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浣溪沙> 《浣溪沙》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浣溪沙》讀後感

《浣溪沙》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浣溪沙》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浣溪沙》讀後感1

  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題記

  提起納蘭容若,誰都不會陌生,這個才華橫溢,溫宛如玉的謙謙君子,如一顆流星,在文壇上閃耀即逝。

  他的一生,外人想必是羨慕的,出身名門,父為一品大學士納蘭明珠,自己好讀書,擅小令,官拜一等侍衛,家族興旺,一如《紅樓夢》中的賈府。

  然而,華麗只是他的外表,憂傷內斂才是精魂,他有太多的苦衷不能對外人道,只能將它們向詞傾訴,悽悽慘慘慼戚。以至於在他死後,明珠翻看他的《飲水詞》,也忍不住老淚縱橫:“這孩子他什麼都有了啊,為什麼還會不快樂?”若明珠明白“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那他也就不會訝於容若的悲慼。

  這首詞是容若在妻子盧氏死後所作的,字裡行間都是他對妻子的思念,“賭書消得潑茶香”是引用的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典故,李趙二人喜文學夫妻二人經常背誦書籍,且互相抽查對方,如某某句在某某頁,高興之時,不小心將手中的茶潑在了身上都不知道。容若回憶起亡妻生前的點點滴滴,又聯想到自己孤身一人,不禁悲從中來。

  其實,我也一直覺得他是不該如此消沉的,高貴顯赫的家族,驚人的才情,刻骨銘心的愛情,還有一群知心朋友,他的這些朋友啊,都是皇帝費心網羅,卻不肯輕易折節的人。

  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如果我與他生在同一個時代,我會勸誡他,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何必作繭自縛?他若能像明珠,像蘇軾,官場沉浮,起起落落該多好?他太不禁風雨了,對很多人,很多事都放不開,總是那麼消沉,如果你不喜官場,那像晏小山那樣多好,乾淨落泊的生活,這樣你至少可以活得久一點,不要死都死得那麼陰柔飄渺。終年只有30歲。

  或許,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他的亡妻,他原本對盧氏沒有感情,他愛的人早已入宮,成了朱門貴婦。直到這個溫婉大度的女子死後,他才驚覺自己欠她多少。

  他不尋常的人生,不尋常的思想,得不到當時社會的認可,他終於在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候凋零,如梨花在春光中枯萎。

  沉思往事立殘陽,當時只道是尋常。

  他的一生,看得見開始,猜不到結局。

  《浣溪沙》讀後感2

  歲月如歌,凡 事如塵,匆匆而逝,恍如夢中······

  人生匆匆而過,有喜有悲,苦樂相隨,

  雖不說大風大浪,但經歷的事多了,在我們這個“少年不識愁滋味”的似水年華的階段,對人生的`感嘆亦算是常有的事。餘讀晏殊的浣溪沙,不禁感同身受,或不與“大家”同,但只求述發情感,排解心緒。若不與贊,只當茶餘飯後貽笑大方之味料罷了。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人最大的理想莫過於追求快樂,沒有人願意去自討苦吃的。正如晏殊一般閒情雅緻,自娛自樂,填一首詞,斟一壺酒,快樂何其多!但是在快樂的過程中,若一件熟悉的物,一件相識的事,侵入眼簾,一個多愁善感的詞人還能繼續怡然自得嗎?看到“去年”的相識的“舊亭臺”,觸景生情,不禁放下觥籌,拉來將要西下的夕陽,問問它到底什麼時候能再回來來光顧他這惆悵的人。緊接著詞人以“無可奈何花落去,時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之句嘆道:可惜啊,無可奈何花都如同我此刻的心情,已經凋萎,昔日的芙蓉花,今天已成斷腸草,你應該再也不會回來了。只看到去年的野燕在空邈的天空中低飛。只剩下我在這遺棄的花園中莞爾不語,獨自徘徊······徘徊······

  花美如靨,能綻放幾時?春絢易魘,卻又有幾度春秋?曾經絕美的笑言,只化作巖隕墜入了未知的曠野。寥寥一生,獨自悲慼。這亙古的詠歎調只為晏殊所奏出悽冽,讓我的靈魂也湮沒於無盡的黑夜,

  在此般感傷的夜裡,空對銀屏,木然的敲出一字一句,季春的雲霧遮掩了夜裡的最後一絲光亮。周遭的靜謐,更映襯了內心的倉皇。

  所有的一切都無法再轉圓,那一段流年,只能放逐在悲歡的塵世間。看著去年的亭臺,我只能輕輕問道:“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寂寞滄桑,時光依舊,只是我們卻不再是從前。我一直在想,我們,究竟是輸給了時間,還是敗給了蒼天。以往的時光,如今看來卻像一根生硬的刺,它硬生生的插在了柔軟的心房,讓人痛不欲生,卻又不忍拔下。

  一段時光的倉皇,一指流沙的無道,一番歲月的波折,悲歡離合,就讓它永遠沉澱。美好的事物自然會凋殘,“花落去”已是事物原本的規律。感春惜時,你又何所得?獨自徘徊就徘徊,只怪紅顏易老,韶華難留。

  追求簡單,卻又有多少盡如人意,傷感與婉約也並非詞人之意,心中未曾平息過,“似曾相識的燕”總是無情的打擾,多情的晏殊又怎能不自討苦吃,放下觥籌?

  一隻歸燕,感傷了一曲浣溪沙,一曲浣溪沙卻又惆悵了一個人。我不知道詞人是否在感春惜時,但我卻知道此人正在惜時感春·····

  筆於失眠夜,與失眠曲(浣溪沙)共眠。

  《浣溪沙》讀後感3

  聽一首用新詞譜寫的曲子,再飲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舊時的樓臺,這些彷彿如故,閒逸緻還未盡,可西天的夕就要落下去了,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無可奈何啊,那些花也跟著漸漸地飄落,彷彿是去年曾經見過的燕子又飛回來了,這樣的景讓感慨萬千,捨不得就這樣離開這樣的景,因此獨自一,在花園中這條落滿花的小路,久久地徘徊。

  對美好事物的留戀,對漸消的惋惜,這是作者的創作思緒,其間流露出作者那些淡淡的惆悵和哀愁,即含蓄又富有哲理。我們知道晏殊一生的仕途生涯是十分順暢的,其個的品也較為賢明,不僅帶了一些有名的學生,在政治方面也以清廉著稱。他的一生可謂是意盎然,生機勃勃,因此對自己的事業也有所滿足。此作品中我們所見到的是他在抒發其閒逸緻的心,這心當然還沒殆盡,太就落山了,再加天也要結束,故而感嘆。

  闕以音樂之美開,自己先沉浸在優美的旋律當中,再飲一杯美酒,這是多麼灑脫和悠閒的時刻啊。寫作之時史說官至宰相,可見這樣的形是他當時的真實寫照,美酒配以美曲自然是讓愜意的。他的詞中很少寫到美女,與張先的大不相同,可見他的為事之端正。首兩句是寫實,簡單而流利的名字涵蓋了音樂,美酒,當時的天和亭臺,這十四個字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場面,即有景物,也有動態的音樂和,可見作者非凡的筆力。這樣的句子要比那些純粹描寫景物的要生動的多。後一句“夕西下幾時回?”是一個轉折式的問,從閒雅興中倏忽轉為感慨。在這裡我們不防想一下,類似於“夕西下幾時回?”的名句在古代文學作品當中是很多,比如“送去幾時回?”、“綠楊芳草幾時休?”等,這樣的問加重了感嘆的語,比直接感嘆要深。在這裡作者是借夕落山時的景,來對自己的生進行思和追問。那美好的一生,慢慢的就要去了,不知何時才能回來,果有“對酒當歌,生幾何?”(曹操)的感慨。這是在理智的況感慨的,而不是唯心的那種無味的感慨,在闕中便能看出作者的感慨並不是那麼傷悲,它還是留有餘地的。闕中的後一句,是啟下闕的。

  下闕是感的延伸和遞進,層次加深了。用“花”和“燕”這兩個天中常見的生物來映襯心理,即真實可信,又能表達懷。“無可奈何花落去”就是一種理智的看法,花落了就落了,你能怎麼辦?沒有能阻止自然的變化和生命的衰退,雖然“無可奈何”體現出作者的無奈,那濃重的感也融於這個詞中。所幸的是花落去了,燕子來了。這種與生沒有任何意義的自然現象,在作者巧妙的安排下,倒富有很深的哲理。其實社會就是這樣的,你去了,還有來的,正是前已消後再來,前者去後者來,這是規律,亙古不變。作者既然能理解這樣的自然規律,自然在作品當中沒有極其消極的心理因素在內。面對這樣的景,他不落淚,不悲傷,只是獨自一個在小園中的香徑久久的徘徊。可見作者的心是多麼的開闊和豁達的。我個認為晏殊的這種事心態是極其平和的,極其理智的,並略略帶些唯物主義思想,這在那個唯心主義的時代是很難得的。他這樣衰敗的景象下,只是帶著一種沉思,而非無病,故作嬌柔。

  六句詞句,用詞簡煉,構思精巧,蘊含哲思。“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不同”,這種輪迴是在所難免的,誰也不能掙脫這自然所決定的替規律。官者也好,庶民也罷,總是要隨著時光的流轉而不斷更新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詞中亮點之筆,千古傳誦,直到今天它依然在閃爍著文學光華。這是作者感觸之筆,渾然天,沒有任何雕琢的痕跡,這裡天裡兩組典型的景物差,不僅具有審美價值,也具有其文學價值,即對偶,又相連線,音韻和諧,畫面生動,感真摯,有藝術的美感,是“極煉如不煉也”。

  《浣溪沙》讀後感4

  “一曲新詞一杯酒,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讀到這闕詞時,我停住了,心中一遍又一遍地揣摩著“無可奈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句。此時,我的心中不禁起有了一絲疑問,這讀著就讓人感覺傷感的句子到底講的是什麼呢?

  翻看了詩句的解釋,我明白了作者是用花開花落的輪迴和燕雀北飛南渡習性來感嘆時光的流逝!這看似平淡無奇的句子,道盡世事變遷的規律,說盡了人世變幻的滄桑,讓人看了不由得與作者感同身受!花開花落我們不能挽留,燕雀北飛南渡我們不能阻止,我們能做的唯有把握當下,當花開時讚歎它的風姿,當花落時感悟人生的真諦,當燕雀北飛事感嘆時光的流逝,當燕雀南渡時體會歲月的消亡。

  我默默地想著,是啊,我們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嗎?我們在時光的長河中漸漸走過千山萬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失去一些東西,也許是時間,也許是財富,也許是……每當我們失去一些東西時我們都會因此十分傷心、難過,可事情已經發生了,傷心又有何用呢?還不如在你擁有的時候去好好珍惜,活在當下,正所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說的不正是這樣的道理嗎?

  正如宋詞裡面說的`那樣“時光只解催人老”、“浮生豈得長年少”,歲月總是無情的,它始終按照自己的步伐向前邁進,不曾為誰停留。不知不覺間,我們就會由天真無邪的孩童變為英姿勃發的少年。記憶中無論有過多少的喜怒哀樂,有過多少悲歡離合,過去的一切終歸已經過去,我們無力也無法去改變什麼。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再傷懷,就讓過去的一切成為我們美好的回憶吧!

  如果我們始終固執地留在過去,不肯向前邁進,等待我們的只會是停滯不前和失敗淪落。君不見,多少英雄豪傑因為沉迷昔日的榮光而終止了自己前進的步伐,最終只能在回憶裡度過餘生;又有多少失意人深陷過去失敗的泥潭中而止步不前,最終只能在平庸和自怨自艾中了卻餘生。對於將來的一切,我們應該用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來迎接它、面對它!只有抱有這樣的態度,我們才能堅信生機勃勃的春天將會很快悄然而致!

  我十分喜愛“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闕詞,她使我明白了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我們應當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同時,我們也要不辜負每一寸光陰,以充足的信心去迎接明天,用加倍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浣溪沙》讀後感5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末句呼應“無可”句)

  傷春惜時,嘆年華將逝。浣溪沙的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浣溪沙的'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浣溪沙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句寫對花落去而終究無力挽回的嘆惋,下句借燕歸來抒寫因美好事物歸來而欣慰。哲理是,人事興衰,無往不反。

  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絡,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於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在於情中有思。浣溪沙中似乎於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濤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反襯歷史上英雄人物的英雄業績已被長江之水沖刷殆盡,到頭來都是一場空,只剩下青山和夕陽。)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以漁樵之角色冷眼旁觀,語言精練平實,用一空字,表現幾多惋惜、幾多悲哀,但浣溪沙全詞有些消沉、虛空,有隱者之意。)

  《浣溪沙》讀後感6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詞的上片透過對眼前景物的詠歎,將懷舊之感、傷今之情與惜時之意交織、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詞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對酒當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於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於問津、也樂於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記憶中,最難忘懷的卻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氣”句,點出眼前的陽春煙景既與去年無異,而作者置身的亭臺也恰好是昔日飲酒聽歌的場所。故地重臨,懷舊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衝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夕陽西下”句,不僅是惋惜時光的匆匆流逝,同時也是慨嘆昔日與伊人同樂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下片仍以融情於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無可奈何”二句,屬對工切,聲韻和諧,寓意深婉,一向稱為名對。唯其如此,作者既用於此詞,又用於《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上句對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對巢燕的歸來興懷舊之感。人間生死,同花開花落一樣,不由自主,所以說“無何奈何”。舊地重遊,前塵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說“似曾相識”。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衝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因此,此詞不但以詞境勝,還兼以理致勝。後來蘇軾的詞,就大暢此風了。

  《浣溪沙》讀後感7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在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鬆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閒的意態的。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 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於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於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充套件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於它的東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複。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在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絡,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於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在於情中有思。詞中似乎於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恆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