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黃庭堅> 登快閣黃庭堅閱讀和答案

登快閣黃庭堅閱讀和答案

登快閣黃庭堅閱讀和答案

  登快閣是小編很喜歡一首詩歌,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登快閣黃庭堅閱讀和答案,歡迎大家檢視!

  登快閣黃庭堅閱讀和答案

  登快閣①

  黃庭堅

  痴兒②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為佳人絕,青眼④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注】①快閣:地名,在江西太和縣。黃庭堅時任知縣。②痴兒:作者自比。③朱弦:《呂氏春秋》:“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④青眼:《世說新語》載阮籍能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間,對人表示好感,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輕蔑。

  (1)       有人說這首詩意旨落腳在“歸”字上,請結合全詩談談哪些地方體現了一個“歸”字。

  (2)請說說此詩頷聯和杜甫《登高》詩中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在寫景上異同。

  (3)聯絡全詩,說說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思想感情。

  9、(1)①作者自稱“痴兒”,稱處理官事為“了卻”,表明詩人厭煩官場事務;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歡欣賞自然風物;③“已”“聊”表明世無知音,自己已無意仕途;④“弄長笛”“與白鷗盟”表明詩人遠離世俗,過悠閒忘我與世無爭生活。這些地方都體現了一個“歸”字。

  (2)兩首都是寫登高所見秋景,都寫到山、樹、江水,但黃詩還寫到夜月;寫江水著眼點不同:杜詩著眼於江水奔流之態,黃詩著眼於江水明淨;兩聯詩都寫出了秋景高遠壯闊特點,但杜詩多了一份沉鬱悲涼,黃詩更顯輕鬆明快。

  (3)前兩句從“了卻公家事”到“倚晚晴”透露了詩人對官場生活厭倦和對登快閣亭欣賞自然景色渴望;五六句巧用伯牙、阮籍典故寫出了詩人無可奈何、孤獨無聊;後兩句“歸船弄長笛”與“與白鷗盟”表明自己意欲歸隱。

  登快閣黃庭堅賞析

  登快閣——[宋]黃庭堅

  痴兒:呆子,指作者自己。了卻:做完。

  東西:東西兩邊。千山:眾山。

  澄江:清澈江。

  朱弦已為佳人絕:琴絃已經為知音者斷絕。這裡用伯牙與鍾子期典故。春秋時,伯牙善彈琴,鍾子期是知音,鍾子期死後,伯牙弄斷琴絃不再彈。

  青眼聊因美酒橫:只對美酒有興趣。晉代阮籍能作青白眼,白眼看一般世俗人青眼看喜歡人。青眼表示重視。聊,暫且。

  弄:演奏。與白鷗盟:與白鷗結友,表示要辭官隱退。

  我也是一介愚鈍書生,儘管在人生旅途中遭遇過很多困難和不幸,卻始終是痴心不改,總是盡心盡力地把為官一方事情做好。今天結束案牘勞作之後,有幸趁著傍晚雨後初晴,登上快閣,倚著欄杆放鬆一下心情。舉目遠望,萬木蕭疏,天地更顯得空曠遼遠,而在朗朗明月下清澈江水如同一條明淨白練伸向遠方。友人遠離,早已沒有弄弦吹簫興致了,好在身邊還有美酒相伴,總可以提起一點精神。想想自己為官以來坎坷人生羈絆,還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著笛子,漂流到家鄉去,在那裡與白鷗結伴逍遙,那該是更好歸宿。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分寧(近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書法家。曾任地方官和國史編修官,創江西詩派。

  宋神宗元豐五年,黃庭堅當時在吉州太和縣(今江西泰和)知縣任上,公事之餘,詩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廣遠,景物清華得名”快閣上覽勝。這首著名七律就是寫登臨快閣時透過倚閣觀望江天描述,勾勒了一幅深秋傍晚圖畫,抒發是為官在外一種無可奈何、孤寂無聊思鄉之情,詠歎是世無知己之感慨。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意思是終於解脫了“案牘之勞形”,快到外面快閣上輕鬆一下吧!詩人開門見山就流露了此時已厭倦了為官之事。“了卻”,足見期如釋重負之心,終於從案牘中得以短暫休憩,有機會,有閒暇登上快閣“倚晚晴”,心情是多麼愉悅。至此,“痴兒”似是對自己以往漫漫人生痴心不改有所感悟,覺得為官太累了,應該放鬆一下沉重孤寂心情。不僅如此,“倚晚晴”三字,還為下句描寫,作了渲染、鋪墊和引領,“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寫是詩人“倚晚晴”所見。遠望起伏連綿秋山,樹葉已落盡了,浩瀚天空此時也顯得更加空曠遼遠,澄淨如玉江水在快閣亭下淙淙流向遠方,一彎新月,映照在江水中,顯得更加空明澄澈。這是詩人寬廣、清澈胸懷真實寫照。讀這樣詩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感傷與“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豁然境界。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二句,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謝知音故事,後句用阮籍青白眼之故事書己之情。詩人意思是說,知音不在,我又與誰弄琴?只好小酌美酒,聊以解憂了。這是寫詩人“倚晚晴”所感,感身邊無朋友,無知己;感自己有志向,有抱負不能得以實現。另外,一個“聊”字,一個“橫”字,又流露了詩人無以言表孤獨、寂寞和無奈。

  結句“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以白鷗盟”寫是詩人聯想與想象,也是詩人想要歸宿,意思是說自己希望能坐上歸船,伴著悠揚笛聲,回到那遙遠故鄉,和那裡白鷗結盟,過上逍遙自得生活。從全詩結構看,這一聯既照映了開頭,也是登閣“倚晚晴”所見所感順理成章結果。詩作從首聯“痴兒了卻官家事”說起,就流露了對官場生涯厭倦和對登快閣欣賞自然景色渴望;然後在頷聯漸入佳境,詩人陶醉在千山落木,澄江月明美景之中,與起首處同“公家事”之“了卻”形成了鮮明對照;在頸聯處詩人以巧妙地使用典故預示自己在良辰美景中,內心孤獨、寂寞與憂煩,然而,解脫出路何在呢?自然引出結句聯想和想象:只有乘上歸舟,吹著“長笛”,回到遙遠故鄉,過上白鷗一樣逍遙自得生活。

  詩作遣詞凝練,意韻雋永,節奏如行雲流水,特別是“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歷來被譽為千古傳頌之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