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思想感情及文章結構

《記承天寺夜遊》思想感情及文章結構

《記承天寺夜遊》思想感情及文章結構

  導語:《記承天寺夜遊》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散文,選自《東坡志林》卷一,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正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任職。

  思想感情

  《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於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裡面有多少貶低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閒的。自比“閒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 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低中雖感慨幽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了作者對月光的愛慕 抒發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對自然生活的嚮往與欣賞,和用與“閒人”相對的“忙人”(朝廷官員小人)的鄙夷與諷刺。

  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前三句)記敘:首句點明夜遊的時間,為美好的月色而心動,遂起夜遊之意。

  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寫:運用比喻的手法描繪庭院皎潔的月光。

  第三部分(第五句)議論:兩個反問句引人深思。作者抒發面對月光產生的感觸,表達了作者安適的心情。

  字詞註釋

  (1)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黃岡縣城南。

  (2)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趙頊年號。當時作者因烏臺案被貶黃州已經四年。

  (3)戶:一說指堂屋的門,又一說指窗戶,這裡指門。

  (4)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

  (5)行:散步。

  (6)念:考慮,想到。

  (7)者:……的人。

  (8)遂:於是,就。

  (9)至:到。

  (10)尋:尋找。

  (11)張懷民:作者的朋友。名夢得,字懷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也被貶到黃州,寓居承天寺。

  (12)寢:睡,臥。

  (13)相與:共同,一同。

  (14)中庭:庭院裡。

  (15)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這裡形容月色如水般澄淨明亮的樣子。

  (16)藻、荇(xìng):均為水生植物,這裡是水草。藻,水草的總稱。荇,一種多年生水草,葉子像心臟形,面綠背紫,夏季開黃花。

  (17)蓋:句首語氣詞,這裡可以譯為“原來是”。

  (18)也:是。

  (19)但:只是

  (20)閒人:這裡是指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蘇軾這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裡是一個有職無權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閒,自稱“閒人”。

  (21)耳:語氣詞,相當於“而已”,意思是“罷了”。

  記承天寺夜遊白話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遊的興致,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裡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古今異義

  1.但(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古義:只是,只不過;

  今義:但是,錶轉折關係的連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