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賈平凹> 賈平凹《醜石》說課稿

賈平凹《醜石》說課稿

賈平凹《醜石》說課稿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職高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第十課《醜石》,作者是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

  本單元課題是散文的鑑賞,教學要求是:加深學生對散文這一文學樣式的認識,使他們初步掌握閱讀、鑑賞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明白閱讀散文時要注意透過它的外在形式去探尋作者的內心感情和思想體驗。

  本單元所選四篇課文分屬不同型別,有抒情性散文,有記敘性散文,有議論性散文。賈平凹的《醜石》屬託物寄意的抒情性散文,這類散文的著重點在於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領會文章的寓意。據此,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加深對散文這一文學樣式的認識,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2.能力目標

  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閱讀、鑑賞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學習抑揚先抑的手法。

  3.德育目標

  領會文章的意蘊,獲得思想上的啟發,形成自己的見解。

  三、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誦讀課文,把握文章思路,體味文章意蘊。

  2.難點:瞭解“託物寄意”散文的特點,學習“欲揚先抑”的手法。

  四、說教法

  1、 誦讀感悟

  2、 提問引導

  3、 討論分

  4、指導歸納

  以上幾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基於這樣的考慮:首先透過匯入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後引導學生誦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後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中賞課文,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在課堂上“有話好說、有問題可探究、有看法要表達”。 (加點理論)

  五、說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1.匯入: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我先提問孫悟空是怎麼出身的,基本上絕大部分學生都知道它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然後隨便又點一下《紅樓夢》關於賈寶玉出身的傳說,據說他的的前世是女媧補天剩下來的一塊石頭。由這兩個問題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同時也拓展一下他們的知識面。

  2.朗讀,整體感知。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我們學生比較薄弱的一點,這篇文章的語言質樸無華,毫無誇飾,但很有表現力,應透過朗讀去好好體會;為了取得更好的朗讀效果,在讀之前我先與學生共同疏通了課文中的生字詞,排除閱讀障礙,然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整篇文章。

  3.重難點討論分

  誦讀一遍過後,學生們基本上對這篇文章形成了一個整體的感性認識;在次基礎上我設計了幾個問題,以便調動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導他們更深入地閱讀課文,把握文章線索及感情脈絡。

  (1)、醜石之“醜”體現在哪些方面?

  這個問題相對比較簡單,先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描寫“醜石”之“醜”的相關語句,再引導學生自己歸納這些語句分別是從哪些角度出發去刻畫“醜石”之“醜”的;由此得出結論課文一開始是從兩個角度出發刻畫醜石之“醜”:

  從外觀上直接描寫它的“醜”:它的顏色“黑的”,“牛似的模樣”;

  從實用的角度間接寫它的“醜”:它“極不規則,沒稜角,也沒平面”,蓋房子、壘山牆,甚至鋪臺階都不行。而且它的質地,作磨嫌太細,刻字雕花嫌太粗,即使用來浣紗布也嫌它不夠光滑。

  那麼醜石是否真的是一無是處呢?課文接著又講了兩點小用處,於是我又問學生——

  (2)、課文所講的醜石有兩個用處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寫?

  前半問課文裡說得比較明確,學生應該能較快找到相關資訊:

  一是石上有個坑凹,雨天盛水後,雞兒可以去喝飲;二是到了十五之夜,可以爬上去賞滿月。

  後半問學生開始並不容易理解,經過一番引導後基本能達成這樣的認識,——再次間接描寫醜石之“醜”,兩點用處都是微不足道的,且第二點用處“爬上去賞月”,結果是摔下來破膝蓋。歸根結底,醜石確實無用。

  到此課文來了一個小結,我讓學生到出那個小結句子——

  “它真是醜得不能再醜的醜石了。”

  以上幾個段落作者都是在竭力刻畫醜石之醜,其感情變化的軌跡是由“遺憾”至“討厭、咒罵、嫌棄”,步步下滑。作者這樣寫,是為下文蓄勢,以更好地褒揚醜石的內在美。文章自此來了一個轉折——下面幾段是在敘述醜石的本來面目,也可以說是醜石之美。同樣,我設計了一個相對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在課文中發現相關資訊——

  (3)、醜石之美又體現在哪裡?讓學生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①“是一塊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

  ②“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給了人們“光明、嚮往、憬”

  ③“那種不屈於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以上幾個問題的設計,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們透過思考問題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時也培養了發現資訊的能力,學生基本上都明白了這篇文章前後部分有一個轉折,作者對醜石的感情也有一個大的變化,在這點認識上我又讓學生回答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寫法?——他們都知道這叫做“先抑後揚”。

  (4)、探討“先抑後揚”的手法

  作者本意是要讚揚“醜石”,但他並不急著讚揚,而是首先極寫醜石的“醜”,寫它無一用處,人們是如何的討厭它,然後筆鋒一轉,說它原是一塊非同凡響的隕石,進而盛讚它的美妙和偉大之處。那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提問了幾個學生的看法,經過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既吸引人,又能取得強烈的效果。

  分了文章的思路與寫法特點後,最後我又讓學生思考並討論:

  4.討論:這篇文章講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對你有什麼啟發?

  ①.觀點列舉: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內在美重於外在美

  “不屈於誤解,寂寞地生存的偉大”

  在被人誤解時應該怎麼調整好心態

  看人不能光看表面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②.總結歸納:

  這是一篇託物寄意、抒寫作者對生活哲理體驗的散文。作者透過對一塊“醜石”的描述,從人們對“醜石”認識的變化,生髮出許多感慨,並由此推想到社會上的此類現象,揭示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認識事物不可限於表面,而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

  七、說教學過程

  本課時板書為內容板書,也是這節課的重點;以課件的形式展示加深學生對本課時重點內容的理解。

  八、板書設計

  醜石之“醜”

  從外觀的角度直接描寫:“黑的”,“牛似的模樣”

  從使用的角度見解描寫:“不規則”“沒稜角”“沒平面”

  醜石之“美”

  ①“是一塊隕石,……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

  ②“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光明、嚮往、憬”

  ③“那種不屈於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