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優秀公開課教學設計3篇

《記承天寺夜遊》優秀公開課教學設計

《記承天寺夜遊》優秀公開課教學設計3篇

  引導語: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記承天寺夜遊》優秀公開課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記承天寺夜遊》優秀公開課教學設計篇1

  知識目標:

  1、反覆誦讀,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瞭解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3、品味樸素自然、意味雋永的語言。

  能力目標:

  1、透過誦讀,培養語感。

  2、培養用樸素的語言表達感情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習作者曠達的心境,培養自己良好的個性。

  2、領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懷曠達之美。

  教學重點: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寫並體味意境。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樂觀曠達的心境。

  教學方法:朗讀法 合作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由歌曲《水調歌頭》匯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寫作背景

  1.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蘇軾是一位且有多方面才能的藝術家。他的詩浪漫瑰麗,氣勢不凡;他的詞境界高遠,開啟宋詞豪放一派;他的書法大氣淋漓,並列“宋四家”之一;他的繪畫也自成一家,為後人所稱道。在散文方面,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僅創作數量很大,而且以氣勢縱橫,變化多姿,暢達明快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2、寫作背景。

  本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被貶官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斷章取義。八月,將他逮捕入獄。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他幾次都差點丟了性命。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籤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閒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

  三、欣賞影片,初步感知

  課文影片

  四、疏導字詞

  遂至 ( ) 亦未寢 ( )

  藻荇 ( )竹柏( )

  五、指導朗誦(配樂)

  記 承 天 寺 夜 遊

  蘇 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透過前面的學習,我們與蘇軾同遊了承天寺,現在我們透過小組合作來將原文翻譯成現代文,自然分組,選出中心發言人。

  八、合作探究,品味文字

  1、作者為什麼要夜遊承天寺?

  (提示:一是因為作者被貶謫,心情鬱悶孤獨;二是因為月色很美)

  2、 找出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這月色有什麼特點?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月色:皎潔 空靈

  比喻

  3、你是如何理解“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兩層意思:

  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鑽營,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難以自拔,何曾得暇領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

  二、表現了作者安閒自適的心境,當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為朝廷盡忠的`抱怨。

  九、拓展練習:

  1、收集有關寫月的著名詩句及篇章,並作好摘錄。

  2、試採用文中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發揮你們豐富的想象力,描繪月夜下你們認為最迷人的景色。

  十、板書

  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優秀公開課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已學文言知識和註釋為文章斷句並疏通文意。

  2.品析文中對月色的描繪,並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著重理解“閒人”含義。

  教學重點

  品析文中對月色的描繪,並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理解“閒人”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閒人”含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一年多的文言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文言功底,本篇文章較為短小,語言簡單,文言字詞可以不作為教學重點,可以讓學生按照語義完整、停頓為文章加標點,藉此來疏通文意。本班學生課堂發言積極,但語文素養一般,口頭表達能力欠佳,回答問題時能找到關鍵點,但表述不是很清楚,需要老師提示和幫助總結。語文學習興趣較高,小組合作討論完成度較好。

  教學過程及內容

  一、 匯入:

  當代作家梁衡在他的《秋月冬雪兩軸畫》裡曾這樣寫到:“有一種畫軸,靜靜垂於廳堂之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潔,惹人喜愛。在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就垂著這樣兩軸精品,宋蘇東坡的《記承天寺夜遊》和明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我們已經在練習中遇到過,今天我們一起來品一品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

  二、 明句讀,曉文意。

  結合已有的文言知識和註釋,根據對文意的理解為學案上的文章加上標點符號。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三、 劃段落,讀美文。

  請結合文章內容從表達方式的角度來給文章劃分層次,並說說每部分寫了什麼。

  四、 析美文、賞美景

  1、全班齊讀課文,請同學用一句話概括一下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樣的事?

  2、月光如何?文中如何描寫?

  3、請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你讀到的月夜景色?

  4、既然前兩句已將月光的澄澈寫得如此精妙傳神,“蓋竹柏影也”一句是否就多餘了呢?

  5、“蓋”字可否刪掉呢?

  五、 感其人,悟奇情。

  1、賞空明之月的是個怎麼樣的人呢?

  用“我發現蘇軾是一個             的人,因為             (從文中找到依據)。”的句式來回答。

  (適時引入背景):元豐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經過長達四個月的審問和折磨,蘇軾倖免於死,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籤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閒官。

  2、“閒人”二字蘊含著作者怎樣的心境?

  3、引入作者其他詩文來幫助理解。

  貶官密州:“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貶官杭州:“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比好湖山”

  貶官黃州:“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貶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貶官瓊州:“抒說先生睡未足,著人休撞五更鐘”

  貶官海南:“九死蠻荒無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六、 閱東坡,解氣度。

  推薦閱讀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

  七、 作業

  1、背誦全文。

  2、選一風景進行描繪,要求融情於景,讓閱讀文字的人能感受到你的心情。

  《記承天寺夜遊》優秀公開課教學設計篇3

  【學習目標】

  1、誦讀課文,讀出文章的韻味,理解文章的意境。

  2、感悟作者的人生態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3、學習記事、寫景、抒情的融合的寫作特點。

  【資料連結】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稱大蘇,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記承天寺夜遊》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散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被殺。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籤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閒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也體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張懷民:作者的朋友。名夢得,字懷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也被貶到黃州,寓居承天寺。

  【問題導讀】(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

  一、初讀課文懂文意。

  1、音字互填:

  解衣( ) 寢( ) 藻( )荇( )

  2、解釋加點字: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 )衣欲睡,月色入戶( ),欣然( )起行。念( )無與樂者( ),遂( )至( )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 ),相與( )步( )於( )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荇( )交橫( ),蓋( )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 )少閒人( )如吾兩人者耳( )。

  二、再讀課文明內容。

  1、本文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請按不同的表達方式劃分層次,並寫出各層次大意。

  2、作者描寫了怎樣的夜景?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並賞析。

  三、細讀課文悟主旨。

  3、夜遊期間,作者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提示:結合關鍵詞句體會作者心情)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感慨?表達了怎樣的感慨?

  5、結合“文字助讀”,說說你對文中“閒人”的理解:

  6、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透過學習此文,我們可以看出蘇軾是個怎樣的人?

  8、歸納本文的寫作特色:

  【我的問題】:

  【小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