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思想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煙霧迷漫、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
譯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煙霧迷漫、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
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
名句賞——“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這首詩前兩句敘述友人順江東下揚州的情形,“煙花”兩字點染出柳如煙、花似錦的一派春光,詩人送別朋友時的惆悵情緒淡淡寺流露了出來。後兩句著意描寫友人“西辭”,一片孤帆,伴著詩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連的遠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盡頭,詩人卻仍佇立樓頭,凝眸遠望,不願離去。詩中沒一個說到離愁別思,但字裡行間卻分明流露出朋友遠去的惆悵與留戀。在詩人筆下,深厚的感情寓於動人的景物描繪之中,情與景達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賞:
這首送別詩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於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可以說是表現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華的時代、華的`季節、華的地區相聯絡,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嚮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象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再說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到揚州,這一路都是花似錦。而揚州呢?更是當時整個東南地區最華的都會。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遊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裡進行的。李白心裡沒有什麼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嚮往揚州,又嚮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盪漾。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乃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於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呢?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揚州,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 “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為濃郁。煙花者,煙霧迷濛,花似錦也。給人的感覺決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固然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華的長江下游,又何嘗不是煙花之地呢?“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譽為“千古麗句”。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詩的後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唯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誰又能說是單純寫景呢?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嚮往,不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嗎?詩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東去的一江春水嗎?
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嚮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用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思想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第一、二句交代了事件(送別)、人物(詩人和孟浩然)、時間(煙花三月)、地點(黃鶴樓),同時在寫實中表達了詩人對即將分別的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詩人十分敬重孟浩然,他們是好朋友。煙花三月,本是友人互相唱遊的大好季節,但他們卻要離別,怎不令他惆悵和留戀。後兩句,詩人沒有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而是借景抒情。我們可以想象,朋友走了,詩人卻久久佇立在黃鶴樓上,深情地目送友人乘坐的一葉孤舟順流而下,漸漸遠去,直到消失在天盡頭。詩人把自己那深沉而強烈的情感,融化在碧空裡,在天際,越發的宏大而深遠。這種深厚的情誼,跟大自然壯麗的景色融為一體,絕沒有一絲的低沉傷感,卻更顯得飄逸而豪放。全詩感情深沉,意境深遠。詩歌可直譯為:我在黃鶴樓上送別了親愛的老朋友,陽春三月他順流東下去往揚州;那遠去的孤帆漸漸在碧空消逝,只看見浩浩蕩蕩的江水在天邊奔流。