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案(彙編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化石吟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化石吟教案1
教材簡析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透過優美的語言展示了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習本詩,首先應該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認識化石,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理解和積累一些重要詞語。
2.有感情地頌讀課文,理清結構,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3.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4.初步瞭解現代詩歌的特點。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的內涵,體會詩歌所表達的豐富情感。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的興趣。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以朗讀幫助理解,在熟讀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展示大量古生物的圖片,讓學生從視覺的效果上先睹為快,充分調動學生積累的生物知識和豐富的想象力,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再品析語言,積累優美的詞句。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採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圖片(始祖鳥、恐龍等),並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提問:這些生物在現代的生活中還見得到嗎?明確:見不到了。
提問:那這些精美的生物的圖片從何而來?明確:是科學家透過對古生物的化石進行復原而來的。
提問:何謂化石?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明確:生物的遺體、遺物(如卵)或生活痕跡(如腳印、爬跡等),由於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複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類似石頭的東西。
對於這些遺留千古的化石,你們有沒有興趣一睹為快呢?
今天有一個人對這些化石也充滿著好奇心,下面就讓我們與他一起去領略這些化石的風采,出示課題。
也可採用多媒體電教手段用大螢幕展放有關化石的圖片,並配以音樂、旁白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也可用音樂匯入:《木魚石的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訴說善良……講述美好……”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像到,精美的石頭怎麼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著善良和美好呢?有詩歌寫道:“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石頭真的能向我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
二、明確目標
1.對課文的生字質疑,掌握課文生字的音形義。
2.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情感。
3.培養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增強求知慾。
4.初步瞭解現代詩歌的特點。
三、質疑字詞
預習文章的過程中,留意你不會寫的字詞,把你認為難認,難解,難辨的生字詞提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詩歌的朗誦)後讓學生齊讀課文。
四、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並在朗讀中大體感知詩歌內容。
問:讀過詩歌之後,你知道了什麼?由學生作答。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表達了作者對化石的珍惜,熱愛和研究;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3.在聽讀前,檢查預習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過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動優美的科學抒情詩,它向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並讚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本詩前後呼應,節奏鮮明,音樂性強,易於誦讀,在誦讀中能體會詩人的感情。請聽老師範讀。(配樂範讀課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請同學們跟讀課文(跟教師朗讀一次)。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問題](大螢幕投影出示)
a.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b.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c.本詩可分為幾層,試概括大意。
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思考,然後討論,討論時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討論後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a.本詩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b.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c.詩歌分為三層:1—2節透過發問,引發聯想;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7節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後,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詩歌做鋪墊。
五、研讀賞析、合作探究
自由朗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1.詩的第1、2小節,用連續的問句開頭,妙在何處?
明確:用連續不斷的問句開頭,表現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2.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裡?
明確:前後照應,第七節是對第二節的回答和肯定。
3.“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起什麼作用?
明確:引出下文,又表現作者的思路
4.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一句?
明確: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5.“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麼理解的?
明確: “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是比喻,說明化石是古生物的檔案。
同學們齊讀3-6節,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
(大螢幕出示問題,學生思考並體味)
問題:研讀3—6節,思考下列問題。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b.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c.“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d.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
e.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以上內容在朗讀後由四人小組討論。每組討論一個題,e題每組都要討論。發言時可以展開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啟迪意義。
學生髮言可以暢所欲言。假如學生希望教師指點或總結時,教師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貴的密碼”,是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其餘的內容,只要想像合理,賞析到位即可。
六、朗讀課文,深入體會下
1.自由討論: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想象中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2.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有何感想?
七、放飛想象,拓展知識
化石為我們研究生物的進化提供了依據,也向我們展示了生物進化的規律.作為今天的我們,能否大膽地放飛想象,想象生物進化之前的模樣。
八、作業佈置
課外尋找資料,介紹一種恐龍或某種古生物。體例可寫成:種屬、外形(附案)習性說明、滅亡原因.
板書設計
化石吟
科學詩吟:讚頌
(1-2節)問句引發想象
(3-6節)主體具體抒寫遐思內容
(7節)回應
化石吟教案2
1、教學內容
該篇課文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16課,本單元的課文都與科學有關,而本篇文章作者以詩的形式,運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展現生命的進化規律,為科學的研究提供依據等。
2、學生分析
在課前沒有要求預習的情況下,學生對這篇文章如同路上的陌生人;加上學生對現代詩歌的不甚瞭解,空洞的句子並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學生的素質是參差不齊,如按一般的教學恐怕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對於詩中的字、詞、句子、時間跨度、科學依據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等成為學生的障礙。
3、設計思想
根據平時對學生的瞭解以及學生未預習的具體情況,樹立因時因人而變、平等教學、欣賞教育的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輔助”的教學原則,運用朗讀法、討論法、互評法來進行教學。
4、教學目標
1)、積累和運用字、詞、句,掌握有關化石的知識。
2)、把握詩歌的朗讀,瞭解現代詩的特點。
3)、能獨立蒐集材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把握本詩的主旨,培養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5、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積累好和運用好字、詞、句,掌握有關化石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能獨立蒐集材料和解決問題;同時把握好詩歌的朗讀,瞭解現代詩的特點;並能把握本詩的主旨,培養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6、教學過程(2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沒要求預習
一、匯入。
老師提問:自從人類產生後,人類透過自己的文字去記載人類瞭解到的一切事物,特別是人類自身的發展歷程,但在人類沒有出現之前,以及人類出現後大自然許多未知的東西,我們今天又憑什麼去了解和研究呢?
學生討論(課堂熱鬧起來。)
老師要求安靜,全班安靜下來。
學生舉手答:知識、科學、樹木、泥石。
老師:老師從同學們的七嘴八舌中得到了一點資訊,那就是泥石,而我們的答案是與之有關的“化石”。既然我們說到了化石,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化石吟》。它不僅帶給我們進入遠古的年代,從中窺見億萬年前奇幻有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而且還會幫助我們解決許多未知的東西。現在請同學們翻到課本78頁。
二、進入課題。
老師在黑板上寫好課題。
老師:1、同學們因為沒有預習,給3分鐘時間自由快速地閱讀。
2、要求:(1)透過工具書,掃除閱讀的障礙,生字詞;畫出你認為重要的詞語。
(2)基本瞭解這篇課文的體載是什麼?
(寫在黑板上)
3、老師提示3分鐘到。
4、再給同學們2分鐘互相討論完成上面的二個問題。
5、提示2分鐘到,請同學來講黑板上的二個問題。
學生舉手
第一個問題
甲同學:骸骨蔥蘢猛獁
乙同學:造物主海枯石爛日轉星移
丙同學:幽雅
第二個問題
甲同學:詩歌
老師:講得更具體一點是什麼樣的詩歌?評判標準是什麼?
同學們議論紛紛,有同學舉手。
學生:現代詩歌,從作者所處的年代(課題後註解),還有從它的格式沒有嚴格要求來看。(掌聲)
老師:1、從剛才同學們的掌聲可知道,這位同學回答得非常好,同時可知道他對古代和現代詩歌都有一定的瞭解。
2、剛才大家說到了詩歌,老師曾經給同學們講過,讀是學好語文必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學習詩歌讀更加重要。現在我們開始朗讀,實行分組朗讀。
3、朗讀的目的:
(1)、透過讀去品味和感受詩歌,並進一步地理解本篇文章。
(2)、透過朗讀,增強同學們的競爭意識,團結協作精神。
(3)、透過朗讀,達到同學之間的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的。
4、讀的方法:
(1)、分組。1、2、3、4小組為甲組;5、6、7、8小組為乙組。
(2)、輪流讀。甲組先讀第一段,乙組讀第二段;這樣依次讀。也就是甲組讀
1、3、5、7段,乙組讀2、4、6段。
5、讀的要求:
(1)、輪到哪組讀,那組的同學都必須認真參與;沒有讀的那組,每位同學都要認真聽。
(2)、在整過讀的過程中,兩組的都要認真去聽對方的朗讀,以便在讀完之後,能對對方的朗讀作出一個既全面又正肯的評價。
三、學生朗讀,整個課室氣氛既緊張又熱烈。
四、學生互評,老師傾聽。
1、次序。乙組先評甲組,然後甲組評乙組。
2、評的內容。
(1)、乙組先評甲組。
男A:甲組的同學讀得好,具體在聲音宏亮、整齊,有節奏感。(掌聲)
男B:甲組的同學讀得好,能有感情地朗讀。特別是把第一段的幾個問句讀出來。
女A:甲組有同學在讀的過程把(太tài古)讀成dà,把(皺zhòu紋)讀成zhù(掌聲)
女B:甲組的同學在讀的過程中節奏感把握不夠,並有點快,也還有個別同學沒有認真讀。(掌聲)
(2)、甲組評乙組。
女A:乙組的同學除聲音大之外,其它不怎樣。
男A:乙組的同學聲音不整齊,有幾處地方斷了句。
如: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
女B:乙組的同學在讀的過程中有一個錯誤碼。
把(裹藏cáng)讀成zàng(掌聲)
男B:①乙組的同學讀得不齊,斷斷續續。我想可能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對文章不熟練。另一方面是同學們配合不默契,因此請乙組的同學在加強朗讀的同時,相互之間要配合默契。
②節奏感不強,感情不突出。
③句子之間的停動不夠明顯。
(掌聲)
女:整體來說,兩組有一個共同的不足之處是段與段、句與句之間的停動都不夠,讀得太急。(掌聲)
五、老師總評。
1、同學們的朗讀水平有一定的進步,體現了同學們團結協作,積極向上的精神。
2、同學們的點評都很全面和正肯,說明同學們讀和聽都很認真,應該給自己一點掌聲。(掌聲熱烈)因此,老師不再對同學們的朗讀進行評價。
3、要評的是同學們在相互點評的過程中的表現。
(1)首先同學們態度的轉變,前幾次的評是爭得面紅耳赤,這次大家表現非常理智,體現的是君子風度。(全班同學大笑)
(2)這次點評大家語言精練,概括性強,抓主了朗讀的重點。正因為這一些,大家應該再給自己一點掌聲。(同學齊鼓掌)
同學們還能做到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些都值老師學習。
4、希望今後同學們能進一步發揚今天在朗讀和點評中的優秀表現,學好語文。
六、全班同學齊讀。
七、理解課文。
1、老師:還有12分鐘的時間請同學們繼續看這篇文章,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來探討。
2、學生自由看書,並互相小聲討論。
3、老師提示10分鐘過了,請同學們把問題提出來。
4、學生提問。(提問的順序已打亂,而是按課文內容先後來寫的。)
甲學生:怎樣理解化石?
乙學生:為什麼用提問的方式開頭?
丙學生: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這句話裡的“剛甦醒”怎樣理解?
丁學生: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中的“平凡的真理”怎樣理解?
戊學生:生命的檔案是什麼?
5老師提問:
(1)、為什麼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
(2)、文中多次出現“你”,這裡代什麼?有什麼作用?
(3)、本文首尾有什麼聯絡?
(4)、課後習題一。
下課鈴響
八、課外作業。
a)要求學生資料上網蒐集有關化石的資料和圖片,如什麼是化石?它的形成和研究它的價值。
b)回去思考上面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老師檢查學習內容和作業。
1、學生朗讀課文。
2、檢查佈置的作業。
3、老師對完成了作業的同學給與表揚和鼓勵。
二、請學生介紹有關化石的內容。
1、學生舉手
2、甲學生:古生物化石是指人類史前地質歷史時期形成並賦存於地層中的生物遺體和活動遺蹟,包括植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等化石及其遺蹟化石。它是地球歷史的見證,是研究生物起源和進化等的科學依據。古生物化石不同於文物,它是重要的地質遺蹟,是我國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
乙學生:古生物化石的綜合價值。化石為國內乃至國際研究動植物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及當時的生態環境,提供十分珍貴的實物證據;化石對研究地質時期古地理、古氣候、地球的演變、生物的進化等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化石為探索地球上生物的大批死亡、滅絕事件研究,提供罕見的實體;有些特殊化石其本身或經加工具有極高的美學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它也是一種重要的地質旅遊資源和旅遊商品資源。
圖片附
老師:化石簡而言之就是生物記載地層書頁的文字。吟是古典詩歌的種名稱,這裡是讚頌的意思。這些回答了什麼是化石?為什麼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
現在同學們來看作者為什麼用提問的方式開頭?請舉手。
學生A:提出的問題能引起讀者共鳴和思考。
學生B:引起讀者人興趣。
學生C:引出作者所要說的話題。
、、、、、
老師:透過疑問,給人以想象,引出化石,它是“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這句話裡的“剛甦醒”怎樣理解?
學生:過去人們由於對大自然的認識還不夠,加上科學不發達,因而無法去認識和發現它;如今這兩個條件都具備,因而去挖掘和研究它。
學生:透過研究它去發現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剛才兩位同學較好地回答了我們的問題,給點掌聲。(掌聲四起)
老師:下一個問題是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中的“平凡的真理”怎樣理解?
學生沉默。
老師:我們起來看這句話“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這裡的造物主是上帝,也就是說生命的由上帝造成的,我們根據科學研究,萬物是上帝造的嗎?
學生齊聲說:不是。
老師:你們能說出人類是由什麼進化而來的嗎?又是什麼創造成了人類呢?
學生:人由猿進化而來的,勞動創造人。
老師:這就是平凡的真理,化石對造物主的否定。
接下來生命的檔案是什麼?
學生沉默。
老師:我們知道人的檔案,可把它看作是一本記錄你成長經歷的書?那麼生命的檔案呢?
學生:記載生命進化歷程的書。
老師:生命的進化一直是由低階向高階,由簡單到複雜的演化,那麼生命的檔案就作了記載,生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化。
老師:接下來作者由遐想轉入現實,面對復古原的恐龍、猛獁,重現的遠古林木,不由得對大自然發出由衷的讚歎。我們回到標題“吟”怎樣理解?
學生:這裡是讚頌的意思。
老師:吟本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裡是讚頌的意思。這樣我們知道這篇文章作所要說的是什麼呢?
學生:對化石的頌讚。
老師:完整的說,作者透過平常的提問,引出化石。化石又引起人們的遐想以及它的價值,最後對它高度的讚揚。
文中出現幾次“你”,這裡代什麼?有什麼作用?
學生:五次
學生:這裡指化石。
學生:用擬人的手法來寫,給人以親切感。(笑聲)
老師:這幾位同學的回答都很正確,作者在這裡用第二人稱寫法,是作者寫作上的一個特點,值得大家學習。
本文首尾有什麼聯絡?
學生:首是提出問題,尾是回答前面的問題。
學生:首尾相接。
學生:使結構完整。
老師:這幾位同學概括得非常準確,這也是作者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值得大家借鑑。
最後我們來看課後練習題一。
第一份:學生:沉睡億年的石頭會說話。
學生: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
學生:藏著生命的資訊,一串珍貴的密碼……(掌聲)
老師:石頭說了什麼話?
學生沉默
老師:同學們是否學過生物,生物的進化又是怎樣的?
學生舉手
學生:由低階向高階進化,由簡單到複雜。
老師:魚是水裡的動物後來變成了陸地上的動物,這又說明什麼呢?
學生:說明陸地上人動物是由某種魚類進化而成的。
學生舉手
老師:陸地上長牙是什麼動物?最早的鳥怎麼長牙?
學生議論
學生:陸地上長牙是爬行動物
學生:鳥類是由爬行動物進化而來的。
老師:講了有關生物的進化內容(課外內容略)這篇文章我們就這樣學完了。透過學這篇文章,我們增長了許多關於化石的知識,生命進化的知識。更學到了作者的獨特的寫作方法等。
作業:同學們自己繼續蒐集化石的有關知識,進一步去了解化石。用課後的字詞寫一段話。
設計意圖:教學應能隨機應變,透過教學來培養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理解、表達、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團結協作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7、學習評價:
本文是一首科學抒情詩,透過展示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和偉大。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讀、評、問讓學生去把握詩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探究,是我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的重點,也是我在備課中所要解決的問題。這課的學習,在學生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能較好地把握教學的度和自我調整,使學生“緊”而不驚,如讓學生利用課堂自由讀,進行即時預習。改變傳統教學以師講為主,如朗誦後的評講,問題的提出和解答都是學生唱主角,老師只不過作一箇中介人而已,並在整個過程中以引導為主,不但課堂氣氛熱烈,而且實現了師生互動;在上課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如學生沒預習時,讓學生利用工具書和資料自行學習,問題的提出後要求學生課後自行查詢資料;在上課中,我力求去挖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能自由地發揮,並且每一個問題都不是固定模式,而是幾個人智慧的結晶,透過這些,去培養學生的自學、理解、表達能力以及協作精神。在上這課時,本人根據詩歌的內容和教學的特點,以及教學手段和方式的連貫性,去把握讀、問、導、評教學重點,透過讀使學生去感受詩歌的美,進一步感受課文內容;透過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老師正確的引導下,引起學生對科學問題的探究和對科學的興趣;透過評,不但給評的學生一個展現自己的平臺,而且對被評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使被評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透過老師的賞識和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化石吟教案3
學習目標:
1、掌握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2、理解詩歌主要內容及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詩歌語言。
3、熟練背誦課文。
學習重難點:詩歌的閱讀與理解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設想:
用朗讀促進理解,在熟讀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豐富的想象力,用多種方法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情感,激發學生愛文學愛科學的熱情。再品析語言,理解這首詩第二人稱寫法和比喻修辭的妙處。
第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激趣匯入:
讓學生觀看化石實物,引起學生興趣。教師再接著介紹:遠古時代某種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由於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的時間變遷,最終變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瞭解生物的進化,二是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讚頌化石的優美詩歌《化石吟》。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正確、熟練朗讀詩歌;
2、掌握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3、整體感知詩歌結構及內容,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出示自學指導(一):自由朗讀課文,遇有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向同學請教、查詢工具書或舉手問老師。
(三分鐘後,比誰能夠正確朗讀。)
1、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把學生提問的字詞或學生容易讀錯的字詞板書於黑板。
2、三分鐘後,①教師指名會讀或理解黑板上字詞的同學來讀、解釋或用詞語造句,教師藉此強調學習詞語的方法;②學生輪流讀課文,有錯即停,指名更正;③指名會讀全詩的學生讀課文,比誰讀得正確,聲音洪亮;④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兩遍;⑤同桌合作朗讀,相互檢查糾錯;⑥全班齊讀課文;⑦男女分組讀:齊讀第1、2、7自然段,男生讀第3、5自然段,女生讀4、6自然段。
四、二進課文,理解詩歌內容、結構及表達的思想感情。
出示自學指導(二):
自由朗讀後分組討論:這首詩歌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詩歌的開頭和結尾有何特點?
(五分鐘後,看誰能正確解答這三個問題。)
1、學生自由瀆,解答問題。
(讀完後,教師巡視,瞭解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情況。)
2、五分鐘後,讓能解答以上三個問題的學生舉手回答全班交流。
3、最後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要點,並強調“前後照應”的寫法。
4、明確朗讀全詩的感情基調——由衷讚美之情,再讓學生自由讀詩歌,讀出讚美之情。
五、課堂作業:
出示課堂作業:
聽寫課後 “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1、做聽寫準備兩分鐘;
2、兩分鐘後教師報聽寫的詞語;
3、學習小組長現場批改,兩分鐘完成。
(詞語未全部過關的,小組長督促其在當天過關。)
第二課時
學習過程:
一、出示學習目標:深入解讀詩歌,品味詩歌語言;背誦全詩。
二、三進課文,品味詩歌語言:
出示自學指導(一):
再次走進課文,分析下列詩句的言外之意:
① 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
②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③ 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
④ 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
⑤ 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
(八分鐘後,看誰能正確解讀這五個句子。)
1、學生自瀆,解答問題,教師巡視,瞭解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重點關注中下水平的學生。
2、八分鐘後,讓能解答的學生舉手回答。
3、教師總結讀詩方法:瞻前顧後、發揮聯想和想象、抓關鍵詞、句。
出示自學指導(二):
①再反覆讀課文,數課文中一共出現多少個“你”,想想這種寫法有何妙處。②詩中還採用了那些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八分鐘後,看誰能回答。)
1、八分鐘後,讓能解答的學生舉手回答。後教師總結:不同人稱寫法各有千秋,寫作中可根據表達需要靈活加以應用。
2、教師補充說明:文章除運用擬人修辭手法外還運用了比喻等修辭,請學生舉一例並分析其作用。
三、課堂作業:
出示課堂作業:背誦課文。
1、強調背誦方法:用讀一點,背一點的方法背誦課文,背不出來的再看看書。可以自己單獨背,也可相互背。
(六分鐘後,比誰能正確背誦。)
2、六分鐘後,瞭解能背的學生有多少。若舉手少,就讓學生再讀。若舉手多,就指名背誦。
3、檢查背誦:同桌相互檢查;全班齊背。不能當堂背誦的,由小組長督促其在當天的課外完成背誦任務。
四、課外練習:
出示課外練習:請以“ 化石的自述”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想象大膽、合理,故事生動有趣味。
化石吟教案4
【教學目標】
1、理清詩歌結構,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的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調動學生的課外積累,發揮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關於科學方面的詩歌,對於文字的內容,學生很容易掌握,但對於內容的理解,需要學生對課外知識的瞭解。所以,學習時應讓學生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以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
一、匯入新課
大海變為桑田,桑田變為大海。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雖然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資訊卻被化石儲存了下來。科學家們透過研究這些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讚美化石的詩歌《化石吟》。
二、整體感知
1、範讀課文(或放錄音帶、學生自讀課文)。
學生聽讀,思考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學生找出自己認為的生字。
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
詩歌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結構上有何特點?
2、小組討論,完成上述題目:
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讚美了科學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第1、2節為一層,透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6節為第二層,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第7節為第三層,回應第1、2節。結構上首尾呼應。
3、學生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兩遍,體會詩歌的特點。
三、重點研討
1、指名朗讀3~6節,思考問題:(投影顯示)
⑴ 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⑵ 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⑶ 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你是怎樣理解的?
⑷ 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體出示恐龍、猛獁的復原圖片)
2、四人小組討論以上題目,然後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小組成員可作補充說明)。
3、齊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質疑釋疑
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先在四人小組內探討,四人小組不能解決,提交全班討論。若仍不能解決,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理解。
五、拓展延伸(可考慮教室直接上網,或讓學生到電腦室裡上網)
利用網路上網,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化石網站。
六、佈置作業
自己收集化石圖片、資料等辦成手抄報,在班內交流。
【教學反思】
透過學生對文字知識的理解,以及對課外知識的收集,增加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瞭解,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的熱情。但是這也對老師和教學的外部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作為老師更應該瞭解各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不斷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
化石吟教案5
課題 | 化石吟 | 課型 | 詩歌 | ||
教材分析 | 《化石吟》編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本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在講解時有必要聯絡生物學的內容,但要注意不能講的過多,否則成生物課。本文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科學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熱愛科學的熱情,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 ||||
教學目標 | 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本詩,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 2. 理解詩歌內容,,體味“吟”字的含義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3.使學生從文學的角度認識生物史,從生物史的角度體味文學, 激發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興趣。 重點: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發揮聯想和想像,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偉大。 難點:聯絡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啟用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 ||||
教具準備 | 多媒體課件;有關化石的圖片。 | ||||
教學活動過程 |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
一、情景匯入 採用多媒體大螢幕展放有關化石的圖片,並配以音樂、旁白解說。 | 激發學生興趣。引出板書:化石 | ||||
二、整體感知 化石就像一位知識淵博的老爺爺,在給我們講著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下面請同學們開啟課本,看看化石爺爺今天將給我們怎樣一個故事。 | 學生帶著思考朗讀全文 | 感知全文 | |||
本文是首詩,請同學們朗讀時注意停頓、節奏、語感,下面請聽錄音。 | 熟悉文字 | ||||
三、文字探究 l .剛才聽了錄音,下面我們請女同學為我們朗讀本詩的第一節,男同學思考:這節詩在形式上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好處? | 女同學朗讀,男同學思考、回答(詰問句、排比句)。 | 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 |||
l 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化石便向我們講述那奇幻的神話,下面我們一起來聆聽化石的故事。請第一組同學讀第三節,其他組同學思考:“平凡的真理”指什麼? | 學生思考、回答(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 引出板書:平凡的真理 | |||
l .事實依據在哪裡?請第二組同學朗讀第四節找出依據。 | 學生思考、回答(黑色的軀殼……珍貴的密碼) | 引出板書:承載著古老的資訊 | |||
l .同學們知道樹的年輪是用什麼來記錄的?那麼刻在爺爺奶奶的臉上的皺紋又說明了什麼?請第三組同學朗讀第五節。 | 學生思考、回答(都記錄著一個生命的過程) | 引出板書:鐫刻著生命的檔案 | |||
第四組同學朗讀第六節。請其他同學閉上眼睛看到了什麼? | 學生想像、回答。 | 拓展學生想像,鍛鍊學生的形象思維。 | |||
同學們都看過機器貓,是否都曾夢想有那麼一隻貓呢?我們現在假想有那麼一隻貓,可以鑽到抽屜裡,坐上時空穿梭機回到遠古。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你看到的將是一幅怎樣奇麗的畫面? | |||||
四、昇華主題 剛才,我們發現,化石告訴我們在遠古時代,自然界已經有了許多生物,他們的生存和滅亡甚至早於人類的出現,以至於有很多事情至今也是未解之謎,眾說紛紜,所以說:自然界是神秘的 | 引出板書:自然界是神秘的 | ||||
l 自然如此神秘,但並不是一味的秘而不宣,我們有生物進化的理論,可以從黑色的冰冷的軀殼李發現珍貴的資訊。那麼我們是憑藉什麼來解讀這些密碼資訊的呢? | 學生思考、回答 | 引出板書:科學的神奇 | |||
l 自然如此神秘,科學如此神秘,神秘的自然又是透過神奇的科學來破譯,那麼是誰在感慨自然的神秘?又是誰渴望揭秘自然呢?又是誰掌握了揭秘自然的科學呢?這一切說明了什麼? | 學生思考、回答。 | 引出板書:人類的偉大 | |||
l 說到這裡,我們好像忘了兩節詩,請四組同學讀第二節,其他同學最後一節。提問:兩節有什麼關係? | 學生回答 | 簡述呼應的好處 | |||
l 全詩開篇既是化石在講述古老的故事,我們改為化石“說”或“談”之類好嗎? | 是詩的一種文體;“吟”含有讚頌之情,是詩化語言的體現;擬人手法。 | ||||
五、想像延伸 l 出示錄影或圖片,介紹一些古生物 | |||||
l 總結:科學家研究儲存了古生物生命資訊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餘,我想,如何儘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後世的人們在博物館中去慨嘆,遐思,這更多的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了秀水藍天,花紅草綠.你希望你喜愛的小金魚留在化石裡嗎?你希望美麗的玫瑰只剩一抹淡淡的石痕嗎?那麼從現在保護環境保護動物吧 | 昇華主題 |
板 書 設 計 | 自然神秘 闡述著平凡的真理 科學神秘-——化石吟—— 承載著古老的資訊 人類偉大 鐫刻著生命的檔案 |
作 業 設 計 | |
課件 設計 思路 | 投影電腦中的關於古生物的圖片,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
化石吟教案6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誦讀課文,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②理清結構,展開聯想和想像,理解本詩內容。
③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透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像,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教法、學法分析
《化石吟》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的好教材, 教學這首詩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二是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知識的興趣,進而意識到保護環境,保護珍稀動植物的重要性。因而在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想去說,要把語文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結合起來,既學習了語文,又瞭解了自然知識。教學中將採用“朗讀法”和“聯想想象法”,透過反覆朗讀,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也可進一步激發學生愛文學、愛科學的熱情。
教學設計
一. 匯入
1. ”大海變為桑田,桑田變為大海”。在地球的歷史上,真的如此嗎?如果真的這樣,何以為證呢?(----化石)。是的,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雖然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資訊卻被化石儲存了下來。科學家們透過研究這些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板書: 《化石吟》張鋒
2. 解題 學生交流有關化石的知識。
化石就是遠古時代某種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由於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的時間變遷,最終變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瞭解生物的進化,二是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
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裡是“讚美、讚頌”的意思。
3.出示學習目標(課前標示在小黑板上)
二. 朗讀感知
1.掌握以下字詞:骸( )骨 裹( )藏 蔥蘢( ) 猛( )獁( )
引頸( )長吼 烏有、 幽雅、 海枯石爛、 日轉星移
2、朗讀
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易於誦讀。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反覆朗讀。方法:範讀—標節奏—個別讀—評價—齊讀
(1). 範讀詩歌,體會詩歌的特點。
學法指導:閱讀詩歌的時候需要有節奏,要讀出節奏韻律美(節拍、韻腳字)。反覆吟誦感悟品味詩歌的思想感情,重點字詞需要用心體會,透過聯想和想象感悟詩歌的情感。請聽老師範讀。
(2).指導朗讀:出示已經劃分好節奏小黑板,以第一節為例,強調一個詞語或關係密切的字與字之間不能停頓,如:
最早的/魚兒/怎麼/沒/下巴?
最早的/鳥兒/怎麼/嘴/長牙?
最早/登陸的/魚兒/怎麼/沒有/腿?
最早的/樹兒/怎麼/不/開花?
給全詩標節奏(設計意圖:落實朗讀的節奏,初步體會文章的節奏韻律美 。)
(3)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指名2個學生分節朗讀、評價
(4).齊讀課文,讀出韻律美。
3、感知內容
學生自由誦讀,思考下列問題
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②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③詩歌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結構上有何特點?大意如何概括?
交流明確。
①本詩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②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③詩歌分為三層: .
(1-2)透過發問引發聯想 總
(3-6)具體抒寫化石講述的內容 分
(7)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總
科學的神奇 人類的偉大
或者: 發問想象——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讚美科學
小結並板書
4、再次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文章做鋪墊。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各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一遍。要求讀好詩的節奏、重音、語氣和語調,要求有感情地朗讀。
2、第一、二節連續用了六個問號,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使用了排比的修辭,透過連續的六個問句,增強語勢,富有強烈的節奏感,也表現出作者對科學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連續不斷地問句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想象,也打開了作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3、詩的最後一節和第二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裡? 詩歌把化石稱為“你”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這道題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詩歌的節奏美以及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這兩節的後兩句也互相照應。可以說,第7節是對第2節的回答。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首尾圓和。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一人稱,感覺親切。
4、合作探究,沉睡了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研讀3—6節,學生互相提問題,討論問題組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
b、怎樣理解“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明確:造物主即是上帝,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就是否定上帝的存在,也就是說否定世間萬物是由上帝所造的觀點。平凡的真理指的是達爾文在《物種起源》所說的生物是由低階向高階,低等向高等進化而來的觀點。)
c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d、“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說明化石是地球歷史的見證,這樣設喻,生動形象,將抽象的事理具體化。)
e、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四人小組討論以上題目,每組討論一個題,然後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小組成員可作補充說明)。第⑤題每組都要討論。發言時可以展開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啟迪意義。
邊交流問題,邊結合課文內容揣摩朗讀課文的語氣和語調。例如,第六小節作者讚美的感情達到高潮,應該用充滿感情的、高昂的語氣和語調朗讀。可指名學生有感情的、個性化朗讀。
5、齊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一遍朗讀要讀出讚美的語氣和充沛的感情。
四、質疑釋疑:
研讀文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或有哪些疑問?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質疑,形成參與式討論。
化石吟教案7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2、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本課擬用一課時教讀。
【課前準備】
1、要求學生在課前參觀當地的博物館,走訪有關專家,請教生物老師,或透過圖書館和因特網,查詢有關古生物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教師在備課前,也要蒐集一些有關資料。
【教學步驟】
一、導語遠古時代某種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由於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的時間變遷,最終變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瞭解生物的進化,二是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讚頌化石的優美詩歌《化石吟》。(板書課題)請同學們將各自蒐集到的古生物化石圖片或文字資料,拿出來展示一下,然後放在桌子左上角,以備“拓展延伸”環節使用。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掌握以下字詞:骸骨、烏有、裹藏、蔥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
2、朗讀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反覆朗讀詩歌。(1)各自練讀。
(2)讓部分學生示範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3、讓2—4名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後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就詩歌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請你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一節詩歌的主要內容。明確:
第1、2節,透過一連串的問句,引發讀者的想像;
第3節,肯定生物進化理論,否定造物主的存在;
第4節,化石中“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科學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條件;
第5節,經過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生命由低階逐步想高階發展;
第6節,讚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第7節,透過化石我們可以瞭解生物的進化。
2、請你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裡。明確:
“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照應“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這樣寫,有放有收,前後照應,使全詩結構完整。
3、這首詩在創作手法上有什麼特色?明確: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顯得自然親切。全詩共4個“你”字,其中三個都用稱呼化石,但第6節中的“你”卻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明確:
詩歌的第3、4、5、6節都是化石說的話。當然,學生也可以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補充。
2、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展示各自蒐集到的古生物圖片或文字資料,然後每小組選派一人到講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組有特色的圖片,並作簡要的解釋。五、佈置作業根據自己蒐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寫一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文章,字數要求在600字以上。
【本教案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所以我在教讀本文時,一方面關注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透過反覆朗讀逐步理解詩歌內容,並細心體會詩歌的鮮明節奏,和諧聲調,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另一方面又將學生的目光從詩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學和古生物考古學,以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使學生在獲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能積極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學。第三,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資訊和整理資料,能夠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這就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化石吟教案8
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 世界。
2、有感情地誦讀課文,體會讚頌之情。
3、理清結構,展開聯想和想像,理解本詩內容。
4、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把握詩歌內容時,應該以多種多樣的朗讀方式進行。
2、引導學生進行由此及彼的聯想和想象,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創造。
3、利用多媒體介紹有關化石的知識。
[德育目標]
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重點:
1、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美.
2、啟用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三、教法、學法分析
本詩教學方法適合採用誦讀與質疑相結合的方法。本詩是一首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的科學抒情詩,在教學本文時,要聯絡生物學的內容,讓學生理解詩中所寫的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反覆誦讀,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同時,透過誦讀,讓學生搜尋自己腦中的疑惑點,經過師生共同研討解決,從而深入理解本詩的內涵,也可進一步激發學生愛文學、愛科學的熱情。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自從人類產生後,人類透過自己的文字去記載人類瞭解到的一切事物,特別是人類自身的發展歷程,但在人類沒有出現之前,以及人類出現後大自然許多未知的東西,我們今天又憑什麼去了解和研究呢?
學生討論,回答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化石吟》。它不僅帶給我們進入遠古的年代,從中窺見億萬年前奇幻有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而且還會幫助我們解決許多未知的東西。
(二)詩歌朗讀
1、給學生3分鐘時間自由快速地閱讀。
2、透過工具書,掃除閱讀的障礙,生字詞;畫出你認為重要的詞語。
3、基本瞭解這篇課文的體載是什麼?(現代詩歌)
下面我們分組美讀這首詩,請同學們合作交流設計最佳美讀方案。請各小組推薦代表到講臺前朗讀詩歌,其他小組同學注意領會並給予點評,多提優點給予鼓勵。
[設計意圖]透過讀去品味和感受詩歌,並進一步地理解本篇文章;增強同學們的競爭意識,團結協作精神;達到同學之間的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的。
(三)品味鑑賞
《化石吟》既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更是一首科學詩,請同學們繼續看這篇文章,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來探討。
示例問題(螢幕顯示問題)
1、詩文題中“吟”含有什麼意味?詩中表達了詩人什麼思想感情?
《化石吟》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吟”本是古曲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裡是讚頌的意思。本詩透過對化石的讚美來讚美科學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2、詩歌運用什麼手法寫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全詩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親切自然。
3、詩歌結構有何特點?哪兩節結構相近?起什麼作用?
詩共7節,可分3層。1、2節是第1層,透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最後一節回應1、2節結構相近,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4、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裡。
“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這兩節的後兩句也互相照應。可以說,第7節是對第2節的回答。好在使詩歌的節奏美以及前後照應。
[設計意圖]:教學應能隨機應變,透過教學來培養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理解、表達、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團結協作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四)想象聯想(我想象中的遠古世界)
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詩中提到的古生物,可以說包括了海、陸、空全方位立體的古代生物世界,假如我們透過時光機器,分成幾個探險小組,漫遊到了那個世界,你看到的應該會是一幅怎樣奇麗的畫面,下面我們分組討論,看哪一組想象合理,奇異,描繪的優美動人。(學生可為海、陸、空三個小組)
(五)欣賞歌曲
科學家研究儲存了古生物生命資訊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了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的世界。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珍愛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星球吧!
欣賞歌曲《《劇木魚石的傳說》
(六)介紹有關化石的內容。(多媒體顯示)
化石吟教案9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烏有 骸骨 幽雅 歎服 海枯石爛 潛行”等詞語。
2、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標:
1、體會詩歌的節奏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2、學會快速默讀評析探究的閱讀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對 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和結構特點。
難點:詩歌的音樂美
教法學法指導:誦讀法 聯想法
教 學 程 序 與 策 略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們的祖先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左右後就滅絕了,而恐龍滅絕6000萬年後地球上才開始出現最原始的人類,那我們今天又怎麼知道我們看到的是恐龍,而恐龍確實是長得這樣呢?學生自然就會想到“化石”。 是呀,我們的科學家們正是透過對化石的研究,恢復了億萬年前生物世界的奇幻景象,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一首讚美化石的詩歌《化石吟》。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學生對下列字詞的掌握情況: 裹(guǒ)藏 骸(hái)骨 潛(qián)行 軀殼(ké) 猛獁(mǎ) 悄(qiǎo )然 檔(dàng)案 ①安靜美觀而不落俗套。( 幽雅) ②形容寂靜無聲的樣子。(悄然) ③稱讚而且佩服。(歎服) ④(草木)青翠茂盛。(蔥蘢) ⑤形容經歷的時間極長。表示意志堅定,永不改變。(海枯石爛) ⑥指太陽星星的位置發生變化。比喻時間流逝。 (日轉星移 ) 2、朗讀詩歌。 教師:詩人以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說話的奇異的化石。全詩節奏鮮明,聲音和諧,音樂性強,並且以第二人稱來稱呼化石,親切自然。誦讀中要仔細體會語氣語調的變化
參考:(1)師生共同探討詩歌感情色彩的處理,整體感受。第1、2節 應以疑問並略帶遐想的語氣朗讀,引發讀者的想象和思考;第3、4、5、6 節是詩歌的主體 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用一種讚美的語氣擬人的 手法來寫化石,語氣中滿是對化石所具有神奇力量的讚頌和對大自然的 由衷的歎服。第7節用陳述的語 氣為第2節作了肯定的回答,進一步贊 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神奇。
(2)可採取讓學生示範讀、個別讀、集體讀等方式。 (3)可讓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後的初步感受。
三、理解課文 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請你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一 節詩歌的主要內容。 明確:第1、2節,透過一連串的問句,引出化石,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節,肯定生物進化理論,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節,化石中“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科學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條件;第5節,經過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生命由低階逐步想高階發展;第6節,讚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第7節,透過化石我們可以瞭解生物的進化。
請你說說詩的第一、 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裡。 明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照應“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這樣寫,有放有收,前後照應,使全詩結構完整。 3、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明確:“逝去萬載的世界”記載了生物進化的過程。“化石”就是證明。遠古的世界上生活著原始動物,最早出現的是由無脊椎動物進化而來的古脊椎動物——魚,以後又在此基礎上進化而來了其他動物,如: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魚類動物、哺乳動物等。由原始植被進化而來的原始森林覆蓋了陸地的絕大部分,那是一個蔥蘢的、生機勃勃的世界。詩歌的第3、4、5、6節都是化石說的話。當然,學生也可以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補充。
佈置作業
上網搜尋古生物化石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回家網上收看電影《恐龍時代》《侏羅紀公園》或查閱相關圖書資料,瞭解更多古代生物的知識。寫一篇介紹古生物的短文,三百字左右。
化石吟教案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並體味本詩的節奏感、韻律美。
2、培養熱愛科學熱愛文學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課前預習】
1、找出文中的生字詞,,給它們注音、解釋,並學會運用。
奇幻:出人意料的,充滿變幻的。
進化:事物由簡單到複雜,由低階到高階逐漸變化。
烏有:虛幻,不存在。
潛行:在水面以下行動。
裹藏:纏繞著藏起來。
太古:遠古時代。
引頸長吼:伸直脖子大聲吼叫。
蔥籠:(草木)青翠茂盛。
幽雅:幽靜而雅緻。
歎服:稱讚而佩服。
海枯石爛:形容經歷很長時間。
日轉星移:形容發生極大的變化。
2、朗讀這首詩,思考課後研討與練習題。
3、就課文不理解之處提出質疑。
一、匯入新課
《木魚石的傳說》這首歌裡有這樣的歌詞: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說話它訴說善良它講述美好石頭真的會向我們講述美好的傳說嗎?讓我們懷著好奇共同來研讀科學抒情詩歌《化石吟》。
檢查預習:檢查學生對生字、生詞的掌握和理解情況,讓學生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二、整體感知
範讀課文(或放錄音帶)。
1、學生體會,思考下列問題:
⑴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以及表達的主要思想感情。(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讚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⑵ 詩歌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結構上有何特點?
(第1、2節為一層,透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6節為第二層,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第7節為第三層,回應第1、2節。結構上首尾呼應。)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特點:
學法指導:
閱讀詩歌的時候需要有節奏,反覆吟誦感悟品味詩歌的思想感情,重點字詞需要用心體會,透過聯想和想象感悟詩歌的情感。
三、探究研討
朗讀3~6節,思考問題:
1、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2、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3、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你是怎樣理解的?
4、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體出示恐龍、猛獁的復原圖片)
5、從詩歌中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句,仔細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四人小組討論以上題目,然後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小組成員可作補充說明)。
齊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質疑釋疑
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先在四人小組內探討,四人小組不能解決,提交全班討論。若仍不能解決,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理解。
五、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2、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或光碟等,並宣讀自己撰寫的介紹古生物的短文。
六、佈置作業
1、將自己收集的圖片、資料等辦成手抄報,在班內交流。
2、當參觀自然博物館或在翻閱介紹古生物的資料時,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寫一首小詩,來抒發你的思想感情?
【板書設計】
發問想象──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讚美科學
【教學設想】
在這首詩的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去讀、去想、去說,不要只侷限於語文這一小的知識圈子中,使語文知識和自然、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會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要重視對詩歌韻律的教學,讓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加強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
引導學生重點學習3~6節,不面面俱到,突出教學重點。
化石吟教案11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2、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情感和節奏韻律美。
【教學難點】
聯絡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啟用聯想想象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化石吟》是一首現代抒情詩,詩歌節奏鮮明,同時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抒發贊 嘆之情。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思想感情和音樂美。 2,聯想想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想象化石所展現出的 一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3,討論點撥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詩歌的內容要點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教學步驟】
一、導語
採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化石圖片(魚、始祖鳥、恐龍等),並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自然界有很多形 態各異的化石,它們是從哪兒來的呢?科學告訴我們: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是什麼原因使這石頭一樣的東西令作者李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乃至要為之寫下一篇詩歌呢?我們先聽讀一遍課文,試著感受一下詩歌的大體內容。在聽讀時,請大家注意詩歌的節奏、重音,從範讀中汲取 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注意字詞教學)螢幕展示讀音易錯易混的詞語,做適當點撥。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自由朗讀,並在朗讀中大體感知詩歌內容。
問:讀過詩歌之後,你知道了什麼?
(由學生作答)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必然導致自主閱讀的結果存在差異,此環節教師只須把握學生對詩歌瞭解的程度,不要求學 生講得很細、很全。
2、同學們從詩歌中瞭解了化石的一些知識。那麼,這首詩歌是如何運用恰當的語言藝術告訴我們這些知識的?
集體誦讀1、2節詩歌
問:這兩節有什麼突出的修辭方法?
(可以提示學生注意這兩小節標點符號的特點)
設問
問:透過設問得到了 怎樣的答案?
甦醒神話奇幻
甦醒:化石從億萬年前的岩石中被人類發掘出來;化石打開了人類認知地球生物進化史的大門。
這扇被開啟的大門,向我們人類展示的是什麼?
是一個個奇幻的神話。
那麼它奇幻的表現是什麼?3至6 小節就是最好的回答。
二、研讀(合作探究):
1、研讀物件:3至6節
2、合 作探 究的目標:
A、找出核心句;
B、概括要點,舉例。
3、學生分四個小組分別研討3至6節。
4、研討要點:
①第3節:
要點:否定造物主愚昧→科學
eg:西方,上帝造人;東方(中國 ),女媧造人。
平凡的真理:人是由猴子進化來的。類人猿→類猿人→猿人→古人→今人。
②第4節:
要點:裹藏生命資訊
透過對化石裡包含的DNA的分析,得知當年古生物的情況,將其外形復原。
生命資訊
③第5節
要點:反映生命的進發(不息)
eg:近年,在東北發現了一座山,山上有明顯的地質分層,發掘出了不同地質時期的鳥類化石標本,反映了鳥類的進化史,吸引著全世界 各國的科研人員前往採擷標本,由此 可見,化石為我們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實物依據,也為我們展現了生物進化的規律。
④第6節:
要點:雕刻家、魔法師
石油、煤炭→森林、地震
恐龍的滅絕→氣候、彗星撞地球
化石吟教案12
【目標導航】
1、瞭解生物進化方面的有關知識。
2、理解聯想和想像在詩中的作用。
3、品味詩的語言,體會說明與詩有機結合的特點。
【課時導學】
日積月累:
1、關於吟:
吟,是我國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如唐李白作有《江上吟》、《玉壺吟》、《梁園吟》、《梁甫吟》等,孟郊作有《遊子吟》,明於謙作有《石灰吟》。這類詩都有讚頌的意思。本詩標題《化石吟》,就是讚美化石的意思。
2、關於化石:
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埋藏在地下變成跟石頭一樣的東西,這就是化石。在沉積岩裡大多含有生物的化石。化石是生物記載在地層書頁裡的文字。由生物的遺體而形成的化石叫遺體化石。它儲存著生物體原有的形狀和結構,一般儲存下來的多是生物體的硬質部分,如動物的骨骼、牙齒、介殼等,植物的莖、花葉、種子等。由遺物而形成的化石叫遺物化石。如動物的糞便,魚卵爬行類和鳥類的卵,原始人制造和使用的石器、燒骨、裝飾品等。動力的足跡,昆蟲的爬跡,也可以形成化石,這一類化石叫遺蹟化石。
3、詞語積累:
骸骨 遠古 潛行 蔥蘢 幽雅 化為烏有 海枯石爛 日轉星移
知識點撥:
1、內容結構:
全詩共七節,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節。透過提問,引出遐想。第1節的提問,引發了人們的思考;第2節的提問,引出了說明的物件。
第二部分,第3-6節。圍繞化石具體抒寫遐想內容,描繪逝去的多彩世界。第3節寫化石承載的資訊,揭示生命的真正起源。第4節寫化石經受了億萬年變遷的考驗。第5節寫化石具有永恆的記憶力。第六節讚美化石的偉大功績。
第三部分,第七節。收束全文,回應開頭第2節,稱讚化石的記憶萬物的歷史作用。
2、寫作亮點:
⑴ 想像豐富,內容充實:
這首是抒情詩,但意象甚多,內容極為豐富,縱向想像到遠古,橫向想像到各種物件,而這都以化石為聯想點。化石是本詩的聯想的點由此及彼,先後聯想到魚兒、鳥兒、樹兒、海枯、石爛、日轉、星移、恐龍、猛獁等,它們都是透過化石來重現復原的,都與化石密切想關。這樣點面結合,虛實相生,今古交織在一起,拓展了想像的空間,豐富了詩的內容。
⑵ 擬人比喻,生動形象:
全詩運用擬人手法,將化石當成會說話的人來寫,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同時也增加了詩的靈性,便於抒發感情。生命的檔案生命的航船高明的魔術師卓越的雕刻家,這些都是對化石的恰當的比喻,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了。擬人和比喻手法的運用,增加了詩的形象感和意象美。
疑難探究:
1、詩的開頭兩 節連用六個問句有什麼作用?
詩的開頭兩節透過問句的形式,引發了讀者的聯想與思考。後兩個問句點明抒情物件,領起下文內容。兩節連續不斷的提問,表現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奇幻的神話。
2、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第七節是對第二節的回答,構成前後照應的關係。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否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話了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前有提問,後有回答,有放有收,這樣寫,使全詩結構完整而又嚴謹。
3、具體說說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這兩句詩語言運用的妙處。
這兩句詩兼用擬人和比喻。皺紋使人聯想到人,人臉上的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照。但不是寫人,而是在寫化石。如果化石是人的臉,那麼刻在這臉上的皺紋就是古生物的生命檔案。這裡用比喻和擬人形象在說明了化石的作用──記錄生命的歷程。用詞方面,道道與細細是重疊詞相對使用,給人以迴環往復、節奏和諧之感。
【知識整合】
基礎知識
1、《化石吟》這首詩是一首讚頌化石的詩。其中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裡是的意思。我們已學過同類型的古詩是《xx 》。
2、《化石吟》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請你用/給第三節詩標出節奏。
答: 。
素質昇華
1、根據句子的意思將詞語寫在括號內或把詞語的意思寫在橫線上:
⑴ 直到海水枯乾,石頭粉碎,形容經歷極長的時間。多用於誓言,反襯意志堅定,永遠不變。( )
⑵ 景物改變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動了。指節令有了變化。( )
⑶ 蔥蘢: 。
⑷ 歎服: 。
2、仿照肉體雖早已腐朽化為烏有,生靈之火卻悄然潛行地下寫一句話。
答: 。
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並體味本詩的節奏、韻律美 。
②理清結構,展 開聯想和想像,理解本詩內容。
③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 透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像,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教師:“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到,精美的石頭怎麼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著善良和美好呢?石頭真的能向我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
2.出示課題,並析題:解釋“什麼是化石”。並播放化石圖片,教師進行解說。
(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複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因此,化石可以作為研究地球上生物進化的主要證據。大多數化石是由生物體的堅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莖的化石,動物的牙齒、貝殼、骨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則是生物體的印痕化石等。)
二、感 知內容
1. 朗讀課文。要求讀好詩的節奏、重音、語氣和語調,要求有感情地朗讀。
探究質疑:題目“化石吟”的“吟”是什麼意思?
討論並歸納:“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裡是讚頌的意思。“化石吟”就是讚頌化石的抒情詩。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本詩寫科學家通 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由此讚頌科學的神奇。
2.學生自由朗讀,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請找出有關段落,並給詩歌分層,概括大意。
學生髮言,明確:詩歌在結構上 是“總一分一總”;分為三層:1—2節透過發問,引發聯想;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7節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三、自主探究
1.學生齊讀3—6節,找出 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說喜歡的理由;也可說說在讀詩過程中碰到的困惑之處。
問題組例舉: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
b.“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c.怎樣 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d.“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說明化石是地球歷史的見證,這樣設喻,生動形象,將抽象的事理具體化。)
2.寫作方法探 究:
⑴第一、二節連續用了六個問號,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透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想象。連續不斷地問句表現出作者對科學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打開了作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⑵詩中第1節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排比的修辭,透過連續的四個問句,增強語勢,富有強烈的節奏感,也表現了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開啟了讀者想像與聯想的閥門。)
⑶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反覆朗讀,體會這一特點。並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裡? 最後一節回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⑷詩歌把化石稱為“你”有什麼好處?
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
3.學 生再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情感。
四、反思拓展
1.思考:同學們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
2.根據你所知道的或能設計出的科學技術,談談讓滅絕的物種重生的方法。
3.你學了這首詩後,有何感想?(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五、 佈置作業
1、參觀或查閱資料後,寫一點感想,題目可定為《遠古的遐思——讀(觀)××有感》
2、熟讀課文。
附板書:發問想像——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讚美科學
思想感情。
3、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4、掌握詩歌中使用的修辭手法,理解其作用。
化石吟教案13
一、給下列字注音並解釋:
奇幻( )_______________遠古( )_________________骸骨( )___________________烏有( )_____________潛行( )______________裹藏( )__________________蔥蘢( )_____________幽雅( )________________歎服( )_________________造物主( )_____________海枯石爛( )___________日轉星移( )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石吟》中“吟”是___________的意思。本文作者_________,本課選自_______________ 。本文是一首讚頌化石的科學抒情詩,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了科學的_________與人類的__________。
三、問題解析:
1、詩中第一節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用一連串問句有什麼作用?
2、“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你”是指誰?這一句話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運用第二人稱有什麼好處?
3、“平凡的真理”指的是什麼?
4、詩的最後一節有什麼特點?與詩中第二節構成了什麼關係?這樣結尾好在哪裡?
5、詩中“為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中“珍貴的密碼”是什麼意思?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6、化石所重現的逝去的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7、本文大量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四、課外延伸:
1、關於“發展進化”的名言:
A、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嚴復
B、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孫中山
2、學海無涯,請寫出兩則有關勤學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石吟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和運用字、詞、句,掌握有關化石的知識。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3、理清詩歌結構,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
1、把握詩歌的朗讀,瞭解現代詩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詩歌結構,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剪輯《侏羅紀公園》中關於從琥珀中提取恐龍血液的部分。
2、收集有關化石的圖片文字資料。
3、製作教學課件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播放《侏羅紀公園》中關於從琥珀中提取恐龍血液的片斷。
2、老師解釋: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資訊卻被化石儲存了下來。此片斷就是科學家透過提取儲存在琥珀中的恐龍血液,進而培養恐龍胚胎以還原侏羅紀時代的科幻影片。雖然這是科幻片,但至少也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要想了解億萬年前奇幻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就得藉助化石。化石,倒底給我們傳遞著怎樣的生物世界呢?今天,讓我們一道走進化石的世界。(展現課題《化石吟》)
二、朗讀詩歌
1、展示“三葉蟲”、“始祖鳥”、“猛獁”等化石圖片並配以文字說明。
2、分組朗讀。(展示朗讀的目的方法及要求)
3、學生互評。
4、老師總評。
5、全班同學齊讀。
三、整體感知
《化石吟》既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更是一首科學詩,請同學們思考交流以下問題:(螢幕顯示問題)
1、詩文題中“吟”含有什麼意味?詩中表達了詩人什麼思想感情?
明確:《化石吟》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吟”本是古曲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裡是讚頌的意思。本詩透過對化石的讚美來讚美科學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2、詩歌結構有何特點?哪兩節結構相近?起什麼作用?
明確:詩共7節,可分3層。1、2節是第1層,透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最後一節回應1、2節結構相近,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3、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裡。
明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這兩節的後兩句也互相照應。可以說,第7節是對第2節的回答。好在使詩歌的節奏美以及前後照應。
四、品味詩歌
1、化石簡而言之就是生物記載地層書頁的文字。作者為什麼用提問的方式開頭?
明確:透過疑問,給人以想象,引出化石,它是“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2、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這句話裡的“剛甦醒”怎樣理解?
明確:過去人們由於對大自然的認識還不夠,加上科學不發達,因而無法去認識和發現它;如今這兩個條件都具備,因而去挖掘和研究它,以發現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3、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中的“平凡的真理”怎樣理解?
明確:平凡的真理是指人由猿進化而來的,勞動創造人的道理。化石就是對造物主的堅決否定。
4、生命的檔案是什麼?
明確:生命的進化一直是由低階向高階,由簡單到複雜的演化,那麼生命的檔案就作了記載,生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化。因此生命的檔案就是生命的進化過程。
5、文中出現幾次“你”,這裡代什麼?有什麼作用?
明確:出現了五次“你”,這裡代指“化石”。用擬人的手法來寫,給人以親切感。
五、小結
科學家研究儲存了古生物生命資訊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了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的世界。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珍愛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星球吧!
【板書設計】
吟
化石生命
化石吟教案15
教學目標:
1.熟練朗讀課文,直至背誦。
2.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本文感情色彩。
3.理清課文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像。
4.增強同學們的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作者注:以上目標與其它地方有部分相同,但並非抄襲,同一作品的教學目標一定有相同的地方)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透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和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
2.發揮聯想和想像,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相關連結:16 化石吟 原文——[張鋒]
教學設計:
一、匯入:
上課前一分鐘開始播放音樂《木魚石的傳說》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訴說善良……講述美好……”
提問: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像到,精美的石頭怎麼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著善良和美好呢?
石頭真的能向我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
二、朗讀訓練與初步感知:
1.《化石吟》是一首生動優美的科學抒情詩,它向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並讚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本詩前後呼應,節奏鮮明,音樂性強,易於誦讀,在誦讀中能體會詩人的感情。請聽老師範讀。
(配樂範讀課文):
2.有感知才有思考,請同學們跟讀課文(跟教師朗讀一次)。
3.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a.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b.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c.本詩可分為幾層,試概括大意。
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思考,然後討論,討論時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討論後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a.本詩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b.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c.詩歌分為三層:1—2節透過發問,引發聯想;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7節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後,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詩歌做鋪墊。
三、研讀賞析:
《化石吟》層次分析——[佚名]
對文章的大體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瞭解,還應學會細緻研究好的章節、詞語,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1.研讀3—6節,思考下列問題。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b.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c.“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d.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
e.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以上內容在朗讀後由四人小組討論。每組討論一個題,e題每組都要討論。發言時可以展開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啟迪意義。學生髮言可以暢所欲言。假如學生希望教師指點或總結時,教師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貴的密碼”,是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其餘的內容,只要想像合理,賞析到位即可。
2.好詩閱讀有節奏,反覆吟誦感悟深,重點詞句細品味,聯想想像悟中心。
簡單的內容歸結、板書:
發問想像——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讚美科學
3.透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繼續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可以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和從小積累的一些生物知識,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注意將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如:“沉睡千年的石頭說了話”能說些什麼呢?除課文之外,還能想像些什麼?:
a.質疑交流:
研讀文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或有哪些疑問?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質疑,形成參與式討論。
b.拓展延伸:
◆教師出示錄影或圖片,介紹某種古生物。
◆:學生也可展示自己蒐集的材料,做口頭介紹。
四、小結
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
五、作業。
相關:話說魚類進化——[老弟] 鳥類的祖先之謎——[佚名] 猛獁象的故事——[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