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化石吟> 《化石吟》優秀教案設計

《化石吟》優秀教案設計

《化石吟》優秀教案設計

  《化石吟》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透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課文的教案設計吧。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歎服、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3. 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4. 培養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

  聯絡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啟用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

  1.朗讀法。2.聯想想像法。3.討論點撥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 設計

  (多媒體顯示古生物化石圖片)同學們,每當走進自然博物館,面對復原的古生物時,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痕跡的遠古洪荒。冰冷的化石卻是昨日生命資訊的演繹,敘說著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二、解題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科學詩是以詩的形式寫科學內容,全詩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吟”是古詩中的一種體式,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上比較自由活潑,如同散文中的隨筆,可以不拘一格。這裡是讚頌的意思。

  三、暢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輕聲朗讀,勾畫並疏解字詞,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2.教師感情飽滿地範讀全詩,學生感受其中對自然高妙的讚歎和節奏韻律之美。

  提示:詩人以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全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並且以第二人稱來稱呼化石,親切自然。誦讀中要仔細體會語氣語調的變化。

  3.學生自由誦讀,結合生物學知識理解詩歌內容。

  思考:(1)化石作為地球上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詩人是怎樣開啟讀者思維閘門的?

  (2)體會第3節中“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錄出詩中4、6兩節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節中的“你”具體指代什麼?能否改成“他”,為什麼?

  (5)化石重視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6)全詩七節的思路層次是怎樣安排的,請簡要概括。

  4.學生集體誦讀全詩,讀出對自然高妙的讚歎。

  四、探究研討

  1.指名學生誦讀第1節,思考:詩歌以四個問句開篇卻並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進化的歷程,詩行中提到的幾個“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麼?請結合你所蒐集到的生物學知識,談談有關生物進化的話題。

  2.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安排結構有什麼特點。

  3.“復原的恐龍、猛獁彷彿在引頸長吼”詩句會引發你作何感想,請就你搜集到的資料給大家講講有關恐龍和猛獁的情況。

  4.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驚訝,閱讀全詩請選擇一種化石,合理想像,寫一段故事,體裁不限。

  拓展閱讀:《化石吟》賞析

  這是一首科學詩。詩人以優美的語言,神奇的意境,熱情洋溢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化石,為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神話般的生物世界的奇觀,寫出了作者非常的熱愛化石。讓我們瞭解了那些已經滅絕的生物的生命資訊,一睹了它的迷人的風采。詩歌構思巧妙,語言優美,意境奇麗,很有特色。

  詩歌開篇,詩人用一組反問句組成的排比句,從個體到整體,由魚兒、鳥兒、樹兒推及到整個世界,發出一連串有趣的詰向,激發讀者的情思,啟用讀者的思維,引導我們去思索探究億萬年前的神奇世界。在此基礎上,作者十分機智地再用一設問擬人句:“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激情滿懷,巧妙扣題,總領全詩。一個“沉睡”、一個“長眠”、一個“甦醒”,使詩歌上下呼應,環環相扣;一個“"請”字,,極富人情味,使詩歌情趣盎然。

  接著,詩人用了四節詩,吟詠化石,盛讚化石的功勞,為我們展現了億萬年前奇幻般的'生物世界,為我們指點迷津。是化石把我們的“思緒引向遠古”,為我們描繪“生物進化的圖畫”、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回答了生物進化的“平凡的真理”、“裹藏著生命的資訊”。在“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的過程中;是化石,“為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儲存了“生命的檔案”;是化石,使我們得以復原恐龍、猛獁,讓我們彷彿看見了它們的“引頸長吼”;是化石,使我們得以重現遠古的林木,一睹它們“蔥蘢、幽雅”的風姿。然後,詩人以一“啊”字領起,用第二人稱親暱地直抒胸臆,議論抒情,由化石推及大自然,盛讚大自然這位“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詩歌寫得美麗而深情。由於大量使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詩歌精美而靈動。“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是詩眼,詩人在宣傳科普知識的同時,又弘揚了唯物主義的進化論的真理,詩歌因之而更具深意。

  最後,詩人專門用了一節詩照應第二節,巧妙作答,造成一種迴環往復之美.結尾句"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不只是對第二節詩詩意的重申與反覆,而是水到渠成,畫龍點睛,總結全詩,有力收束.讀罷上文,化石講述的故事難道不"令人神往,驚訝" 詩人在這樣的抒情議論中收束全詩,不但獨具匠心,而且強化了主旨.

  詩歌向我們講述了化石儲存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神話世界,盛讚了化石,宣傳了生物進化的真理,既富有科學知識,又頗具唯物主義精神,給人深深地教育和啟迪,真是難能可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