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黃庭堅> 黃庭堅清平樂拼音版

黃庭堅清平樂拼音版

黃庭堅清平樂拼音版

  《清平樂·春歸何處》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詞作。是一首感嘆時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詞,作者以悽婉的筆法,抒寫了對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體現了詞人對美好時光的熱愛、眷戀、痴情和追求。下面整理了黃庭堅清平樂拼音版,歡迎閱讀。

  ●清平樂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拼音版

  chūn guī hé chù ?jì mò wú háng lù 。ruò yǒu rén zhī chūn qù chù ,huàn qǔ guī lái tóng zhù 。

  chūn wú zōng jì shuí zhī ?chú fēi wèn qǔ huáng lí 。bǎi zhuàn wú rén néng jiě ,yīn fēng fēi guò qiáng wēi 。

  譯文

  春天回到了哪裡?找不到它的腳印,四處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訊息,喊它回來同我們住在一起。

  誰也不知道春天的蹤跡,要想知道,只有問一問黃鸝。那黃鸝千百遍地宛轉啼叫,又有誰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黃鸝鳥趁著風勢,飛過了盛開的薔薇。

  註釋

  1、寂寞:清靜,寂靜。

  2、無行路:沒有留下春去的行蹤。行路,指春天來去的蹤跡。

  3、喚取:換來。

  4、誰知:有誰知道春的蹤跡。

  5、問取:呼喚,詢問。取,語助詞。

  6、黃鸝(lí):黃鸝:又叫黃鶯、黃鳥。身體黃色自眼部至頭後部黑色,嘴淡紅色,啼聲非常悅耳,食森林中的害蟲。益鳥。

  7、百囀:形容黃鸝宛轉的鳴聲。囀,鳥鳴。

  8、解:懂得,理解。

  9、因風:順著風勢。

  10、薔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類甚多,花色不一,有單瓣重瓣,開時連春接夏,有芳香,果實入藥。

  詞作鑑賞

  此為惜春之作。詞中以清新細膩的語言,表現了詞人對美好春光的珍惜與熱愛,抒寫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執著和追求。

  此詞賦予抽象的春以具體的.人的特徵。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象失去了親人似的。這樣透過詞人的主觀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愛和春去的可惜,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

  此詞高妙處,於它用曲筆渲染,跌宕起伏,饒有變化。故先是一轉,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處,喚她回來,與她同住。這種奇想,表現出詞人對美好事物的執著和追求。

  下片再轉。詞人從幻想中回到現實世界裡來,察覺到無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喚回來。但詞人仍存一線希望,希望黃鸝能知道春天的蹤跡。這樣,詞人又跌入幻覺的藝術境界裡去了。

  末兩句寫黃鸝不住地啼叫著。它宛轉的啼聲,打破了周圍的寂靜。但詞人從中仍得不到解答,心頭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見黃鸝趁著風勢飛過薔薇花叢。薔薇花開,說明夏已來臨。詞人才終於清醒地意識到:春天確乎是回不來了。

  此詞為表現惜春、戀春情懷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語的質樸語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詞的構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嘆。最後,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這番妙趣橫生的抒寫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相關閱讀:

  黃庭堅《砥柱銘》翻譯

  有截;功成名定, 時和歲阜。越二月,東巡狩至於洛邑,肆覲禮畢,玉鑾旋軫;度崤函之險,踐分陝之地;緬維列聖,降望大河;砥柱之峰桀立,大禹之廟斯在;冕弁端委,遠契劉子;禹無閒然,玄符仲尼之嘆,皇情乃睠,載懷仰止。爰命有司勒銘茲石祝之,其詞曰:

  大哉伯禹!水土是職;掛冠莫顧,過門不息;讓德夔龍,推功益稷;櫛風沐雨,卑宮菲食;湯湯方割,襄陵伊始;事極名正,圖窮地裡;興利除害,為綱為紀;寢廟為新,盛德必祀;傍臨砥柱,北眺龍門;茫茫舊跡,浩浩長源;勒斯銘以紀績,與山河而永存!

  翻譯:

  維十有一年,皇帝御天下之十二載也。道被域中,威加海外;六和同軓(軌),八荒有截;功成名定,時和歲阜。越二月,東巡狩至於洛邑,肆覲禮畢,玉鑾旋軫;度崤函之險,踐分陝之地;緬維列聖,降望大河;砥柱之峰桀立,大禹之廟斯在;冕弁端委,遠契劉子;禹無閒然,玄符仲尼之嘆,皇情乃睠,載懷仰止。爰命有司勒銘茲石祝之,其詞曰:

  大哉伯禹!水土是職;掛冠莫顧,過門不息;讓德夔龍,推功益稷;櫛風沐雨,卑宮菲食;湯湯方割,襄陵伊始;事極名正,圖窮地裡;興利除害,為綱為紀;寢廟為新,盛德必祀;傍臨砥柱,北眺龍門;茫茫舊跡,浩浩長源;勒斯銘以紀績,與山河而永存!

  黃庭堅《砥柱銘》卷區域性

  魏公有愛君之仁,有責難之義。其智足以經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欣慕焉。時為好學者書之,忘其文之工拙,我但見其嫵媚者也。吾友楊明州,知經術,能詩,喜屬文,吏幹公家如己事。持身清潔,不以諛言以奉於上智;亦不以驕慢以誑於下愚。可告以鄭公之事業者也。或者謂:世道極頹,吾心如砥柱。

  夫世道交喪,若水上之浮漚;既不可以為人之師表,又不可以為人臣之優則。砥柱之文座傍,並得兩師焉。雖然,持砥柱之節以奉身;上智之所喜悅,下愚之所畏懼。明州亦安能病此而改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