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紅樓夢> 最新紅樓夢葬花吟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紅樓夢葬花吟讀後感

最新紅樓夢葬花吟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紅樓夢葬花吟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紅樓夢葬花吟讀後感1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儂淚斷今生,只為報他昨日之恩。吾淚眼婆娑,只為吟儂今生之情。筆雖拙,情卻深,請允許我為儂吟誦,心中的玉芙蓉。

  ——題記

  花魂散,冷月清,獨坐床頭淚溼襟。我憐、我嘆、我贊、我吟;憐的是儂的閉月羞花貌,嘆的是儂的以雪詠絮才,讚的是儂的清新脫俗態,吟的是儂的唯美葬花姿。但我也悲、也苦、也痛、也傷;悲儂的寄人籬下之遇,苦儂的生有八竅之心,痛儂的體弱多病之身,傷儂的為情流盡之淚。但如此、如此,也是無能為力,你是那書中人,我則是那世間的濁物,我無法改變你的命運,只能獨自坐著默默地為你傷心。

  常常想,若我是寶哥哥,我定是眼睛裡除了你不會容下其他人,為了你,我可以放棄與其他姊妹打鬧的開心日子;若我是薛寶釵,我定會真心真意對你,不會打寶玉的算盤;若我是賈母,我定會把你許配給寶玉,要你們一生一世永遠在一起!問題這些都只是假設、如果,是我幼稚、不切實際的幻想,我永遠無法成為他們,永遠無法改變他們,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你因為他們而落淚,因為他們而心傷,因為他們而離開人世。每次看到描寫你哭泣的句子,我就想鑽進書中的故事裡對你說:“別哭,還有我!我會在另一個世界裡默默支援你!請你相信,你不是孤獨,不是寂寞的!因為有無數雙眼在關注你,無數張嘴在讚美你,無數顆心在惦記你!我是無數分之一,一顆完整真誠的心!”

  在大觀園裡,你是最多心的,所以你比其他人都要敏感,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傷。在封建家長的眼裡,你不是嘴甜口乖的孩子,所以你不比薛寶釵討人喜歡;在下人眼裡,你不是大方和善的主子,所以你不比薛寶釵受人尊敬。可是我知道,我知道你是個真誠的孩子,是個多愁善感的孩子,是個聰慧的孩子!是個無法被人代替的可人兒,是個無法讓人忘記的仙子!

  縱觀歷史,世上難有你這般真的人!你待人真,香菱向你請教,你熱誠相待,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所知的教與香菱,還把自己的詩集珍本借給她,幫她批改習作。你說話真,你不會像寶釵那樣為了討好王夫人而漠視金釧兒的生命;你不會像寶釵那樣為了保全自己而撒謊。你做人真,你不懂以面具示人。你甚至能把自己的嫉妒毫無掩飾地表現出來,不會笑裡藏刀。但就是因為你太真了!不懂權術的你得到的遠不及善於心計的寶釵。雖然,你得到了寶玉的心,可我依舊開心不起來!因為你愛上的是寶玉,那麼今生就註定要為他流盡所有的淚,這值嗎?用一生的淚換一段情聽起來唯美,但何嘗不淒涼?一段沒有結果的情,一段把自己的心刺得淌血的情,一段把自己逼上絕路的情,真的值得嗎?我知道你會說:“這是註定的!為了他,值得!”人人都道寶玉痴,你又何嘗不是呢?

  看風過處,落花成陣,孰能觸景傷情?孰能因花落淚?孰能為花立冢?只怕非汝莫屬!可你是否知道,你的淚撥動了我的心絃;你的詞激起了我心中的漣漪?你讓我的表情變得哀怨,你讓我的心變得愁苦!你是世上哭得最美的女子,但在我看來,這種稱號不要也罷!我多麼希望你能多笑笑,因為你才是世上笑得最美的女子!你的笑如菡萏綻開了紅衣,那種脫俗之美難以言喻!你的多愁善感讓你生有“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善良的孩子不應過早忍受雙親離別之痛,不應被世俗紅塵弄得疲憊不堪,更不應被葬送在那個紙醉金迷的籠子裡!

  “此女只因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見。”較西施的病態美更多三分,比謝道韞的才情更勝一籌。你的美是公認的,你的才華何嘗不是世人皆知?你能道出“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你能吟出“花魂默默無情緒,鳥夢痴痴何處驚。”你能唱出“耿耿不寐兮銀河渺茫,羅衫怯怯兮風露涼。”此等才情在男子身上都能讓人刮目相看,何況是在一位美得讓人驚訝的女子身上!起詩社,探春稱自己是“蕉下客”時,你卻笑道:“你們快宰了他來燉了肉脯子來吃酒!”眾人皆不解,唯有你清楚“《莊子》說的:‘椒葉覆鹿’,他自稱‘蕉下客’,可不是一隻鹿麼?快做了鹿脯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可我只是異常吃驚!你思維的彈跳力可謂讓人瞠目乍舌,只有你才能有這般迅速的反應力!這也難怪那麼多文人墨客甚至是我們這種普通老百姓都如此偏愛你!

  正因為這些點點滴滴,更讓我這濁人為儂的逝去,悲痛欲絕!明明勸過自己不要陷得太深,可現在反而不能自拔。儂能明白我的悲痛嗎?

  葬花詞中,儂吟道“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如果可以,吾欲成為那個“誰”。我無法真實地將儂埋在香丘下,可請允許我為儂寫下這篇文章!字拙句笨,可都是我的肺腑之言!字不美句不優,可字裡行間都包含了我情誼!因為我無法選擇忘記你,我只能用筆更深地刻在心裡!

  紅樓夢葬花吟讀後感2

  寶釵、黛玉是《紅樓夢》中相對的兩個形象,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性格。寶釵是封建淑女的典範,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克已復禮。小說中寶釵在前往瀟湘館途中,見寶玉進去後,那一段心理活動的描寫,充分顯示了她處理問題謹慎,考慮問題精細周密的性格。尤其是在戲蝶時,無意聽到了小丫頭的“私情話”,巧使“金蟬脫殼”,對顰兒有意無意的嫁禍,更是自然而深刻地顯示了她精明、城府的一面。但寶釵畢竟是花季少女,見了“迎風翩躚”的“一雙玉色蝴蝶”,十分有趣,忍不住想“撲了來玩耍”,少女那種天真活潑的情趣,在一定條件下情不自禁地表現出來。這段撲蝶的描寫使寶釵的性格顯得更為豐滿,生動、形象地塑造了一個性格色調十分豐富的寶釵形象。

  緊接其後,作者安排了黛玉葬花一幕,這種安排對錶現人物的性格來說,確實起到了相互襯托的作用。相對於寶釵的有涵養、隨俗的性格特點,黛玉是天然的,是性靈的,是一已的。所謂“黛玉詩情”,林黛玉本身就是詩,就是情。《葬花吟》是表現黛玉性格特徵的重要作品。她熱烈而執著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愛情,但在那個社會,愛情就意味著對整個社會秩序的背叛,“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就是她對長期迫害她的冷酷無情現實的控訴。她多麼希望能掙脫封建枷鎖的禁錮,希望能擺脫自己不幸的命運,“願奴肋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可是“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對未來,她充滿迷惘與彷徨,但她沒有屈服,“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正是她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那種不願受辱被汙、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的具體表現。同時,《葬花吟》也反映了黛玉多愁善感的個性,全詩充滿了落花飄零,人去樓空的生命的悲哀,既有感時惜春的嘆惋,又有對自己青春年少、紅顏薄命的哀悼,以及對世事無常的迷惘與困惑。所以《葬花吟》既是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藉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徵的重要作品。

  這首詩在風格上仿效初唐體的歌行體,名為詠花,實則寫人。全詩抒情淋漓盡致,語言如泣如訴,聲聲悲音,字字血淚,滿篇無一字不是發自肺腑、無一字不是血淚凝成,把林黛玉對身世的遭遇和感嘆表現得入木三分。全詩並非一味哀傷悽惻,其中仍然有著一種抑塞不平之氣。“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就寄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豈不是對長期迫害著她的冷酷無情的現實的控訴?“願儂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杯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則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願受辱被汙、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這些,才是它的思想價值之所在。

  這是林黛玉“玉帶林中掛”“堪憐詠絮才”的命運寫照。因為愛花,才葬花;因為傷逝,才悲憤;因為在乎和珍視,才爭吵;也因為前生註定的悲劇結局,才顯出人生的虛幻淒涼。《葬花辭》是林黛玉進入賈府以後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嘆身世遭遇和悲劇命運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況,血淚作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抒寫了花落人亡的感傷與哀愁。“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就寄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不正是對長期壓迫著她的冷酷現實的控訴嗎?“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是對美好理想的強烈渴望與熱烈追求;“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則表現了她高潔的情志和堅貞不阿的精神。“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花的命運就是林黛玉的命運。這是用熱血和生命寫就的心曲,是與這個罪惡的世界決裂的檄文,它真實地展露了一個充滿痛苦與充滿矛盾又獨抱高潔、至死不渝的心靈世界,凸現的是一種獨立人格的`壯美與崇高。詩魂時刻伴隨著她,像花一樣,從她的心裡和身上飄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紅樓夢葬花吟讀後感3

  天氣漸漸涼了,看著花的凋謝和葉的飄落,我思緒綿綿,想起了電視劇《紅樓夢》中“林黛玉葬花”的那一情景,那種憂傷的畫面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難以忘懷。

  那是秋風乍起,落花紛飛的季節,賈府花園裡到處一片花謝花落的景象,滿園子的粉色花瓣,如同冬天的雪花紛紛飄落。畫面中黛玉滿目淒涼,手執鋤頭,肩挎小布袋,撿起落在地上的一片片小花瓣,慢慢的放進小布袋內,並不時的低聲哭泣,落花的凋謝使她想起了自己的身世與命運,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她不斷的感慨,憂傷的音樂旋律隨著她的哭泣聲此起彼伏,我彷彿身臨其境,融入了那落花繽紛的世界,淚水不斷湧了出來。

  隨即,她將裝滿花瓣的小布袋小心翼翼的放進剛剛挖好的的坑內。當土漸漸蓋住小布袋時,她已是泣不成聲,此時的我,淚水也成了斷了線的珠子,我不知道自己是對主人公身世的同情,還是對落花命運的感嘆,或者是對現實的感慨?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花開易見落難尋,也許人的生命也不過如此吧?

  情緒一直被電視情節牽引著,不能自已,同時發現自己已很久沒有這樣的感動了。一直都不喜歡黛玉那敏感猜疑憂傷的性格,沒想到卻被她葬花的這一情節深深的打動了,她是將落花喻已,借花抒情,認為自己就如同那飄落的花瓣,孤苦伶仃,無依無靠,才生出憐意,產生了葬花的念頭。她性格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寄人籬下的孤單生活、長時間的心理壓抑和對自己的憐愛、對現實的無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孤僻敏感的性格。我不禁開始對她增添了些許同情,理解了她感情的細膩、思想的豐富和處世的敏感,同時也替她惋惜,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卻擁有了這樣的性格……

  這一幕結束後,我久久未動,無法立即從那憂傷的旋律中清醒,不記得過了多久才回到現實,並頓時醒悟:花落歸根,這是自然規律。不必緬懷這一自然現象,這些飄落的花兒,她們畢竟曾經有過輝煌,生命雖短暫,但她們沒有虛度,而是在綻放的時候盡情綻放、盡情美麗。落花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她們的飄落既是對大地母親的回報,也是為了來年的更加繁榮,所以她們的飄落只是無聲無憾的歸隱,在歸去的時候她們是行色匆匆的,因此,我們實在沒有傷感的必要。

  好比人生,我們在乎的應是人生旅途中的沿途風景,不必感懷過去的每一天,只要不忽略途中的任一風景,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將是充實的。

  紅樓夢葬花吟讀後感4

  “黛玉葬花”是《紅樓夢》裡最廣為流傳的故事。眾人皆認為黛玉太多愁善感了,有些痴病,可我並不這麼想。

  黛玉是高冷孤傲的,她如一朵白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哪怕在大觀園這樣充斥著金錢權利的大染缸裡,她也仍舊不自大輕浮。她何需在《葬花吟》裡“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她本就有一雙翅膀,只不過末梢飄了幾根羽毛,只得被困在人間罷了。她就如東坡居士筆下的那隻孤鴻,在“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的夜晚裡吟道:“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令。”

  黛玉如一朵血梅,她雖寄於冰雪之中,卻在冰天雪地裡獨領風騷。她是紅色的可卻不似朱妃、胭脂般紅得耀眼,豔得生輝。她的紅是血色的紅,不容一絲塵雜,永遠在寒風中綻放最美的笑靨。她似花,卻不如花那般總是香飄玉散;她似花,卻不如花那般柔柔弱弱;她似花,卻不如花那般觸指可破;她似花般嬌豔,卻用那紅在一片潔白裡綻放,永不凋零。

  黛玉如一簇蘭,有著曠谷幽達。她哪怕沒有水仙般冰肌玉骨,沒有牡丹的國色天香,可她從雜草中而生,卻綻放出了最美的花朵。

  黛玉如橘梗花,在無園丁照料下生長,卻仍舊開出了金黃的花朵。她同簡。愛一般,為了愛,可以不顧生死,不懼困難,哪怕再不可實現,也要放手一搏,努力去追尋。

  柔弱又何妨,只要心堅強,就會有一雙翅膀,飛向夢想的彼岸。哪怕你折翼,也仍會有燈光。

  黛玉似花,花卻不如黛玉。

  紅樓夢葬花吟讀後感5

  閒來無事,往書桌邊一坐,順手拿起了的那本快要翻爛的《紅樓夢》,隨手一翻,映入我眼簾的就是林黛玉的《葬花詞》。《紅樓夢》已不知看了多少遍,以前都是隻看故事情節,對裡面的詩和詞,都是一目十行,一帶而過。最近不知是不是我們課堂上學了詞的原因,突然覺得《紅樓夢》裡的詩詞都很有味道,特別是這首《葬花詞》,讓我越讀越喜歡,越讀越感動。甚至覺得《葬花詞》是紅樓夢裡最好的詩詞,字字都是林黛玉的血淚凝結而成。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每讀一句,腦海裡就會浮現出一幅幅淡雅的中國畫,了了數筆,就把一個孤傲的、清高的,但又是無奈的、柔弱的;一個想要飛得高,卻又無能為力的古代才女,刻畫的淋漓盡致。一閉上眼,就是一位身姿婀娜的古代仕女,肩扛花鋤,嫋嫋地走在鋪滿落花的小徑上……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字字句句,看似在寫花,其實就是在感嘆黛玉自己的人生。她天生就是孤獨的,自幼父母雙亡,雖有外祖母的呵護,但也是寄人籬下,看人臉色。雖有一大幫表兄弟姐妹一起吟詩、嬉戲,但又有幾人懂她、知她。縱有幾回和姐妹們起詩社、談笑風生,卻終究只是曇花一現。在高鶚的續書中,黛玉在怨恨中、孤獨中死去;在劉心武的續書中,黛玉寂寞地在一個月圓之夜,凹晶館的水塘中仙遁。不管哪種,她的身世總一個悲劇。縱有千言萬語在心中,也只得借詩抒懷,仰或在無人處獨自嘆息垂淚。孤寂的、只能與詩、書為伴的生活,造就了一個曲高和寡的林黛玉。作花也想冰作土,玉為盆,那“隨花飛到天盡頭……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是她還會是誰呢?在一個女子“紡績針黹是本等”的時代,女子有才、有思想又有何用?她真是生不逢時!

  感動,不一定是因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壯烈,也不一定是因為“無意苦爭春”的嘆息。我所感動的,就是那《葬花詞》裡的那種借花抒懷的脫俗意境和那花開花落帶來的深深的無奈……

  紅樓夢葬花吟讀後感6

  眾所周知,《紅樓夢》是曹雪芹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現在也有很多人研究紅學,也許我們沒有完整的看過《紅樓夢》,但是我們肯定聽說過黛玉葬花的故事,近些年,黛玉葬花的經典故事已經在課本中出現,黛玉葬花也是《紅樓夢》中令人比較難忘的一個片段。

  我第一次知道黛玉葬花的故事是從語文老師那裡聽到的,起初,感覺林黛玉太淒涼了,於是就看了87版紅樓夢,等把這個電視劇看下來,黛玉葬花的場景歷歷在目。黛玉把掉落的花裝進袋子裡,當大觀園裡其他的姐們在玩耍的時候,她卻獨自一人挖了坑,默默地一邊落淚,一邊葬花,這場景其實是跟她自身的經歷,性格分不開的。讓我感觸頗深,黛玉這個才女,看到花開過最茂盛的時段,然後都凋零落下,這讓他想到了自己的身世,她跟這花又何嘗不一樣呢?她寄居在大觀園,無依無靠,身體又多病,雖然吃過很多藥,但是最終跟這花一樣,埋沒於黃土,想到此,不禁淚流滿面。

  一方面感嘆人生的短暫,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區區幾十年,青年的時候很快就會過去,剩下的就是風燭殘年,跟這花的結果是一樣的,另一方面,由黛玉葬花的背景,我覺得,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太不易,有很多事,我們不能如願,我們也改變不了,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讓自己以一個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紅樓夢葬花吟讀後感7

  這幾天看了《紅樓夢》,黛玉葬花頗有些感受,看到她的身世也不免聯想我現在的處境,我一直很喜歡這段葬花詞,不知道為什麼,每一次我看到這兒的時候,眼睛都會淚溼。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劍雨嚴相逼,明媚鮮豔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倚花鋤淚暗酒,灑上空枝見血痕……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看到傷心處不禁會悄悄落淚,多愁善感也越發的驕縱了。時常聯想到不久將來老去之後的事情,我還沒有到老的年齡卻提前傷感起來。通常有兩種事情讓人們感覺到自己老了:第一就是越來越愛錢了,第二就是常常聯想到老去的事情。感覺到最近一兩年來,我的心態沒以前那麼樂觀了,也有可能眼自己的處境有關。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幾句話讓我時時傷感,我感到孤苦伶仃,無援無助,真不知道他年老去之後是誰來收葬我呢?

  人都有感情脆弱的時候,每當我受欺負的時候就會倍感人生之淒涼,當我鬱悶的時候也會感到孤獨無助,當我受到欺騙和傷害的時候,就會對全人類的男人感到失望。

  女人無論再怎麼堅強,她的內心還是渴望擁有一種安全感和依賴感,這是由女人的“劣根性”決定的。我看到那些成功的女強人,她們的事業很輝煌卻也沒有成家,依然也很快樂,她們快樂的理由又是什麼呢?我不明白,看來我是做不了女強人,因為我擺脫不了內心對男人的那種依賴,我也不能允許自己這樣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