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草書唐詩
黃庭堅不僅是北宋著名文學家、還是著名的書法家,那麼他的書法又有怎樣的特點呢?
黃庭堅草書特點
1.學古創新
由於宋代“尚意”書風盛行,尚意支配下的個人抒情為主產生下的個性、人品對書法作品影響很大,對書法創作的影響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黃庭堅極具個性的書法創新在北宋書法獨樹一幟。黃的老師蘇東坡不僅重人品而且在書法創作上提出“不踐古人”曾雲:“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作為蘇門四士之一的黃庭堅對蘇東坡的這個口號加以闡發,在實際創作上更出新意,創出比其老師蘇東坡更具新意的書法作品。他曾言:“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這是他在詩學、書學上的典型的創新精神。他強調創意,主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博古創新,《宋史?本傳》稱:“山谷善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
黃庭堅草書唐詩
2.高古自然
黃庭堅書法追求高古的同時,將個人的性格、感情、才氣等主觀的要素都化為客觀的表現,使客觀境界代替主觀達到物我融合的境界,即所謂“天人合一,一一自然”。他的書法常以“韻”來體現其純樸平淡的“自然”,代表其“超逸絕世”的境界。他學古而不泥古,崇古而出古,依靠自己對書法上不同常人的理解,結合自己的個人性格、才氣、感情等特性,“學古而創新”,最後自成一家,將“自成一家”的“創新”化為“自然”,達到書法境界最為高尚的一種理想程度。
黃庭堅草書唐詩
草書作品
黃庭堅於草書用功尤勤,取法亦廣。先從小草入手,鍾繇、王羲之、張芝、智永無不涉足。後他又傾心狂草,黃庭堅於草書是竭力反對“弄筆左右殘繞”(《山谷提跋》)的造作之態,他同樣追求自然,但他所追求的自然,既包含作書時的自然狀態,又包含從生活、自然界的自然之理中獲得的用筆之意。黃庭堅草書十分強調節奏韻律,注重筆法腕法,綾條沉著老辣,極富振盪感、立體感;在結字和章法上也有重大突破,形成獨特風格――蒼老跌宕。黃庭堅的狂草實乃是上承唐代張旭、懷素,下啟明朝祝允明、王鐸,是唐代之後傳遞狂草的重要黃庭堅的草書是隨著他對草書認識的不斷深化而發展的,這從他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來。
1.早期
《花氣詩帖》為宋代書法家黃庭堅早期所作。這件書作無款印,原是元�二年(1087)附在寄揚州友人王鞏二詩之後,今已單獨成一帖。草書,紙本,縱30.7釐米,橫43.2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篇字用筆頓挫分明,遒勁雅健,墨色濃枯變化相當自然。但作此書時,但用筆生硬,少圓轉,結字缺乏生動,似乎尚未見到懷素《自敘帖》。還沒形成馳毫驟墨,飛舞盤旋,譎怪恍惚的風格。值得注意的是“詩”字右旁寫成“寸”,與“討”字不分,這在草書中是不多見的。山谷素善雅謔,是否怪王詵一再送花催討詩作,所以故意寫成這樣相戲?整幅字妙趣橫生,是一件難得的小品。前面原有識語,說:“王晉卿(詵)數送詩來索和,老�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頻送花來促詩,戲答。”詩中說:你送來的花香氣襲人,彷佛使平日修行禪定的功夫都被擾亂了,但我畢竟已過了中年,今春欲寫詩,思路艱澀,像在逆水的灘頭行船一樣。可知原詩是為王詵所作,確實有開玩笑的意思。
黃庭堅草書唐詩
2.中期
《杜甫寄賀蘭�詩》帖,黃庭堅書,紙本,草書,縱34.7 cm,橫69.6cm。北京故宮藏故宮博物院藏。
該帖系《宋元寶翰》冊中的一開。筆法圓勁,筆勢連綿,如龍蛇飛舞,達到心手兩忘的境界。尾“寄賀蘭�”四字寫作行楷書,矯拔精健,與前草書詩文的飛動氣勢相映生輝。雖短短八行,卻是黃庭堅的草書佳作。此詩帖與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黃庭堅《花氣詩》帖堪稱雙美。《吳氏書畫記》卷五、《平生壯觀》卷二、《石渠寶笈初編》卷二著錄。
3.晚期
獨看黃庭堅的每個字,都不是正的,都東倒西歪,但正是這種歪,使字型有一種跌宕的節奏。他的很多字寫得很內斂,向裡縮,但由於每個字重心的變化,有搖盪的動感,有一個跌宕的整體,內斂的字不但不拘謹,反而顯得很舒展。黃庭堅的用筆好像很隨意,但通篇看來,字很精美。產生的原因是用筆的.自如。黃庭堅非常隨意的使用筆尖,正如蘇軾所說的“點畫信手煩推求”。方筆極少,直筆極少,遇到轉折的地方,絕大部分都是旋轉而過。儘管圓筆多,但筆畫的圓都是不規則的,在黃庭堅這裡,所有的圓弧都是不光滑的,不規則的。下筆直率,有落紙即行的掠筆,有落紙輕按的帶筆,有重按的蹲筆,很少有回鋒入筆。黃庭堅的行筆比較慢,所以不需要回鋒以蓄其勢。用筆很輕,沒有劍拔弩張的筆畫。章法是疏朗的,用筆是輕鬆的,線條是勻淨的,節奏是自然的。黃庭堅的《廉頗藺相如列傳》彷彿是一支悠揚而婉轉的小夜曲,靜靜地讀一遍,神清氣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