人生姿態盡情的譜寫出你獨具特色的青春之歌。
六、作業:
默寫這首詩。
《將進酒》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朗誦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
1.把握詩歌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複雜性。
2.學習詩歌誇張及比興的藝術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李白不畏權貴,視金錢如糞土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感受詩人形象。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教學方法:
問題式教學法、誦讀感知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中國文人,悲歡離合求一醉,風花雪月尋一醉。
二、解題覽詩
1.題目分析。
2.自由讀詩。
3.分組讀詩
三、分析如何飲酒
你從哪些詩句中看到了李白飲酒時的哪些情態?領略了“酒中仙”的何等風采?
四、分析為何飲酒
1.“人生得意須盡歡”,因“得意”而歡飲?
2.“烹羊宰牛且為樂”,“為樂”而飲酒?
3.“惟有飲者留其名”,李白為“留名”而飲酒?
4.古來飲者無數,李白為何偏以曹植為例?他們二人有何相似之處?
5.據上分析,李白飲酒的原因應該落腳在哪個字上?
6.詩中直接點明情感的字,我們找到了“歡”“樂”“愁”,還有一個字是什麼?(悲)李白為何而“悲”?
五、美讀課文
1.學生配樂誦讀
2.教師範讀
3.學生齊讀
六、小結、作業
《將進酒》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促進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水平。
2、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並能進行恰當的評價。
3、探究詩人狂放性格的由來,體味本詩所體現的浪漫主義風格。
4、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豪放飄逸的浪漫主義風格;領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豪放飄逸的浪漫主義風格;領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質疑法。
3、比較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大詩人李白因遭權貴排擠離開長安開始了他以東魯、梁國為中心的第二次漫遊。我們學過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即寫於這一時期,今天我們學習的《將進酒》也是此間的作品。大詩人李白又將向我們展示些什麼呢?
二、疏通。
三、誦讀。
(一)讀懂內容
《將進酒》是寫勸酒、對酌的詩,本屬漢樂府鼓吹鐃歌。李白沿用舊題,借與友人岑勳、元丹丘飲酒之機,發洩心中的鬱積。
(1)開頭兩聯均用“君不見”領出,“黃河”一聯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興手法,既用眼前景物起興又具有比喻的作用。“高堂”一聯說及人生,採用誇張手法,極言人生短促。
(2)“人生得意”以下六句,極寫痛飲狂飲。“天生”一聯說明“須盡歡”的理由,顯示了詩人對未來的信心。
(3)“岑夫子”以下六句為詩意轉折處,亦可視為下面勸酒歌的引語。詩人在力勸“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之後,放杯高歌,吐露心聲:“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4)“古來聖賢”以下四句,詩人將“飲者”與“聖賢”作比,引出“陳王”曹植來。曹植《名都篇》有云:“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看來這位陳王確是在“恣而歡謔”了。然而,在他這歡樂中,包含著何等巨大的痛苦!他是在備受猜忌、壓抑的險惡環境中,因大志難騁而沉溺酒鄉的,在這一點上,李白與曹植頗為相似,故化用曹詩,明寫歡樂而暗寓憤激。
(5)“主人何為”二句以反詰之句振起文意,以使令語氣引出下文:“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是全詩的高潮。
(二)讀出感情
通觀全詩,有如怒濤奔湧,其氣勢之壯闊,情感之激昂,風格之豪放,確是前無古人。在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可分四個層次:
開頭四句寫悲。
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詩人彷彿站在高山之巔,頃刻間就看遍了它的萬里流程,因有“不復回”之嘆。由此想到人生,詩人頭腦中便出現了這樣的圖景:高堂之上,人們對鏡自視。“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間一樣短促啊。至此,悲意更濃。
“人生”以下六句寫歡。
“天生我材必有用”寫出了作者的豪情,“必有用”,固然充滿了對自我的堅定信念,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此材”以前是沒有被用的。所以此句也道出了作者的苦衷。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
富貴、豪華生活“不足貴”,詩人鄙棄那結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希望“長醉”,不願醒來,顯見世事之混濁,詩人厭惡之深徹。詩人讚揚曹植的豪華酒宴,其實是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惋,兼以自況。
“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
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酒,詩情至此,更趨豪放,直令人有“意氣凌雲”之感。可是,結尾的一個“愁”字,卻給這豪放之中加入了一絲悲涼之意。悲涼,說明詩人並非一個忘世事的酒徒,他有著強烈的憂憤和苦悶;豪放,說明詩人胸懷極為闊大,他具有從苦悶中擺脫出來的勇氣和力量。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在那“與爾同銷萬古愁”的高唱中,既受到了情的感染,又受到了力的震撼。
在“讀出感情”這一環節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可以採用競賽的形式讓學生比著讀,看誰能讀出詩原有的感情。教師充當評委,對學生的朗讀作出評判,標準是上面的分析。
四、背誦:可採用比賽的形式。
五、重點解讀:
1、具體研習,攻克重難點。
(1)詩歌開頭“黃河”和“人生”之間有何聯絡?這四句在全詩中有什麼作用?
明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兩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興手法。李白當時與友人岑勳在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潁陽去黃河不遠,故藉以起興。這兩句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似乎從天而降,東入大海,勢不可回;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感嘆人生易老不過朝暮間事,因而“不復回”又隱含了韶光易逝,青春難再之喻意。雄偉永恆的黃河尚且如此,人生更是渺小短暫,開頭四句,令人頓生悲意。詩人的這種悲感不僅僅是因為自己兩鬢染霜,英雄老去,更是由當時朝廷腐敗、自身的政治抱負無從實現的憤慨而來,極有氣勢。其中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闊大。前兩句將空間層層放大,後兩句把時間緊緊壓縮,時空上的誇張,開篇就給人靈動飛揚,橫空出世之感。
(2)當時李白已是兩鬢染霜,在政治上極其失意,浪跡於江湖,然而他卻說“人生得意須盡歡”“天生我材必有用”。如何理解這種思想感情?
明確:詩人儘管年華老去,政治上極度失意,但“白髮如絲悲何益”,竟日窮愁並非其本性,既然此處失意,就另外去尋找寄託。於是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歡飲也算是人生一大得意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時行樂,“莫使金樽空對月”。但是人並不因此消沉。一方面英雄老去,難有作為的悲嘆與憤激,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沉淪,對政治也沒有完全絕望。於是迸發出自信好強,高度樂觀的吶喊——“天生我材必有用”,算是對未來的一個期許。強烈的自信轉眼代替了消極的悲嘆。這種矛盾的協調方式與《行路難》如出一轍。這種詩情既體現了詩人的曠達豪放,實際上也是他憤激中的無奈與自我安慰;即是他人生價值的鏗鏘宣言,同時也是他抑鬱情緒的快意釋放。
(3)李白本是在元丹丘家作客,為何反而對著元丹丘和岑勳勸起酒來?
明確:李白與元丹丘是知交好友,關係親密隨意。而李白本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灑脫與狂傲,再加上興之所致,自然愈加狂放不羈,因而反客為主。
(4)如何理解詩末的“萬古愁”?並試分析此詩的感情基調。
明確:詩末“與爾同銷萬古愁”之“愁”與開篇之“悲”關合照應,而“萬古愁”的含義更為深沉。愁若止於一身是豪無意義的,難以引起他人共鳴。若只嘆韶光飛逝,那也易於淺薄與單調乏味。詩人嘆“古來聖賢皆寂寞”,又為陳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現了愁的深廣。用歷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無所施”的賢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將來也一定還有——這樣的愁情惟“萬古愁”一語才可當之。關於感情基調,本詩儘管多次出現豪情萬丈,灑脫不羈的詩句,有悲、有樂、有憤、有狂,但情感的源頭還在於憤激,豪放灑脫只是外殼,而核心則是憤激之情。
六、揣摩本詩的主旨句。
1、本詩的主旨句:“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2、如何理解這兩句詩?
這兩句詩可以說集中表現了李白自離開長安以來的憤激之情。他鄙視那些結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那些人的黑暗卑汙行徑,因而說“但願長醉不復醒。”
3、與“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中主旨句)比較異同。
內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現了詩人對權貴的鄙棄和蔑視的態度;所不同的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於憤激中略見昂揚,本詩中“長醉不復醒”顯得消極一些,於憤激中略見低沉。
在表達形式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句是直白,鋒芒直指“權貴”;“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是曲達,以“鐘鼓饌玉”借代權貴。
《將進酒》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理清詩歌情感變化線索,理解貌似消極行樂實則渴望用世的複雜情感。
(2)背誦全詩。
2、能力目標體味詩歌頗具特色的起興和誇張手法的運用,領會李白淋漓暢快的浪漫主義詩風。
3、情感目標:瞭解相關的詠酒詩篇及酒文化。
4、教學重點:探究詩歌的藝術手法。
5、教學難點:體味詩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6、教學方法:師生探討法
匯入新課
請大家猜一個簡單的謎語:酉時下大雨。“酒”是一種文化,它與中國古代詩人似乎結上了不解之緣。他們或仗酒力助發豪興,舉杯而靈感紛來;或借酒來排遣愁緒,飲酣而筆底奔騰。無數名句佳篇都與灩灩美酒相互輝映。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在《不見》還用“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來概括他的一生。現在就讓我們來欣賞李白的一首勸酒詩《將進酒》。(朗誦全詩)
一、整體感知
《將進酒》是漢樂府曲名,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將,請、願之意,《詩經·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句。這個“將”與詩句“呼兒將出換美酒”的“將”音義不同。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這是值得重視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是一種消極行為,但這是他的傲世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使然,是無法改變的。杜甫在結識他之初就看出了這一點,曾試圖說服他,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杜甫這個批評是正確的,但我們也不可忽視李白的飲酒詩中仍包含著積極的內容。
(給學生五分鐘朗誦全文,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變化。)
二、鑑賞要點
1、三種主要情感:
(1)、顯示了詩人對未來充滿無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之意。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3)、表達詩人蔑視權貴,盡吐鬱積在胸的不平之氣。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2、感情上大起大落
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可分四個層次:
開頭四句寫感傷之情。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這裡的“高堂明鏡”並非指母親,而是懸於高堂之上的鏡子。
詩人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這是非同尋常的。詩人寫黃河,頗能顯示它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如“黃河如絲天際來”“洪波奔流射東海”(《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等,其基調是壯;這次則不同——詩人彷彿站在高山之巔,頃刻間就著遍了它的萬里流程,因有“不復回”之嘆,儘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其基調卻是悲。由此聯想人生,詩人頭腦中便出現了這樣一幅圖景:高堂之上,人們對鏡自視,兩鬢斑斑,真是“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間一樣短促啊!至此,詩人的悲意更濃了。
但詩人深知“白髮如絲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轉悲為歡。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轉而寫歡。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儘管詩人在政治上並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想到這,他頓生豪情,相信自己將來必能作出一番事業,對區區金錢也毫不在意。於是連呼“烹羊宰牛”(此處用典:“烹羊宰牛且為樂”語本曹植《箜篌引》),準備像東漢大學者鄭玄那樣“一飲三百杯”。“且為樂”就是姑且作樂,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丟開不想。(提問:詩人的這種歡樂是真實的嗎?僅僅為了一醉方休嗎?)詩人這種歡樂感情是真實的,也是高尚的,不同於凡夫俗子的只圖一醉方休,因為他說出了“盡歡”的正當理由。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鐘鼓”本意指樂器,這裡做“擊鼓作樂”解;“饌玉”指精美的食品。“鐘鼓饌玉”在這裡是富貴利祿的代稱。
待到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的感情突然由歡樂轉為憤激,這是因為他要藉此把長期鬱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齊宣洩出來。他鄙棄那結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汙行徑,因而說“但願長醉不復醒”—一這兩句詩可以說集中地表現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但這又不僅是為了一己遭遇,他還想到了“古來聖賢”(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類人,也有屈原、賈生一類人),他們有經天緯地的才能而不為統治者所用。(提問:詩人說他們“古來聖賢皆寂寞”,是不是否定他們呢?)不是!這是為他們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讚揚曹植的豪華酒宴,其實是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惋,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之情,為結尾說的“萬古愁”埋下了伏筆。(這裡要注意,此處用典:“陳王昔時宴平樂”語出曹植《名都賦》:“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
“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
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五花馬:唐朝開元天寶年間講究馬的裝飾,會把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馬,五瓣的就叫五花馬。在這裡指名貴的馬。
這一層寫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而且是“徑須沽取”,要毫不猶豫的去買,這就反客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極點。(提問:這種狂放是不是可信的,為什麼?)這是可信的,因為上文說過“千金散盡還復來”。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至此,再用“同銷萬古愁”來結束全詩,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給學生十分鐘,練習背誦。注意作者的感情。)
提問:
1.基調,指的是一篇作品整體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圍。基調常常可以憑直觀被感知,但只有經過分析才能得出確切的結論。例如這首詩,初讀一兩遍,會覺得它豪氣十足,但弄清詩人感情發展的脈絡以後,就會看出詩人的憤激之情是占主導地位的。確切地說,豪放只是它的外殼,而核心則是憤激。
2.首先要正確理解“古來”二句的意思;“聖賢”,不是單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無所施”的賢能之士;“飲者”,決非一般酒徒,而是“聖賢”中逃之於醉鄉的人。說聖賢“寂寞”,並非貶抑,不過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之意;說飲者“留名”,固屬偏激之辭,表現了詩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強調飲酒的意義,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樣來解釋這兩句,則詩人以曹植為例的意圖就昭然若揭了。
3、誇張的運用是李白詩歌的重要特色之一。要啟發學生對此作一點比較深入的分析,從詩人的思想性格、氣質修養等方面瞭解這種寫法的實質。這首詩具有震撼古今的氣勢和力量,與誇張手法的運用不無關係。詩中的有些誇張寫法是憑藉數字來表現的,例如用“一飲三百杯”表現豪飲,用“斗酒十千”表現酒價的昂貴,用“萬古愁”表現愁的深廣;有些則屬於感覺的誇大,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讀者指引到波濤洶湧的黃河岸邊,觀賞水從天來,東流入海的壯觀景象,“朝如青絲暮成雪”則極言人生短促。諸如此類的誇張句都有力地說明詩人飄逸不群,用辭大膽,他人莫及,也表現了他那豪放飄逸的詩風,我們在領略詩句內涵的同時,也感受到其中的藝術魅力。
(提問:學了這首詩,大家覺得李白是個什麼樣性格的人?學生回答後,說一下李白在華陰縣的逸事。)李白的“痛飲狂歌”是他的侷限性的表現,學生對此可能有各種不同的見解,讓他們說出來比不說好。教師可以有選擇地看幾篇,做一個小結,幫助學生認識詩人侷限性之所在,以消除負面影響。
作業:
背誦該詩;完成練習冊該課內容;預習《兵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