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學案(人教版高一選修)
【詩海貝】
飲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 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飲中八仙歌》一詩以白描的手法,精煉的語言,為我們分別勾勒出賀知章、李、李適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八人的形象輪廓。八個酒仙是同時代的人,又都在長安生活過,在嗜酒、豪放、曠達這些方面彼此相似。
八仙中首先出現的是賀知章。他是其中資格最老、年紀最大的一個。在長安,他曾“解金龜換酒為樂”(李白《對酒憶賀監序》)。詩中說他喝醉酒後,騎馬的姿勢就像乘船那樣搖來晃去,醉眼朦朧,跌進井裡竟會在井裡熟睡不醒。相傳“阮咸嘗醉,騎馬傾,人曰:‘老子如乘船遊波浪中’”(明王嗣《杜》卷一)。杜甫引用這一典故,以誇張手法描賀知章酒後騎馬的醉態與醉意,瀰漫著一種諧謔滑稽與歡快的情調,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他曠達縱逸的性格特徵。
接著出現的人物是汝陽王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寵極一時,所謂“主恩視遇頻”,“倍比骨肉親”(杜甫《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李》),所以,他敢於飲酒三鬥才上朝拜見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與眾不同,路上看到車(即酒車)竟然流起口水來,恨不得將把自己的封地遷到酒泉(今屬甘肅)去。相傳那裡“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見《三秦記》)。
唐代皇親國戚、貴族勳臣有資格襲領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才會浮起“移封”的念頭,詩人就抓著李出身皇族這一點,細膩地描他的享樂心理與醉態,刻劃真實而有分寸。
繼而出現的是李適之。他於天寶元年,代牛仙客為左丞相,雅好賓客,夜則燕賞,飲酒日費萬錢,豪飲的酒量有如鯨魚吐納百川之水,一語點出他的豪華奢侈。然而好景不長,天寶五年適之被李林甫排擠,罷相後,在家與親友會飲,雖酒興未減,卻不免牢騷滿腹,賦詩道:“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舊唐書•李適之傳》)“銜杯樂聖稱避賢”即化用李適之詩句。“樂聖”指喜喝清酒,“ 避賢”,指不喝濁酒。聯絡他罷相的事實看,“避賢”語意雙關,有諷刺李林甫的意味。這裡抓住權位的得失這一個重要方面刻畫人物性格,含有深刻的政治內容,很耐人尋味。
三個顯貴人物亮相後,跟著登臺的是兩個瀟灑的名士崔宗之和蘇晉。崔宗之,是一個倜儻灑脫,少年英俊的風流人物。他豪飲時,高舉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藐視一切,旁若無人。喝醉後,猶如玉樹迎風搖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樹臨風”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瀟灑醉態,很有韻味。接著寫蘇晉。司馬遷寫《史記》常以矛盾衝突的情節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於抓住矛盾的行為描寫人物的性格特徵。
蘇晉耽禪,長期齋戒,但同時又嗜飲,經常醉酒,處於“齋”與“醉”的矛盾鬥爭中,但最終往往是“酒”戰勝“佛”,因此他就只好“醉中愛逃禪”了。短短兩句詩,幽默地表現了蘇晉嗜酒而無所顧忌的性格特點。
以上五個次要人物描繪完以後,中心人物隆重出場了。
詩酒同李白結了不解之緣,李白自己也說過“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陽歌》),“興酣落筆搖五嶽”(《江上吟》)。杜甫描寫李白的幾句詩,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酒和詩才。李白嗜酒,醉後在“長安市上酒家眠”,習以為常,不足為奇。
“天子呼來不上船”這一句,頓時使李白的形象變得高大奇偉了。李白醉後越發豪氣縱橫,狂放不,即使天子召見,也無所顧忌,而是自豪地大聲呼喊:“臣是酒中仙!”鮮明地刻畫出李白不畏權貴的性格。“天子呼來不上船”,未必是事實,但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藝術括力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知交,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質方面並加以浪漫主義的誇張,把李白塑造成一個不馴、毫放縱逸、傲視封建王侯的藝術形象。
另一個和李白並肩出現的重要人物是張旭。他“善草書,好酒,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杜》卷一)。當時人稱“草聖”。張旭三杯酒醉後,豪情奔放,一路走一路揮毫潑墨。他無視權貴的威嚴,在顯貴的王公大人面前,脫下帽子,露出頭頂,奮筆疾書,自由揮灑,筆走龍蛇,字跡如雲煙般舒捲自如。 “脫帽露頂王公前”,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禮儀!它酣暢淋漓地表現了張旭狂放不,傲世獨立的性格特徵。
歌中殿後的人物是焦遂。袁郊在《甘澤謠》中稱焦遂為布衣,可見他是個平民。焦遂連飲五斗後才有醉意,那時他更顯得神情卓異,高談闊論,滔滔不絕,驚動了四座。詩裡刻畫焦遂的性格特徵,突出渲染他的卓越見識和論辯口才,用筆準確、嚴謹。
《八仙歌》的情調幽默諧謔,色彩明麗,旋律輕快。在音韻上,一韻到底,一氣呵成,是一首嚴密完整的歌行。在結構上,每個人物自成一章,八個人物主次分明,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彼此襯托映照,有如一座群體圓雕,藝術上確有獨創性。正如王嗣所說:“此創格,前無所因。”它在古典詩歌中的確是別開生面之作。
【三維目標】
1.誦讀、背誦全詩。
2.理清情感變化線索,理解貌似消極行樂實則渴望用世的複雜情感。
3.瞭解相關的詠酒詩篇及酒文化。
【知識薈萃】
一、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二十五歲起“辭親遠遊”,仗劍出蜀。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幕僚,因敗系潯陽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後卒於當塗,葬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池觀察使範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二、《將進酒》是一支勸酒歌,大約作於李白以梁園(開封)為中心的十載漫流期間。詩中記李白與岑勳、元丹丘相聚飲酒之事。岑勳,李白稱他為“相 門子”。元丹丘是當時著名的隱士,主要隱居地在陽。從李白《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 相待以詩見招》一詩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飲過,這首詩可能就 是在這次飲酒宴中寫的。將(qiāng),請、願之意,《詩經 •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願、請你不要生氣。
?《將進酒》是漢樂府曲名,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但跳出了前人的臼,自創新意,把 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 題以積極的內容。
三、、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然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且多半是因為“愁”了才喝酒,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業未成、思妻念子,一言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詩人因酒忘卻人生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是“詩仙”,有自稱是“酒中仙”,時人也號之為“酒聖”。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現在。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嗜酒)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狂放不)
李白字與酒難捨難分的傳世佳作等是俯即是,如: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客中作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 ——陽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雲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憶舊遊寄郡元參軍
四、正音正字
朝(zhāo) 樽(zūn) 還(huán) 岑(cén) 烹(pēng)
(zhuàn) 恣歡謔(zì) (xuè) 徑(jìng) 裘(qiú)
【文字探究】
1:開篇兩句“君不見”連用有何作用? 兩句“君不見”的重心在哪一句?首句為何要從黃河寫起?
明確:這是李白的獨創,別人多是在詩的開頭或結尾偶然用一句(如岑參《走馬川行奉 送出師西征》的開頭和杜甫《兵車行》的結尾)。後人評價:“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 這就增加了詩的氣勢和力度,闊大了境界,先聲奪人,令人震撼。 重心是後一句。而其中的“悲”又是全詩的“詩眼”,給全詩奠定了悲蒼涼的基調。
寫“悲”是李白詩歌常見的主題,如他的《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 鏡裡,何處得秋霜?”
從黃河寫起這是古詩中常用的“比興”手法。古人常以流水比年華易逝,一去不返,如李煜 詞“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又以黃河的偉大永恆興起對生命渺小短暫的喟嘆,抒發 “巨人式的感傷”。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源遠流長,自高原奔瀉而下,似從九天而落, 其浩大的聲勢,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動。李白寫黃河的詩句還有:“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 裡觸龍門”“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西嶽崢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這其中尤以“黃河之水天上來”最為炙人口,成為讚美黃河的千古名句。
2:自哪一句開始點酒入題?
明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句中雖沒有用一“酒”字,但詩人用
“金樽”“對月”這樣的形象語言,更把飲酒行樂詩意化了。詩中的李白“悲感”但並不 “悲觀”,他認為人生只要能開懷暢飲,便無所遺憾,情緒由“悲傷”轉為“樂觀”。
3:李白是抱著“奮其智慧,願為輔弼”的宏願來長安入仕的,但從以上詩句看,李白 在政治理想破滅後,好像很安於這種頹廢享樂、放浪形骸的生活,怎樣理解這種現象?
明確:這其實是一種假象,是李白借酒來消釋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李白的骨子裡是希 望積極入世、建功立業的,這也是儒家的一貫主張,但苦於奸臣擋道,報國無門。他在《行 路難》中哀嘆:“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他的人生理想是像 範、張良那樣“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
4:如何評價李白在失意的暮年還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這高度自信的豪邁詩句?對 後世有何影響?
明確:說“必有用”,可見“此材”未被用。但李白從沒有真正悲觀消沉過,心中始終 燃燒著建功立業的希望和熱情。他說“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每每自勉 “才力猶可倚, 不慚世上英”。在《行路難》的最後也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蒼海。”這才 是真正的李白,從貌似消沉中透露出的是堅定向上的信念,渴望用世的樂觀精神。即使在他 去世前一年,年已61歲,聽說李光弼率軍討伐安史餘,仍不顧年高體衰,請求從軍。後因 病中道折回,悲嘆“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第二年便病逝,終年62歲。所以 讀李白的詩篇,不會讓人萎不振,而是在激憤中湧動著奮進的豪情。
“有用”且“必”, 何等自信,何等樂觀,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這既是李白愈挫愈奮的性格寫照,更是其人生 價值的宣言與吶喊,成為全詩中最精彩奪目的詩句,傳誦千古,影響深遠,已化為民族的寶 貴精神財富。
5:酒逢知己千杯少,李白痛飲狂歌,對朋友憤言“鐘鼓玉不足貴”,是由衷之言嗎?
為何“但願長醉不復醒”?
明確:李白懷用世之才,本當位列卿相,治國安邦,卻“抱利器而無所施”,而碌碌之 輩反竊居高位,安享富貴,“拳不能食,驢得意鳴春風”,心理怎能平衡?說“不足貴”決不是李白的由衷之言,而是他失望憂憤之極的反語。他在《江上吟》中說: “功名富貴若長在,江水也應西北流。”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怒喊:“安能摧眉折腰事 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都是這種憤憤“不平”心理的反映。只是“安能”句直白而昂揚; “鐘鼓”句表達略消沉。所以“鐘鼓” “但願”兩句,可看做統攝全詩的中心句。正因為其 人生目標不能實現,厭見汙濁的現實,他才借酒麻醉自己,以減輕愁苦。聞一多在其長篇敘 事詩《李白之死》中寫道:“若不是你們(酒)的愛護,我這生活可不還要百倍地痛苦?啊! 可愛的酒!自然賜給伊的驕子——詩人的恩俸!神奇的射愁的弓矢!……”
6:李白為什麼說“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歷史上有那麼多寂寞的“聖賢”,留名的“飲者”,李白為何單說曹植呢?
明確:做濟世有為的“聖賢”還不如當頹唐墮落的“酒徒”更能“留名”,多麼荒唐不 可思議的社會現實,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聯想古今,對荒唐社會的憤怒嘲諷和痛徹總結。他們的才華不能用於當世,不能夠被當世人理解所以“寂寞”,而他們借酒澆愁 ,無意間又在後世留下了英名。歷史上“聖賢寂寞,飲者留名”的首推辭官歸隱的陶淵明,他在《五柳先生傳》中說:“性 嗜酒,家貧不能常得,……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他經常是“杯盡壺自傾”“悠 悠迷所之”,深感“酒中有深味”,著有《飲酒》詩二十首。晉代的“竹林七賢”大多是隱 居山林的好飲名士。其中劉伶更為典型,著有《酒德頌》。據說他外出,常帶把鐵鍬,告訴 別人:“如果我醉死,就挖坑埋掉。”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就是為“飲者”留名的最好明 證。
因為李白與曹植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詩才敏捷,才華橫溢,遭受排擠和壓抑而 命運坎坷,大志難酬而沉溺酒鄉。曹植《名都篇》中有“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的詩句, 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7:李白不過是元丹丘、岑勳招飲的客人,而他卻高踞一席,反客為主,頤指氣使,怪 責主人少錢缺酒,缺乏“千金散盡”的豪氣,提議“典裘當馬”換取美酒,一醉方休;而且 “呼兒”“與爾”口氣甚大,狂放無禮,讓人簡直搞不清誰是“主人”,這說明了什麼?
明確:李白本性狂放灑脫,加之“他鄉遇故知”的興奮和已酩酊大醉,以至“忘形至爾 汝”。最主要的是詩人與朋友的關係非同一般,非“爾汝相稱”的豪邁知交不能如此。
8:詩的最後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的“高堂明鏡悲白髮”首尾照應,有何作用?
明確:一“悲”一“愁”遙為呼應,餘韻深遠,強化了整首詩的悲愁憤激的氛圍。李白 本欲借酒澆愁,但“斗酒難消塊壘愁”,正像他自己所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 愁”,無奈之下只得“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9:李白自稱“我本楚狂人”,杜甫說他“痛飲狂歌空度日”,如何理解李白的“狂放”?
明確:這一方面是李白追求人格獨立、精神自由的本性使然;同時李白用這種讓世人難以 理解的“狂放不”,表達他對現實的不滿和對不合理秩序的蔑視挑戰。他在長安時即以 “戲萬乘若僚友,視列如草芥”“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等玩世不恭的狂態 表達不被重用的不滿。杜甫在懷念李白的《不見》一詩中寫道:“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只有像杜甫這樣的偉大詩人,才能對另一個偉大詩人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和愛惜。
10、根據分,請表述出李白在本詩的感情變化過程。
縱觀全詩,圍繞一“酒”字,感情跌起伏:悲傷(1—4句)→樂觀(5—8句)→狂放(9—14句)→憤激(15—22句)→更狂放(23—27句)→愁苦(28句)
11、誇張的運用是李白詩歌的重要特色之一。試舉例加以說明。
例一:“朝如青絲春成雪”:這種感受是許多老年人都有的,但由詩人說出,其意義卻非同尋常,形象地表達了詩人政治上的失落感。詩人在25歲上“辭親去國,僅劍遠遊”,是“以當世之務自負”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過去了,他已滿頭白髮,功業上卻毫無成就。回首往事,難免有人生短促之嘆,也表達了懷才不遇的苦悶。
例二:“會須一飲三百杯”:“一飲三百杯”在歷史上是有記載的(詳見“補充註釋”),李白仰慕古人的大度,有效法之意。在《陽歌》裡他曾寫道:“鴻鸚村,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這裡是重申其意。這種誇張,跟故意張大其辭是有區別的。
例三:“與爾同銷萬古愁”:愁若止於一身,那是毫無意義的。詩人嘆“古來聖賢皆寂寞”,為陳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現了愁的深廣。用歷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無所施”的賢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則將來一定還有——這樣的愁情唯“萬古愁”一語足以當之。這種誇張,也不是故意張大其辭,可以使人信服。
【隨堂小練】
一、為下列粗體詞語注音。
將進酒( ) 莫使金樽空對月( )
烹羊宰牛且為樂( ) 岑夫子( )
鐘鼓玉不足貴( ) 斗酒十千恣歡謔( )
呼兒將出換美酒( ) 千斤散盡還復來( )
【答案】將,qiānɡ;樽,zūn;烹,pēnɡ:岑,cén;,zhuàn;謔,xuè;將,jiānɡ;散,sǎn。
二、解釋下列詩句中加線的詞語。
①高堂明鏡悲白髮( )②會須一飲三百杯( )③鐘鼓玉不足貴( )
④斗酒十千恣歡謔( )⑤徑須沽取對君酌( )⑥與爾同銷萬古愁( )
⑦但願長醉不復醒( )⑧主人何為言少錢( )
【答案】高堂:高大的廳堂;會須:應當;足:值得;恣:放縱;徑:即、就;爾:代詞“你”;但:只;何為:為什麼。
三、下列句子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A )
A.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B.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D.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四、對第一段詩句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C)
A.“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詩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黃河的偉大永恆襯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間事,把本來短暫的人生說得更短暫。
C.“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表現了作者消極的思想:人生得意時,要盡情地尋歡作樂,別讓金盃玉露,空對天上明月。因為人生壽命如黃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復返,因此,應及時行樂,莫負光陰。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詩人樂觀自信的肯定自我價值的.宣言,流露出懷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積極思想感情。
五、對全詩分不正確的是(C )
A.《將進酒》是一首勸酒歌,詩人借題發揮,盡吐鬱積在胸中的不平之氣,也表達了施展抱負的願望。“鐘鼓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兩句,是詩的主旨,有統攝全詩的作用。
B.全篇詩情忽張忽,大起大落,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後結穴於“萬古愁”,回應篇首,奔放跌。
C.詩中起興誇張的手法運用頗具特色。如詩篇開頭的兩組誇張的長句,就有急風海雨而來之勢,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詩中屢用鉅額數字“十千”、“千金裘”、“萬古愁”表現了豪邁詩情,略給人空浮之感。
D.詩句以七言為主,間以三、五、十言“破”之,長短不一,參差錯綜,使鋅快慢多變,一瀉千里。
六、起興與誇張手法的運用是本詩頗具特色之處,請各舉一例予以解說。
答:①起興手法
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誇張手法
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特色:開篇用長句起興,借天上而來不再復回的黃河之水、明鏡中轉眼雪白的頭髮,來感慨人生之短暫,盡吐心中這鬱悶,引出“鐘鼓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的主旨。②詩句: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特色:一方面表現了詩人浪漫、狂放的氣質和性格,同時很好地照應了下文“鐘鼓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的主旨,也為文末“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開闊而曠達的胸襟作了很好的鋪墊。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7-10題。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七、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用法和意義不相同的一組是( )
【答案】D(請/拿;A應當 B再 C介詞,為。)
八、下列粗體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烹羊宰牛且為樂 且,暫且
B.與君歌一曲歌,唱歌
C.徑須沽取對君酌 取,拿取
D.與爾同銷萬古愁 銷,消除
【答案】C(語助詞)
九、對下面的詩句譯正確的一項各是:
①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
A.可悲的是從高大廳堂的明鏡裡看到自己的頭髮已變白,早晨還像青絲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B.可嘆那明鏡裡父母的頭髮已經變白,早晨還像青絲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C.可嘆那明鏡裡父母的頭髮已經變白,早晨還是一根根的青絲,傍晚已成了白雪。
D.可悲的是從高大廳堂的明鏡裡看到自己的頭髮已變白,早晨還像一根根的青絲,傍晚已變成了白雪。
②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A.陳王曹植從前設宴時非常的平和與歡樂,喝一斗酒賞十千錢,縱情地歡樂。
B.陳王曹植從前設宴時非常的平和與歡樂,喝著千錢一斗的名貴酒,縱情地歡樂。
C.陳王曹植從前在平樂觀設宴,喝著千錢一斗的名貴酒,縱情地歡樂。
D.陳王曹植從前在平樂觀設宴,喝一斗酒賞一千錢,縱情地歡樂。
【答案】① A(注意“高堂”的準確譯,後一句中比喻句的體現。)
②C(注意“平樂”“斗酒十千”的譯。)
十、詩中運用陳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國時期的陳王曹植是個才華橫溢的人物,因為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鬱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澆愁。以淚度日,最後年紀輕輕的就死去了。詩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樣懷才不遇,因權貴當道,使自己為國效力的志向無法實現,英雄無用武之地。作者是借曹植的典故盡吐心中的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