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詳細教案
《化石吟》透過會講話的奇異化石,為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神話般的生物世界。下面是《化石吟》詳細教案,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教學內容】
該篇課文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16課,本單元的課文都與科學有關,而本篇文章作者以詩的形式,運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展現生命的進化規律,為科學的研究提供依據等。
【學生分析】
在課前沒有要求預習的情況下,學生對這篇文章如同路上的陌生人;加上學生對現代詩歌的不甚瞭解,空洞的句子並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學生的素質是參差不齊,如按一般的教學恐怕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對於詩中的字、詞、句子、時間跨度、科學依據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等成為學生的障礙。
【設計思想】
根據平時對學生的瞭解以及學生未預習的具體情況,樹立因時因人而變、平等教學、欣賞教育的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輔助”的教學原則,運用朗讀法、討論法、互評法來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積累和運用字、詞、句,掌握有關化石的知識。
2、把握詩歌的朗讀,瞭解現代詩的特點。
3、能獨立蒐集材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把握本詩的主旨,培養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積累好和運用好字、詞、句,掌握有關化石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能獨立蒐集材料和解決問題;同時把握好詩歌的朗讀,瞭解現代詩的特點;並能把握本詩的主旨,培養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教學過程】(2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沒要求預習。
一、匯入
老師提問:自從人類產生後,人類透過自己的文字去記載人類瞭解到的一切事物,特別是人類自身的發展歷程,但在人類沒有出現之前,以及人類出現後大自然許多未知的東西,我們今天又憑什麼去了解和研究呢?
學生討論(課堂熱鬧起來。)
老師要求安靜,全班安靜下來。
學生舉手答:知識、科學、樹木、泥石。
老師:老師從同學們的七嘴八舌中得到了一點資訊,那就是泥石,而我們的答案是與之有關的“化石”。既然我們說到了化石,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化石吟》。它不僅帶給我們進入遠古的年代,從中窺見億萬年前奇幻有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而且還會幫助我們解決許多未知的東西。現在請同學們翻到課本78頁。
二、進入課題
老師在黑板上寫好課題。
老師:
1、同學們因為沒有預習,給3分鐘時間自由快速地閱讀。
2、要求:
⑴透過工具書,掃除閱讀的障礙,生字詞;畫出你認為重要的詞語。
⑵基本瞭解這篇課文的體載是什麼?
(寫在黑板上)
3、老師提示3分鐘到。
4、再給同學們2分鐘互相討論完成上面的二個問題。
5、提示2分鐘到,請同學來講黑板上的二個問題。
學生舉手。
第一個問題:
甲同學:骸骨蔥蘢猛獁
乙同學:造物主海枯石爛日轉星移
丙同學:幽雅
第二個問題:
甲同學:詩歌
老師:講得更具體一點是什麼樣的詩歌?評判標準是什麼?
同學們議論紛紛,有同學舉手。
學生:現代詩歌,從作者所處的年代(課題後註解),還有從它的格式沒有嚴格要求來看。(掌聲)
老師:
1、從剛才同學們的掌聲可知道,這位同學回答得非常好,同時可知道他對古代和現代詩歌都有一定的瞭解。
2、剛才大家說到了詩歌,老師曾經給同學們講過,讀是學好語文必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學習詩歌讀更加重要。現在我們開始朗讀,實行分組朗讀。
3、朗讀的目的:
⑴透過讀去品味和感受詩歌,並進一步地理解本篇文章。
⑵透過朗讀,增強同學們的競爭意識,團結協作精神。
⑶透過朗讀,達到同學之間的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的。
4、讀的方法:
⑴分組。1、2、3、4小組為甲組;5、6、7、8小組為乙組。
⑵輪流讀。甲組先讀第一段,乙組讀第二段;這樣依次讀。也就是甲組讀1、3、5、7段,乙組讀2、4、6段。
5、讀的要求:
⑴輪到哪組讀,那組的同學都必須認真參與;沒有讀的那組,每位同學都要認真聽。
⑵在整過讀的過程中,兩組的都要認真去聽對方的朗讀,以便在讀完之後,能對對方的朗讀作出一個既全面又正肯的評價。
三、學生朗讀,整個課室氣氛既緊張又熱烈
四、學生互評,老師傾聽
1、次序。乙組先評甲組,然後甲組評乙組。
2、評的內容:
⑴乙組先評甲組:
男1:甲組的同學讀得好,具體在聲音宏亮、整齊,有節奏感。(掌聲)
男2:甲組的同學讀得好,能有感情地朗讀。特別是把第一段的幾個問句讀出來。
女1:甲組有同學在讀的過程把(太 tài 古)讀成 dà,把(皺 zhòu 紋)讀成 zhù(掌聲)
女2:甲組的同學在讀的過程中節奏感把握不夠,並有點快,也還有個別同學沒有認真讀。(掌聲)
⑵甲組評乙組:
女1:乙組的同學除聲音大之外,其它不怎樣。
男1:乙組的同學聲音不整齊,有幾處地方斷了句。
如: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
女2:乙組的同學在讀的過程中有一個錯誤碼。
把(裹藏 cáng)讀成 zàng(掌聲)
男2:
①乙組的同學讀得不齊,斷斷續續。我想可能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對文章不熟練。另一方面是同學們配合不默契,因此請乙組的同學在加強朗讀的同時,相互之間要配合默契。
②節奏感不強,感情不突出。
③句子之間的停動不夠明顯。
(掌聲)
女:整體來說,兩組有一個共同的不足之處是段與段、句與句之間的停動都不夠,讀得太急。(掌聲)
五、老師總評
1、同學們的朗讀水平有一定的進步,體現了同學們團結協作,積極向上的精神。
2、同學們的點評都很全面和正肯,說明同學們讀和聽都很認真,應該給自己一點掌聲。(掌聲熱烈)因此,老師不再對同學們的朗讀進行評價。
3、要評的是同學們在相互點評的過程中的表現。
⑴首先同學們態度的轉變,前幾次的評是爭得面紅耳赤,這次大家表現非常理智,體現的是君子風度。(全班同學大笑)
⑵這次點評大家語言精練,概括性強,抓主了朗讀的重點。正因為這一些,大家應該再給自己一點掌聲。(同學齊鼓掌)
同學們還能做到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些都值老師學習。
4、希望今後同學們能進一步發揚今天在朗讀和點評中的優秀表現,學好語文。
六、全班同學齊讀
七、理解課文
1、老師:還有12分鐘的時間請同學們繼續看這篇文章,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來探討。
2、學生自由看書,並互相小聲討論。
3、老師提示10分鐘過了,請同學們把問題提出來。
4、學生提問。(提問的順序已打亂,而是按課文內容先後來寫的。)
甲學生:怎樣理解化石?
乙學生:為什麼用提問的方式開頭?
丙學生: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這句話裡的“剛甦醒”怎樣理解?
丁學生: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中的“平凡的真理”怎樣理解?
戊學生:生命的檔案是什麼?
5、老師提問:
⑴為什麼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
⑵文中多次出現“你”,這裡代什麼?有什麼作用?
⑶本文首尾有什麼聯絡?
⑷課後習題一。
下課鈴響。
八、課外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